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山葯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外國男人微信頭像圖片 2025-07-25 11:27:52
易經八卦包含哪些圖片 2025-07-25 11:27:49
車上路搞笑圖片 2025-07-25 11:15:22

山葯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4-14 20:26:25

① 山葯是什麼,圖片

別名:山葯、懷山葯、淮山葯、土薯、山薯、玉延。氣味:(根)甘、溫、平、無毒。英文名字:nagaimo,yamaimo,Chineseyam,Japanesemountainyam,Koreanyam;《本草綱目》記載,薯蕷由於唐代宗叫李豫,為避諱而改為薯葯,又因為宋英宗叫趙曙,為避諱而改為山葯。科屬域:真核域Eukarya界:植物界Plantae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綱: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目:薯蕷目Dioscoreales科:薯蕷科Dioscoreaceae屬:薯蕷屬Dioscorea種:山葯D.opposita

編輯本段產地分布

單子葉植物,10屬650種,廣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有薯蕷屬Dioscorea1屬,約80種。原產山西平遙、介休,現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栽種者稱家山葯,野生者稱野山葯;中葯材稱淮山,淮山葯、懷山葯等。因其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還可以製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我國主產於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東及中南、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切去根頭,洗凈,乾燥。中國栽培的山葯主要有普通的山葯和田薯兩大類。普通的山葯塊莖較小,其中尤以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境內,含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縣)所產山葯名貴,習稱「懷山葯」,素有「懷參」之稱,為全國之冠。現國內有兩個地方的山葯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一種是「鐵棍山葯」其產自河南焦作;另一種是「陳集山葯」其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包括「雞皮糙山葯」和「西施種子山葯」。

編輯本段葯理作用

山葯水提液的體外實驗表明,具有促進干擾素生成和增加T細胞數的作用。在實驗性關節炎大鼠的研究中,山葯水提液能顯著抑制Cu2+對γ球蛋白的變性作用,表明具有抗關節炎的作用。山葯水提液還可消除尿蛋白,對突變細胞具有抑制產生的作用。山葯原名薯蕷,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而補肺益腎只能作為輔助之品。在許多抗衰老方劑中常配伍山葯應用。

② 最新詳細山葯品種圖片大全哪有

毫無疑問,現在市場價格最高,最好賣的就是鎮平山葯和農大無架山葯了,鎮平山葯澱粉足,有香氣,營養價值高,形狀美觀,容易管理,產量高。鎮平山葯逐漸成為國內主流的山葯消費品種!
現在市場最不暢銷的山葯品種是:麻山葯 九金黃 鐵棍山葯 水山葯

③ 野生三葯,野生山葯圖片

你說的很對,山葯植物的葉腋間常生有腎形或卵圓形的珠芽,名「零餘子」又稱山葯籽,俗稱「山葯豆」。4691

④ 圓山葯的圖片是什麼樣的

山葯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葯、淮山、白山葯,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葯,葯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葯乾燥根莖。 山葯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葯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葯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葯品名稱
山葯

不良反應
一次吃得太多、容易脹悶、個別人有過敏反應

別名
懷山葯、山蕷、麻山葯、薯蕷。

劑型
片劑,常燉湯食用

是否處方葯
非處方葯

葯品類型
中葯

運動員慎用
非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納入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主要用葯禁忌
不可與甘遂同用

主要適用症
脾虛症,肺虛症,腎虛症,消渴氣陰兩虛症

適宜搭配
靈芝,枸杞

地區分布
主要分布於廣西、河北,河南等地

做法
家常菜,養生菜

主治
脾虛,久瀉,肺虛,腎虛,帶下,尿頻

功能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歸經
歸脾、肺、腎經

性味
甘,平

外文名
Common Yam Rhizome,Rhizome of Common Yam,Dioscoreae rhizoma

哪裡的山葯最好

山葯最好的就是河南溫縣鐵棍山葯。那個是最好的。它的營養價值最高。
溫縣鐵棍山葯介紹
聞名遐爾的太極之鄉,司馬故里-----溫縣,是「四大懷葯」的主要產地。因受水土、氣候等條件的影響,所產「四大懷葯」的葯用價值極高,品質極佳。山葯乃「四大懷葯」之首,素有「懷參」之美稱。鐵棍山葯是溫縣名優土特產,又是山葯中的「極品」,曾為歷代皇室之貢品,譽為國葯之寶。可四季食用,老少皆宜,常用之為「補品」,94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該產品暢銷韓國、新加坡、美國、德四等地,享譽海內外。
主要成份:據中科院化驗檢測分析結果顯示,鐵棍山葯富含16%澱粉、粘液質、糖蛋白、膽鹼、維生素C、甘露驟糖;還含有:谷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18種氨基酸和鐵、鈣、鋅、磷、錳、鈷、銅等十餘種微量元素。
根據葯理和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該產品有以下特點:
一、補中益氣:鐵棍山葯因富含18種氨基酸和十佘種微量元素及其他礦物質,所以有健脾胃、補肺腎、補腎益氣、健脾補虛、固腎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
二、消渴生津:該山葯有消渴之功效;中醫治療虛勞消渴處方中常有山葯單味使用,或與其它葯物合用,
效果更佳。
三、保健:由於鮮鐵棍山葯富含多種維生素、氨酸和礦物質,可以防治人體脂質代謝異常,以及動脈
硬化,對維生護胰島素正常功能也有一定作用,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定神,定咳定喘,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
四、養顏:元代脾胃專家李景說:「治皮膚乾燥以此物潤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山葯能潤皮毛」,山葯對滋養皮膚,健美養顏有獨特療效。
五、特殊葯理功能:山葯中的銅離子與結
締組織對人體發育有極大幫助,對血管系統疾病有明顯療效,鐵棍山葯中的鈣,對傷筋損骨、骨質疏鬆、牙齒脫落有極高的療效,對凍瘡、糖尿病、肝炎、小兒泄瀉、遺尿很好的療效,久用可耳聰目明,延年益壽。
用法及用量:蒸、煮、燉、炒食用均可,每日進食150--200克,對人體有極高的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⑥ 怎麼辨別鐵棍山葯圖片

一看:鐵棍山葯粗細均勻,通常直徑1—2厘米(如成年人拇指般),表皮顏色微深,根莖有鐵紅色斑痕;若直徑太粗或表皮太光滑,就說明不是正宗的。
二掂:鐵棍山葯的單支重量一般不超過200克,也就是四兩;太重可能就不是正宗的了。
三折:將鐵棍山葯折斷,可以感到其肉質較硬,粉性足,其斷面細膩,呈白色或略顯牙黃色,黏液少;普通山葯不僅肉質沒有這么堅硬,且粉性也不夠足。
四嘗:由於鐵棍山葯中水分含量少,山葯多糖等含量豐富,因此,其液汁較濃,煮食後口感較干膩、甜香,入口覺得「面而甜」,並伴隨淡淡的麻味。


⑦ 山葯的圖片

山葯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葯、淮山、白山葯,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葯,葯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葯乾燥根莖。


望採納。

⑧ 山葯長什麼樣子

山葯即薯蕷,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多,斷面干時白色。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

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葉片形狀多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氣生塊莖)。地下具圓柱形肉質塊莖,垂直生長,表皮粗糙,黃褐色,密生細須根。夏季開乳白色花,花單生,少有結實,都實行塊莖繁殖。三棱狀扁圓形的蒴果(成熟後裂開)。

(8)山葯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山葯一名首見於《山海經·北山經》薯藇,又名署預(《山海經》)、薯蕷、山芋(《本經》)、山薯(《名醫別錄》)、薯葯(《清異錄》)、淮山葯(《飲片新參》)、淮山、懷山、野山豆(江蘇睢寧)、野腳板薯(湖南南嶽)、白薯、長山葯或者面山葯(甘肅徽縣)。

中國古代稱薯蕷,唐朝時,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蕷」與「豫」同音),改稱薯葯。宋朝時,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薯」與「曙」音近),改稱山葯。

山葯通常深埋於地下,與淺埋的馬鈴薯不同,不能直接拔起採收。需在田畦深挖溝後,細心挖掘長塊莖。地上部葉腋間則可收獲腋芽,即零餘子(山葯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