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搜索指甲一第二張八卦圖的通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暗暗勵志的圖片 2025-05-20 15:09:16
minecraft圖片高清 2025-05-20 14:40:52

搜索指甲一第二張八卦圖的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20 10:16:05

⑴ 八卦穴有哪些

八卦穴

八卦穴常用的有成人的腹部八卦穴、背部八卦穴,以及兒童特定穴內八卦穴、外八卦穴。以特定穴內八卦應用最廣,本文重點討論。

成人「八卦」,只是取上下左右的八個穴位, 針刺後針的排列形如八卦圖, 與八卦的方位、意義無關。

腹部「八卦」取穴以臍為中心,上取蘭門(水分與下脘之間),下取氣海,左右取肓俞,此稱四正。關門(建里旁二寸)左右各一穴,水道(關元旁 2 寸)左右各一穴,稱四隅,共八穴,美其名為八卦。

背部「八卦穴」,四正上下是脊中、陽關,(亦可用懸樞與第三腰椎下);左右是命門旁五分的腎根(亦可用肓門與志室兩穴連線的中點),四隅上下是膏肓、胞肓四穴。四正、四隅合之為「八卦」,以此稱為前後「八卦穴」。

蘭門穴是大小腸交界處關系後天水谷清濁的分疏;

肓俞,肓指肓膜,確切些說當是膜絡之氣的俞穴,還關繫到腎的納氣作用;

氣海是肓之原穴,亦稱下肓,關系著先天氣的匯聚,有益氣助陽之功;

關門,是腎胃之關,不僅治胃的各種疾病,而且是治各種水病的基本穴;

水道穴主要是利通水道,保證膀胱之「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順利進行,兩者對水谷之氣的生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八穴相合,既強化了先天之氣,又促成了後天水谷之氣的生化。

背部八卦的命門,背部的「八卦穴」,當中的「四正」,是以命門穴為中心的,裡面對著「腎間動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氣。而四正穴是輔助命門中的「腎間動氣」的生化與運轉;四隅穴的膏肓、胞肓,不僅關乎衛氣「內熏肓膜」,而且對衛氣的「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的功能得以強化,從而收得「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的效用;更為重要的是諸「肓」穴,關系著三焦行使元氣遍布全身的作用。

特定穴-內八卦

內八卦最早出自《小兒按摩經》,後收錄於《針灸大成》第十卷。

【位置】掌心周圍,通常以內勞宮(位置大約在握拳時,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為圓心,以內勞宮至中指指根距離的2/3為半徑所作之圓周圍。

在此圓周上的八個點,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稱為內八卦。

每個字的讀音是乾(qián),坤(kūn),巽(xùn),震(zhèn),坎(kǎn),離(lí),艮(gèn),兌(ì)

(中指根下為離屬南,小天心穴上為坎屬北,在大魚際側離至坎半圓的中點為震屬東,小魚際側離至坎半圓的中點為兌屬西,西北為乾,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南為坤)

【功效】理氣化痰,寬胸利膈,行滯消食。

【主治】疳積、腹脹、消化不良、咳喘、嘔吐、腹痛等。

順運內八卦:醫者用左手按住患兒左手,使小兒掌心朝上,拇指按住其離火,右手的拇指面沿著乾-坎一艮-震一巽-離一坤一兌的圓周方向進行推運;

逆運內八卦:醫者用左手按住患兒左手的離火,右手的拇指面沿著兌-坤-離-巽一震-艮.坎.乾.的圓周方向推運。 行運法尤其注意不可妄動心火。

《幼科推拿秘書》:「八卦,將指根下是離宮,屬心火。運八卦必用大指掩掌,不可運,恐動心火。」這里明確說明內八卦在操作時,須用大拇指將離火掩住,恐動心火。

內八卦穴位的主要作用:

運內八卦為小兒推拿中消法的代表,重在調暢氣機。

順運 :具有寬胸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可以升胃氣,收斂中氣,主要用於消化系統疾病。

逆運 :可以降胃氣平喘,止嘔吐惡心主要用於痰喘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但是在臨床應用中和一些穴位配伍,也對消化系統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逆運內八卦尤其對胃的興奮有平衡作用,既可以抑制也可以促進,所以對吃的多容易餓的寶寶和整天不想吃飯,厭食的寶寶效果都比較好!

張素芳老師診治疾病時常運用五行理論指導八卦穴的應用,即可運全卦,也可分運八卦,使運八卦這一操作呈現多變的臨床效應,對各種系統的疾病都有所調適。 張老師主張「八卦為體,五行為用」。

如臨床見咳嗽不止,面色黃,目浮腫,食後作悶,大便溏而微覺後重患兒,認為面色黃而浮腫是因為脾虛不能制水;食後作悶,是因脾虛不能運化精微;便溏後重,是因脾虛不能升清,故濁氣降滯。 以上皆為脾虛不能生金,母病及子。 故治宜培土生金,可順運內八卦,加揉艮卦,配合補脾經,即可收效。又如治療小兒咳嗽時經常用運內八卦配掐震卦以平肝熄風,多揉艮卦、乾卦培土生金以防木再克土。

各卦的分運操作的功效可見於《保赤推拿法》,乾震順運...…·能安魂;巽兌順運...…·能定魄;離乾順運...…·能止咳;坤坎順運...…·能清熱;坎巽順運...…·能止瀉;巽坎逆運...…·能止嘔;艮離順運._.…·能發汗;水火既濟...…·調濟水火,平衡陰陽。

現代研究

張漢臣對內八卦進行總結,認為順運可使胃氣上升,固斂中氣,治療中氣下陷、脫肛、久瀉等疾病,逆運可使胃氣下降,開胸利膈,治療宿食不消、食慾不振等疾病。

廖品東則認為順運內八卦治寒,可寬胸理氣、化痰止咳,逆運內八卦治熱,可降氣平喘、發

汗退熱,由此可見內八卦在治療脾胃、肺系疾病時療效更佳。

李逵九等在推拿治療小兒濕熱瀉30例中,採用清補脾經100次,清補大腸200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200次,退六腑200次,摩腹200次,捏脊6遍,推上七節骨100次,揉龜尾100次,總有效率93.6%,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其中運內八卦先逆後順,逆運內八卦使濕熱之邪先下,待邪排盡再順運內八卦以止瀉。

外八卦穴

推拿穴位名。出自陳氏《小兒按摩經》。別名外八方。

位於掌背外勞宮周圍,與內八卦相對處。

主治胸悶,腹脹,便結等。

一般用運法、掐法等。

以拇指順時針方向作掐運,稱運外八卦。

以拇指指甲按,稱掐外八卦。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文章僅代表現階段的認知水平 ,現代醫學不斷進步,醫療知識不斷更新,很多理論可能會被推翻、改進!

感謝閱讀,歡迎交流,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轉發。

每周更新內容主要為成人針灸推拿及兒童推拿為主!感謝您的關注!

⑵ 八卦指甲是什麼意思

八卦指甲是一種文化現象,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卦思想。八卦包含了陰陽五行等符號,被廣泛依據於道家、儒家、佛教等領域。而八卦指甲則是一種通過在指甲上塗上八卦圖案,來表達個人信仰和情感的方式。在現代社會,八卦指甲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和喜愛,它成為一種時尚的表達方式,擁有著強烈的文化內涵。


八卦指甲並不是一種新奇的發明,它源於古代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八卦指甲的形式和圖案可以因人而異,有人選擇塗抹精細的細節,有人則採用簡單的變化。然而,不管怎樣進行塗抹,八卦指甲都可以表達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八卦指甲在文化傳承中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傳承和延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於自身價值的認知。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八卦的理解和塗抹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但根植於文化傳承的核心精神卻始終沒有改變。八卦指甲,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提供了一扇特別的文化之窗。

⑶ 不同穴位的病情徵兆

您好,不同穴位的病情徵兆一般是沒有的,有也是不太外傳的.希望以下對您有所幫助人體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一、穴位:脾經(脾土)
位置:拇指橈側面。
操作:
①補脾經:使患兒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見中圖。
②清脾經: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見右圖。
約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二、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三、穴位:腎經(腎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補腎經:在小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腎經: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澀不利,遺尿,尿頻等。
四、穴位:肝經(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肝經:在小兒食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肝經: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見右圖,清100~300次。
主治:驚風抽搐、目赤,傷風感冒,脾虛泄瀉,肝炎等
五、穴位:心經(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補心經: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見右圖,清100~300次。
主治: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五臟相對於五行的,大家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做按摩,閑著也是閑著,做了總比沒做的好。只是上面說的是患兒,應該對應大人的也可以的,中醫穴位是一樣的。健身是全民的,無論是以什麼方式。沒事時,坐車時都可以按摩一下試試了!
常見病穴位按摩 : 1.扁桃腺疼痛
指壓「合谷」對於治療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僅能治扁桃腺疼痛,對於牙痛、高血壓、面皰也很有效。「合谷」是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
2.治療便秘的穴位與指壓法
先卧在床上,放鬆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間向左右二指幅處強壓到稍有疼痛感。由於此處能刺激大腸,使大腸機能活潑,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壓時先深吸一口氣,一面強壓一面吐氣,6秒鍾後將離開,恢復自然呼吸,如此重復5-10次(請人代勞時,採用同樣的呼吸法)。
3.治療出汗的穴位與指壓法
汗是由腎經與膀胱經支配。所以,稱為「陰谷」即在膝蓋關節內側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與稱為「腎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處的穴位,對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陰谷能夠緩和沖擊肉體性、精神性的變化,更是有助於回復的穴位,腎俞穴是對因泌尿系統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療效果的穴道。
4.治療低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感到頭重、頭昏腦脹時,稍微強力的指壓叫「百會」的穴位。「百會」在頭的最上部之中心,將兩手的中指置於其上,緩緩吐氣,強力按壓6秒鍾,如此反復5次,血液循環會變為良好。
另外,當全身慵懶、手腳冰泠、目眩、站著時頭發暈時,在腳踝附近有兩個穴位,可以達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腳踝的正後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這兩個點,以與前面同樣的要領強力按壓6秒鍾,反復做20次。

5.治療風濕疼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上半身疼痛,以指壓「外關」和「內關」最有效。「外關」位於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內關」位於「外關」的反面。治療下半身疼痛以指壓「百里」最有效。
指壓上述穴位時,必須左右交替,一面吐氣一面壓6秒鍾,如此重復10次,每天操作數次。如果患處腫脹、發炎的話,不可壓患處,而只在患處附近緩緩的壓即可。
6.治療感冒的穴位及指壓法 穴位是在頸後側稱為「大椎」之處。挺直身體、頸部向前傾,在頸根處有塊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頸部上面的骨稱為第7頸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間凹窪的中心,即是稱為「大椎」的穴位。
強力按壓此穴位,能促進組織的發達,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體內鈣與磷的代謝。進而增加對濾過性病毒的抵抗力。
用這種治療法幾乎可治癒感冒,如果還未能完全復原請再試試以下的治療方法。
從朝向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此穴位稱為「風門」,治療要領同上(手無法到達請別人幫忙),連續做10次。
7.治療高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
慢慢的吐氣,用兩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此處6秒鍾。
在兩腳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請做10次。
每月不間斷的做此指壓法一年,無論多高的血壓,亦可有很顯著的療效。
8.治療更年期障礙的穴位及指壓法
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有稱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氣,用稍微會感覺到痛的力量以大拇指繼續按壓6秒鍾。反復做10次。
每天堅持不斷的做,定會減輕更年期令人厭煩的症狀。而且身心也會諧調,能愉快的渡過更年期。 9.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穴位與指壓法
治療這樣後遺症,「列缺」穴在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最具效果。此穴位常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另外腳痛時,指壓膝蓋里側中央稱為「委中」的穴位最具效果。
按壓右手部「列缺」時,使右手放鬆,一面吐氣一面用左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壓6秒鍾。相反的,如果是左手,則使左手放鬆,用右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
委中是用兩手的大拇指按壓。也是一面吐氣用力按壓6秒鍾。

以上,每天反復做30次。
10.治療喉嚨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尺澤」和「上尺澤」兩處穴道。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就是「尺澤」。「尺澤」上方3-4厘米處用手強壓會感到疼痛處,就是「上尺澤」

指壓「迎香」時,對去除流鼻水、鼻塞和關於鼻子的一切不適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癒鼻病。「迎香」位於鼻翼左右1厘米處,指壓時左右同時進行,先深吸一口氣,將食指置於其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鍾。其次一面吸氣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復10次就能治好鼻塞、流鼻水。刺激此穴道也能使嗅覺復活,使你能辨別各種香味激起食慾。。

11.治療假性近視的穴位與指壓法
假性近視和眼睛疲勞都是眼睛酸痛所引起。現在為你介紹消除眼睛酸痛的穴道指壓健康法。
①輕按眼睛周圍——將眼睛閉上狀態的眼皮輕按到稍微有疼痛感。按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壓眼窩。
②在戴眼鏡臉側中央骨窪處叫「客主人」穴,只要指壓此處視神經,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勞。指壓時一面稍強吐氣一面使用手掌壓6秒鍾,如此重復10次。
③「行間」是位於腳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這是治療眼睛和肝臟的穴道。指壓時一面吐氣,一面強壓到稍微有疼痛感,如此重復2-3次。這個穴道對運動不足、暴飲暴食而引起的眼睛疲勞最有效。
12.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能治療肩膀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處。一處是頸脖子左右2厘米處的「天柱」。第二處是「肩井」。第三處是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使情緒好轉的「膏肓」。
指壓這三處穴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揉6秒鍾,如此重復10次,就可治癒肩膀僵硬、酸痛
13.治療瞼腺炎(麥粒腫)的穴位與指壓法
治療瞼腺炎,可以指壓「二間」。將手握拳,在食指的第二關節有一深溝狀,在溝狀的頂端就是「二間」。這個穴道在針炙上是很有名的穴道,請務必牢記。
「二間」對治療膝蓋疼痛也非常有效
14.治療腳氣的穴位及指壓法
對腳氣病有效果的穴位是在針炙治療常使用的「足三里」凹窪的周圍。
找足三里的方法是使膝蓋直立,使與膝蓋相反的手的食指端向外側,使食指的指根點置於脛骨上,抓住脛骨骨端,摩擦膝蓋。在膝蓋住手處食指指尖就是足三里。
緩緩的吐氣,並一面強力按壓此穴道6秒鍾,反復做20次。
每天反復做,與此同時,如剛才所述,需充分注意改善飲食生活。
指壓足三里,除了腳氣病外,對各種的病症亦有效,例如神經質、頭痛等也相當見效。
15.治療口腔炎的穴位與指壓法
指壓「口內點」對治療口腔炎非常有效。「口內點」位於中指指根中央,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鍾,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就能治癒口腔炎和疼痛。指壓「口內點」,對其它口內疾病也很有效。
16.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中脘」是治療胃腸病不可缺少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央。指壓時仰卧,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使勁地壓,6秒鍾時將手離開,重復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中脘指壓法如果在胃痛時採用的話,效果更佳,它與過酸性和減酸性無關。
過酸性的話,指壓「陽陵泉」。它位於膝蓋呈直角時外側腓骨小頭之下,刺激時一面吐氣一面壓6秒鍾,如此重復10次,會使制酸作用活潑,不會打酸嗝。
減酸性的話,只要指壓「足三里」。指壓要領同前,重復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如果弄錯過酸性和減酸性,會產生反效果,因此必須多加註意。
17.治療老花眼的穴位及指壓法
眼睛是胃腸的穴道所支配,因此指壓「胃腸點」就延緩身體老化,也預防眼睛老化。「胃腸點」位於手掌生命線的正中央。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約6秒鍾,每回做20次,每天做5回。指壓左手則對右眼有效,指壓右手則對左眼有效。
其次採用相同要領指壓後頸左右2厘米處穴道,此處穴道是有名的「眼點穴」和「天柱穴」。
18.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在手背距橫紋三指幅處有「外關」。在小腳趾和第四趾之間用指尖向上搓,到了盡處就是「臨泣」穴。指壓時只要在這兩處穴位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輕壓6秒鍾,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19.治療麻疹的穴位及指壓法
腳部第二趾趾根下的3厘米左右處稱為「里內庭」,一面緩緩的吐氣6秒鍾,用兩手的食指及中指強力按壓至會痛。重復做30次。

另外,在耳朵上「麻疹區」的穴位,這個穴位用火柴棒之類的東西一按壓,就會感覺到痛。
以拇指與食指由前後用力夾住此穴道,連續按壓6秒鍾。此時,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反復做20次左右,麻疹大體痊癒。
20.治療目眩、頭昏眼花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頭暈目眩的穴位稱為「中渚穴」,是在小指與無名指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此穴位對目眩、站起來頭昏眼花會馬上見效,請務必記住。
21.治療膀胱炎的穴位及指壓法
首先將肚臍到恥骨連成一線,將線五等份,由下算起1/5處的穴位稱為「中極」。此穴不但能增強精力,對泌尿系統也有特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慢壓6秒鍾,如此重復20次。
其次是指壓腳底中央稍近趾側凹穴的「湧泉」採用同樣要領指壓10次。指壓治療膀胱炎必須有耐性,要能持之以恆,才能使你脫離苦海。
22.治療氣喘發作的穴位及指壓法
為防止氣喘,在突出的第7頸椎下的「大椎」,與其左右2厘米處,有一稱為「治喘」凹窪附近的穴位,非常有效果。
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用力按壓6秒鍾,重復做3次。此,會使氣喘舒適。
在突然發作時,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俞府是在鎖骨正下面。以和前面同樣的要領,稍微按壓6秒鍾。
將此重復10次以上的話,則在痛苦前,發作會制止。
23.治療疾病性氣喘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脊椎的「心俞」「厥陰俞」等周圍的穴道,能擴大氣道,使心臟舒服,對氣喘有直接的效果。

心俞是在第5胸椎與第6胸椎中間左右2厘米之處,厥陰俞是在第4胸椎與第5胸椎中間左右2厘米之處。

24.治療怯寒症的穴位及指壓法

以下四個穴位指壓時,請把大口吸的氣緩慢吐出,每6秒鍾按壓一次。

全身寒冷的情況,以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稱為「氣海」,做6次。

治療腳部寒冷的穴位稱「梁丘」。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做20次。

肩膀及手腕寒冷的情況,治療上半身寒冷時的穴位,稱為「申脈」。在腳踝根的凹窪處。做20次。

腰部寒冷的情況。此穴位稱為「腰之陽關」在第四腰椎與第五腰椎間的凹窪,做10次。

25.治療妊娠惡阻的穴位及指壓法

鎮靜嘔吐、惡心,指壓稱為「天柱」的穴位是最有效果的。另稱為「女三里」的「三陰交」亦有效果。

天柱是在後頸凹窪稍微下方左右2厘米之處。用兩手握拳的同時,一面吐氣,每隔一秒鍾強力敲打。每十次做一組,一面稍做休息,做十組。

三陰交是從腳部內側的腳踝,沿著骨至6厘米左右以上之處。此亦以與前面相同的要領敲打,做三組。請每一組左右相互敲打。

26.治療閃腰、慢性腰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上仙點」位於第5腰椎正下方凹處,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鍾,如此重復20次,就能使疼痛減輕。另一種方法是將雙膝站直後彎曲,加壓折鄒頂點也有效。

27.治療濕疹的穴位及指壓法

止癢、祛除濕疹的穴道之一稱為「治癢」,刺激此穴位,有止癢之效。

治癢穴是在手腕放下時,從肩膀凹窪,以垂直線而下,該線與乳頭的水平線相交處。

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按壓6秒鍾,反復做10次,即可止癢。

其次,以和前面相同的要領一面吐氣一面按壓叫做「太白」,即在腳拇趾下部,大骨外側的穴位大約按20次。如此,因濕疹而引起的紅色斑疹便會消失。

28.治療食慾不振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第6、7胸椎,能使食慾中樞產生顯著的功效,能使食不振漸漸治癒。第6胸椎右側、第7胸椎左側是穴道所在,指壓時一面吐氣一面強壓6秒鍾後將手收回,恢復自然呼吸,如此重復30次。

這種穴道指壓法必須在餐前一小時進行而且餐前盡量少吃甜味料、白砂糖這些會減低食慾之物。還有,時常保持情緒穩定也能防止食慾不振,有煩惱事情的話,最好將它忘卻,可以多活動或干自己感興趣的事。將心理的不安去除後,食慾就能隨之產生。

29.治療手腕筋肉疼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肌肉疼痛以指壓「肩井」和「手三里」最有效。「肩井」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和食指,兩肩同時捏到稍感疼痛程度6秒鍾,如此重復10次。

其次是指壓手三里,要領相同,左右手交替指壓10次,如此便能去除手部肌肉疼痛。

30.治療疼痛、麻痹等後遺症的穴位及指壓法

首先趴著,將肌肉放鬆。在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此肌肉外側凹處是「天柱」,我們所要尋找之處就是「天柱」。凡治療頸部以上異常之處,都離不開「天柱」。它與視神經也有關,能使眼睛爽朗明亮。

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鍾,如此重復20次。其次是指壓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的「大椎」。指壓時要頷同前,重復10次。此穴對頸部、肩膀、手腕、背部的異常也很有效。

31.治療膝關節疼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關節痛並不僅限於膝蓋,有時腳脖子、手腕、手臂也會感到疼痛。指壓「膝眼」對治療關節痛非常有效。現在簡單介紹此穴道。

「膝眼」位於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處。指壓時用雙手中指,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鍾,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則關節疼痛在不知不覺間就可去除。

32.治療下痢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下痢的穴位,一處是位於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的下痢穴。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鍾,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復15次。

第二處是「天樞」。它位於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指壓時先放鬆筋肉,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出一面同時輕壓6秒鍾,氣吐盡時才將手離開,如此重復10次。

33.治療月經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此介紹對月經痛非常具有效果的兩個穴位。

一個稱為「三陰交」是女性病症中不可欠缺的穴位,又叫「女三里」對婦女並頗有療效。

三陰交是從腳部內側的腳踝,沿著骨往上四指壓至最疼處。一面緩緩的吐氣,每隔6秒鍾用力按壓一次,重復20次。

其次,指壓稱為「內關」的穴位。內關是在手腕的內側,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

一面緩緩吐氣,用力按壓2秒鍾,反復做5次。請以同次數按壓左右。

如此,月經痛便會消失。

34.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穴道位於兩腿後側正中線上。但是所謂正中線並非指整條線,要在按壓會有疼痛感之處才有效。會疼痛處由上向下,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鍾,如此重復15次。一條腿壓完後換另一條腿。

35.頭痛

頭痛不必吃葯,用此摩擦法即可治療。一旦頭痛,就立刻將大拇指壓於左右的太陽穴上,一邊用力壓,一邊做旋轉的動作,共計做三十六次。注意每次按壓後要稍微抬起拇指,並換氣後再進行按壓。這點一定要注意。

患有慢性頭痛或嚴重頭痛的人,持續做此太陽穴摩擦法,一定可以解除您的痛苦。但此摩擦法並非對所有頭痛都有很好的療效,太陽穴摩擦法對於因血管原因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明顯,尤其是對兩側太陽穴附近的頭痛療效更是顯著。

36.摩擦肩部可治療五十肩

肩膀有幾處穴位,其中肩井穴的摩擦對肩酸、肩膀疼痛最有效,而肩外俞穴的摩擦則對氣喘、咳嗽有效,風門穴的摩擦對於肺病、支氣管炎有效,同時對於臉部蒼白、皮膚乾燥也有幫助,不但具防止肌膚粗糙、濕潤的功勞,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37.摩擦手臂可治便秘、強化腸胃

手臂上布滿著許多可以鍛煉五臟六腑的經絡與穴位,特別是位於外側有與腸胃相關的經絡與穴位。當一個人有了便秘情況時,只要拚命地摩擦手臂即可;它能從體內治療痔和氣喘病,並且有改善體質恢復體力的功勞。

38.按壓合谷穴可止牙痛、頭疼

當手掌合攏時,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便會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有一個「合谷穴」。合谷穴對於治療頭疼、牙痛等有效。它是止痛的特效穴。在我國古代拔牙時都在此穴針灸以為麻醉之用。

當牙痛、頭疼時,只要揉合谷穴即可緩和疼痛。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則劇烈的疼痛自然就會緩和下來。

由於合谷穴與整個頭部組織有關,若繼續摩擦可使顏面變得光滑、細嫩,並且有預防面皺的功效。而且合谷穴的摩擦對於治療顏面麻痹、眼疾、鼻炎、扁桃腺炎和所有頭部之疼痛將能發揮莫大的效果,只要一日做二三回,便能使一個人生氣蓬勃。

患有慢性頭疼的人,一旦感到疲倦時,不妨做此合谷穴的摩擦,就會將頭疼的症狀治療。

39.內臟疾病可由五根指頭查出

手指檢查法可以了解內臟的健康情形,用手指抓住另一隻手的指甲根部,強勁地加壓旋轉,由小指到拇指的順序抓住試試看,有沒有特別疼痛的手指。

實際上在人的五個手指尖上都有穴位,且各與內臟有密切的關系,若某根指頭感到疼痛,則表示與其穴道有關的內臟有了某種障礙或異常的現象。

小指疼痛的人,表示其心臟與小腸有了疾病。在小指尖與無名指相臨的一側有「少沖穴」,其與心臟有密切關系,心臟病發作時可用力壓小指甲的尖部位,可以抑制發作現象;在相反的一側有「少澤穴」,與小腸有密切關系,當腸子不舒服時,可強力按壓此穴位。

無名指疼痛的人,必有喉嚨痛或頭痛的現象,由於無名指有三焦經的「關沖穴」,在感冒、發熱時摩擦此穴即可。在中指上有一處「中沖」的心包經穴,當中暑、心臟衰竭時,中指會感到疼痛。

食指上有屬於大腸經的「商陽穴」,便秘時按此指會痛,則可確定是大腸某個部位有了異常現象。

大拇指上有個「少商穴」,肺疾者按此部位會疼痛得受不了。

各位現在就不防試試手指檢查法看,若感到稍有疼痛,就表示手指經穴顯示的部位有衰弱的徵兆,此時要忍住摩擦的疼痛,一直摩擦到疾病復原時為止。

不但是雙手,雙腳的腳趾部位,也同樣可以檢查,如果養成了指尖摩擦的習慣,則能使血液的循環良好、強化內臟,尤其是強化心臟機能。

40.摩擦心窩可止嘔吐

當暈車想吐或過於緊張不適、飲酒過度而嘔吐時,一般人通常都是替患者做背部摩擦,其實那並沒有什麼效果。

事實上,能抑制惡心的經穴在心窩到腹部的位置,包括了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三個經穴。

當身體不適或暈車、酒醉時,用手指尖使勁地在心窩處上下摩擦,約經二三分鍾後,惡心就會自然停止,且能消除掉胃的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

此法簡單且隨時可進行,最好將它牢記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