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安大雁塔七層,裡面分別珍藏著什麼
大雁塔塔基與塔身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辟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初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兩通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絕碑」。
⑵ 西安的大雁塔的介紹有哪些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春,玄奘奏請建造雁塔,到十月建成。初時塔為五層,磚表土心。公元701-704年,武則天長安年間重修時改建為七層樓閣式磚塔,一直保存至今。
該塔是為保存從印度取回的貝多羅樹葉梵文經而建的,並葬有舍利子萬余顆。據說塔名的來歷是這樣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襲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相關資料
「雁塔題名」始於唐代。當時每次科舉考試之後,新科進士除了戴花騎馬遍游長安之外,還要雁塔登高,留詩題名,象徵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雲。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榮譽。
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考中進士後,登上雁塔,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到了明代,長安雖已不是國都。
但當地的文人學士追慕唐代雁塔題名的韻事,在每次鄉試(相當於省級考試)結束後,考中的舉人都要相攜登塔,題詩留名。直到現在,大雁塔有的門楣和石框上還有前人的部分題詩留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雁塔
⑶ 有關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的資料
1、大雁塔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築。
2、小雁塔
2014年0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小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西安大雁塔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大雁塔歷史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 在長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凈覺寺,隋文帝在凈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後(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奏請太宗敕建佛寺,賜名「慈恩寺」。
⑷ 西安大雁塔建築風格、特點。
建築風格: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
特點: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長約48.7米,東西長約45.7米;塔身底層邊長25.5米,呈方錐形;塔剎高4.87米。1、2兩層有9間,3、4兩層有7間,5、6、7、8層有五間,每層四面均有劵門。
(4)西安大雁塔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築。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⑸ 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都是雁塔,卻有大小之分,但為何小雁塔比大雁塔要高
【大雁塔】
1,大雁塔位於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相傳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建塔,用於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籍。這座塔初名為經塔。
簡單總結就是:大雁塔興建在前,小雁塔興建在後;大雁塔是為玄奘高僧取經所修建,小雁塔是為玄奘帶粉絲義凈高僧取經所修建;大雁塔的規模比小雁塔的要大。
所以不一定高的就把它成為大雁塔!
⑹ 西安大雁塔簡介
大雁塔(wildgoosepagoda),原名慈恩寺塔,位於陝西省西西安市慈恩寺內。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