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古代銅八卦符有多少種圖片

古代銅八卦符有多少種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14 12:08:38

『壹』 伏羲八卦圖有哪些

依次讀音為:乾(qián)坎(kǎn)艮(gèn)震(zhèn)巽(xùn)離(lí)坤(kūn)兌(ì)

乾為天卦像:上乾下乾純陽卦; 坎為水卦像:重坎八純卦; 艮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純卦;

震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純卦; 巽為風卦像:上巽下巽八純卦; 離為火卦像:重離八純卦;

坤為地卦像:上坤下坤純陰卦; 兌為澤卦像:上兌下兌八純卦;

關於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

1、伏羲畫八卦於卦台山,後來甘肅天水和河南還有伏羲畫卦台。卦台山又名畫卦台,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三陽川西北端,現轄於麥積區渭南鎮。當然,很多現代學者不相信,認為是後人把一些發明托於古名人;

另外,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江蘇東部海安縣青墩遺址,1979年出土了八個六爻的數字卦,在遠古那種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環境里,文化傳播到遙遠的江蘇東部,需要漫長的過程。

2、張政烺的筮數多步演化出八卦論:其文《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紀出土的一批數字卦,認為先有大量筮數(數字卦),後簡化成幾個筮數,戰國時期再由這些少量的具體數值簡化成(由一、六兩個數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數符(才有數符化的八卦),戰國末期至秦漢再演化為(後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陰陽符號(才有陰陽化的八卦),陰陽哲學觀起源很晚。此論與某些古籍的記載矛盾大,影響也大。

3、劉林鷹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論:其《易學起源之謎新解》闡述六卦體系論,認為卦產生於天文學家圭測工具的預測活動,初期的卦是六卦體系,沒有坎卦和離卦,後來演化出八卦體系,其重要證據是六卦體系(如三陰三陽)是中醫學的主幹性理論,不是八卦能解釋的,而且六卦體系裡的月卦等在《歸藏》《易經》有殘跡。

其後來的論文《商周數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於筮數論,論證四象性大衍筮法在東周占統治地位之前的數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復雜的筮數只是六象的用數及其變化等,陰陽六象本質上是六卦。

這三種說法所含論證力相對較大,此外有多種看法,如:劉珏1946年提出圭影說,認為八卦源於土圭記錄日影;馮友蘭認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龜兆而來,是標准化的「兆」,類似說法還有屈萬里的易卦源於龜卜論;李鏡池認為古人用結繩方法記錄占筮之數,後衍化為八卦。

此說的來源是臆測八索這個古書名;汪寧生的八卦源於彝族雷夫孜。有的猜測完全無據,比較看,黃懿陸認為易卦源於先越人後裔壯族的雞卜文化,雖然幾個關鍵環節的論述無力,還是在論述,也有一定的依據。

(1)古代銅八卦符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八卦有不同類型,宋代邵雍理論經朱熹傳播以來,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為大眾所知,當代人提出的中天八卦還很少有知道的。

先天八卦的主要依據在《周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以乾配(代表)天,坤配地,兌配澤,離配火,震配雷,巽配風,坎配水,艮配山,依著陽自左邊轉,陰自右邊轉的原則,天尊而地卑,天居上,在南方,陽爻組成的四卦在左邊,依次逆時針由乾到兌、兌到離、離到震排列出來;坤居下,在北方,陰爻產生的巽、坎、艮、坤四卦自右邊順時針方向,由乾到巽、巽到坎、坎到艮、艮到坤排列出來,由此產生了先天八卦圖。

當代學者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提出多種中天八卦點陣圖,還有爭議,劉林鷹發明太一甲子數和八卦納支論,說中天八卦的主要依據也在《周易·說卦傳》:「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悅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帝出乎震……」。

後天八卦

一代表坎卦,位居正北方;二代表坤卦,位居西南方;三代表震卦,位居東方;四代表巽卦,位居東南方;五代表中宮;六代表乾卦,位居西北方;七代表兌卦,位居西方;八代表艮卦,位居東北方;九代表離卦,位居南方。

參考資料:八卦_網路

『貳』 國學《「虎撐」——古代行醫者的護身符》賞析

「虎撐」——古代行醫者的護身符

【點睛之筆】

虎撐,又叫做「串鈴」、「虎銜」、「報君知」,是古代行醫者手執的一種物件,類似銅圈,也是鈴醫處於鄉間市裡的一種招徠顧客的道具。

【經典解讀】

古代中醫行醫、賣葯,需要終日行走,但他們不做「看病、治病」之類的吆喝,以避免給人送去晦氣,而是手搖一種類似銅圈的虎撐。虎撐外表為圓圈型,上下鑄有八卦圖飾,含有除凶辟邪、趨利向善的寓意。虎撐的外側留有些許開口,中間有兩枚鐵彈丸,使用時手掌、手臂來回擺動,使中間的彈丸在虎撐中來回撞擊,發出清脆的響聲。

相傳孫思邈有一次進山為人看病結束之後,被一隻猛虎擋住了去路。他發現老虎並沒有攻擊他的意思,而是匍匐在地上,張開大口,露出哀求的神色,像是在向他求助。孫思邈小心地走近老虎細看,只見老虎的喉嚨里橫著一根白色的東西,原來是一根巨大的獸骨。孫思邈想為老虎掏出獸骨,卻又怕它 *** 發作咬斷自己的胳膊。這時他想起葯擔子上有隻銅圈,就取來放進虎嘴裡,用來撐住老虎的上下顎,然後把手伸進銅圈中取出獸骨,並為老虎的傷處敷上葯物。老虎向他搖尾點頭,似乎表示感謝,隨後離去。

此事傳出後,江湖行醫的郎中們紛紛效仿孫思邈,銅圈便成了行醫時的必備之物。後來銅圈逐漸被改造成手搖的響器,這樣一來可以作為行醫的標志,表示自己是能醫龍治虎的葯王弟子;二來是因為孫思邈使用銅圈救了老虎而沒被吃掉,郎中們也把它作為了自己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