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清真飯店牌匾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雅淡顏色背景圖片大全 2025-10-11 08:44:35
火山小視頻背景圖片唯美 2025-10-11 08:06:19
新年卡通雞圖片大全 2025-10-11 07:57:47

清真飯店牌匾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5-10-11 05:16:17

A. 京城老字型大小匾牌的老北京——經典「牌匾」的經典傳說

01、鴻 賓 樓
——鎮店金匾藏三謎
有著「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美譽的鴻賓樓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京城老字型大小,而是有著153年歷史的天津老字型大小。50年前,天津鴻賓樓的堂頭王守謙用包袱皮兜著兩雙象牙筷子,護著鴻賓樓的金字招牌,將鴻賓樓從天津遷到了京城和平門外李鐵拐斜街50號。現在,斗轉星移,鴻賓樓在京城地面上已經紅火了半個世紀 也就成了京城老少爺們公認的老字型大小了,而且還贏得了「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的美譽。
50個年頭過去了 鴻賓樓在北京經過了幾次大的搬遷。現在,食客們可以在西城區展覽路的店堂里看到的只有這三件寶物之一:藏著三個謎的金匾。這塊被作為鴻賓樓創業之寶的金匾至今看上去依舊輝煌。
至於這金匾中藏有的三謎,到了今日還沒有誰能完全點破。
第一迷是:金匾上的鴻賓樓三個字由清代兩榜進士於澤久題寫。繁體字「鴻」字左邊為三點水,中間為一個工字,右邊繁體的鳥字下邊應該是四點底,但是這個鳥字寫的卻是三點底,為什麼?有人猜測說「鳥」字是借用了三點水下邊的一點,但是鳥字上邊一點卻寫成了一橫,於澤久為什麼只用三點水?
第二謎是:這塊匾上下無款,這在名家為商號所寫牌匾中是極為罕見的。有人猜測於澤久是文人,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為商賈題字。
第三謎是:1998年秋,鴻賓樓遷址時將這塊金匾送到榮寶齋准備見新,當打開這塊百年老匾時,從背後的底板中發現藏有一幅工筆畫——牡丹美人圖,畫於宣統年間。這幅作品有人要用重金收購,因為宣統在位三年,傳世作品甚少。作為鴻賓樓「創業之寶」的組成部分,這幅畫使人不解,為什麼百年老店要「金匾藏嬌」呢?
02、都 一 處
——乾隆年間的「注冊商標」
清朝乾隆十七年,也就是1752年。乾隆皇帝大年初二出城微服私訪,從城外返回前門地帶時已經是半夜了。那時做買賣的,一般都是到了正月十五才營業,他看到前門大街上只有一家黃酒館亮著燈,於是就進去叫掌櫃的燙了些黃酒,叫了玫瑰棗、馬連肉、煮小花生幾樣小菜。
大冬天的,乾隆早已飢腸轆轆,加上吃膩了宮里的山珍海味,初次嘗到民間菜餚覺得味道清香可口,不多時吃了個酒足飯飽,跟店伙計閑聊中道:「你家灶上手藝真不錯,不知酒飯錢該付多少?」店伙計見這衣著華麗的老人誇獎,忙答:「老爺子,伺候您滿意了算我們有福氣,哪能多收您的錢,您給三吊錢就成了。」乾隆聽了哈哈大笑,對隨從說道:「給撂下五兩銀子吧,多的算是賞錢!」店伙計從沒見過如此慷慨給賞錢的主顧,沖著乾隆作揖道謝。乾隆問店伙計:「你們這家小酒館叫什麼字型大小?」店伙計說:「買賣太小啦沒起字型大小。」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說道:「大過年的,一路上就你一家開門迎客,就叫『都一處』怎樣?」
幾天過去了,店伙計對多給賞錢的老顧客漸漸淡忘。有一天突然有地方官員來鋪,說是奉聖旨來給送御賜匾,店伙計驚呆了,如入五里霧中,不知怎麼回事,官員告知前些天晚間在鋪里飲酒用飯的老人是當朝聖主乾隆爺,聖主御書賜你鋪「都一處」一方匾額,趕快接旨懸掛吧。店伙計這才知道先前喝酒用飯的老爺子是當朝皇上,暗想,多虧了招待得還很滿意,要是有個不周到可就糟了。店家恭恭敬敬將匾懸掛。從此這家酒飯鋪就叫「都一處」了。就這一手,招來了成千上萬的顧客,誰不想看看皇上坐過的地方,誰不想嘗嘗皇上吃過的東西呀,上至官府大員,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此為榮。從此,「都一處」的名聲傳遍天下。
03、全 聚 德
——羊肉胡同「飛」出的烤鴨
北京的西四大街上有一條羊肉胡同,現在是國家寶玉石鑒定中心所在地。再往羊肉胡同裡面走,應該還有一個叫財神胡同的小胡同。可是,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胡同被拆了。而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的後代自從胡同拆了之後又住進了紅磚板樓,卻仍舊沒離開這個胡同。
話說1864年,羊肉胡同內有一家山西人經營的雜貨鋪經營不下去,當時做小買賣的楊全仁經人介紹,用做小買賣攢下的一點錢把雜貨鋪的鋪底子盤了過來,自己開了個掛爐鋪。這家雜貨鋪的字型大小叫德聚全,意思是「以德聚全,以德取財」。楊全仁把這個字型大小顛倒過來,改為全聚德。全字,暗含著他的名字,聚德,取「以全聚德,財源茂盛」之意。這就是全聚德這個字型大小的來歷。
後來,楊全仁的生意越做越大。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全聚德,他請了當時一個書法好的秀才錢子龍題寫匾額。雖然不是皇帝或者名家的真跡,但是這塊匾額幾經風雨,一掛就是100多年。
民間對老字型大小的傳說總是源遠流長。比如說對這個「德」字中間少了一橫,就有很多版本的猜測。比如說是題字的錢秀才喝了點小酒,筆誤少了那麼一橫;再比如說是掌櫃的楊全仁為了讓店裡的所有伙計一條心,就把「心」上橫的刀給去掉了,於是就讓錢秀才把心上的那一橫給去了。
這些都是民間善意的猜測,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像現代我們有多音字一樣,同治年間也有一字多寫。錢秀才題字的那種寫法,在後來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中逐漸消失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就見不到這種寫法的「德」字了。而百年老店全聚德為了保持原始的風貌,也一直沒有把這個同治年間的寫法改過來。
現在,因為全聚德的名氣,北京烤鴨逐漸有了「天下第一美味」之稱。外國遊客又有了「到北京,兩件事,游長城,吃烤鴨」之說,全聚德真正地成為了國際知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