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鬧羊花圖片與功效哪個省產
擴展閱讀
哈登保羅圖片高清 2025-05-08 18:52:03
輪回唯美圖片 2025-05-08 18:52:01

鬧羊花圖片與功效哪個省產

發布時間: 2025-05-08 09:49:50

Ⅰ 中草葯:鬧羊花的功效與作用

【中文名】鬧羊花(《綱目》)
【類別】花類
【異名】躑躅花(《本草圖經》),驚羊花、老虎花(《綱目》),石棠花(《綱目拾遺》),黃喇叭花(《浙江中葯手冊》),水蘭花、老鴉花、豹狗花(《湖南葯物志》),黃蛇豹花(《閩東本草》),三錢三、一杯倒、一杯醉(《廣西中草葯》),黃牯牛花、石菊花、黃杜鵑花、石棠花、悶頭花(《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花序。
【植物形態】羊躑躅(《本經》),又名:玉支(《別錄》),羊不吃草(《本草拾遺》),黃杜鵑(《本草蒙筌》),黃躑躅、羊不食草(《綱目》),南天竺草(汪連仕《采葯書》),黃色映山紅(《綱目拾遺,),搜山虎(《草葯圖》),影山黃、八厘麻、出山彪、坐山虎、山枇杷、黃稻節柴、黃株標、大葉株標。
落葉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帶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短。被毛;葉片橢圓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而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向上微彎的剛毛,幼時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數,成頂生短總狀花序,與葉同時開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細毛;花金黃色,花冠漏斗狀,外被細毛,先端5裂,裂片橢圓狀至卵形,上面一片較大,有綠色斑點;雄蕊5,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長毛,花柱細,長於雄蕊。蒴果長橢圓形,熟時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間裂開,種子多數。細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常見於山坡、石縫、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羊躑躅根)、果序(六軸子)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採集】4~5月間花開放時選擇晴天採收。採下後立即曬干。
【葯材】乾燥的花序多皺縮,由6~12朵花組成,簇生在一總柄上,黃灰色至黃褐色;花冠鍾狀,頂端卷折,表面疏生短柔毛;雄蕊較長,花絲彎曲並露於花冠外面,有的脫落,花葯卵黃色。以乾燥、黃灰色、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化學成分】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和石楠素。葉含黃酮類、杜鵑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葯理作用】①鎮痛作用
用小白鼠熱板法、電擊法、兔中樞神經系統總和法均證明口服鬧羊花煎劑有顯著的鎮痛作用,但治療指數低(2.24),安全范圍較窄。將花研成細粉作成混懸液、浸劑、酊劑(用時蒸去乙醇),通過電擊小鼠尾巴法,證明各種制劑均有鎮痛作用,其鎮痛指數與阿片相似(鬧羊花果實混懸液、阿片混懸液的鎮痛指數分別為28.9及30.0),所不同者為阿片劑量增加則鎮痛作用加強,而鬧羊花劑量增加,鎮痛作用反而減弱,而且出現毒性症狀。
②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八厘麻毒素(一說即梫木毒素)有降低血壓、減慢心率的作用,心率減慢較降壓先出現,但持續時間較短,與劑量有密切關系。對麻醉狗靜脈注射3.5微克/公斤可使心率平均減慢38.98%,20微克/公斤則可減慢69.86%。一般劑量時心率雖變慢,但仍呈竇性心律,如增大劑量則出現T波改變和心律紊亂,如各種類型的期前收縮和結性節律等。輕者可自行恢復,重者則轉呈室性纖顫。這些可能是興奮了迷走神經、抑制竇房結的沖動,減慢心率,並從而使異位節律點發生興奮,產生各種心律紊亂。八厘麻毒素有降低血壓作用,在一定劑量范圍內(3.5~20微克/公斤)此作用強度與劑量之關系不大,但大劑量可使降壓持續時間顯著延長。它能顯著抑制頸動脈加壓反射,對心肌收縮力的抑製作用似與降壓無大關系;降壓與交感神經系統無關,而與毒草鹼-膽鹼反應系統有關;普魯卡因對八厘麻毒素的降壓及心率變慢均有抑製作用,推測降壓原理為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或直接對外周血管的影響。八厘麻毒素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522毫克/公斤。
③殺蟲作用
花對昆蟲有強烈毒性,性質屬接觸毒與食入毒;其有效成分為梫木毒素與石楠素;對人亦有毒性。其根、葉對昆蟲無毒殺作用。對家兔感染之血吸蟲無殺滅作用。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有大毒。"
【功用主治】驅風,除濕,定痛。治風濕頑痹,傷折疼痛,皮膚頑癬。並用作手術麻醉。
①本經》:"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
②《本草拾遺》:"主一切風血。煮之,亦浸酒。"
③《本草蒙筌》:"主風濕藏肌肉里,濈濈麻痹。"
④《本草新編》:"主折傷。"
⑤《本草求原》:"劫頑痰。"
⑥《科學的民間葯草》:"是 *** ,能鎮痙鎮痛。治氣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分;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擦。
【宜忌】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體虛者忌服。
《本草經疏》:"氣血虛人忌之。"
【選方】①治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躑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曬干,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熱,調下一錢。(《聖惠方》)
②治風痰注痛:躑躅花、天南星。並生時同搗作餅,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臨時取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後服。(《續傳信方》)
③治婦人血風走注,隨所留止疼痛:躑躅花、干蠍(全者,炒)、烏頭(炮炙,去皮臍)各半兩,地龍(陰干)二十條。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荊芥酒下,日二。(《聖濟總錄》躑躅丸)
④治左癱右瘓:生乾地黃、蔓荊子(去白)、白僵蠶(炒,去絲)各一兩,五靈脂(去皮)半兩,躑躅花(炒)、天南星、白膠香、草烏頭(炮)各一兩。上為細末,酒煮半夏末為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進二服。(《局方》伏虎丹)
⑤治神經性頭痛、偏頭痛:鮮鬧羊花搗爛,外敷後腦或痛處二至三小時。(《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⑥治跌打損傷:三錢三二錢,小駁骨一兩,澤蘭二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葯》)
⑦治瘧疾:羊躑躅花一分,嫩松樹梢五錢,水煎服。(《湖南葯物志》)
⑧治風蟲牙痛:躑躅一錢,草烏頭二錢半。為末,化蠟丸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海上仙方》)
⑨治腹中症結(手術麻醉劑):羊躑躅三錢,茉莉花根一錢,當歸一錢(按:據《漢書·華佗傳》張驥補注,當歸用量作三兩),菖蒲三分。水煎服一碗。(《華佗神醫秘傳》麻沸散)
⑩治皮膚頑癬及瘙癢:鮮鬧羊花五錢。搗爛擦患處。(《閩東本草》)
⑾治瘌痢頭:鮮鬧羊花擦患處;或曬干研粉調麻油塗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臨床應用】①用於手術麻醉
以5%鬧羊花注射液作耳穴麻醉,每穴注射0.1~0.2毫升,體穴麻醉每穴用0.2~1.0毫升;耳穴不超過5個穴位,體穴不超過12個穴位。一般在注射後5~10分鍾就可開始手術。麻醉後均訴穴位有酸脹感,即在術中仍可出現此種反應。從94例手術的麻醉過程看出,鬧羊花穴位麻醉對頭、頸、胸、腹部手術效果較好,對四肢、脊柱、會陰、生殖器、疝氣等手術效果較差。曾有1例食道下段癌經耳穴麻醉後,開胸切開膈肌,清掃賁門兩旁淋巴結,手術長達8小時,結果手術過程中除有輕度氣促外,未見任何其它不適。另有用5%鬧羊花注射液與維生素B1注射液作耳穴麻醉各100例,結果前者鎮痛效果較後者為優,誘導時間較短,應用輔助葯物(杜冷丁)人次亦少。病人用5%鬧羊花注射液耳穴注射15~30分鍾後,可見血壓逐漸回升,並能維持平穩,安全渡過手術。在體穴麻醉中曾有個別暈針現象。此外,採用50%鬧羊花1~2毫升肌肉注射,同時以洋金花生物鹼5~10毫克靜脈滿注並配合適量輔助麻醉,亦能收到較好的麻醉效果.據實驗和臨床觀察,鬧羊花與洋金花同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洋金花的麻醉作用,並能抵消或減少洋金花的副作用。
②治療痹症(關節腫痛,或運動障礙)
取生鬧羊花4兩,金櫻子根1兩,洗凈後,以燒酒1斤封浸1個月。成人每晚服葯酒15~20毫升,體質較弱者10~15毫升(不可超量),具有止痛、消腫、恢復關節活動的作用。孕婦及體質明顯虛弱者忌服。如遇輕度不適或出現中毒現象,應立即停葯,並服綠豆湯等解毒劑以解之。
【名家論述】①《本經疏證》:"羊躑躅,毒葯也。然性能祛風寒濕,故可以治惡痹。痹者,風寒濕所成也。然非元氣未虛、脾胃尚實之人不可用。凡用此等毒葯,亦須雜以安胃和氣血葯同用。"
②《本草新編》:"羊躑躅,必須外邪難於外越者,始可偶爾一用以出奇,斷不可頻用以炫異也。……止可用至三分,重傷者斷不可越出一錢之外耳。"
③《植物名實圖考》:"搜山虎即羊躑躅,古方多用,今湯頭中無之。按羅思舉《草葯圖》,搜山虎能治跌打損傷,(為)內傷要葯,重者一錢半,輕者一錢,不可多用。霜後落葉,但存枯根。湖南之醫以為發表入陽明經之葯。是此葯俗方中仍用之。"
【中毒處理】①《本草求原》:"中其(鬧羊花)毒者,黃糖、黃蜆湯、綠豆可解。"
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羊躑躅,有毒部位:葉和花。中毒症狀:開始時惡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動作失調,呼吸困難;嚴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解救方法:酌情考慮催吐或洗胃及導瀉;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並給興奮劑,保暖;如血壓下降則給去甲(基)腎上腺素;如呼吸困難可給氧,必要時行人工呼吸。民間用梔子汁解毒。"

提醒您:鬧羊花 此中草葯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Ⅱ 白花曼陀羅黑斑病分布與危害

白花曼陀羅,又名洋金花與鬧羊花,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入葯,種子和全草亦能入葯,具有麻醉、鎮痛、平喘、止咳等功效。

該植物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各省,其中江蘇、廣東、福建等省份的產量居多。然而,白花曼陀羅上常常出現一種名為黑斑病的常見病害,這種病害在各種植區廣泛分布,嚴重威脅著白花曼陀羅的生長。

黑斑病是一種對白花曼陀羅造成嚴重危害的病害,它分布廣泛,遍及各種植區,給白花曼陀羅的生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這一病害的出現,不僅影響了白花曼陀羅的產量,也對白花曼陀羅的葯用價值產生了負面影響。

因此,對於白花曼陀羅的種植者而言,了解並防治黑斑病,對於提高白花曼陀羅的產量和葯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強對白花曼陀羅的病害研究,也是促進白花曼陀羅種植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Ⅲ 鬧羊花的功效與作用_鬧羊花的葯用價值

導讀: 中草葯專區,為您詳細介紹、圖片等,要更多的與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 鬧羊花簡介
  • 鬧羊花圖片
  • 鬧羊花的與
  • 鬧羊花的葯用附方
  • 鬧羊花的配伍應用

鬧羊花簡介


鬧羊花,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也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葯,是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乾燥花,其根、莖、葉和果也入葯。花多皺縮。花梗灰白色,長短不等。花萼5裂,邊緣有較長的細毛。花冠鍾狀,長至3cm,5裂,頂端卷折,表面疏生短柔毛,灰黃色至黃褐色。雄蕊較花冠為長,彎曲,露出花冠外,花葯棕黃色,2室,孔裂。商品不帶子房,花等及花梗也常除去。氣微。味微苦。以花灰黃色、不霉、無其他混雜物為佳。

鬧羊花圖片


鬧羊花的功效與


祛風除濕;定痛;殺蟲。主風濕痹痛;偏正頭痛;跌撲腫痛;齲齒疼痛;皮膚頑癬;疥瘡。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皮膚頑癬。外用治癬,煎水含漱治齲齒痛。

1、《本經》: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

2、《本草拾遺》:主一切風血。煮之,亦浸酒。

3、《本草蒙筌》:主風濕藏肌肉里,濈濈麻痹。

4、《本草新編》:主折傷。

5、《本草求原》:劫頑痰。

6、《科學的民間葯草》:是 *** ,能鎮痙鎮痛。治氣喘。


【葯名】鬧羊花

【別名】黃杜鵑、三錢三、毛老虎、八厘麻。

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乾燥花,其根、莖、葉和果也入葯。

【性味】花:辛,溫;有大毒。歸肝經。根:辛,溫。有毒。果:苦,溫。有大毒。

祛風除濕,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止咳平喘,消腫,殺菌止癢。

【傳統應用】治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症、各種跌打損傷、疥癬、齲齒疼痛。

【用法用量】根0.5~1錢;果:2~4分;花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體虛者忌服。

鬧羊花的葯用附方


1、治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躑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曬乾,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熱,調下一錢。(《聖惠方》)

2、治風痰注痛:躑躅花、。並生時同搗作餅,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臨時取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後服。(《續傳信方》)

3、治婦人血風走注,隨所留止疼痛:躑躅花、干蠍(全者,炒)、烏頭(炮炙,去皮臍)各半兩,地龍(陰干)二十條。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荊芥酒下,日二。(《聖濟總錄》躑躅丸)

4、治左癱右瘓:生乾地黃、蔓荊子(去白)、白僵蠶(炒,去絲)各一兩,五靈脂(去皮)半兩,躑躅花(炒)白膠香、草烏頭(炮)各一兩。上為細末,酒煮半夏末為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進二服。(《局方》伏虎丹)

5、治、偏頭痛:鮮鬧羊花搗爛,外敷後腦或痛處二至三小時。(《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6、治跌打損傷:三錢三二錢,小駁骨一兩,澤蘭二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葯》)

7、治瘧疾:羊躑躅花一分,嫩松樹梢五錢,水煎服。(《湖南葯物志》)

8、治風蟲牙痛:躑躅一錢,草烏頭二錢半。為末,化蠟丸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海上仙方》)

9、治皮膚頑癬及瘙癢:鮮鬧羊花五錢。搗爛擦患處。(《閩東本草》)

10、治瘌痢頭:鮮鬧羊花擦患處;或曬干研粉調麻油塗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鬧羊花的配伍應用


1、配松節:松節味苦,苦能燥濕,二者均溫,溫能散寒。二葯伍用,溫性相加,苦辛相合,祛風、燥濕、散寒力強,用治風寒濕痹之證,功宏效顯。

2、配威靈仙:二葯均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相須為用,相得益彰,常用風濕頑痹,經久不愈者,每有顯效。

3、配續斷:續斷,既可補肝腎,壯筋骨,又能行血脈,舒筋骨;鬧羊花功專活血脈,散瘀結,舒筋骨,通經絡。二葯合用,活血祛瘀,接骨續筋,舒筋活絡。用治跌打損傷、骨斷筋折,腫脹疼痛等證,是為佳對。

4、配川芎:二葯均味辛性溫,辛散溫通,上行頭目,祛風止痛,相須為用,功效更宏。用治頭風頭痛,效果良好。

5、配白花蛇:白花蛇咸溫,性善走竄,祛風活絡,透骨搜風;鬧羊花辛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二葯合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殺蟲止癢,可用治風濕頑痹、頑癬瘙癢等證。


鬧羊花有毒,不宜多服、久服,體虛者忌服鬧羊花。

中毒症狀

開始時惡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動作失調,呼吸困難;嚴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解救方法

酌情考慮催吐或洗胃及導瀉;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並給興奮劑,保暖;如血壓下降則給去甲(基)腎上腺素;如呼吸困難可給氧,必要時行。

民間用梔子汁解毒。

以上就是一些鬧羊花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葯,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頻道。

【鬧羊花的功效與作用】、【鬧羊花的葯用價值】、【】、【】、【鬧羊花的副作用】

Ⅳ 鬧羊花有什麼功效鬧羊花的功效與作用

鬧羊花是一種比較常見花,一般我們在生活中都可以見到,但是其實鬧羊花是一種中葯,一般入葯主要用於各種風濕治療方劑當中,因為鬧羊花有很好的活血通絡的作用,主要作用與神經以及血管等等。那麼,一般鬧羊花都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呢?
1、別名異名
羊躑躅(《神農本草經》),驚羊花、老虎花、黃躑躅、羊不食草(《本草綱目》),玉支(《名醫別錄》),羊不吃草(《本草拾遺》),黃杜鵑(《本草蒙筌》),南天竺草(《采葯書》),石棠花、黃色映山紅(《綱目拾遺》),搜山虎(《草葯圖》),黃喇叭花(《浙江中葯手冊》),水蘭花、老鴉花、豹狗花(《湖南葯物志》),黃蛇豹花(《閩東本草》),三錢三、一杯倒、一杯醉(《廣西中草葯》),黃牯牛花、石菊花、黃杜鵑花、悶頭花(《浙江民間用草葯》)。
2、葯理作用
1、鎮痛:用小白鼠熱板法、電擊法、兔中樞神經系統和法,均證明日服鬧羊花煎劑有顯著的鎮痛作用,但治療指數低(2.24),安全范圍較窄。將花研成細粉作成混懸液、浸劑、酊劑(用時蒸去乙醇),通過電擊小鼠尾巴法,證明各種制劑均有鎮痛作用,其鎮痛指數與阿片相似(鬧羊花果實混懸液、阿片混懸液的鎮痛指數分別為28.9及30.0)所不同者為阿片劑量增加則鎮痛作用加強,而鬧羊花劑量增加,鎮痛作用反而減弱,而且出現毒性症狀。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八厘麻毒素(一說即檀木毒素)有降低血壓、減慢心率的作用,心率減慢較降壓先出現,但持續時間較短,與劑量有密切關系。對麻醉狗靜脈注射3.5微克/公斤可使心率平均減慢38.98%,20微克/公斤則可減慢69.86%。一般劑量時心率雖變慢,但仍呈竇性心律,如增大劑量則出現T波改變和心律紊亂。如各種類型的期前收縮和結性節律等,輕者可自行恢復,重者則轉呈室性纖顫。這些可能是興奮了迷走神經,抑制竇房結的沖動,減慢心率,並從而使異位結律點發生興奮,產生各種心律紊亂。八厘麻毒素有降低血壓作用,在一定劑量范圍內(3.5—20微克/公斤)此作用強度與劑量之關系不大,但大劑量可使降壓持續時間顯著延長。它能顯著抑制頸動脈加壓反射,對心肌收縮力的抑製作用似與降壓無大關系;降壓與交感神經系統無關,而與毒蕈鹼一膽鹼反應系統有關;普魯卡因對八厘麻毒索的降壓及心率變慢均有抑製作用,推測降壓原理為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或直接對外周血管的影響。八厘麻毒索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522毫克/公斤。
3、殺蟲:花對昆蟲有強烈毒性,性質屬接觸毒與食入毒;其有效成分為木毒素與石楠素;對人亦有毒性。其根、葉對昆蟲無毒殺作用。對家兔感染之血吸蟲無殺滅作用。
4、毒性反應:如服用過量的羊躑躅果實,可出現心動過緩、休克等毒性反應,但均為暫時性,給予阿托品可立即解除。木毒索的中毒症狀:唾液分泌、惡心、步態蹣跚、驚厥、呼吸困難、四肢進行性麻痹、心率先慢後快,死前慢而弱、心率不整、甚至攣縮。
5、其它:另有報道,木毒素在我國杭尼威氏杜鵑花Rhododendronhunnewellianum中很早即提出,與鬧羊花毒素(杜鵑花毒素)為同一物;但也有人認為二者作用雖相似,並非同一物質者可能與提取過程中的各種因素有關。在葯理報告方面,不同作者也常有些差別。木毒素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但效力不及花與果的粗製劑,鎮痛指數亦低(8.6)。東莨菪鹼能明顯加強其鎮痛效力,阿托品略加強,但不顯著,此毒素引起貓、犬血壓下降及心率減慢的作用與原藜蘆鹼相似,即通過胸部迷走傳入纖維及頸動脈竇,反射性地使心率減慢,血管擴張,呼吸抑制,對迷走神經末梢先興奮後麻痹。也有報告從杭尼威氏杜鵑花中提出的木毒素其降壓與迷走神經無關,而是直接抑制心臟。大量毒素使血壓上升,心率不齊,對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表現麻醉作用,但對脊髓無影響,卻可麻痹運動神經末梢,使離體連神經之橫膈的節律收縮停止。毒素之催吐作用,並非由於刺激胃神經末梢,而是中樞性的。它還能興奮離體兔支氣管及腸管平滑肌。日本杜鵑花水提取物有降壓,擴張血管、松馳腸管及子宮平滑肌的作用。蘇聯產的高加索或黑海杜鵑花R.ponticum則有強心作用;其中所含之黃酮醇—一蓄甙可防止動物的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並對大鼠、犬有利膽作用。
3、方劑制劑
1、治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方(《聖惠方》):躑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曬干,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熱,調下一錢。
2、治風痰注痛方《續傳信方》:躑躅花、天南星,並生時同搗作餅,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臨時取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後服。
3、躑躅丸(《聖濟總錄》):躑躅花、干蠍(全者,炒)、烏頭(炮炙、去皮臍)各半兩、地龍(陰干)二十條。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荊芥酒下,日二。主治:婦人血風走注,隨所留止疼痛。
4、伏虎丹(《和劑局方》):生乾地黃、蔓荊子(去白)、白僵蠶(炒、去絲)各一兩,五靈脂(去皮)半兩,躑躅花(炒)、天南星、白膠星、草烏頭(炮)各一兩。上為細末,酒煮半夏末為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進二服。主治:左癱右瘓。
5、治神經性頭痛、偏頭痛方(《浙江民間常用草葯》):鮮鬧羊花搗爛,外敷後腦或痛處二至三小時。
6、治跌打損傷方(《廣西中草葯》):三錢三二錢,小駁骨一兩,澤蘭二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
7、治瘧疾方(《湖南葯物志》):羊躑躅花一分,嫩松樹梢五錢。水煎服。
8、治風蟲牙痛方(《海上仙方》):躑躅一錢,草烏頭二錢半。為末,化蠟丸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
9、麻沸散(《華佗神醫秘傳》):羊躑躅三錢,茉莉花根一錢,當歸錢(按:據《漢書?華佗傳》張驥補注,當歸用量作三兩),菖蒲三分。水煎服一碗。主治:腹中結(手術麻醉劑)。
10、治皮膚頑癬及瘙癢方(《閩東本草》):鮮鬧羊花五錢。搗爛擦患處。
11、治癩痢頭方(《浙江民間常用草葯》):鮮鬧羊花擦患處;或曬干研粉調麻油塗患處。
4、加工炮製
凈制晴天採摘後立即曬干,除去雜質及花梗,備用。
5、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溫,有大毒。
【歸經】入心、肝二經。
6、功效主治
1、祛風除濕:本品味辛,性溫,辛能散行,溫可通經,故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功,常用治痹證;「痹,,者,閉塞不通也。《素問?痹論篇》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類證治裁》亦雲:「諸痹艮由營衛先虔,腠理不密,風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滯,久而成痹。」《神農本草經》載本品「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本草蒙簽》亦雲:「主風濕藏肌肉里,濺濺麻痹。」乃鬧羊花有祛風除濕之功,故主治之。
2、活絡定痛:本品辛散溫通,舒筋活絡,最善定痛,用治撲損傷痛,頭風頭痛等證。
3、去癬殺蟲:鬧羊花辛溫有毒,以毒攻毒,去癬殺蟲,用治頑癬、瘙癢、癩頭病等證。
4、截瘧素體陽虛,復感夏季瘧邪,藏於腠理,復傷秋風,而發寒瘧。雖有寒熱交替,但因陽氣不能外達肌表,故寒甚而熱微,或但寒不熱,兼有口不渴,或喜冷飲,胸脅痞悶,精神困憊,苔白膩,脈弦遲。治宜和解少陽,濕化達邪。鬧羊花辛溫,入少陽經,溫化寒邪,和解少陽,故有截瘧之效。
7、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0.6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擦。
8、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2、《本草經疏》:「氣血虛人忌之。」
【配伍應用】
1、配松節:松節味苦,苦能燥濕,二者均溫,溫能散寒。二葯伍用,溫性相加,苦辛相合,祛風、燥濕、散寒力強,用治風寒濕痹之證,功宏效顯。
2、配威靈仙:二葯均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相須為用,相得益彰,常用風濕頑痹,經久不愈者,每有顯效。
3、配續斷:續斷,既可補肝腎,壯筋骨,又能行血脈,舒筋骨;鬧羊花功專活血脈,散瘀結,舒筋骨,通經絡。二葯合用,活血祛瘀,接骨續筋,舒筋活絡。用治跌打損傷、骨斷筋折,腫脹疼痛等證,是為佳對。
4、配川芎:二葯均味辛性溫,辛散溫通,上行頭目,祛風止痛,相須為用,功效更宏。用治頭風頭痛,效果良好。
5、配白花蛇:白花蛇咸溫,性善走竄,祛風活絡,透骨搜風;鬧羊花辛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二葯合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殺蟲止癢,可用治風濕頑痹、頑癬瘙癢等證。
9、中葯忌口
1、服中葯時一般應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從而影響病人的康復速度。脾胃虛的患者,更應少食該類食物熱性疾病,應禁用或少食酒類、辣味、魚類、肉類等食物,因為此類食物有膩滯生熱、生痰的作用,食後會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葯時,應少食具有收斂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服溫補葯時,應少飲茶,因有些茶性涼下氣,能降低葯物溫補脾胃的功效吃鎮靜、催眠等葯物的前後也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這些葯物。
2、服清熱涼血及滋陰類葯物時,不宜吃辣物。因為辣的食物性熱,而中醫辨證為熱證的病人(有便秘、尿少、口乾、唇燥、咽喉紅痛、舌干紅、苔光剝等症狀),服辣的食物會抵消清熱涼血葯(石膏、銀花、連翹、山梔、生地、丹皮等)及滋陰葯(石斛、沙參、麥冬、知母、玄參等)的作用。
3、葯物與食物配合不當,則會降低葯效,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口苦咽干、煩熱不安、大便秘結、血壓升高、神衰不寧、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一般要忌多糖、高脂、辛辣等食物脾胃虛寒、手足冰涼、大便溏薄、血壓偏低、心動過緩的患者要忌西瓜、冬瓜、蘿卜、綠豆、生梨、甘蔗、蜂蜜、鱉等生冷寒涼、滋膩、粘滑的食物畏寒發熱、頭痛心煩、便秘尿黃、口舌潰爛、癤瘡腫瘤者忌食竹筍、豆芽、絲瓜、韭菜、茄子及海鮮類食品。
4、服用清內熱的中葯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證」服用中葯時,應禁食生冷食物。服用這些葯物時,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5、服中葯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葯同服會影響人體對中葯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其他飲料如咖啡、可樂、雪碧都不宜喝;應以喝白開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