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安門詳細資料
天安門是明清皇城的正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以示皇帝「承天啟運,受命於天」。最初的承天門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牌坊。天順元年(1457年)間,牌樓毀於雷火,時至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才得以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為戰火所毀。至清順治八年(1651年),才依皇帝旨意在原址上進行大規模重建,並更名「天安門」(滿語:abkai elhe obure ka),象徵皇帝「受命於天,安邦治國」。此後的康熙年間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造就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宏偉外觀。解放後,天安門在相關部門的關心下,於1952,1970年又進行了兩次整修,基本保持順治年間原貌,只是比原來高了83厘米。
天安門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後增高至34.7米。天安門的主體建築分為上下兩層。建築的底部為漢白玉精雕的須彌座,高1.59米。城台建於底座之上,面積4800平米。城台的兩側有登城馬道,台上建城樓。
天安門城樓布取「九五」之數,面闊九間(57.14米),進深五間(20.97米),諭示皇帝的「九五之尊」。城樓重檐歇山式頂。屋頂的正脊與垂脊上裝飾著螭吻、仙人、走獸。在兩層正檐之間用滑輪固定著一枚國徽,直徑1.7米,與北京中軸線嚴密重合。屋檐下懸掛17盞大紅宮燈,其中主燈重達450公斤,輔燈也各重350公斤。整座屋頂由60根大紅木柱支撐,每根柱的直徑約2米。城樓的正背面均排列有36扇菱花門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繪制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樓體的四周迴廊環繞,廊深3米左右。城摟基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桿、欄板,雕刻著蓮花寶瓶圖案。城樓內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紅漆巨柱排列整齊。地面鋪的全是金磚,面積約2000平方米。下層是高13米的朱紅色城台,四周環繞琉璃瓦封頂的矮牆,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座台基。城台的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百級供上下城樓用的梯道,俗稱馬道。還有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高8.82米,寬5.25米,明清兩代,平時只有皇帝可以進出。城樓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飛架7座漢白玉雕欄石橋,中間一座最寬闊的稱「御路橋」,專為皇帝而設,而皇後大婚的時候,以及科舉的前三甲也可以破例從這里通行一次,以示身份尊貴和皇恩浩盪。到如今,每日升降旗儀仗隊由此橋進出,凸現出了國旗的莊重和人民當家作主;御路橋兩旁有皇親國戚過往的「王公橋」;王公橋左右的「品級橋」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員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員和兵弁、夫役只能走最邊遠的「公生橋」。公生橋架在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中山公園)門前。5座內金水橋除有類似嚴格的等級規定外,還表示「萬方來朝」之意。
天安門城樓前後共有4隻華表,建於永樂年間。華表的形狀大家都相當的熟悉,現今的華表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據說,是從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產生了木製華表,人們用它來標識道路。現在想來,在那個原始的時候,不像現在有這么多的建築,可能大多數地區都是原始的狀態,少有人居住,人們用華表來作為標志,避免迷路,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還有後來產生的郵亭,傳舍也用這個標識。最初的時候,稱之為「桓木」或者「表木」,後來漸漸地被大家讀成了「華表」。人們在這根木柱上刻寫意見,供氏族首領參考。而到近代以後,華表取之石材,雕刻精美已經不再允許人們隨意寫畫,但是依舊有提醒君主勤政愛民的作用。
天安門城門上原本是掛著「天安門」牌匾,民國期間(1949年前)曾掛上蔣介石畫像,1949年以後改掛巨大的毛澤東畫像。畫像繪制在一整塊玻璃鋼板上,每年國慶節前都要更換。畫像的兩側鑲嵌有巨型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自1987年11月開始,天安門正式對中外遊客開放。整座天安門城樓富麗堂皇,雄偉壯觀,歷經百年浮浮沉沉,卻依舊雄渾,彷彿歷史的吶喊,那樣的深邃,那樣的震撼。這是中華精魂所在, 讓我們永遠為之自豪。
公交路線:公交車1、4、52路,天安門站或乘1線地鐵到天安門東站下車
景點等級:5A
景點電話:010-63095745
具體位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市區中心
門票:成人:15元/人;學生:5元/人,70歲以上老年人:5元/人,現役軍人免費。
開放時間:9:00-17:00 (16:30停止售票)
注意事項:等城樓參觀時,不能帶包、飲料和危險品,稍大的包需在存包處寄存,城樓大廳內禁止照相。
樂你游 出行旅遊第一站為您提供幫助!
2. 天安門的外觀是什麼樣的
天安門外觀宏偉壯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畫像掛在正中間,上面還有庄嚴的國徽,門的左邊毅然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九個大字,門的右邊寫著「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我 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這是我第一印象中的天安門,當我剛學會這首歌的時候,天天唱這首歌,天安門多偉大呀!天安門是誰建的呢?多麼有設計感,多麼有創意呀!城樓不太大,也不太高,看上去還蠻新的。導游說:「天安門對於中國人來講不僅僅是一座古建築,更是一個極具象徵性和權威性的中國符號,他的神聖和庄嚴令人肅靜,而它所見證的滄桑和風雲又令人動容。天安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區中心,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原是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當時名叫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里舉行了開國大典,並被設計入國徽。1961年,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3. 天安門長什麼樣子
天安門的樣子是:
天安門的主體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頂的巍峨城樓,東西面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取「九五」之數,象徵皇帝的尊嚴。
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門窗。城樓內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大殿內有60根直徑為92厘米的紅漆木柱,承受著屋頂建築大部分重力。排列整齊,柱頂上有藻井與梁枋,繪著金龍吉祥彩畫和團龍圖案。
天安門的城台:
天安門城台的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百級供上下城樓用的梯道,俗稱馬道。還有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高8.82米,寬5.25米,唯有皇帝可以進出。城台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4. 天安門圖案象徵什麼。
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徵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
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
(4)天安門圖片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
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台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民國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5. 天安門長什麼樣呢
天安門的樣子如下描述: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花籃,矗立在廣場中央,花籃中裝滿五顏六色,多姿艷麗的鮮花。廣場兩側五十六根高大巍峨的`民族柱威然屹立,代表了五十六個民族和諧團結,代表了五十六個團結的民族共同托起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在花籃、民族柱的裝扮下,更襯托出天安門廣場的壯觀。
走近參觀,一輛輛彩車整齊排列在天安門廣場中間,每輛彩車分別代表各自地區的特色。北京的鳥巢和天壇、天津的輕軌列車、上海的世博會、安徽的徽式建築。
天安門的建築特點:
天安門城樓大殿為重檐歇山式屋頂,有正脊一條,正脊的兩端有一對華麗的龍型琉璃裝飾物,稱為龍吻(又稱大吻或正吻),另有垂脊8條,在垂脊頂端各有一條龍吻,故有「九脊封十龍」的說法。
在8條垂脊上各有十個栩栩如生的仙人走獸,最前面的是「騎雞仙人」,之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犬、鬥牛等九種形態各異的走獸。
6. 關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資料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天安門廣場,北京市中心地帶,中國政治活動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009年,天安門城樓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展開修繕。此次天安門城樓修繕工程將主要以對樑柱、屋頂等部位的重新粉刷和彩繪為主。
(6)天安門圖片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天安門廣場記載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〇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不僅見證了中國人民一次次要民主、爭自由,反抗外國侵略和反動統治的斗爭,更是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盛大集會和外事迎賓的神聖重地,這里是中國最重要的活動舉辦地和集會場所。
天安門觀禮台,位於天安門前方兩側,東西對稱,各7個台,主要用於國慶等重大慶典觀禮的需要。天安門觀禮台起初為開國大典上臨時搭起磚木結構的建築,1954年,按照中國著名建築師張開濟的設計方案,在原有的基礎上改建了磚混結構的永久性觀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