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誠信故事的圖片
漢獻帝建立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關羽兵敗被擒。他拒絕投降,被孫權所害。關羽的坐騎赤兔馬也被孫權奪去,賞賜給功臣馬忠。
一天,馬忠向孫權稟奏:「赤兔馬絕食已經幾天了,不久就要死了。」孫權很吃驚,急忙派人去拜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是伯樂的後代,據說他精通馬語。
伯喜被請來了,馬忠帶領伯喜來到馬槽跟前,看見赤兔馬趴在地上,一個勁的哀叫。大家都不理解,只有伯喜知道是怎麼回事。伯喜讓其他人暫時迴避一下,他要和赤兔馬單獨談談。
伯喜撫摸著馬背嘆道:「我知道你思念關羽軍。想要追隨著他一起死去。但是老馬也有行走千里的志向,你還年輕力壯,為何這樣輕生,這可有愧於你千里馬的稱號啊!」
赤兔馬衷嘶一聲,嘆道:「今天,有幸遇到先生,我可以把發自肺腑的話講給你聽。我出生在西涼,後來被董卓抓去當坐騎,董卓這個人很壞,殺死了年少的皇帝,實在是漢朝的奸賊,我非常痛恨他。」
伯喜點了點頭說:「後來聽說李儒獻計把你贈送給了呂布,呂布可是天下第一勇將,大家都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你和呂布是很般配的了。」
赤兔馬說:「先生這話不符合實際。呂布這人最沒有信用,為了榮華富貴而殺死了丁原,為了美色而刺死董卓,投靠劉備卻奪取了劉備的領地徐州。追隨這樣的人,被人和這樣沒有誠信的人相提並論,實在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後來我又歸曹操所有,曹操的手下雖然為有很多猛將,卻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英雄。我真怕曹操把我送給這些人,跟隨他們是對我的一種侮辱。幸好,後來曹操把我贈送給了關將軍。我早聽說關將軍不但英勇善戰,而且品德高尚,我仰慕已久,能跟隨便他實在是我的榮幸。關將軍見到我也很高興,連忙拜謝曹操。曹操不解地問:『我送給你新衣服你藏在裡面;把女兒嫁給你,你連看都不看一眼。為什麼偏偏對這匹馬感興趣?』關將軍答道:『我知道這匹馬日行千里,今天有幸得到了它。如果日後知道兄長的下落,騎上這匹馬一天就可以見到了。』關將軍如此誠信,再也沒有人能比得上他,所以我情願以死相報。」
伯喜聽了,嘆了口氣說:「人都說關將軍是誠信之人,今天聽了你一席話,果真如此。」
赤兔馬哭泣著說:「士為知已而死,人因誠信而存,我哪裡能吃殺我主人的人喂給我的食物呢?」說完,倒在地上死了。
伯喜放聲痛哭,說:「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伯喜把這事稟報給孫權,孫權聽了哭泣著說:「我不知關羽如此誠信,現在這樣一個好人被我所害,吾還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後來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和赤兔死馬厚葬。
② 誠信手抄報的圖片
你好
誠信格言摘錄
1、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李嘉誠
5、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高爾基
6、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7、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莎士比亞
8、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本·富蘭克林
10、 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 ———蘇尤里·郁達列夫
11、 坦白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葯。 ———西塞羅
12、 即使開始時,懷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實和誠實去接觸,就一定能換來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 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只要我們總對自己誠實,藝術總在那裡,它決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柯尼利亞·奧提斯金約
14、 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袁采
15、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康德
16、 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 ———盧梭
17、 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 ———裴多菲
滿意請採納
③ 圖片帶字大全誠信和信任
圖片帶字大全誠信和信任如圖:
誠實和信任是一個人高尚品德的體現,所以比金錢更重要。人活在世界上, 只能依靠誠實和信任生存。沒有了金錢還可以再賺, 而沒有了誠實和信任則無法生存, 失去他人的信任,一個人的誠信可以為他帶來好口碑和財運,金錢是眼前的,誠信是前途無量的。
(3)誠信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激進的社會,浮躁的人心。在當前大部分人以錢多錢少論成敗或論輸贏的現狀下,有些人為了賺錢幾乎沒有了道德底線,甚至沒有了做人原則,所乾的事情比拿刀殺人更有甚。例如最近這些年出現的「毒奶粉」「地溝油」「塑膠大米」。
這些社會問題出現的同時也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耳朵邊常常會聽到:「我為什麼要相信你」,「我憑什麼要相信你」……諸如此類的話語。這是非常可怕的!人與人之間連最基本的信任和誠信都沒有了。出現了:張三懷疑李四偷了他的東西。王五懷疑趙四齣軌……
所以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當面溝通越來越少了,每個人都擔心被騙被坑,每個人都在自己心中築起了一扇防騙牆。也許在多少年之後,新華字典或者康熙字典里就沒有了「信任」「誠信」這兩個詞語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負能量的詞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就這樣慢慢遺失了。
人與人之間眼前散失的可能是信任和誠信,但帶來的後果和連鎖反應遠遠是不可估量的。
④ 關於誠信的圖片在哪些網上有
http://www.gmw.cn/01gmrb/2006-05/14/content_416660.htm 點擊這個網址,看一看第12副作品吧。我以前在報紙上看到這個圖片了沒保存,今天好不容易找出來了。幾個網站沒找到,只找到了1幅,你先看著吧。
⑤ 關於誠實的圖片
⑥ 有沒有關於誠信的好看一點的圖片
快樂時光
⑦ 關於誠信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3%CF%D0%C5&t=3
⑧ 有關誠實守信的圖
中國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鎮壓義軍的豪強勢力擁兵割據,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自恃實力雄厚,圖謀相機消滅曹操集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飭政務,屯田積糧,加緊准備抗擊袁紹。建安四年秋,曹操遣軍到河水(黃河)南的軍事要地官渡,築壘備戰。次年一月,依附曹操的劉備投奔袁紹。袁紹乘機興師南攻,至河水北岸,被駐防黎陽(今河南浚縣境)的曹將於禁阻滯。曹操得以集結軍隊近2萬人於官渡,待機與袁紹決戰。
二月,袁紹率兵卒10萬、騎兵萬余進占黎陽。遣大將顏良南渡黃河圍攻白馬城(今河南滑縣境)。曹操採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於四月率軍馳河水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佯示北渡。袁紹分兵西應,曹操揮師東襲,擊敗袁軍,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徙該城官民向西南緩退誘敵。袁紹遣大將文丑與劉備率6000輕騎渡河急追。曹軍至延津南設伏,解鞍放馬,丟棄輜重。袁軍追至,紛紛爭搶財物。曹操乘機以近600驍騎襲擊追兵,斬殺文丑。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軍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曹軍決戰。並遣劉備等進據汝南(今河南平輿北),襲擾曹軍後方。曹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主動退守官渡。同時,遣曹仁、於禁襲擾袁軍側後,並下令州郡寬政緩稅,穩定後方。八月,袁軍由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推進至官渡,依託沙丘修築營壘,東西數十里。曹軍亦分設營壘與之對峙。袁軍於營中築土山,造高櫓,用強弓俯射曹營,曹操則造霹靂車發石摧毀高櫓。袁軍復掘地道攻曹營,曹軍挖壕相拒。在對壘中,袁紹一再拒絕部屬分兵襲擊都城許(今河南許昌東)的建議,企圖待曹軍糧盡敗退,乘勢攻殲。後曹軍缺糧,士卒疲憊,後方時有反叛,曹操欲回守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相持已久,袁軍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採納其建議,頑強堅守,不久獲得補給後,出奇兵襲燒袁軍糧車,迫袁紹分兵護運糧秣。
十月,袁紹遣淳於瓊率兵萬余,押運糧車萬余輛,屯於袁紹大營北40里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監軍沮授以烏巢屯糧至關重要,建議增兵守護,謀臣許攸再次建議分兵襲許,均被袁紹拒絕。許攸素與袁紹不和,適其家眷犯法下獄,憤而降曹,並獻計偷襲烏巢。曹操令曹洪守官渡,親率5000精銳,冒用袁軍旗號,詐稱援兵,乘夜取小道奔襲烏巢,圍困淳於瓊軍,焚燒屯糧。袁紹知烏巢被襲,仍拒絕部將張郃以主力馳援的建議,僅遣輕騎往救,親率主力進攻曹營。天明,曹操知袁軍救兵將至,督軍奮戰,先破淳於瓊營,再敗援軍,燒毀烏巢糧秣,乘勝還師官渡。袁軍攻曹營不克,知烏巢失守,軍心動搖,內訌迭起,張郃燒毀戰具降曹。曹操乘機進攻,大敗袁軍,追至河水,共消滅袁軍主力7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戰,曹操利用袁紹恃強驕躁、不善用人、疏於籌策的弱點,後發制人,攻守相濟,把握戰機,出奇制勝,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
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 (200)曹操與袁紹爭奪中原地區的關鍵性戰役。因交戰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史稱官渡之戰。
東漢末,群雄割據。董卓之亂(189年)後,經過近十年的混戰,形成勢力最強的兩大割據者——袁紹和曹操(見魏武帝曹操)。袁紹於建安四年,消滅了割據幽州的公孫瓚,佔有幽、冀、青、並四州(今河北、山西、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北部分地區);曹操佔有兗、豫二州(今山東西部、河南黃河東南部),並於建安元年把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東),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越地位。雙方各懷野心,企圖獨霸天下。
建安四年,袁紹組織十萬大軍,戰馬萬匹,進駐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企圖直搗許,一舉消滅曹操。五年正月,曹操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率軍東進徐州,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逼降關羽,占據下邳(今江蘇邳縣南)。接著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嚴陣以待。二月,袁紹派大將顏良南下,包圍了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曹操只有兩萬兵馬,力量對比極為懸殊。於是採取聲東擊西,分其兵力的作戰方針。四月,率軍從官渡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做出要北渡黃河襲擊袁紹後方的姿態。袁紹急忙分兵西迎曹軍。曹軍乘勢進襲白馬,殺袁紹大將顏良,袁紹聞訊派兵追來,曹軍又斬袁紹大將文丑。曹軍士氣大振,然後還軍官渡,伺機破敵。七月,袁軍主力進至官渡北面的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八月,接近官渡,軍營東西長達數十里。曹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雙方在官渡相持了數月。在這期間,曹操一度准備放棄官渡,退守許。荀彧提出,撤退會造成全面被動,應該在堅持中尋找戰機,出奇制勝。曹操依其議。十月,袁紹派淳於瓊率兵一萬多押送大量糧食,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四十里的故市、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沮授建議袁紹派兵駐扎糧倉側翼,以防曹軍偷襲,遭袁紹拒絕。謀士許攸也提出,趁曹軍主力屯駐官渡、後方空虛的機會,派輕兵襲許,袁紹又不採納。許攸投奔曹操,告知袁軍的虛實。曹操果斷地決定留曹洪、荀攸固守官渡大營,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偷襲烏巢,半夜到達,乘袁軍毫無准備,圍攻放火,焚燒軍糧。袁紹誤認為官渡曹營一定空虛,派高覽、張郃率主力攻打,而只派少量軍隊援救烏巢。結果官渡曹營警備森嚴,防守堅固,未能攻下。同時,曹操卻猛攻烏巢,殺死守將淳於瓊,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軍十分恐慌,內部分裂,張郃、高覽率所屬軍隊投降曹操。曹操乘機出擊,大敗袁軍,殲敵七萬餘人。袁紹父子帶八百騎兵逃回河北。兩年後,袁紹郁憤而死。此役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
官渡之戰
中國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 ,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 ,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 全線出擊,殲敵7萬余,袁紹 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 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東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背景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自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勢大增。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人,占據了兗州、豫州、徐州。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並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難以避免。
最初的形勢是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綉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盡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主荀彧、郭嘉,還在張綉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覺得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的方向變化。
外圍
建安四年,張綉聽從賈詡的勸告,歸降曹操。劉表缺乏決斷,兩不相幫。曹操用衛覬之計,鎮撫關中。這一年,曹操屯兵官渡,以防衛許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親自領兵,擊破已經背叛且交結袁紹的劉備於徐州,生擒並招降關羽,旋即還軍官渡。袁紹遲疑不決,失去夾擊曹操的良機。
二月,袁紹率十萬步兵、一萬騎兵,進軍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准備渡河,同時派遣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計,聲東擊西,佯裝欲於延津渡河,誘使袁紹分兵西向,實則輕兵突襲白馬,令顏良措手不及。此戰關羽陣斬顏良。白馬之圍已解,曹操遷移民眾,沿河西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騎兵解鞍放馬,將輜重丟棄。文丑與劉備帶著五六千騎兵先後追至,士兵們分取輜重,逐漸混亂。曹操以五百餘騎,乘機進攻,斬殺文丑。此後,曹操還軍官渡,袁紹進保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關羽復投劉備。
官渡之戰示意圖
當時,江東孫策想偷襲許都,卻被刺客暗殺。汝南黃巾劉辟叛變,袁紹使劉備前往相助,為曹仁擊破。
相持
八月,袁紹不聽沮授持久作戰的建議,自陽武逐漸進逼至官渡,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
九月,曹操與袁紹交戰不利,轉而堅壁拒敵。袁紹建高櫓,壘土山,居高而射,曹兵只得蒙盾而行。曹操於是依謀士劉華的建議製作霹靂車,發石擊破櫓樓。袁軍又掘地道,曹軍就挖長溝。曹軍糧草將盡,士卒疲乏,曹操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沖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於是曹操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同時令徐晃等人騷擾袁軍補給線。
奇襲
十月,袁紹派遣-{淳於瓊}-率兵萬余護送軍糧,宿於距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沮授建議增派蔣奇率部於側翼掩護,袁紹不從。許攸獻計輕軍夜襲許都,也不被採納;其家屬犯法下獄,許遂與袁決裂,轉投曹操。曹操光著腳出來迎接,問計於許攸。許攸告訴曹操,袁軍輜重萬余乘在故市、烏巢,守備不嚴,勸他輕兵破襲,則袁將自敗。曹操當機立斷,令曹洪、荀攸留守官渡大營,自領步騎五千人,偽裝成袁軍蔣奇部隊,人銜枚馬縛口,攜帶柴草,從小路夜行,迅速趕到烏巢,縱火圍攻,淳於瓊部驚慌混亂。拂曉,淳-{於}-瓊才發現曹操兵少,出陣反攻,曹操率軍突擊,淳於瓊又退守營中。袁紹得知軍情,只派輕騎救援淳於瓊,而命令張合、高覽重兵攻打曹操官渡大營。張合認為,烏巢戰場才是戰局關鍵,應全力救援,袁紹不聽。援軍迫近烏巢時,曹操鼓舞士氣,集中兵力,先斬淳於瓊,再破援騎,將袁軍物資全部焚毀。
消息傳至官渡前線,謀士郭圖進讒言陷害張合、高覽,張合、高覽獲知袁紹要殺害他們後率部降曹。於是袁軍完全崩潰,袁紹與長子袁譚僅率兵八百渡河逃走。
結果
官渡之戰,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紹主力精銳盡失,元氣大傷,已無力與之爭衡。此後,袁軍節節敗退。建安七年,袁紹憂病而死。其後,袁譚、袁尚爭位,河北大亂。曹操乘亂進取,終於平定北方。
參考文獻(外部鏈接)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三國志•魏書•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傳》
《資治通鑒•卷六十三》
⑨ 小學生誠信和文明禮儀的照片有哪些
文明講禮儀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也是作為中國人的必須條件之一。
文明讓世界更美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這種良好的習慣。文明說話,文明做事。文明就要講禮儀。我們生活中基本禮儀: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說著啊啊啊,是是是。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吃。」坐椅子不要翹起來。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里挑揀。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送人走要說:「慢走。」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禮貌。不隨地吐痰或扔東西,在學校也有很多禮儀,有些同學認為太麻煩了,沒有做到位。其實,這些禮儀不僅不麻煩,還可以讓校園更美好。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講文明,講禮儀。
現在很多禮儀,我們都要遵守。任何事情都要講禮儀,講文明。這樣別人會以你做榜樣。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就會有更多的人講文明,講禮儀。想像一下,如果人人都講禮儀,講文明,世界就是一個文明講禮儀的世界,該有多麼美好啊!
禮儀是體現個人素質教養的主要方面,禮儀是一個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評價標准,一個人有禮儀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為別人的榜樣。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⑩ 誠信做人圖片做人
誠信是生意之道,誠信做人尤為重要,誠信是做人做事的拫本。所以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都要講究誠信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