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功夫茶茶具大全,功夫茶茶具圖片及名稱
功夫茶離不開茶具,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潮汕功夫茶最講究茶具,所用的茶具最少需要十種。功夫茶茶具大全包括茶壺、蓋碗、茶海(即公道杯)、聞香杯、茶杯、茶濾、茶夾、茶托、茶盤、茶巾、茶匙、茶荷、茶罐等等。下面倍領網就來介紹一下功夫茶茶具圖片及名稱。
一、功夫茶茶具名稱及圖片
1、茶壺
茶壺的質地很多,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茶壺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
2、蓋碗
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使用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用蓋碗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3、茶海
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因烏龍茶的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就是幾秒十幾秒之差,也會使得茶湯質量大大改變。所以即使是將茶湯從壺中倒出的短短十幾秒時間,開始出來以及最後出來的茶湯濃淡非常不同。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後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澱茶渣、茶末。
4、聞香杯
首先將茶汁倒入聞香杯,然後將茶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用手將聞香杯托起(連同倒扣其上的茶杯一起),迅速地穩妥地將聞香杯倒轉,使聞香杯倒扣在茶杯上,將聞香杯慢慢提取逆時針繞被扣旋轉一圈(此時茶汁已被轉移到了茶杯內),將聞香杯再次倒轉,使杯口朝上,雙手掌心向內夾住聞香杯,靠近鼻孔,聞茶的香氣,邊聞邊搓手掌,使聞香杯發生旋轉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聞香杯的溫度不至於迅速下降,有助於茶香氣的散發。
5、茶杯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後給客人品嘗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主要用於烏龍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白瓷薄壁的最佳,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茶濾
在茶水出湯倒進公道杯的時候會用到過濾茶葉末的過濾網。茶濾的作用是能讓茶湯更加清澈,以便更好的觀察湯色。茶濾的材質不同,可能會影響茶的滋味。比如,使用竹質的茶濾,特別是新的竹質茶濾,可能會使茶湯變味帶有竹子的味道;如果使用金屬材質的茶濾,一是用久了難免會生銹,二是金屬器味也會對茶也有輕微的影響。
7、茶夾
茶夾又稱茶筷,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可用茶夾夾著茶杯洗杯,既防燙又衛生。
8、茶托
茶船又名茶托或盞托,亦稱茶托子、茶拓子,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後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喝茶時要連茶托一道端起,拿起來放下去都應該沒有聲音。茶托是為防茶碗燙手用的,也是一種關於禮節的器皿。
9、茶盤
茶盤又稱茶船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最好用寬,平,竹製茶盤,木製茶盤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茶盤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端茶盤時一定要將盤上的壺、杯、公道拿下,不然一個失手,全盤覆沒,代價未免慘烈。
10、茶巾
在喝功夫茶時,茶巾的一大功用,不僅是揩抹茶桌,更須頻頻揩抹茶壺。茶壺泡在茶盤里,倒茶時如不擦乾壺身與壺底,沾著的水就難免會順著壺嘴滴入杯中。在嫻熟的茶客或茶藝服務員手裡,茶巾不僅是一種工具,還是道具,每一次揩抹,都像是習慣性的對茶具的撫摩,而不只是為了潔凈。
11、茶罐
儲藏茶葉的罐子。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濕。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
12、茶匙
茶匙是茶道六君子之一,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也稱茶匙。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也是分茶工具,一般和茶則配合使用,避免用手直接抓取茶葉,保持茶葉干凈。
13、茶荷
茶荷也是茶道六君子之一,系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用以觀賞干茶外形,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此外,也有人會在茶荷中將茶葉略為壓碎,以增加茶湯濃度。
二、功夫茶十八道口訣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功夫茶具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岩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茶湯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岩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功夫茶具凈後,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師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師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師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師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師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製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詩雲: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
功夫茶具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二品雲腴即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盪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盪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岩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盪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岩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岩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裡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岩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後,功夫茶具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岩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幹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㈡ 有哪些好的茶具
下午茶可以追溯到1662年的英國,當凱瑟琳公主帶著她眾多昂貴的陪嫁品來到英國,其中就有精美的茶具,她如此優雅的沖泡紅茶,招待客人,一舉一動有種迷人的感覺。隨後,英國上層社會便形成了下午茶的風俗,綿延至今,成為現代人的休閑習慣。陽光明媚的日子,一邊品嘗著美味的糕點,一邊喝著香醇的濃茶,想想都覺得好享受。冬日茶聚,既有氣氛又有情調,一起來看看一場優雅甜蜜的下午茶必備的小東西吧~
1、英國原產骨瓷茶具
慵懶的午後,一份甜品,一杯紅茶,如果你喜歡,也可以是一杯咖啡,手邊是這套描金邊茶具,骨瓷一如上好的白玉,精緻無瑕,這一瞬間,平淡的日子,是否也變得與眾不同?
請英國DUNOON丹儂骨瓷茶具(圖片來源:喜地商城XIDIBUY.COM)
2、和風清新陶瓷茶具
無論窗外是否晴天,只要身邊有一兩知己,滿目便是陽光。具有和風感的茶具,清新美好的圖案,恰是你的內心的溫柔與暖意,靜享時光,並不需要太多語言。
日本原產AITO瓷器(圖片來源:喜地商城XIDIBUY.COM)
3、英倫描金邊杯碟套裝
英國斯托克傳統工藝,流傳幾個世紀,帶著獨有的淡淡光暈與優雅,那些歲月,那些日子,那些上層社會的沙龍,那些歸航商隊的奇聞異事,那些指尖的情愫與記憶,穿越時空,來到桌面上。
英國原產SARA SMITH 18K描金骨瓷茶杯(圖片來源:喜地商城XIDIBUY.COM)
4、日式花卉風格茶具
虞美人、鐵線花,從日本傳統古城走出來,攜著和風的含蓄、盛開的熱烈,美而不驕。是的,美學可以是器皿,是一隻杯,裹著香氣,氤氳眼底。
日本原產ceramic 藍美濃燒茶壺茶杯(圖片來源:喜地商城XIDIBUY.COM)
5、京都清水燒釉彩茶具
古老的手工技藝,天生具有美的意識與文化的底蘊,不僅可以拿出來招待朋友,也可以作為收藏,是不是也想傳給自己的孫女?哈哈,這么精美的器具,完全可以!
日本原產T.NISHIKAWA Kayori清水燒(圖片來源:喜地商城XIDIBUY.COM)
6、德國原產高硼硅茶具
一壺好茶,兩三好友,不需要復雜,我在你面前,沒有遮遮掩掩繁復修飾,我們只是簡單的對飲,這是我們友情最初的本色,就像這晶瑩剔透的高硼硅玻璃。
德國原產finum芬倫茶具(圖片來源:喜地商城XIDIBUY.COM)
冬日,拿出最好的茶具、最好的茶,叫上最好的朋友,她看雜志你烹茶,是不是也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