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七孔景區內圖
小氣孔子景區。
你說的是荔波小氣孔嗎。
現在不方便發圖,
等幾分鍾再發給你幾張。
B. 小七孔旅遊風景區的介紹
小七孔景區位於荔波縣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至麻尾火車站36公里。景區北首有一座建於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橋,景區之名由是得之。小七孔景區在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於一體,玲瓏秀麗,令遊客耳目常新,有「超級盆景」的美譽。現已經向遊客開放的景點有銅鼓橋、小七孔古橋、涵碧潭、拉雅瀑布、68級跌水瀑布、野鴨池、龜背山、一龍戲九珠、飛雲洞、野豬林、水上森林、天鍾洞、鴛鴦湖、卧龍潭、卧龍河生態長廊漂游等。
C. 小七孔景區怎麼樣
小七孔是此行第一個收費景點,從荔波客運站有車直達(不過車是7座小麵包,這個有點雷),不到半小時便到小七孔景區東大門。途經大七孔,但網上都說遊了小七孔沒必要再去大七孔,遂PASS。小七孔景區位於從荔波到麻尾的必經之路上,東門近荔波,西門近麻尾。往返兩地的車會每天不停分批次放行於景區內。旁邊正在修新路,修好後應該不用再穿行了。小七孔號稱「小九寨」,據說景區建設參考了九寨,都是環保車+步行棧道並行,各站可以簡單吃喝。但畢竟不如九寨,風景基本都是人造的,「環保車」其實是燒油的並不環保,且每人每站往返各限停一次(不像九寨是通票隨意上下),路標指示也不如九寨清晰。票價也便宜一些,但感覺性價比仍然不高。說實話有些失望,因為水很渾,可能和前一陣下雨太多有關。接著步行經過68級跌水瀑布和拉雅瀑布(分別在道路兩側),來到水上森林之後,水終於清澈了。躲在樹蔭下,踩在清涼的溪水裡消暑,還是挺不錯的享受。接下來是翠谷瀑布。從接近山頂的位置傾瀉而下,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最後坐車到卧龍潭瀑布,同樣是一人工瀑布,同樣因為下雨水偏渾,雖然沒有看到網上常見的那種青翠幽藍,卻看到了它鮮為人知的氣勢磅礴的一面。
D. 荔波的大七孔風景更美,還是小七孔風景更美
各有各的特色,小七孔水更美,更為溫婉秀麗,而大七孔則是山更險,更為氣勢磅礴。
大七孔景區已和小七孔景區合並成為一個景區, 聯票130,不能分開買,不管去不去大七孔,這130都得掏,所以不去大七孔血虧。
大七孔雖名為大七孔,但相較於小七孔而言,卻相對較小,小七孔景區可游覽長度為17km+,需要5-7小時,而大七孔景區可游覽長度則只有1.7km左右,1個半小時就游完了。
兩個景區景色有相似,也有不同,相同的是得名都是因為七孔古橋得名,有山有水,且水質清澈呈靛藍色。不同的是小七孔景區山勢稍緩,瀑布較多,可游覽點多,而大七孔景區山勢險峻,瀑布較少,可游覽點也少。
(4)小七孔風景區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雖然小七孔知名度更高,可游覽性更強,但就像一桌菜里邊兒,大七孔作為一道不可缺少的配菜,也是值得一游的。尤其大七孔景點的核心游覽點天生橋,橫跨打狗河兩岸,被專家譽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的東方凱旋門」,是喀斯特地貌的奇觀之一。
千里迢迢,好不容易來荔波一趟,只見識了小七孔橋的古樸幽靜,卧龍潭瀑布的輕盈柔美,鴛鴦蝴的夢幻神秘,卻沒有見識過天生橋的氣勢如虹的話,那必然是有所缺憾的。
E. 小七孔風景區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9
F. 貴州小七孔景區
4月18日是貴州荔波小七孔、大七孔景區漲價的首日,當天恰逢周六,記者看到遊人與之前幾個周末相差無幾,看不出受到門票價格上漲的影響。在拉雅瀑布、水上森林、鴛鴦湖和天生橋,記者看到遊客成群結隊,到處人頭攢動,縣城賓館入住率也沒有下降,基本保持前兩周水平。據介紹,包含小七孔、大七孔在內的荔波樟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貴州省第一個、中國第六個世界自然遺產地。景區門票自從2002年4月至今7年來,一直未作過調整。而該風景名勝區卻在不斷提高景區資源品質和游覽面積,先後開發了小七孔景區的野豬林、飛雲洞、水上森林濕地、翠谷瀑布、大七孔夢塘灣等一批觀賞價值極高的景點,尤其是申遺成功後,景區的保護和管理成本明顯增加。同時,從2005年至2007年之間,景區通過貸款等方式投入11.48億元,而大、小七孔景區門票總價僅為85元,明顯偏低,入不敷出。鑒於以上幾個原因,黔南州經過貴州省物價局批准,從2009年4月18日起對荔波大、小七孔景區門票進行調整,兩景區的票價從原來的每人85元漲至165元,其中,小七孔門票由原來的55元調整至110元,天鍾洞門票取消;大七孔景區門票由原來的30元,調整為55元,漲幅均接近翻番。據了解,荔波大、小七孔景區門票漲價但遊客量沒有減少,人氣依然很旺,主要得益於黔南州和荔波縣近期採取的各種積極和刺激措施。在漲價的同時推出其他優惠辦法,如在校學生憑學生證可享受門票5折優惠,任何人憑荔波機場機票可享受門票四折優惠。按照新近出台的《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門票旅遊團購預售暫行辦法》規定,具有合法組團資格的旅行社一次性購買大、小七孔景區門票各5萬張以上的,可享受5折優惠。此外,全國勞模、傷殘軍人、現役軍人、殘疾人、烈士家屬烈士、獲國家部委表彰的人員、60歲以上老人、記者、旅行社總經理、導游,以及身高在1.2米以下的兒童,在前往大、小七孔景區遊玩時,可享受免收門票費的優惠。
G. 小七孔旅遊風景區
參考資料:http://www.yoyo6.cn/tour/show.asp?id=87
小七孔景區以奇秀為特色,有峰林峰叢原始性強的龜背山原始森林、野豬林漏斗森林;有潭瀑交錯、百練銀珠落碧潭,水聲回盪、悠揚空谷成華章的響水河68級瀑布;有港汊交錯的水上鴛鴦湖迷宮;有神秘的地下龍宮——天鍾洞;有樹在石上長,水在石上流的水上森林。這里是山、水、洞、林、湖、瀑、石多種景物景觀集於一身、融為一體、完美統一的景區。
涵碧潭:近響水河與樟江河交匯處。響水河與樟江河交匯前,一壩堵水匯成涵碧潭,又名七孔塘,是喀斯特潭景觀。小七孔橋橫跨潭腰如玉帶纏身,潭頭尾浪花飛濺,潭邊古木森森,從兩向中伸展迎合,水潭中的小島上,吊竹叢生,葦草如蓬,綠樹成蔭。清澈如鏡的群山、古樹、橋景、綠蔭並映入水中,倒影鱗鱗,波光爍爍,山光潭景,分外迷人,橋上人景倒立,橋下魚兒悠悠,似人魚合歡水底,趣味無窮。潭腳壩下的滾不簾瀑與平靜如璧的江水交相輝映,又呈天然美景。樟江水清,響水更潔,大雨過後樟江水濁,響水依然清澈如常,匯合處依舊涇渭分明。響水為何清如許,因自喀斯特森林來。這也是喀斯特森林的特殊水文效應的奇觀。月色當空,靜影沉璧,漁歌晚唱,這是涵碧潭的又一絕景。
響水河谷:小七孔風景名勝片區內的喀斯特暗河明流,河床為層層岩石疊積,全長1.6公里,落差110米,僅跌水瀑布達68級之多,水聲隆隆,波浪滔滔,數里之外可聞水聲,故有響水河之名。河谷兩岸群峰聳峙,谷底河水奔流,四周古樹參天,濃蔭蔽日,綠色罩地。在這高山深谷間,流水飛濺,湧泉飛騰,與伏流明河匯到一起,構成層層疊疊的大小瀑布、險灘、深潭。多級的瀑布群形成幾段奇特的動態水景:下段河床低緩,層層跌水低瀑布,叉繞平塘險灘翻滾,如一壺壺瓊漿倒入玉盤金杯,響水聲如琴如瑟,好似節日盛典,奏樂燃鞭,錚錚悅耳。中段河水從亂石灘、鈣化堆上跨躍飛下,有如撤珠落玉,暴雨傾盆,又如鐵馬金戈,千軍鏖戰,波聲震谷,響水河壯麗景觀就在於此。上段河水從峽谷口往下層層瀉落,形成20米、30米的疊疊瀑布,仰觀如銀河落天際,側觀如白練騰空,雨霧迷漫山谷,在陽光照射下呈現艷麗彩虹,蔚為壯觀。水聲如雷,振動群山迴音盤繞,如雷電轟鳴,斷人話音,手語傳情。上段河水的暗河伏流,在密林中穿行,時隱時現,嘩嘩作響,不知是險灘激流還是瀑布飛奔。也說不清是森林中的流水,還是流水上的森林。天然如此奇觀,豈能不使人醉迷入神。
龜背山原始森林:響水河伏流出口洞就在龜背山腳下,上下龜背山,要涉一處跳礅跨響水河,涉水爬山,或是爬山涉水,都令人久久難忘。龜背山原始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奇觀的縮影。森林茂密,古樹參天的林里珍稀樹種遍布,奇花異草,如龜背竹、蝦背蘭、棕竹、大血藤、白紋藤,交叉盤結叢生,還有苔蘚爭艷,一片碧綠。高大數人圍的古喬木,竟是在嚴酷的懸崖、峭壁和裸露的石灰岩上,或在崩塌的巨大孤石上生長出來。還有各類樹木藤蘿叮咬青山繁茂生長,有的盤根錯節,把發達的根系直插進深深的、淺淺裂隙孔竅,及微妙的石縫之中;有大樹根昆抓住一孤立巨石挺拔生長,把巨石拱離地面幾十厘米高,有的無縫可鑽,把粗大的樹根伸到幾米遠的岩坎下入石縫吸取營養,人們對此無法辯認它是桿還是根;有的頑強抗爭,擠破山岩,達到石破天驚的地步。還有那枯樹上寄生的蒲蘭,光岩石上組成羅網的薜荔,攀附上升幾米高的麒麟尾,無不顯示出喀斯特森林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在這里是不能從外貌來判定樹木花草的老幼尊卑的。胸徑僅幾厘米的小樹木,已是五、六十年的高齡,胸徑三、四十厘米的大樹木,已閱歷了幾外世紀的滄桑。滿山的芸芸眾生,乍看去貌不驚人,但他們當中,有老孑遺的珍稀樹種,有全國世界形勢全省的部分新種,有名貴的中草葯材,珍奇的野生觀賞植物,是一個獨特的植物寶庫,具有珍貴的科研價值。喀斯特單一地質條件下的復雜生態環境,嚴酷生態環境中的頑強生存競爭,把多與少、優與劣、奇妙地統一起來。這個孕育奇秀的喀斯特生態系統又像一本豐富而深刻的教科書、活標本、活教材。客觀存在將賦予人類極大的啟示和幫助。無怪乎人們贊譽它為「綠色定地」,要積極地保護它、利用它,評它為世界絕無僅有的奇特的景觀。
水上森林:在響水河的一段喀斯特窪地森林的河床中,叢生著許多榕科的灌木林,樹根就扎在河床的岩石縫中生長,不少樹根就被激流沖刷,裸露水面或飄盪水中,奇形怪狀,非筆墨所能盡述。其生態之奇特絕無僅有,其風景之幽美人人稱絕。游覽其間看到林水交融互為依存的奇景,同在激流攀沿樹枝,涉水走獨木橋,有驚險之勢,無危險之災,水激人歡,樹渡人安,回味無窮,且有入夢驚心之感。這里的喀斯特窪地森林裡,清水潺潺終年不涸。瑤山鄉瑤家人用鋼管從這里引清泉水經4公里路達到瑤山鄉供人蓄飲用。為此,這里水源被人們稱為「瑤池」。瑤池四周青峰環繞,林中流水淙淙,確實有點人間仙景的景象。遊人到此一歇,嬉水清懷亦有世間樂園之感。
翠谷:在響水河最上游的上、下已定村,是一個封閉的峰叢窪地。群山蒼翠欲滴,田野鬱郁蔥蔥,翠谷因此得名。這里密集的峰叢聳入雲天,山峰上原生性森林密布,山腰雲霧繚繞,清新悅目。青峰下小橋、流水、人家,布依族人民保留著古樸淳厚的風俗。木板房、吊腳樓、土花布、銀首飾、女織男耕、翻撬鋤地;還有從高山上引水建起的小水電站,晝夜機聲隆隆、明珠點點、給寂靜的山村增添了繁華。森林、山村、電站互相協調,使遊客倍感舒適。
野豬林:又稱野竹槽漏斗森林。是下已定東南群山中的大片喀斯特漏斗森林,從漏斗底部到天邊山沿,有重重疊疊的叢林密布。漏斗底部有幾百畝翠竹雜生在林木叢中。整個漏斗像個綠色大旋渦,飄旋在林海之上。在漏斗森林西南的暗河出口,遇洪水暴發時,噴出的水柱可飛過十幾米高的樹梢,水消不及,很快把漏斗變成幾十米深的山塘,還有部分水從東北面的山洞瀉流入響水河,而形成數十米高山洪瀑布,水勢洶猛,水霧漫山,水聲雷動,異常壯觀。
這片漏斗森林中,常有各種野獸出沒,在漏斗底部的暗河、水塘里,還有娃娃魚(大鯢、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和黃角魚,山上村民常到這里來打獵、捕魚,只因有一次碰到一條人體粗的大蟒後,大家才不敢輕易進山。。但是每旱災之年,村寨里的人總要邀集一些強壯勇敢的人冒險來這里投石求雨。說只要把大石塊投入噴水的暗河口,頃刻間便會烏雲四起,風、雨大作。現在小七孔二級電站已把這里規劃為蓄水庫,科技工作者真的到這里「求雨」來了。
飛雲山瀑布:在水上森林下部河段,水激流涌,景色秀麗壯觀,遊人常到此一游。
拉雅山瀑布:為小七孔四級電站的水渠溢水形成,水量較大。落差30米,墜入響水河,瀑布靠近路邊,人車必須經瀑布旁邊經過。由於視點低而近,給遊人形成仰視觀景,加大了高聳感,瀑布下落時又分三疊,水束騰空,細霧邊蒙,聲如雷鳴,與響水河谷互為陪襯相得益彰。在瀑布前留影遊客達十之八九。
鴛鴦湖:在卧龍村西南面,有兩個水面相通通喀斯特盲谷湖,象鑲嵌在喀斯特森林中的一雙巨大光亮的碧玉。其中一個布依語稱叫「王盤」,一個叫「王瑪」,現稱鴛鴦湖。也許確曾有鴛鴦棲息過,但是這個新的命名主要點在其兩湖並連相依。鴛鴦湖寬約20公頃,水深處達30米,水色碧綠,明潔如鏡。湖周圍土岸、石岸相間,岸高處達七、八米,低處僅一、二米。也有幾處坡岸長滿灌木水草,一直浸入湖中。泛舟湖上,只見岸邊古樹參天,老乾虯枝與攀附其上的騰蘿、苔蘚,一起低垂湖面。陽光透過林蔭,樹影波光交織,滿湖滴翠、鋪金,山風拂來,林嘯聲、水流聲、鳥鳴聲交錯齊響,悅耳曠心,令人陶醉。最迷人的湖西南區,幾個島嶼之間,巷岔交織,水面縱橫,迂迴開合,寬窄交錯,寬窄處如水上林蔭巷道,寬闊處如水上森林天窗,交錯處如盤里迷宮,野趣無窮,舟上回味長久,被子人們稱為喀斯特森林的絕景。這寧靜清幽的山湖景色,隔五、六年也會遇上一次周期性的洪水滔天,被驚濤駭浪打破。這是因為湖下邊的暗河入口受堵,泄水能力所限,山洪一時消不了,而淹沒整個山谷變成一片汪洋,可惜這種壯麗的景觀現在也是難於看到一次,故被評為國家級景物景觀。遊人中有「不到鴛鴦湖等於不到小七孔」之說。
天鍾洞、蝙蝠洞:天鍾洞位於海拔859米的半山上。洞內有3層,總長約2000米。洞廳高大,前後相通,廊道迂迴,空氣新鮮流暢,鈣化堆積物雖未時分發育,但形態生動,景色迷人。由石花、石樹、石盤、石幔、石筍、石柱、石葡萄、石鍾乳等組成的一幅幅溶洞景觀,有的如宮殿樓閣,有的如魚蟲禽獸,有的如田園沃野、林、樹、塔、屋,也有的如深山飛瀑,有的如莽莽雪原,還有些小景物,如明鏡高懸,天狗望月等更是栩栩如生。東部大廳中央一樽形如天鍾的巨大鈣化堆積物巍然屹立,猶是鎮山護洞之寶,無需撞擊,已給聲振環宇的幻覺,成為天鍾洞的象徵。這一溶洞的出現,應歸於大自然造化功。在很久很久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波及全球的燕山造山運動,使地殼大幅度抬升,導致這里的地層斷裂變形,原生的地下暗河通道,而今已上升到海拔859米的山腰。又由於這個不均勻的造山運動,曾有過多次間歇,便形成了這多層次溶洞和這里多台階漏和窪地的奇特景觀。
洞內寬敞、平緩,老幼皆可行動自如,洞外石階梯320級,遊人可由此登山入洞中,後洞直通鴛鴦湖畔,對游覽起著調劑作用,是山、水、洞、林、湖融合一體這一絕景的組成部分。
蝙蝠洞與天鍾洞相距100米,洞頂有碩大的鍾乳倒懸,象史凌空飛翔的蝙蝠,故名。洞廳巨大鍾乳石如柱、如塔、如花木禽獸,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洞庭湖中有暗河、陰湖、幽壑深邃,神秘莫測。洞深數公里,從貴州地進,可從廣西界出。中間有鍾乳石似雄雞翹首,人稱「雞鳴黔桂」。
卧龍河:又名清溪,鴛鴦湖與卧龍潭之間一段暗河明流。因常發生洪水顯威,故名卧龍河。其左岸一群高峰聳矗,右岸一壩良田沃土,,夾岸的古樹濃蔭蔽日,幾乎將這段明流又重變為綠蔭「暗河」。遠處望去只能看見那條彎彎曲曲的林帶,無法看見河流的真面目,只有沿溪劃船,穿過那一道道綠蔭深邃,一處處的澄塘、葦盪、陡岸、深潭、湍流、險灘和密林峽谷,一直窮盡水源,才能領其全貌意境。在澄塘、葦盪、溪水碧綠平靜的地方,水鳥三五成群,點水雀吱吱叫喚,一派輕松歡樂,一切似乎都靜悄悄,只有落葉花瓣的飄流,始覺溪的流動。在溪邊陡岸,怪石排列,如象、如牛、如獸、如禽、如鬼怪妖魔各霸一程,使人毛骨悚然,思緒萬千。深潭、水壩,鳥獸難越,人跡罕至。枯藤老樹在水上交錯縱橫攔阻,行船到此,也只得攀藤牽枝撫樹前行。在湍流險灘邊,,殘存許多古代水車的遺跡,不得不令人回憶到古農田水利的雅風。灘為其殘存水壩亂石堆造成,浪花飛濺,流水激船,不折篙摧漿,休想前行一尺。逆流而上,依舊密林峽谷岩阻林封藤攔,山重水復,只覺處處艱難,道道迷津,不只何處是盡頭。船行河上,心情舒暢,美景物奇,詩情畫意盡人品賞。「林盡水源」時,「天台別有路,桃洞尚存源」的詩意湧上心頭。卧龍河畔布依村風情和卧龍河的卧龍橋,陪襯著溪流佳景更顯得多彩迷人。
卧龍潭:原名翁龍潭,喀斯特暗河--卧龍河的出露口。從地表看它只是卧龍河的源頭,近年又從這里築壩引水發電後入響水河,成兩河的總水源。暗河從崖底下湧出,潭面上不見蹤影,只有壩上雪崩似的滾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龍河在潭底翻動,潭邊怪石奇樹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聲轟鳴,霧雨蒙蒙,四周高山緊鎖,水潭猶如地底深淵,即便不相信龍的存在,也感到有龍的象徵和龍潭虎穴般的意境。每遇山洪暴發,濤涌浪奔,真有蛟龍顯威之勢,頃刻之間,十里田園被淹,千畝山林受沒,一片汪洋大海,浩瀚驚人。
H. 小七孔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小七孔風景區位於貴州省荔波縣城南部30餘公里的群峰之中,距大七孔景區5公里,景區全長7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有上百個游覽景點。是集山、水、林、洞、湖、瀑為一體的原始奇景。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小七孔景區在響水河周圍,以瀑布、原始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觀讓人心醉神迷。1公里長的響水河,上下落差40多米,形成了70餘級的瀑布飛迭。沿河漫步,滿目飛泉,滿耳淙淙。再往前走,不知不覺中踱入龜背山原始森林。林中,各種樹木盤根錯節,百多種飛禽棲息其間,五顏六色的奇花異卉俯拾即是。穿越森林,絢麗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現在遊人眼前。多彩的湖面是多彩的樹木反射形成的美景,瞬息多變,百看不厭。
以下列舉幾個比較著名的景點:
1、小七孔古橋
位於黔南的荔波漳江風景名勝區,景區以奇、幽、俊、秀、古、野、險、雄著稱,峰巒疊翠,溪流縱橫的山、水、石、林,原始古樸的民族風情及原始性強的喀斯特森林完善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奇跡,中餐後游小七孔景區,小七孔以東區的內小巧玲瓏的七孔橋而得名。68級響水瀑布、水上森林、龜背山、拉雅瀑布、鴛鴦湖構成了旖旎的喀斯特風光。
I. 小七孔風景區的介紹
小七孔風景區位於貴州省荔波縣城南部30餘公里的群峰之中,距大七孔景區5公里,景區全長7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有百多個游覽景點。是集山、水、林、洞、湖、瀑為一體的原始奇景。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七孔風景區響水河上橫跨著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橋,為道光十五年所建。「小七孔風景區」因此得名,由於景區特有的奇、俊、秀、古、雄等自然美,加之飽含濃郁的布依、水、苗、瑤等民族風情,每年吸引近百萬中外遊客前來旅遊。
J. 小七孔風景區的游覽路線
第一天:貴陽早7:30客人自行坐計程車到火車站(以導游通知的為准)集中乘空調旅遊車前往荔波,游世界遺產—中國喀斯特、全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小七孔景區:小七孔古橋、拉雅瀑布、六十八級疊水瀑布、水上森林-水,在石上似白雲飄盪,似薄紗輕揚,樹,在水中似群龍嬉戲,似情人相擁。歲月流逝,林依石,瀑伴水,相依相偎,長相廝守。龜背山原始森林、鴛鴦湖(遊船自理)沉積著一段憂傷的愛情故事,卧龍潭領略水的魅力——藍色的水。
第二天:游大七孔景區:以原始森林、峽谷、伏流、地下湖為主體。天生橋,跨江而過被專家們譽為「東方的凱旋門」,觀之令人肅然起敬,為大自然巧奪天工之神力所折服。恐怖峽,妖風洞;中餐後返貴陽,結束愉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