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書型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電腦桌面花背景圖片 2025-05-08 10:13:29
腳上有疣圖片搜索 2025-05-08 10:02:32

書型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5-07 20:41:06

⑴ 草書法字體圖片大全

中國書法藝術是華夏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徵,它深深地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又集中地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從而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藝術。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草書法字體圖片,希望你們喜歡。

草書法字體圖片大全欣賞:

草書法字體圖片5

草書章法的三大原則:

草書之章法雖難以定形,但也有其必應遵循的原則。

一、氣勢貫通

蔡邕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要使靜止的字活起來,就必須講“勢”。勢是發展的、流動的、變化的,所以蔡邕認為筆勢應來去自然,不可遏止。這“勢”就是“血脈”、“筋脈”,是章法氣勢形成的根源,也是草書章法形成的原因之——。唐張懷罐在《書斷》中說得很透徹:“字之體勢—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此言用於小草是最適當的。雖有時點畫不作連寫而仍需氣脈相貫。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顧,意氣相聚,神不外散。字與字之間的貫氣,主要靠上下字之間的欹側斜正的變閉態化,有揖有讓,遞相映帶,有時靠勢的露鋒承上引下,有時靠急速的回鋒以含其氣,在靜止的紙上表現出動態美。清梁同書說“氣須從熟中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下欹正,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成一片段。”所以氣勢還需從用筆的精熟中來。若用筆滯凝,神情呆板,拘謹不暢,則必無勢可言,貫氣更談不上了,所以書法藝術得勢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氣,得氣才能得神,草書之作全在神馳情縱,得心應手之間寫出精神和氣質來。筆勢是多變的,“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崩浪雷奔”、“百鈞弩發”,這些在書法中常見的形容詞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動態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為草書章法無固定不變之狀,所以見之可以自由想像、思游雲天。

二、錯綜變化

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如落葉紛披,令人眼花繚亂,然片片落葉又極規則,規則中有不規則,視覺上是動的。細審之,每一字又靜靜躺在紙上,並不曾動,這就是因其錯綜變化所致的藝術效果。形成草書章法的整體效果是:滿紙盤旋,飛舞,內氣充盈,十分的傳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精闢地指出:“就一字觀之,真之結構密而大草之結構疏,就全幅觀之,真之結構疏而大草之結構密。”以人求異之心而論,草書之章法最異,最能滿足人們求異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視線。

三、虛實相生

草書章法理應“虛實相生”。“實”指紙上的點畫,也即有墨的黑處;“虛”指紙上點畫以外的空白,也即無墨的白處。老子日:“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虛實,是對世間萬物矛盾的一種理解和調和的方法。用在書法上,就是要調配好黑白之間的關系,太黑則墨氣一團,氣悶而有窒息感;太白則凋疏空曠,氣懈而有鬆散感。草書章法中還應有“透光轎薯源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虛”處來體現書法藝術的韻致和高雅之情。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在草書章法的處理上,要“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互補互生,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能融為一體,縝密無間。所以劉熙載說:“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空白多反而顯其密,妙在線條的粗細強弱的交替,筆勢的開合聚散的變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錯雜,構成虛實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爭,相爭相插處互擠互擁,相讓相避處又遙相呼應,磊磊落落,洋洋灑灑,體現出草書狂放、瑰奇、縱逸的藝術風格。懷素、徐渭的草書最為典型。虛與實是相互對立的矛盾體,對任何一方的失控,就會使矛盾突出。太虛則疏,太實則悶。但虛實是相對而言的,沒有虛就無所謂實,反之亦然。矛盾雙方都得依賴對手神方而存在而變化。故最終還應有所調和,使矛盾的雙方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變而不亂,作品才會有渾然一體的和諧之美。若能在草書章法處理上使矛盾在又沖突、又調和中指揮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險而不怪,瀟灑暢達,超然入勝,毫無雕飾,變化出於自然,新奇仍能守法,斯乃謂之高手。

⑵ 張字的各種寫法圖片大全

張字的各種寫法圖片大全如下:張的寫法有5種。小篆的「張」;隸書的「張」;楷書的「張」;行書的「張」;草書的「張」等等。

拓展知識:

1、楷體:它是一種標準的漢字正楷字體,平直而端莊,較為規整。

2、行書:它是檔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比楷書更為隨意且筆畫流暢,有一定的書法韻味。

3、草書:它是漢字的一種書法字體,筆畫瀟灑,尤其擅長用於書寫速度較快的文字。

4、隸書:它是在秦漢時期流行的一種字體,筆畫線條簡單,直接,形似篆書,但更加規整。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⑶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欣賞

草書 形成於漢代,在章草名稱出現之前,人們多用“草書”一詞指稱漢代草書。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毛筆字草書 書法字體 ,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欣賞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1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2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3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4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5

草書已去,今人何從

當下書壇,熱鬧非凡:不僅學書者趨之若鶩,多如牛毛;號稱“書大家”者亦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各種書法展覽更是目不暇接,層出不窮。如今書壇,多種書體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比較而言,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包括行楷和行草)等,均不乏登堂入室、出類拔萃者;而在狂草書領域,涉足者雖眾,真正成功者卻寥若晨星。

先學楷書再學草書這種學習程序,雖然對把握字體結構有一定的幫助和道理,卻與書法的演進歷程相悖謬,甚至可說顛倒了書法的歷史。

當下書壇,書家為種種世俗的慾望和羈絆所束縛,很少能夠真正“散懷抱”、“超鴻蒙”,進入“淡然無欲,翛然無為,心 手相 忘,縱意所知”的境界,因而很難創作出“無意於佳乃佳”的出神入化的狂草佳作。這里所談的草書,不是通常所說的行草、小草,而是狂草、大草。

說到當代草書(主要指狂草書),我們當然不能繞過於右任、林散之、沈鵬三位大家。客觀地說,於右任的功績主要在於倡導標准草書,並在實踐中以碑入草,熔章草、今草於一爐,創造性地開拓了“碑草”這一新的草書范型。他的草書重在單字結體,造形蒼勁灑脫,雄放渾厚,用筆圓熟中見生辣,結字古樸中見巧妙,雖然字勢飛動、神清意朗,但缺乏整體連綿奔騰之勢,多半屬“獨草”連篇的草書之作,離狂草之境界尚有不小距離。

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聖”,他以畫入書,融隸入草,作品洋溢書卷氣和俊逸風韻,尤其在墨法和筆法上多有獨到探索,開草書未有之新境界,然就字法和整體氣勢論,似未臻狂草書縱橫奔放、盤旋飛舞之高境。沈鵬是仍健在的公認草書成就最高的大師,他的草書以奇崛蒼茫、拗折鬱勃勝,處處行筆,又處處留筆,起落含蓄,跌宕多姿,在汪洋恣肆、奇詭變幻中,避免了一般草書家易犯的浮滑流弊。但從書史高度看,如何處理好整體氣象雄渾與局部筆法精妙的矛盾,仍是他邁向狂草書佳境需要跨過的溝坎。作為近百年來出類拔萃的草書及狂草書大家,於右任、林散之、沈鵬尚有如此遺憾和不足,其他涉獵狂草書而可觀者,自然更是難覓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