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苦瓜的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自拍圖片帶打字鍵的軟體 2025-05-20 19:20:08
大尺度動態圖片 2025-05-20 19:20:07
病歷是哪個部分圖片 2025-05-20 19:19:23

苦瓜的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4-09-13 12:49:47

㈠ 苦瓜的橫切面

具體苦瓜橫切面圖片如下:

㈡ 苦瓜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苦瓜按果實的形狀可分為三種類型:短圓形苦瓜:短圓錐形,長度15-20厘米,肩寬8-11厘米,呈錐形。長圓形苦瓜:長圓錐形,長度在20-30厘米左右。條形苦瓜:長條形,長度在30厘米以上,最長可達100厘米。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苦 瓜的果實。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 不超過2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 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 均有栽培。

(2)苦瓜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苦瓜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中國古代醫學家李時珍說:「苦瓜 ,苦寒無毒 ,降邪熱 ,解勞乏 ,清心明目 ,益氣壯陽。」說明苦瓜有健脾開胃,清熱去暑,明目止痢,涼 血解毒的作用。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發現苦瓜中含有某種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將這種蛋白質注入動物體內能驅使動物免疫細胞去消滅癌細胞。中國科學工作者還從苦瓜中分離出胰島素23,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品。

㈢ 苦瓜的幼苗是什麼樣子的!!!

苦瓜的幼苗人樣子如下: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一年生攀緣草本,可以食用,有很高的價值,果實含苦瓜甙(Charantin)

播種繁殖:

1、催芽

田間管理選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大白苦瓜和綠苦瓜等品種。用55℃熱水燙種、攪動,當溫度降到30℃時浸種12小時。若把種子輕輕嗑開一條縫,有利於種子吸水,浸種8小時即可。隨後將種子洗凈撈出,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入30℃左右的溫箱內催芽。每天用溫水清洗一遍,4~5天開始出芽。

2、播種

露地栽培,可先在溫室育苗。取沒種過瓜類的田土、草炭、蛭石和人糞干按1:1:1:0.5混合,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銨1000克過篩摻勻配成營養土。播種前一天將營養土裝入10厘米×10厘米的營養缽(或育苗畦)內,澆透水。第二天再用水把營養土噴一遍,撒一薄層過篩細土後播種。種子上覆蓋1.5厘米左右厚的小土堆。然後再遍撒一層細土。北京地區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種,苗齡30~35天。5月上旬終霜後定植露地。

3、苗期

播種後密封溫室。畦內插小拱棚,覆膜,使白天溫度保持在30~35℃,夜間15℃以上。出苗50%後,及時撤掉小拱棚膜,並加蓋0.5厘米的過篩細土,以彌合裂縫,保持土內濕度。中午放風降溫,夜間再將棚膜蓋上。幼苗出齊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10℃左右。見干澆水,控溫不控水,保持幼苗健壯生長。以後逐漸降低棚內溫度,至定植前幾天把棚膜全部掀開煉苗。

4、定植

苦瓜為喜溫耐肥作物,需施足底肥。每畝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先做成平畦澆水,待土稍干松後,再做成畦面寬80~90厘米、高10~15厘米的小高畦,定植前5~7天鋪上地膜。每畦兩行,株距60厘米,打線定植。挖坑不要太深,以定植後能稍擋點不為宜。因苦瓜長勢非常強,定植後要及時插人字架。每畝定植1300~1600株,用種量250~300克。

㈣ 苦瓜品種大全圖片資料

一年四季都有、但以夏季產量為大宗的苦瓜,喜歡排水良好、光線充足的環境,在攝氏25度~30度栽種生長最佳,如環境溫度低於15度,苦瓜便容易停止生長。通常2、3月時南部便開始有苦瓜上市,主要產地在屏東的南州與崁頂,4、5月時嘉義布袋的苦瓜生長佳,6、7月時台中新社、彰化二水等地正是大出的時候。

白苦瓜的品種
苦瓜可依顏色分為白色與綠色兩種,其中又以白色居多,佔全台苦瓜產量約70%。

白玉苦瓜:

大家最常吃到的苦瓜品種,因為苦度最低,適合做成各種料理。外形成長條,常見的長度是22~25公分。通常會用於煮湯、清蒸或清炒,也很適合燉鹵或做成涼拌小菜。

蘋果苦瓜:

是這幾年頗受歡迎的品種,價格較高。外型比較圓胖,口感多汁、脆甜,有些人會直接涼拌、生吃,亦很適合清炒、燉湯。
綠苦瓜的品種
顏色青綠的苦瓜外形較多變,因為青苦瓜的果肉口感緊實,吃起來也較苦,經常會切成薄片做成涼拌或快炒的料理。

大青苦瓜:

綠色苦瓜中較常見的品種,與白玉苦瓜體型相仿、色澤比草綠色再發亮一些。通常會用於涼拌、打果汁。旦培

粉青苦瓜:

顏色比大清苦瓜略淺一點,口感較硬、容易種植,多用於打果汁或涼拌。

翠綠苦瓜:

外型呈細長形,瓜體米粒(突起部分)較小,因顏色漂亮,多用於餐廳料理,適合汆燙、熱炒。

山苦瓜:

個頭較小、產量也少,顏色多是墨綠色,3~4公分為正常長度。苦味最重,多用於腌漬小菜,因近年來盛行生機飲食,越來越受到追求健康的民眾喜愛。
苦瓜按果實的形狀可分為三種類型
短圓形:短圓錐形,長度15~20厘米,肩寬8~11厘米,呈錐形;

長形:

長圓錐形,長度在20~30厘米左右,為目前海南栽培面積最大的一類;

條形:長條形,長度在30厘米以上,最長可達100厘米,海南很少栽種。按皮色可分為白色、綠白色和青綠色三種。

新品種:苦瓜尤其是新品種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我國南北均普遍栽培。其特點為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漬;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實入葯,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1、翠婷系列

翠婷-1

優良雜交一代早熟疙瘩綠品種,長勢旺,棒狀瓜條,齊頭,鈍尾,瓜色油綠,瓜長35-40厘米,單果重600克左右,產量高,硬度強不早衰,抗病能力強,早春秋延均可種植,適於北方保護地,南方露天栽培。

現培育成的中熟品種,瓜條棒狀,順直,收尾性好,連續坐瓜能力強。瓜長約40厘米,單瓜重約600克左右,心腔小,肉厚,硬度優於同類品種。高抗白粉病,後期長勢強不早衰,耐儲運,商品瓜多,豐產突出。

翠婷-3

平均攤瓜長大於40厘米,單果重約800克,商品率高,耐運輸。

2.大頂

也叫江門大頂。從廣東江門引入,栽培已有多年。該品種蔓長400厘米。側蔓較多。葉長15厘米,寬18厘米,青綠色。主蔓第8~15節著生第一雌花。果實長15厘米,肩寬10厘米,青綠色,有光澤,瘤狀突起,肉厚1.0~1.3厘米。單果重250~400克,型遲桐早熟。春播播種至初收80~100天,延續採收50天;秋播播種至初收50天,延續採收30天。生勢強,主側蔓均可結果。較耐寒,耐肥,味甘,微苦,品質優。每畝產量1500~2000公斤,產品主要供北運和出口港澳市場。

3.翠綠1號大頂

海南在90年代初開始引進以代替「江門大頂」品種,主要分布在瓊山、澄邁等市縣。該品種植株生勢旺盛,莖蔓長250~300厘米,葉色深綠,單株雌花數多,第一雌花節位在主蔓第10節,結果力強,平均單株座果5~7個。果實圓錐形,整齊美觀,果長14~16厘米,肩寬8~10厘米,蒂平,頂部鈍,條瘤和圓瘤相間,條瘤粗直,果肉厚1.1厘米,深綠卜坦色,單果重400克。早熟,比「江門大頂」早熟10~15天,春植由播種至初收60~70天,連續採收約40天。豐產性好,抗逆性中等,品質優良。每畝產量2000~3000公斤,適宜北運及出口港澳市場。

4.穗新2號

廣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於1985年育成。90年代初開始引進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南部地區。該品種蔓長450厘米。葉長19厘米,寬19厘米,黃綠色,主蔓第19節著生第一雌花。果實長18厘米,果肩寬6.2厘米,淡綠色,瘤狀突起連成條狀,肉厚1.2厘米。單果重約300克。播種至初收50~90天,延續採收50~60天。生勢強,耐熱,品質優。每畝產量1700~2000公斤,產品主要供北運和出口港澳市場。

5.檳城

也叫新會長身。80年代初從廣東新會引進,分布在海南各市縣。該品種抗性好、分枝力強,主蔓16~18節著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3~6節著生一雌花。瓜長圓錐形,有整齊的縱溝條紋並與瘤狀突起相間。瓜長23厘米、肩寬8厘米,單果重400~500克。油青色、有光澤、適應性強,春夏秋均可種植,以夏秋植為宜。中熟,播種至初收,冬春季70~90天,夏秋季50~70天,延續採收約45天。耐熱性強、質結實、味微苦、品質佳、耐貯運。畝產2000~2500公斤,適宜於北運、出口和內銷。

6.英引

英引是從廣州市蔬菜研究所引進。分布在海南各地,但以南部地區栽種較多。該品種蔓長400厘米。側蔓多。葉長15厘米,黃綠色。主蔓第25~30節著生第一雌花。果實長25~30厘米,橫徑5~8厘米,黃綠色,肉瘤粗直,肉厚1.2~1.5厘米。單果重300克。晚熟,播種至初收約80~100天,延續採收40~60天。生勢強,側蔓結果為主。耐熱、耐雨水,可春夏秋播,但更適於夏播。肉質嫩滑,微苦,品質優。每畝產量約2000公斤。

7.瓊1號

瓊1號苦瓜是海南省農科院瓜菜研究所從海南本地苦瓜中選育出的優良苦瓜品種。該品種蔓長400厘米,葉長15厘米,寬18厘米,淡綠色。側蔓多功能,主側蔓均可結瓜,主蔓第15~20節著生第一雌花。果實長25~35厘米,橫徑8厘米,淡綠色,肉瘤粗直,肉厚1.2厘米,單瓜重500~600克。中晚熟,冬春季播種至初收70~90天,延續採收60~90天,夏秋季播種至初收45~50天,延續採收40~50天。生長勢強,耐熱耐濕,穩產高產。春植畝產2500~3000公斤,夏秋植畝產1500~2000公斤。肉厚質滑,味微苦,品質優良。該品種由於其外觀美,商品性狀尤為突出,很受消費者喜愛,既適合島內銷售,也適於銷往大陸市場,還可以出口到香港和澳門,市場潛力很大。

8.杜阮涼瓜

廣東江門蓬江區的杜阮鎮是有名的涼瓜產地,杜阮鎮四季雨水充沛,土地肥沃,

杜阮涼瓜

杜阮涼瓜

故此地所產的「杜阮涼瓜」品質優秀,且聞名海外。瓜型肥大,皮呈翠綠色,肉瘤大而密,肉質爽脆,微苦回甘,品質優。常常出口到港澳地區,華僑回國尋根,也不忘帶上一兩個。

但由於田地引進大量的外來蔬菜品種,且涼瓜種植時間長,不能大量種植單種蔬菜,「杜阮涼瓜」逐漸退出時代舞台,涼瓜的種植面積也逐漸減少。以前一片片的涼瓜田,變成了蔬菜田,農民紛紛為此擔憂,「杜阮涼瓜」的名聲會不會不再輝煌。

為此,杜阮鎮的農業辦為「杜阮涼瓜」申請專利。逐漸,涼瓜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約達1025畝。在不久的將來,「杜阮涼瓜」將再創輝煌。

9、珍珠瓜

黑珍珠

台灣地區流行的珍珠瓜類型。極早生,生長強健,結果力強,抗逆性強,果實長紡錘型,果色墨綠,珍珠狀突起,肉厚度適中,味甘苦適中,單果重約0.6公斤,產期長,品質佳,適合密植。

黛玉

中早熟,植株長勢強,瓜長26-30CM,肩寬6-8CM,單瓜重500-800克,瓜形豐滿端正,刺瘤圓滑突出,瓜肉厚,瓜色微綠如翠玉。產量高,品質佳,耐貯運。對病毒病、枯萎病、斑點病抗性高,適應性廣。生長適溫16-32度。

㈤ 苦瓜苗長什麼樣

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卷須纖細,長達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

葉柄細,初時被白色柔毛,後變近無毛,長4-6厘米;葉片輪廓卵狀腎形或近圓形,膜質,長、寬均為4-12厘米,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密被明顯的微柔毛,其餘毛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邊緣具粗齒或有不規則小裂片,先端多半鈍圓形稀急尖,基部彎缺半圓形,葉脈掌狀。

(5)苦瓜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苦瓜屬於短日作物,喜光不耐蔭。春播苦瓜,常遇到低溫陰雨,光照不足,使幼苗徒長,葉色發黃,莖蔓細弱,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強的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於光合作用,多積累有機養分,提高座果率,增加產量,提高品質。

苦瓜喜濕而怕雨澇,在生長期間要求有70-80%的空氣相對溫度和土壤相對濕度。如遇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天氣,或暴雨成災排水不良時,植株生長不良,極易發生漚根死苗和感病爛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