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關
一、天下第一關——劍門關
十、潼關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為華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沖,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沖關。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是關中的東大門,西進長安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畿內首險,三秦鎮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就是形容潼關。
潼關,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山海關志》記載:「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 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 來比擬這里形勢的險要。杜甫游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潼關八景,是潼關能夠欣賞的八處勝景。八景是雄關虎踞、禁溝龍湫、秦嶺雲屏、中條雪案、風陵曉渡、黃河春漲、譙樓晚照、道觀神鍾。
以上是比較有名的望採納
Ⅱ 明朝錦衣衛的「制服」飛魚服圖片
在中國傳統服飾中,飛魚服作為錦衣衛的專屬服飾,不僅展現了其獨特的視覺美感,更承載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飛魚服起源於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演變為皇帝的私人衛隊——錦衣衛。其職責廣泛,不僅負責侍衛,還在朝會大典或皇帝出巡時擔任天子儀仗鹵簿的重要角色。
由於錦衣衛直接受皇帝管轄,朝中官員對其難以干涉,這賦予了錦衣衛處理涉及朝廷官員大案的特殊權力,可直接呈送皇帝。因此,朝中官員多對錦衣衛心存畏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錦衣衛的刑訊范圍僅限於官員士大夫,普通百姓的刑、民事案件則通過正常司法途徑處理。
洪武時期,因錦衣衛存在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為,朱元璋下令焚毀其刑具,廢除了相關職能。明成祖朱棣登基後,不僅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還加強了其地位。他設立了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使錦衣衛成為皇帝直轄的司法機構。明憲宗成化年間,又增鑄了北鎮撫司印信,進一步強化了其權力。
然而,權力的過度集中也帶來了負面影響。飛魚服的權利在達到極致後,錦衣衛為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范圍,製造了眾多冤假錯案,導致社會混亂不堪。因此,明朝的滅亡與廠衛制度的失控有著密切關系。可以說,飛魚服的權利間接成為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