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桔梗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你們知道么
1、永恆的愛
桔梗花的一種花語含義是指永恆的愛,用來象徵戀人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它代表著愛與永恆,將它送給自己心儀之人,可以表達自己的誠意,這份愛一直都不會改變,希望永遠跟你在一起,相愛到老永不分離。相傳桔梗花是因為一女子痴情男子,為其死後在女子墳上開出的一種鮮花,所以可將其送給喜歡的人表達對其永恆的愛意。
❷ 如何製作朝鮮小菜配料
腌辣白菜
主料:2500白菜克、蘿卜1500克、韭菜200克、芹菜100克
配料:細蔥40克、蝦醬200克、蒜25克、白糖10克、姜10克、辣椒面50克、精蔥10克
製作方法:(1)選擇中等大小的綠葉白菜切成4瓣,放入鹽水中浸泡後洗凈,控凈水分。
(2)先將著辣椒面與蝦醬汁拌好,蘿卜洗凈切絲、姜、蒜去皮切碎,韭菜和細蔥分別切成4厘米長的段。
(3)在切好的蘿卜絲上撒一層干辣椒面,待上色後放入蝦醬,蔥未、姜無黨派拌勻,再放入韭菜細蔥輕輕攪拌,最後放入精鹽調味。
(4)將上述拌好的料均勻的鋪入在每片白菜葉之間,再放入干凈的小壇中,用手輕輕壓緊,用塑料布袋蓋住壇口,在5度的溫度下放置15日
糖醋辣白菜
主料:白菜
配料:香菜、干紅辣椒絲、豆油、鹽、陳醋、味精、蔥姜絲各適量
製作方法(1)坐勺,加底油燒熱,用蔥姜絲熗鍋,再放入辣椒絲炸一下
(2)鍋內放白糖,添適量湯燒開,點味精,稍晾涼,澆在白菜盆內拌勻,放在陰涼處腌2個小時,撒上香菜段即可
酸辣白菜絲
主料:白菜
配料:干紅辣椒、鹽、醋、白糖
製作方法:(1)將白菜絲、辣椒絲分別用開水焯2分鍾,撈出控凈水。
(2)取盆。在盆里鋪一層白菜絲,撒少許精鹽,再撒一些辣椒絲,淋點醋,撒一些白糖,這樣一層一層地鋪好,將盆蓋嚴,30分鍾後,即可食用
腌酸辣蘿卜
主料:白蘿卜5公斤
配料:辣椒粉30克、食醋0.8公斤,白糖200克,食鹽175克,香油100克、花椒大料各10克,味精適量,水2公斤。
製作方法:先將白蘿卜擇選干凈,然後加工成3厘米長寬、厚各1厘米的條,晾曬至八成干備用。香油燒熱,加入辣椒粉炸至微黃時倒入蘿卜干內拌勻。將食鹽,白糖,花椒,大料放入鍋內加水熬開,加入味精待涼後倒入缸內,與蘿卜干拌勻,每天翻動一次15天後即成成品
酸辣蘿卜條
主料:大蘿卜或青蘿卜
配料:干紅辣椒精鹽花椒粒各適量。
製作方法:將缸刷干將,擦乾,將蘿卜條與辣椒絲拌勻,放入缸內,放入食鹽水,(500克清水加50克鹽,溶開,)沒過蘿卜條,再撒些花椒粒,將大缸放在溫暖處,大約15天左右可食、
甜辣小黃瓜
主料:鮮黃瓜10公斤
配料:鹽2公斤,醬油3公斤,白糖2公斤,糖適量,干辣椒絲200克,生薑絲50克,味精20克,芝麻100克。
製作方法:選擇鮮嫩的黃瓜洗凈,一層瓜一層鹽,入缸腌漬。第二天倒缸一次,對少量18度鹽水,以後每天倒缸一次,連倒6次。20天後可以腌透。將腌後的黃瓜取出,用清水浸泡1天,中間換兩次水,然後壓出水分,使黃瓜只含淡淡的鹹味,再放入醬油、白糖、辣椒絲、味精等調料混合液中浸泡,每天翻拌兩次,兩天的撈出,拌入熟芝麻。
腌蒜茄子
主料:嫩小茄子1000克,用水洗凈後放放籠鍋蒸熟,取出晾涼待用。把大蒜剝去皮用刀拍一下,放入蒜罐里搗碎,加鹽,味精調拌均勻。把蒸好的茄子從中間撕成兩半,中間抹上調制均勻的蒜泥。然後擺放在盆里或壇里,放在冰箱、
糖醋蒜頭
主料:鮮蒜頭10公斤
配料:鹽2公斤、白糖2公斤,涼開水2公斤,醋1公斤。
製作方法:削去蒜頭的須根,留2_3厘米的長蒜梗,剝去干皮,清洗後入缸,每10公斤蒜頭加500克鹽,腌1天,中間倒缸3次,再加水撒去辣味,每天換水一次,連續6天,然後撈出蒜頭,瀝干水份,按每10公斤蒜頭加鹽1.5公斤,白糖2公斤,涼開水2公斤,拌合再入缸腌制,放陰涼處,20天左右即成。一般在食用前5天加入百分之10的醋浸泡。
朝鮮族狗寶鹹菜
主料:桔梗
配料:熟芝麻要,鹽、醬油,辣椒面,白糖,醋、蔥姜、蒜未,香油味精各適量
製做方法:
將干桔梗放在涼水中泡12個小時,撕開。再泡,以解除異味,撈出控干水分。
將桔梗絲放在盆內,放入鹽醬油白糖醋蔥姜未,香油味精辣椒面拌勻,蓋上蓋,放在冰箱里腌透即可食用,食用時撒上熟芝麻。 拌白菜
是吃完儲藏泡菜時或不願意吃酸泡菜時製作、食用的即制即食的泡菜,因具有白菜鮮嫩的味道,味道鮮美,爽口。醬汁最好使用味道不濃的清淡蝦醬。調料也不做得過於粘稠。若在吃完儲藏的泡菜或吃厭了酸白菜時,將白菜心腌漬片刻後撕成長條拌和,能品嘗到清爽的美味。
主材料
白菜1棵, 粗鹽 1/3杯(60g)
配料
蔥白半捆(200g), 大蔥1根, 蒜1頭, 生薑 半棵, 辣椒面1杯, 紅辣椒 2個, 蝦醬 4大勺, 香油 4大勺, 陳釀醬油 少許, 白糖5大勺, 炒熟的黃豆 4大勺
備料
①挑選芯實、葉子柔軟而薄的白菜,摘掉外層葉子,洗凈後切成4塊,撒上粗鹽腌漬。欲使白菜早日腌熟,用刀將莖部切開後腌漬。
②將紅辣椒切成兩半後掏出里邊的辣椒籽,切成2~3cm的段。蔥白擇好後切成3~4cm的段。
③大蔥只取白色部分粗略地切成絲,蒜和生薑則搗碎。
④在辣椒面中倒入1杯溫水,再加白糖泡開。
⑤將蝦醬中乾的部分徹底搗碎
作法
①將腌漬好的白菜洗凈後控干水分,撕成便於食用的大小。
②在泡開的辣椒中放入辣椒絲、蔥白、搗碎的調料、醬汁後攪勻。
③把白菜放入腌制步驟②中的調料中攪拌,並添加醬油、白糖、香油、芝麻粒等調味。
桔梗泡菜
是香和味俱全的泡菜。桔梗是屬於桔梗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是維生素和無機物的供應源。另外,廣泛使用於民間療法、中葯以及食品方面,麻味和苦味的成分是皂貳元、皂草苷等,具有抗炎、祛斑、抗潰腸、鎮咳、解熱、鎮痛等葯物作用。欲突出桔梗的白顏色腌得透亮,則應使用澄清的醬汁(魚或蝦)。有時也使用澄清的湯泡菜泡製,此時不使用醬汁(魚或蝦)。
主材料
桔梗1kg, 鹽四分之一杯
配料
蔥白 1/4捆(100g), 蒜2頭(80g), 生薑1棵, 辣椒面1杯(80g), 鳳尾魚醬 1杯, 芝麻粒3大勺, 鹽和白糖 少許, 糯米糊 半杯(水 半杯+糯米粉 1大勺)
備料
①桔梗去皮後切成6cm的段,然後再切片。
②把桔梗放入容器中,撒鹽後揉搓至滲出白色汁液,以去除苦味。
③蔥白擇洗後切成4cm的段。
④蒜和生薑去皮後放入臼中搗碎。
⑤用涼水沖開糯米粉,熬成糯米糊之後冷卻。
作法
①使用糯米糊和鳳尾魚醬把辣椒面泡開後,放入搗碎的蒜和生薑拌勻。
②把桔梗放在干紗布上面擠干水分後,放入蔥白和搗碎的調料拌勻,不足的味道用鹽調味,因帶有苦味,加適量的白糖。
③撒上芝麻粒拌和後放入罐兒中。
蘿卜鹹菜
因在晚春至夏季期間食用,做得較咸。是在高濃度鹽水中腌漬的泡菜,若是淡了,蘿卜就易發囊,表皮也易脫落。在泡製儲藏泡菜的季節,把鹹菜罐兒埋在地下,一直存放至炎熱夏季。湯水上有一層霉,且過於咸,所以不食用。切成方塊,用水涮洗後再次倒入清水浸泡,拔出鹹味後再食用。若添加適量的食醋,味道非常清爽。還可切成條後添加辣椒面和調料,製成辣辣的料理。
主材料
蘿卜(長蘿卜)50棵, 粗鹽20杯(3.2kg)
配料
辣椒籽5杯
備料
①挑選長而新鮮的蘿卜後將其洗凈。
作法
①一邊往罐兒里碼入收拾好的蘿卜一邊撒鹽,越到上層需撒越多的鹽,並為避免漂浮,用石頭壓住。
②撒鹽時,摻和辣椒籽一起撒。
③洗凈乾草,晾乾水分後用石頭壓住或用大葉子蓋住。只有如此,才能防止腐爛。
蘿卜是四季都能常見到的蔬菜,但製作儲藏泡菜的季節產出的蘿卜尤其甜而結實,最適合製作泡菜塊兒等蘿卜下飯菜。若摻入蘿卜的莖葉、芥菜、細蔥、白菜葉等一起泡製,味道更鮮美。醬汁多使用蝦醬,如果使用鳳尾魚醬,就會發黑,看起來不清爽,若放入大量的牡蠣,味道就更鮮美,但不能長期儲藏。
主材料
蘿卜4棵(6kg), 白菜心半棵(1kg)
配料
蔥白200g, 水芹、大蔥分別100g, 芥菜200g, 蒜2頭(80g), 生薑1棵(30g), 辣椒面3杯(250g), 蜂蜜2杯(400g), 蝦醬四分之一杯, 鹽1杯, 白糖2大勺 (20g)
備料
①挑選堅實而光滑的蘿卜去除蘿卜須,清洗干凈後抹乾水分。
②把收拾好的蘿卜切成2×2.5×1.5cm方形。
③白菜心撒鹽腌漬後按蘿卜的寬度切段。
④擇洗蔥白、芥菜、水芹後以3cm長切開,大蔥只取白色部分粗略地切開。
⑤生薑和蒜去皮洗凈後搗碎。
⑥蝦醬只撈出乾的部分粗略地搗碎,醬汁仍然留在容器內。生牡蠣挑出殼之後放入淡鹽水中涮洗後撈出。⑦准備粗細適中的辣椒面。
作法
①在切得均勻的蘿卜中撒入辣椒面揉拌,將其染成紅色。
②添加搗碎的蒜、生薑和醬汁拌和後,再輕輕摻入蔥白、芥菜、水芹、大蔥。
③撒上鹽調味後不直接放進罐兒里,而是放置一晚。
④第二天品嘗鹹淡後決定是否添加咸鹽,拌入牡蠣後放入罐兒中。蓋上菜葉,上好蓋子發酵。儲藏泡菜塊兒是用沒有腌過的蘿卜直接製作的,所以很難一次調好鹹淡。
①把收拾好的蘿卜以2×2.5×1.5cm大小切成長方形塊兒。
②用辣椒面染紅蘿卜。
③放入蔥、芥菜、水芹等配料之後拌和。
④製成的泡菜塊兒。
作為夏季泡菜,是既經濟,又開胃的下飯菜。夏至前用咸鹽水將細小的黃瓜腌熟後食用。黃瓜的纖維素收縮而彎曲,心兒空且按紋理裂開的是熟得好的腌黃瓜。是炎熱夏季里清爽的湯泡菜,能增進食慾。若吃剩,不要直接倒入已發霉的鹽水中,而是將其清洗後晾至半干程度。若做成醬菜,是四季都可食用的菜餚。切開腌黃瓜,將其洗凈後放入水中食用,或切成圓片擠出水分後用調料拌和後食用。
主材料
黃瓜(腌鹹菜用小黃瓜)50棵(5kg)
配料
鹽(准備用)1杯, 腌漬用鹽水- 鹽4杯+水15杯(3L)
備料
①用鹽揉搓清洗黃瓜的表皮。
②放入簍子里控干水分後,用抹布擦凈水漬。因為如果進水就容易發霉。
③把適量的鹽和水倒入鍋中燒開,直至鹽完全溶解為止。
④把黃瓜整齊的放入缸中,澆入煮沸的鹽水。
⑤重新燒開腌漬用的鹽水,待完全冷卻後澆入,兩天後再將鹽水倒出燒開,冷卻後再澆入。過一周左右即可食用。
作法
①用鹽揉搓清洗黃瓜的表皮。
②放入簍子里控干水分後,用抹布擦凈水漬。因為如果進水就容易發霉。
③把適量的鹽和水倒入鍋中燒開,直至鹽完全溶解為止。
④把黃瓜整齊的放入缸中,澆入燒開的鹽水。
⑤重新燒開腌漬用的鹽水,待完全冷卻後澆入,兩天後再將鹽水倒出燒開,冷卻後再澆入。過一周左右即可食用。
使用刀魚醬的地區並不多,但與蘿卜一同食用發酵好的魚肉,味道很獨特。在慶尚道延海地區經常食用。
主材料
蘿卜 4棵(6kg), 粗鹽 一杯半(250g)
配料
蔥白 1捆(400g), 大蔥 5根, 蒜 3頭, 生薑 3棵, 辣椒面 2杯, 碾磨的紅辣椒20個(300g), 刀魚醬1杯, 鳳尾魚醬4大勺, 鹽和白糖少許
備料
①挑選堅實而光滑的小蘿卜後用刷子刷洗。將蘿卜莖葉切開,去除枯萎的葉子,將里層的莖葉備好。
②將蘿卜切成三角形厚塊後腌漬。蘿卜莖葉不切開,與蘿卜一起腌漬。
③刮掉刀魚的魚鱗,去除內臟後,在整條刀魚上撒鹽,發酵3~4個月,達到可撕開魚肉的程度後即可使用。撕開刀魚醬的魚肉或切成2cm的段。
④待腌漬的蘿卜發蔫時,澆入少量的水清洗1次,然後放入簍子里控干水分。如果這時用大量的水清洗,則會失去蘿卜的味道,變得太淡。
⑤將腌漬的蘿卜莖葉也涮出來切成4cm的段。
⑥蒜和生薑去皮後搗碎。
⑦蔥白擇洗後切成4cm的段,大蔥只取白色部分粗略地切開。
⑧去除紅辣椒的柄,切成兩半掏出里邊的辣椒籽,用粉磨機碾磨。干辣椒用水浸泡後再使用。
作法
①在蘿卜莖葉和控干水分的蘿卜中添加辣椒面和搗碎的辣椒後攪拌。
②放入鳳尾魚醬、刀魚醬以及准備好的搗碎的調料和蔬菜調料後拌和。
③再添加適量的鹽和白糖調味後放入缸中壓實。
韓國以糧食為主食。因此,泡菜和任何碳水化合物食品都很相稱。例如,一天沒有泡菜,就吃不下去飯,或地瓜與泡菜一起食用,不但能促進消化還能添加地瓜、土豆的美味等等說法都出於這一原因。在沒有合適的下飯菜或春季沒有胃口時,只要放上一盤泡菜就變成一桌盛餐了。是任何人都能製作的食品。除泡菜之外,還可添加洋蔥、胡蘿卜等蔬菜製作別具風味的炒飯。此時,最好用硬米飯炒,用涼飯炒時更好吃。容易製作。在煮拉麵時,最後放入酸泡菜,則拉麵湯和酸泡菜的味道相調合,變成好吃的泡菜拉麵。另外,如果喜歡辛辣而爽口的拉麵湯,可添加辣椒面。與泡菜拉麵一樣。面條的味道最關鍵的還是面湯要爽口。如果放入泡菜,就在爽口的面湯里增添了泡菜清爽的味道。此外,如果再添加蔬菜或蘑菇,就會變成非常好吃的泡菜面條。是市場上常見到的食品之一。在只用肉餡製作的油膩的餃子中,加入適量的泡菜,不僅能除去油膩的味道,回味也非常清爽。炎熱夏季沒有胃口時,可輕松製作。冷麵是否好吃,關鍵在於冷麵湯。將肘子肉煮得爛爛的,製作肉汁,濾凈後以1比1的比例與泡菜湯混合。然後,根據自己的愛好,添加白醋、芥末等調料,即可食用。在平安道,只使用蝦醬、蔥、蒜來製作調料。雖然泡菜是用生的,但因使用魚蝦醬汁發酵,具有在其他泡菜中無法品嘗到的獨特味道。茄子具有麻味,表皮堅硬,茄心卻很軟,所以一般不生吃。茄子因表皮光滑,需像餡黃瓜一樣添滿餡。只有這樣,調味品才能滲透進去。茄子原來是在盛夏沒什麼泡菜材料時,腌制一、兩次食用的農村泡菜,像餡蔬菜一樣別有風味。因是季節性蔬菜,有時用鹽腌得咸鹹的,與其他泡菜一起腌制。這是以蘿卜和白菜為主材料腌制的菜湯充盈,不辣而清淡的泡菜。任何季節都可食用,以不使用魚蝦醬為原則。若因為蔬菜腌制過咸而直接倒入凈水或不腌制蔬菜,直接倒入咸湯,則泡菜就會變軟。因此,主材料和湯料都需事先用調味品調制。另外,佐料必須切成絲後添加,只有如此,菜湯才不會混濁。如果從蔥中流出過多的蔥汁,則使菜湯變滑。因此,只將蔥的白色部分切成絲用水洗一下之後添加。泡菜變得粘稠是因為澱粉、白糖以及調料的汁液粘合在一起。如果在鹽水中直接添加辣椒面,菜湯就會變得混濁,且辣椒面也會沉底,所以必須用紗布包紮後泡進去,將湯料染紅。水芹也可直接拌進去,但如果在食用的前一天添加,能保持原有的綠色。如果將泡菜湯煮開,冷卻至溫熱的程度後,再添加2大勺白糖,可加快發酵速度。韭菜泡菜是慶尚道人愛吃的泡菜,如果使用鳳尾魚醬腌制後添加辣味拌制,則麻辣爽口,是即拌即食的夏季特色小菜。因韭菜葉子柔軟,如果像其他泡菜一樣用力拌制,會有青澀味,因此要小心拌制。另外,如果用鹽腌制,則會因水分的滲出而變硬,所以只使用醬汁腌製成沒有湯的為宜,且不能頻繁地來回翻,應快速腌制。韭菜泡菜容易變酸,如果變酸就會失去美味,因此每次都應少量腌制。如果在夏季,腌制一天後就食用,或即拌即食。作為春季和夏季別有風味的泡菜,以黃瓜的清脆和爽口的菜湯為特徵。切開無籽黃瓜後添滿餡的餡黃瓜,與其他泡菜相比,容易變酸,且不適合做燉菜,所以應腌制適當份量。另外,黃瓜需腌制好,才可以直到食用完都不變軟。切3刀能減少調料餡的脫落,但在量多時,從上部切成十字。為做出清淡、爽口的味道,最好不添加魚蝦醬。若腌制時放入一層層小蘿卜,則會更加爽口、豐盛。調料餡主要把韭菜切成絲之後使用,但以前在宮中,主要是塞入腌制後切碎的黃瓜腌制。蘇子葉泡菜是將蘇子葉用鹽水腌漬2~3天後,另外製作調料,塗抹於蘇子葉而製成,是一種清香可口的泡菜。在泡菜發酵成黃色後取出來食用,看起來可口,味道也是一流。因蘇子葉具有濃濃的香味,且有點兒苦,一般使用鳳尾魚醬製作調料。水芹泡菜是清脆、香氣久留的泡菜,一般在春季或夏季食用。在寺院,製作時不使用魚蝦醬汁,而是與蘿卜混合在一起,做成湯泡菜食用。若鹽份過量,莖乾的水分就會滲出,進而變艮。牛蒡泡菜具有獨特的香味,咀嚼時的感覺也很特別,是添加許多鳳尾魚醬腌制的慶尚道、全羅道地區的泡菜。因牛蒡的纖維又硬又艮,所以輕輕拍打後,再腌制。牛蒡的顏色是黑色,在南部牛蒡山區經常食用。因含水量少,泡菜容易發干,佐料不宜做得過稠。小蘿卜形狀細小,但蘿卜莖部粗大,枝葉茂盛,從春季到夏季一直作為泡菜的主原料使用。一般添加魚蝦醬汁或糯米糊製作成不帶湯汁的泡菜或加糯米糊製作清爽的泡菜湯。炎熱夏季的小蘿卜泡菜拌飯或小蘿卜泡菜冷麵是人人都喜歡吃的食品。茼蒿泡菜濃香宜人,選用莖部筆直而粗大的茼蒿為宜。在使用青澀味很濃的蔬菜來腌漬泡菜時,若添加糯米糊,可去除青澀味。茼蒿泡菜是需要即泡即食的泡菜,只有小心翼翼地拌才能減少青澀味。是在沒胃口時可增進食慾的泡菜。
芹參白菜泡菜
材料:白菜5棵、大粒鹽5杯、水25杯、水參5根、蘿卜2根、水芹菜1捆、小蔥200g、芥菜1捆、栗子和大棗各20個、石耳15張、梨一個、紅辣椒5個、蝦醬湯3大勺、蒜泥3大勺、生薑1大勺、食鹽適量
白菜去老葉,對等切,用鹽水腌約15小時,撈出用清水涮兩三次,控水。洗凈的水參 3根切絲,蘿卜、大棗、栗子、石耳、紅辣椒、梨、大蒜、生薑也均切絲。水芹菜、小蔥、雪裡紅切成4cm長條,收拾干凈。把以上切好的絲均勻地塞入白菜葉里,用老葉包好以免散開。把白菜放入壇子里壓緊,放入2根豎切的水參,蝦醬湯對水調好鹽度注入壇子,使白菜浸在水中。
甘藍泡菜
材料:甘藍1kg,蘿卜半個,小蔥、水芹菜、韭菜各50g,蒜泥3大勺,辣椒末半杯,白糖1大勺,食鹽,芝麻適量,蝦醬2大勺
甘藍挑中等大小新鮮的,用鹽水輕輕一腌,撈出控水。蘿卜切絲,小蔥、水芹菜、韭菜洗凈切4cm長條。往辣椒末里放白糖水和蒜泥、生薑、蝦醬拌成調料。用這個調料將蘿卜、水芹菜、小蔥、韭菜拌勻,加鹽調鹹度,然後再加芝麻,泡菜餡就做成。掰開甘藍葉塗抹泡菜餡後,折成對半卷好放入壇子里。
金達萊花菜
原料:金達萊花30朵,五味子 100克,白糖50克,涼開水 1000毫升,蜂蜜15克,綠豆澱粉 25克,松仁15克
製作過程:
花菜,是具韓國內,它的確物花,如金達萊、梨花、蜜柑花、馬林果花、櫻桃花等,加入補葯汁、蜜或糖配製而成的一種湯飲,這種湯飲在進餐時,起促進食慾、暢腸順氣的功能,在飯後,起促進消化作用,平時飲用補身養氣,因此,韓國花菜是韓國風味菜的一部分
1、取熟透的五味子,除去疵點,洗凈,放入涼開水中浸泡24小時
2、取潔凈透明的玻璃盆,放入浸過五味子的水,放入蜂蜜,加入燒開放涼的白糖水,調好顏色和口味
3、摘取正在盛開的金達萊花30朵,用清水摻入少量洗滌精,將花沖洗干凈,然後,再用凈清水沖洗多次,控凈水分,但不能碰傷花瓣
4、除去金達萊花的並蒂,只留紅色花瓣,蘸上綠豆澱粉,蘸勻,然後,在沸開水中焯一下,放入立即撈起,用凈清水沖一下,然後將金達萊花瓣放入盛有五味子水和甜味調料和玻璃盆中,撒上松仁,即可
石鍋拌飯
石鍋拌飯是韓國人民非常喜愛的家常飯之一,各地區的韓國人會就地取材,把當地的時蔬與米飯在石鍋中加熱後,在「茲茲」做響中,把營養和美味拌在一起,使你在油香濃郁中保持一份堅挺的「戰鬥力」,最大的特點「下飯」,即使滿滿一大石鍋的飯,也會讓挑食的你吃到鍋底精光。其做法更是簡便易行,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選材,會有精彩的發揮。
做法:
1.准備蒸好的白米飯,再准備與之相拌的蔬菜,它們是涼拌的嫩豆芽和青菜、炒好的蕨菜、紅蘿卜絲、炒好的肉末(肉的品種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若用海鮮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只煎雞蛋的一面,使蛋黃完整而表面凝結,使其脫離蛋清而不破裂。准備兩個嫩蛋黃。
3.米飯在放入石鍋前,在石鍋底部及邊緣塗抹一層香油,其作用是不使米飯粘鍋,同時添加油香味道。
4.准備一小碗佐餐的淡湯,當你覺得飯干時可拌入;准備一小碟辣椒醬,適量拌入後非常提味。
5.石鍋放入米飯後,再在表面呈扇狀鋪上與之相拌的蔬菜、肉末與雞蛋,加熱後當香油茲茲作響時端下,此時,濃香四溢,你可以用筷子攪拌使它們混合,視覺效果五彩斑斕,在它們與石鍋熱接觸中,增加你的味覺快感。
辣白菜
做這道菜首先要選擇包心較好的大白菜,去掉外層菜幫和菜尾,洗凈後將白菜順著切成兩半,然後放在腌制辣白菜的盆或缸里,腌制時要擺一層菜,撒一次鹽,鹽要撒均勻,以便使菜腌透。冬天時間長些,腌一個月左右,夏天時間稍短些,一兩或三四天就可以了。腌制後的白菜可以充分保存維生素C等成份。腌制時最好選用大粒鹽,它溶化較慢,可以將菜腌透。製作調料的方法是這樣的,先放一半細辣椒面,再放一半粗辣椒面。放到一起拌勻。然後將熬好的江米粥趁熱倒在辣椒面里攪拌,拌好後晾涼再加入其他作料,首先要多放蒜末,然後是放薑末,精鹽要少放點兒。然後放糖,白糖要多放。最後是放味素。作料放好後充分攪拌均勻,讓各種配料充分溶解。下一步是給白菜抹調料,一定要用手抹,這樣更均勻。一層層抹透。要注意菜葉,菜幫,菜柄都要抹勻。這樣,具有朝鮮族風味的辣白菜就腌制好了。為了吃時方便,也可以將辣白菜切成段食用
辣味桔梗
是一道最具朝鮮風味的小菜,主要原料是干桔梗。腌制方法是這樣的:先把干桔梗放入清水中泡二十四小時,泡時水要多放,沒過桔梗為好。泡好後用錐子或其他尖利的器具把桔梗從根部向頂部挑開,挑得越細越好,再撕成條狀,然後再用清水泡一下,目的是為了除掉桔梗的土味。這樣控干後就可以調制了。調制的作料有以下幾種:蒜末,薑末,白糖,精鹽,味素,辣椒面,醋精。調制時放入適量的蒜末,薑末,白糖,食鹽,味素,醋精和辣椒面,喜歡吃辣的可以多放些辣椒面。然後和桔梗充分攪拌均勻,這樣,具有朝鮮風味的辣味桔梗就做好了。
香辣小根蒜
這道小菜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主要原料就是鮮的小根蒜。把小根蒜摘好洗凈,就可以調拌了。放入精鹽,白糖,味素,蒜少放些,因為小根蒜本身就很辣,然後再少放一點薑末,最後放薑末,攪拌均勻,就可以食用了。喜歡甜酸口味的的可以多放些糖和醋。甜辣小根蒜就製作完成了。
香辣豆腐皮
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曬乾的豆腐皮,製作方法是先把豆腐皮放入涼水或溫水中浸泡,使其變得松軟,然後撈出控干備用。香辣豆腐皮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絲,一種是塊,切絲的方法是按照一尺左右長將豆腐皮鋪開,捲成卷,像切干豆腐一樣切成絲,越細越好;另一種方法是把豆腐皮切成若干小段,然後碼在一起,交叉切成菱形塊。兩種方法最後拌制時的作料是一樣的。拌制時先放蒜末,然後是精鹽,薑末,味素,辣椒面,喜歡吃甜酸的可以放點糖和醋。充分攪拌之後,香辣豆腐皮就製作完成了。
鮮辣大頭菜
這道菜的製作方法是這樣的,首先將大豆菜切成絲,然後用鹽殺一下,減少大頭菜的水份。殺好之後,放入適量的蒜末,薑末,味素和少量的食鹽,鹽要少放,因為大頭菜已經用鹽殺過了。最後放辣椒,辣椒放塊和末都可以,充分攪拌之後,鮮辣大頭菜就做好了。
辣蘿卜條
辣蘿卜條的主要原料是干蘿卜條,做法是先將干蘿卜條泡開,然後放調料,先放蒜末,再放精鹽,薑末,味素,再放糖,再放辣椒,辣椒可以多放一些,攪拌均勻之後,辣蘿卜條就做成了。
辣味海帶絲
製作時先將干海帶泡開,泡好後把海帶切成幾大段,然後捲成卷,再切成細絲,細絲切好後放入鍋中用開水煮十五分鍾,煮的目的是為了去除海帶的異味,煮好後的海帶要用清水多洗幾遍,以便清除海帶中的雜質和異味。接下來把洗好的海帶絲控干水份,開始調拌,先放適當的蒜末,味素,少放一點薑末,再放食鹽,白糖和醋,最後放辣椒,辣椒末最好放粗辣椒末,攪拌均勻後,辣味海帶絲就做好了。
辣味海白菜
海白菜的做法比較簡單,先把海白菜洗凈,用涼水浸泡,為了是使它更干凈,然後均勻地切成小段,放入容器中,就可以拌制了。拌的時候先放蒜末,味素,薑末,辣椒末,不用放糖和醋,也不用放鹽,因為它本身已經有鹽份了。拌勻後就可以食用了。
香辣蜇絲
先將海蜇絲用涼水洗幾次,目的是為了減少海蜇絲中的鹽分,並且去除雜質,將洗凈的海蜇絲控干之後就可以調拌了。調拌時加適量的薑末,味素,少放些精鹽,然後放點糖和醋,辣椒面,然後再加點香油,在調拌時注意,鹽要少放,如果鹽放多了,海蜇絲就不脆了,如果不夠鹹的話,可以少放一點醬油。這樣香辣海蜇絲就做好了。
香辣蜇凍
香辣海蜇凍的做法比較簡單,先將加工好的海蜇凍用涼水多洗幾遍,目的是減少其中的鹽分,並且去除雜質,控干之後就可以調拌了,調拌時放薑末,蒜末,味素,辣椒面,少放點香油,少放點鹽,不用加糖和醋,它的特點是香,辣,脆。經過均勻調拌後,香辣海蜇凍就做好了。
辣味三片
辣味三片的主要原料是新鮮的羊角椒,黃瓜和大蔥,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先將三樣原料洗干凈,然後將辣椒和黃瓜切成片,厚度要適中,不要過薄和過厚,大蔥也切成片,放在一起就可以調拌了,調拌時放些薑末,蒜末,味素,精鹽,再放點白糖和醋,辣椒面,調拌均勻,這樣清涼可口的香辣三片就做好了。
辣味香菜
做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香菜,配料是大蔥和胡蘿卜,它的做法是這樣的,先將洗凈的鮮香菜切成一寸長的段,再將胡蘿卜洗凈去皮,順著切成片,再切成絲,最後把大蔥順著切成片,這三樣都切好後,就可以放在一起調拌了,先放薑末,蒜末,味素,再放鹽,白糖和醋,最後再放入適量的粗辣椒面。調拌均勻之後,辣味香菜就做好了。
❸ 桔梗謠是什麼民族的歌
1、桔梗謠是一首朝鮮族民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喜愛吃的一種野菜,這首民歌叫《桔梗謠》。朝鮮族民歌流暢歡快,聽朝鮮族民歌時,往往會聯想到翩翩起舞的朝鮮族姑娘。
❹ 朝鮮族拌桔梗方法是什麼
主料:桔梗150g。
輔料:鹽適量、白芝麻適量、韓式辣醬2勺。
韓式拌桔梗的做法
1、干桔梗用水提前浸泡一夜。
❺ 介紹一種風味小吃,突出它的色,香,味,形
油炸臭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時候,一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裡有幾個錢的時候。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鬍子全白了,他總是挑一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一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一疊小盤子,還有一個罐頭瓶,裡面插著幾雙筷子。後面一個箱子安放著一隻小煤爐和一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麼兩樣,但一入鍋再一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一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製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刺激,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一個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禮。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一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一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一塊臭豆腐一分錢,吃完一塊,這一天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麼,我就剋制住自己不往那裡跑,怕自己的眼睛裡會長出鉤子來。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一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裡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眯眯地炸一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一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里,和它一起出現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鬍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頭粥
我只吃過一次肉骨頭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個星期日的早晨,一向節儉的舅母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頭粥。我受寵若驚,一路屁顛屁顛地緊跟在她身後,生怕她又突然改變主意。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市,拐進一條小巷。遠遠看見一個小鋪子飄出陣陣白霧,還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舅母領著我走進這間鋪子,鋪子里已經座無虛席。大家都在唏哩嘩啦地喝這叫肉骨頭粥的東西,好象這東西真的很好吃。
老闆娘把我們領進里間的灶旁,滿臉歉意地說:「就在這里吃吧。」老闆娘是一個40來歲的女人,頭發齊耳,一絲不苟地用黑色的發卡別在耳後。我生怕舅母臨陣脫逃,趕緊自做主張說:「可以可以。」結果招來舅母兩個白眼。「好吧,來一碗肉骨頭粥。」老闆娘一手抄起大鐵勺,一手揭開大鍋蓋,頓時一股熱浪席捲著肉粥的香味撲鼻而來。她用大鐵勺在鍋里攪了攪,盛了一大碗粥遞給我。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經煮得不見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骨頭。我小心翼翼地嘗了嘗,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這樣站在大灶旁,端著大碗,呼啦呼啦地喝著有生以來第一次肉骨頭粥。最後還像小狗一樣把那幾塊肉骨頭啃得乾乾凈凈。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錢。
後來,舅母告訴我,煮肉骨頭很麻煩。先要把肉骨頭(連著些肉的骨頭)煮上幾小時,然後再把新米淘好放進去,再煮。不能煮焦,關鍵是要掌握火候,細火慢熬才行。最後放上鹽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頭粥的,費時費力還不經喝。她還警告我,街上的肉骨頭粥不能多吃,因為有的老闆為省錢把客人吃過的骨頭,又重新放進鍋里煮。也不知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肉骨頭粥,不是因為害怕不衛生,而是口袋裡的錢還不夠分配的呢。
不過,我還是經常到那家肉骨頭粥鋪去,主要是想看看她們怎麼處理吃完的骨頭的。可老闆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圖,總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來吃一碗啊。」然後,我撒腿就逃。
陽春面
陽春面名字挺好聽,很高貴的樣子,其實是江南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麵食。《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伙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面,可見,陽春面是屬於勞苦大眾的專利。至於為什麼取這樣一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帶領全家到鎮上的面館去吃陽春面。兩個表弟興高采烈,但我卻很不喜歡。陽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蔥花就沒有別的了,光溜溜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沒有方法把一碗陽春面吃完,我總是旁敲側擊地提醒舅舅還是吃餛飩好,至少還有點肉味。但舅舅堅決不肯,說餛飩太貴,又不經吃,同樣一角錢,陽春面吃得飽飽的,而餛飩卻只能塞牙縫。舅舅的牙縫好大。不喜歡吃,但每個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整整六天他們都在等著這一天。鎮上那家面館都認識舅舅,每次一來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陽春面來,然後,舅舅一家就開始埋頭苦幹,並製造出幸福的聲響來。每當此時,我就望著面前的陽春面愁眉苦臉。
陸文夫在《美食家》里專門提到過陽春面,說第一鍋的陽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趕早去吃頭湯。我想,舅舅們吃得絕對不是這種陽春面。但不管怎麼說,我對陽春面是沒有興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餅
光餅是福州的小吃。據說是記念戚繼光而來的,總之和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關系。
小的時候總喜歡站在高高的桶爐前面,看師傅做光餅。做光餅的師傅到處都有,一個案板,一個爐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餅師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鹼水和鹽水的面團摔得啪啪作響,然後分成一個一個劑子,用手左右一拍,一個小圓餅就出來了,再用一根竹簽往中間戳一個小洞,就勢往桶爐內壁一貼,等著吧,不一會,爐內就飄出香味來。估計差不多了,光餅師傅就用小鐵鏟利索地一鏟,焦黃的光餅就跳出來了。
這光餅硬梆梆、黃通通的,咬得很費勁,沒有一口好牙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對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後總是吃了一塊還想帶走第二塊。光餅耐嚼還耐儲藏,放它十天半月沒有問題,堅韌不拔,很有民族氣概,可能這就是它和戚繼光的關系吧。光餅很便宜,一分錢一塊,那時經常光顧光餅爐,買上一兩塊,一路嚼著上學校。
冬天光餅師傅比較幸福,守著爐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陣還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爐子上嗤嗤作響。我就不敢買了,因為那光餅里必定也有光餅師傅勤勞的汗水。
前段時間,在福建「老鄉」處提到光餅,他們都說那玩意好吃而且對牙齒有利,經常嚼嚼絕對比「白箭」「綠箭」效果好。但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了,都好多年沒有吃過了。但願,這光餅爐子還能在福州的某個街角看到。
芋頭果
芋頭果是福州的早點之一,也稱三角糕。據說是把檳榔芋煮熟後剝皮碾成糊狀,再摻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後,切成一塊一塊三角形狀,放到油鍋里去炸,直炸得兩面焦黃,出鍋。吃的時候,用一張紙包著芋頭果的下端(因為很油),以一個角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內嫩(內色灰白),還有一股芋頭的清香,嗯,味道好極了。
炸芋頭果的攤子也是到處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頭巷尾支起的一個個攤子,煙霧繚繞,香氣四溢,買芋頭果的人端著碗或提著小竹籃,等著芋頭果出鍋。往往炸出一鍋就買出一鍋。但也有買不完剩下的,擱一兩個時辰也不要緊,吃起來還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條,登陸不久就成了嚼不爛的老油條。所以,賣芋頭果的攤主都很自得,有時候上午九十點鍾了,還不見他們收攤子,慢悠悠地守著還沒有賣掉的幾塊芋頭果。他們知道總有肚子容易餓的人自會尋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鍋邊糊外加一隻芋頭果就解決了早飯問題,既好吃也實在,吃完後,打一個飽咯去上班,這革命干勁足得沒法說。
鍋邊糊
一次在辦公室里和同事們侃吃,我說要論吃,還是福州的鍋邊糊好吃。他們齊聲問:什麼叫鍋邊糊?這幫平日里吃遍天下無敵手的傢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東西。我得意洋洋地開始向他們介紹福州小吃——鍋邊糊。
鍋邊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許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不出產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沒有一種叫「蝦油」的調味品,而鍋邊糊沒有加蝦油就不成為鍋邊糊了。
鍋邊糊的製做很復雜,要先把大米淘凈浸泡幾小時,然後磨成糊狀待用。支一口大鍋,煮上一鍋湯,湯里放上蝦米、蟶干、香菇、蔥、蒜、芹菜,最後放進必不可少的蝦油若干勺,這濃湯就做成了。這還沒有完,萬里長征第一步。將湯倒出另裝,下清水若干燒到七成熱時,鍋邊抹勻花生油,然後舀一碗米糊繞鍋澆一圈,蓋上鍋蓋。三分鍾後見鍋邊米漿起卷時,用鍋鏟鏟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復上述行為。當最後也就是第四次澆完時,放入一份濃湯料,並視情再加入蝦油等輔助調料。煮熟後盛放在另一口鍋中,用微火保持溫度,待售。
總之這是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沒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鍋邊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買。福州的大街小巷飯店小攤都有買,而且很便宜。鍋邊糊味道特別,海鮮味濃,每片米糊都打著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蔥,非常爽口,再配上黃黃的蝦米、蟶干,黑黑的香菇,綠綠的蔥蒜,色澤鮮明,令人食慾大開。
聽到這里,同事們的喉嚨都動了一下。然後商量,什麼時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嘗嘗這鍋邊糊。我補充說,在福建,鍋邊糊都是作為早點和茶餘飯後的點心的,並不把它當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飽的緣故吧。想想本地品種單一而又甜得發膩的小吃,大家都說: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餛飩
我想,大概沒有什麼小吃有餛飩那麼普及和名稱多樣了。餛飩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雲南廣西一帶叫雲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容差不多,形式卻有些差別。福建的餛飩注重鮮,加蝦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時候總是被喜歡吃餛飩的母親支出去買餛飩,買來買去,也就買出經驗來了。知道街頭的那家餛飩味太濃,吃完後就要趕緊灌開水;而街尾的那家餛飩味道尚好,就是只見皮不見肉;最好的是穿過幾條街的那家「野」店,說它野,是因為時開時不開的,好像全憑主人興趣。這家的餛飩量足味最地道,每隻餛飩雪白剔透,中間一點紅紅的肉餡若隱若現,再配上幾粒蔥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蓮。福建的餛飩一般都很節儉,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點再往餛飩皮上一翻,一隻餛飩就完成了,往往一盤肉泥可以對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餛飩。吃餛飩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們可以不計較得失,慢悠悠地翹起蘭花指,用小調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餛飩往櫻桃小口裡送。所以,較之其他小吃,福建餛飩更顯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餛飩則個性鮮明,陽剛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沒有湯,第二大特色是辣得過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調研,特地拜訪「抄手」,誰知端上來的是幾只乾巴巴的結結實實的餃子狀餛飩,上面還澆了一層紅彤彤的辣椒油。仗著本人吃辣還有一些功底,掙扎著把這碗「抄手」給吞了。結果,除了辣,我已經不記得它還有沒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帶,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里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兩種。大餛飩里餡比較多,有鮮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餃子那樣皮厚餡足,江南人總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樣乾脆利落地做出餃子風格,他們總要保持餛飩的傳統,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變。江南大餛飩是放大了的小餛飩,樣子象修女的帽子,湯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飽的感覺。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講究,貼著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紋,真正是薄如蟬翳。肉要精瘦的,處理得細膩無渣,燒好後的餛飩,皮子晶瑩舒展,「白里透紅,與眾不同」,象一隻只美麗的白蝴蝶 。這時候的注意力就不會在吃上了。不過,這樣的小餛飩現在已經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經缺少了這份精緻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滿街都是的大眾小餛飩,簡單一裹,完事,連皮也不擀了,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的時候,思念餛飩(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齒。北方同學很不以為然,說,那有什麼好吃的?清湯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餃子實在。
是的,要想實在,吃北方餃子;要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羊肉串
很奇怪,我向來不吃羊肉,但對羊肉串卻來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從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出來,拐到白石橋附近,那裡有一片飯店餐館和小吃攤點。先買了仿膳食品窩窩頭,吃得直冒酸水,發了一通諸如慈禧太後的胃口怎麼這么好對付之類的牢騷後,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攤子前。並沒有想要吃,的的確確是被那種香里帶膻的味道吸引過來的。
同學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乾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買了三串,然後視死如歸地說:「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著就加快了頻率。我盯著他上下翻飛的大嘴,直問:「哎,別顧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氣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滿意地說:「不吃真傻。」趕緊掏錢,一手抓一把,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膩,焦香十足,還有一種特有的,說不出來的怪怪的味道(後來才聽新疆的同學說,那是孜然的味道)。我們就這樣邊走邊吃,吃完了,就地再買,反正羊肉串攤子到處都有。直吃得飽咯里都帶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們非得變成草原牧民了。
本來以為羊肉串就是這樣好吃了,誰知新疆的同學說:那算什麼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們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麼羨慕新疆人,真正覺得新疆是個好地方。
咱也沒有機會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當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後,也見過羊肉串,但不僅外貌小里小氣,味道也完全變了樣,如果說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麼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偽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發現了久違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樣。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顧斯文地大嚼起來。以後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設法地溜到新街口去過過癮。
但總是心有不甘,有事沒事總鼓動頭兒:「咱們也到烏魯木齊去開個讀者作者聯誼會?」
羊肉泡饃
有了羊肉串墊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饃的時候就好象有了膽量。
看過雄赳赳氣昂昂的兵馬俑,摸過楊貴妃的洗澡池,躲過小商小販的圍追堵截,吃過田裡剛採下來的草莓,當然也爬過大雁塔和古鍾樓,接下來就是品嘗西安小吃的時間。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夾饃和羊肉泡饃。不過,肉夾饃我連看都不看,一塊大肥肉塞在一塊大餅里,肥油直冒,盡管肉饃的主人說怎麼怎麼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從小就不吃肥肉。肉夾饃是放棄了,但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吃的。
於是就去找。在古樓附近轉來轉去,轉累了就在一個小攤子上坐下來。坐定後才發現對面一個老頭在專心致致幹活:把一塊硬硬的饅頭掰成顆粒狀。他神態專注地不緊不慢地掰呀掰,掉下來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裡。他在幹嘛?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著,又見老頭把掰好的產品倒進一個盛滿濃湯的大海碗里,那碗濃湯頓時就變成了一碗漿糊。老頭有滋有味稀里嘩啦地喝完了這碗漿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鬍子上的殘留物,打了個響亮的飽咯,滿臉都是幸福感。突然好象明白了什麼,趕緊找來伙計問:「那是什麼?」「羊肉泡饃啊。」老天,這糊里糊塗的東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小的時候就最恨把饅頭放進湯里 ,軟不啦及的,要口感沒口感要味道沒味道,再好吃的饅頭再好喝的湯都給攪渾了。
所以,很遺憾,在西安最大的收獲是買了一堆民間工藝品,而在吃上,卻是一片空白。
看了賈平凹寫的陝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筆墨形容羊肉泡饃的精彩,但我還是沒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來。這在我看關於吃的書籍的歷史中是少見的。
朝鮮涼面
初到東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鮮人和朝鮮文字還是大驚小怪的,後來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然後就開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鮮民族文化,比如,他們的飲食文化,更具體地說,如何吃遍學校周圍的朝鮮小吃店。
於是,先去朝鮮泡菜攤子前偵察一番,和買泡菜的朝鮮族老大媽套近乎,問:「道拉及是什麼意思?」朝鮮族老大媽真的很象《奇襲》里的老大媽那樣慈祥,她不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兒園水平的問題,還推薦我買了朝鮮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嘗了桔梗後,對朝鮮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兩色世界。從澡堂出來,頭發一會兒就凍成柴火棒。並不覺得冷,只是渴得慌。就到處找有水源的地方,後來發現一面「朝鮮涼面」的幌子正迎風招展,涼面?正好解渴。一頭扎進去,裡面已是高朋滿座,人人都端著一個大海碗往肚子里灌涼面,很舒服的樣子。於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來後,才覺得好象有點不對勁。鮮紅的面湯上波瀾不興,面條當然是潛伏在湯底的,只是這湯,怎麼看都好象是剛從自來水龍頭里出來,冷不說,還有股漂白粉的味道。懷疑歸懷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說。結果,渴是解了,但我體內的那點余溫可全給帶走了。一路跑著回到宿舍,又是捂熱水袋又是灌開水,折騰了半天,才把胃裡的那塊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東北人和南方人本來就不一樣,他們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凍梨吃冰棒,那是因為他們有從小就鍛煉出來的堅強的胃。所以他們可以裹著大棉襖吃涼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時候。
但,我還是沒有勇氣再去品嘗朝鮮涼面了。甚至一想到這四個字,我的胃就開始冒涼氣。
不怪朝鮮涼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燒雞
說來慚愧,自己在外求學幾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學校食堂乏味的飯菜,使自己時常處於飢餓狀態;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為天」嘛,自己當然也不例外。
於是,剛到長春不久,就打聽到「道口燒雞」挺有特色,忙親臨考察。果真,擺在櫥窗里的燒雞肥嫩嫩、黃燦燦、熱騰騰,撒發著迷人的香氣,又看到買燒雞的人排成了長隊,更證實了此燒雞的名不虛傳。此後三年間,只要錢包里有點余錢,便忙不迭地往燒雞店送,買不起整隻就買半隻;買不起半隻就買雞雜碎(雞肝、雞卵等構成,便宜而味極佳,是窮學生最親睞之物)。那種拎著一小袋燒雞走路的愉快,無法言喻,只覺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麼美好。此時若去攻讀書關,再厚的「磚頭」也能毫不費勁地「啃」下來,這就是「道口燒雞」的威力。有時,人的胃口會比腦袋重要得多,換句話說,就是物質有時也能毫不客氣地戰勝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過生日,無例外地都要買只「道口燒雞」以饗大家。雞上檯面後,往往還沒等打開塑料袋,大家就已經操起傢伙躍躍欲試了。那香噴噴、熱騰騰的燒雞,嫩而無渣,連骨頭都是酥的,一塊雞肉在舌頭上還來不及停留就溜進肚子里去了。而此時往往有師兄師弟尋著香味不請自到,說句「生日快樂」就一屁股坐下來大嚼起來。那時候,要求師兄師弟辦事或反過來他們求我們辦事,都言不二價:一隻道口燒雞。
在長春的三年,可以說是伴著「道口燒雞」的香味渡過的。(雖不能常吃,但離學校不遠的一家燒雞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飄來的香味,使我們的讀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臨畢業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一家大餅店專營夾肉大餅,味道好得沒法提。可惜沒有機會了。要不然,現在又會有一樣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❻ 桔梗鹹菜怎麼做
桔梗鹹菜的做法:
1.乾的桔梗鹹菜,洗凈。泡12小時以上。
2.泡好的桔梗鹹菜。撕一撕。別太粗,也別太細,大概筷子粗細就行。
3.鹽,雞精,細辣椒面,蒜。准備好。蒜剁成蒜沫。
4.把所有的調料到到桔梗里。拌均勻。
5.放在冰箱里腌一天即可。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20~120厘米,通常無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極少上部分枝。葉全部輪生,部分輪生至全部互生,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花暗藍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觀賞花卉;其根可入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中醫常用葯。
❼ 桔梗朝鮮語是什麼特點是什麼
朝鮮語:道拉吉。或者「道拉吉根」
特點就是好吃!無法抵擋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