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柳公權毛筆字楷書圖片
柳公權的字體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那麼,你欣賞過柳公權的毛筆字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柳公權毛筆字楷書圖片。
柳公權的楷書字體作品欣賞
柳公權毛筆字楷書圖片3
柳公權的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② 毛筆字圖片正楷(15個字左右)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襲伯爵,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庄後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後,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巨著《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經歷了一次信仰危機後信奉和平主義,主張以惡抗惡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改革。並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使家庭關系惡化,死於出奔途中。其作品多達45卷。名著還有長篇小說《復活》(1899)、戲劇《黑暗的勢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說和評論。
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③ 毛筆字人字的寫法圖片
毛筆字人字的寫法圖片如下。
人字雖然只有兩筆,難度卻不小。首先要掌握基本筆畫撇、捺的寫法,其次要注意觀察兩筆的位置形態以及銜接關系。
撇筆以側鋒入筆,向左下方行筆時輕提筆鋒寫出撇脖,然後邊行邊稍給力寫出撇肚,最後提筆出鋒,要力達撇尖,不可出現虛尖和飛白。捺筆從撇身里藏鋒起筆,位置靠於撇筆的上半部,接著向右下方行筆,至波腳處漸重,稍頓,然後向右緩慢出鋒,捺尖平收。
人造句
1、小貓鼻子下面有一張人字形的嘴巴,兩旁有6根白色的胡須,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氣。貓的鬍子非常硬,像鋼針一樣,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2、淡紅色的番茄,一隻只掛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盞盞彩燈。
3、雁群排成整整齊齊的人字形,目標一致地向前飛著,它們在天空嘹亮地叫著,好像在庄嚴地宣告:它們的隊伍是整齊的,它們的目標是明確的。
4、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扇,轉教小玉報雙成。
5、秋天來了,大雁向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
6、牆上掛滿了名人字畫,其實他什麼也不懂,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
④ 最簡單的28個毛筆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這28個字。
⑤ 行楷毛筆字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行楷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它有獨特的藝術特色與魅力。現如今,行楷的毛筆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與風格特點。下面是我整理的行楷毛筆字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行楷好看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行楷字,也稱“漢字行楷手寫體字形”,是偏重於楷書書寫筆法(法則),比楷書行筆自由,又比行草規正的行書字體。或曰:是漢字在楷書基礎上簡約書寫筆畫、增強書寫映帶、表現書寫意趣以適當加快書寫速度的,少量改變書寫筆順,且具較強易識、易學特徵的實用性手寫體字體。
行楷的寫字方法
學習行楷字諸多因素交互影響,既有筆順錯別字問題,又有橫平豎直極端僵化寫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普及提高;既可借鑒楷書基礎(快速過渡),又可直接進入行楷學習(立足本體);還有書寫者學習態度等等,都需要適時綜合考慮,從而達到書寫規范美觀、便利流暢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平時落實科學的教學計劃(進度、教法等)、合理的書寫學習和有效的訓練。事實上也如此,正因其隨意和靈動的特點,行楷字體的學習難度,不亞於楷書等字體。由楷而行,應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楷書筆畫的疾書。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
⑥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在當代行草書風彌漫書壇,楷書發展式微的情況下,要寫出體現今人審美、富有時代氣息的楷書,繼承傳統、錘煉筆墨技法、提高文化修養、借鑒敦煌寫經書法、克服急功近利的學書心態,無疑是一條正確之路。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圖片5
學習書法從楷書開始
漢字是中國文字。漢字是中國人對周圍客觀環境、事物、人情觀察描繪的記錄。故每一個漢字都有其內涵的意義,甚至一字多義,其文化特性強。漢字具有藝術性而外文最多具工藝性。漢字書寫可從左到右,可以從右到左,也可以從上至下,形式多樣復雜。漢字藝術性的書寫就是書法。漢字書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特藝術。
漢字書法的書體有甲骨文,一種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距今四千多年。金文(鍾鼎文)它是鑄刻在金屬物品上的文字,出現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時期。篆書(分大、小篆),為秦始皇時臣相李斯所創。隸書出現於秦漢,特別是漢代。漢隸的出現是對古體漢字的一場革命。楷書,又稱正書、真書,既不似篆字修長,也不像隸書扁平,而是端正方齊。認為是漢字的正統、範式、楷模。楷書興起於兩晉南北朝,成熟於唐代,又稱唐楷。草書,廣義理解是隨意潦草,有龍飛鳳舞之勢,有“草稿”之意,狹義理解是不按書法。行書,是如何節約草書太潦草但又不過於簡約,而用連筆省筆。行書是書體但沒有字法,像草又像隸、自由游移。而草書簡便,書寫快速,但草書符號過於簡約,不利於文化的傳播和教育。於是節制草書的行書出現。行書借鑒隸書的形式,再收斂而為楷書。通俗易懂是行書的文化個性,雅俗共賞是行書的藝術個性。行書的瀟灑、靈動、自由、寫意、抒情、變化充分彰顯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徵,最精妙的體現了東方人的人格價值和中國書法文化的特徵。行書的出現是東漢、三國魏晉時,這一時期要求自由、追求精神解放,喜歡雅趣,故能出現王羲之《蘭亭序》這樣美妙絕倫的行楷書作品。
中國書法中的每一種書體都非常藝術,非常精美。甲骨文、金文、篆書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三種古體漢字。如果從這源頭學起,是可以的。然而因其難識難認,學起來較為困難,不易入門。學隸書不是太難,因為自然形態的筆畫,如精細、藏露、方圓等較適合人的生理運動節奏。隸書形體較扁平,在水平品方向上左壓右挑,書寫起來較快。如需在書法上有一定成就,學習隸書不失為一條捷徑。晉唐以降,發蒙學童以及學校的書法教育中,其範本多為楷書。楷書形體嚴謹,均衡適度,用筆、結構講究法度(唐楷尚法),如講筆法的“永字入法”,講結構的歐陽詢的“三十六法”。線條和結構奠定了書法的基本形質,這些在所有書體中楷書是最能體現的了。楷書中又有魏碑楷書和南方楷書之分說。魏碑厚重、質朴雄健,有“駿馬朔風漠北”的意境風格,具“金石氣”,如“龍門二十品”“瘞鶴銘”等。南方楷書秀麗典雅,有“杏花春雨江南”之意境,具“書卷氣”,如王羲之的“洛神賦十三行”等。晉唐始,強調學習書法和提高書藝的表現力應從楷書入手。
王羲之從12歲起學書法,學衛夫人和鍾繇的楷書和眾碑,書藝大進,後楷、行書達最高境界。歐陽詢初學鍾王楷書,後又得漢隸魏碑之法,自成一家,世稱“歐體”。蘇軾學《樂毅》《東方先生》的晉人小楷,又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楷、行書,遂成書法大家。董其昌年青時學顏真卿的《多寶塔》楷書和王右軍的《官奴貼》,又學米芾,廣取精煉,為明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先師承顏真卿的楷書,中期又學歐體,晚年遍學魏碑,博學廣獵,終成清代書法家居前者。於右任學書以魏碑楷書為基礎,中年後攻草書,形成著名“於體”,毛澤東極為欣賞。為我國近代書壇一顆巨星。縱觀中國書壇的書法大家鍾繇、“二王”、顏歐柳趙、蘇黃米蔡、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劉墉、鄭板橋、何紹基、於右任、沙孟海、啟功等無不以楷書始,而又以楷、行書著名而享譽書壇近二千年,並成為主流地位的書風。
⑦ 毛筆字怎麼寫才好看教程
毛筆字怎麼寫才好看教程
毛筆字看似很難寫,寫好又覺得很瀟灑,寫好毛筆字,關鍵也得有 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姿勢。又稱身法。姿勢
工具/原料
毛筆
墨
硯台
寫毛筆字專用紙
方法/步驟
1
坐在書桌旁,上身要坐端正,保持雙眼視線與桌面在45度角左右,頭不得左右歪斜。
對了,離寫好毛筆字不遠了。
注意事項
坐姿要領是端正平穩、自然舒展,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執筆時,要注意手腕不要太僵硬,要靈活運筆。
筆畫不全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帖,如王羲之的《蘭亭序》等字帖適合初學者。
要想練好毛筆字,是需要花時間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要有恆心,練好是有機會的。
倒墨要輕要慢,不然會弄臟周圍。
在紙上寫時,可在紙下面墊其他東西,萬一浸墨,會弄臟書桌。
⑧ 小學生規范毛筆字圖片大全(歐體字)
小學生規范毛筆字歐體字
⑨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起源於漢而成形於晉,漢末魏初的大書家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對楷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圖片5
楷書的發展及其筆法
楷書的發展是從篆、隸而來,因此,在用筆和筆法上與篆、隸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且有許多共同之處。如無往不收,無垂不縮,力求筋力內含,以中鋒運筆為主,提按、頓挫注重腕力,劃點勢盡力收之。成熟的楷書與篆、隸相距較遠,用筆也復雜起來,歷來論書首舉“永字八法”,即以“永”字8個筆畫概括楷書用筆,以一賅萬。古人舉出筆畫少,筆法多的永字很是難得,但細為推敲,永字八法也只五法。
楷書筆畫有點、橫、豎、撇、捺、勾、折、挑,而這些筆畫又有各種變化,楷書之用筆又有方筆、圓筆、方圓兼備三種。其難度較篆、隸筆法要多些。
分別列舉魏碑中的《張猛龍》碑、唐碑中的《勤禮》、《神策軍》碑和北齊《泰山金剛經》為例。《張猛龍》以方筆為主,《勤禮》、《神策軍》方、圓兼之,《泰山金剛經》以圓筆為主,雜糅隸、篆,是隸變楷之代表作。
點的寫法有藏鋒逆入和露鋒落筆而入,收筆回鋒、露鋒挑筆之分。在楷書中點的變化最多,書寫時尤其注重變化和呼應,如輕重、大小、相向、相背、方圓等。
楷書創作的要素
橫斜豎直:主要是要營造字的平穩。盡管有局部的筆畫是斜的,例如有斜橫、斜豎,但整個字總的態勢是重心平穩的。即是“歪”也要“歪而不倒”。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如“正、豐”。
疏密勻稱: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般來說,筆畫少的字,線條可粗些,筆畫多的字,線條可細些。這樣就可以使字安然勻稱些。如“目、田”。
主次分明:在合體字中,一般偏旁部首總處於次要的位置,它要隨主體而賦形,要做到謙讓,不可喧賓奪主。如“拋、輝”。
點畫呼應:點畫、結構要注意彼此之間的承接、迎送、映帶和照應,使之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做到筆斷意不斷,使之具有生動活潑的生命力。如“大、首、八”。
變化參差:是指某一個字中有相同的筆畫和相同的部分,要盡量有所變化、避免筆畫、結構的重復和雷同。如“林、炎”。
向背對稱:是指點畫要依附於一定的筆勢。即筆勢的開合、包攏、伸展要呈現不同的姿態。要注意字體的協調與統一。如“北、印”。
⑩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欣賞
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它的字體書寫非常的隨性。那麼,關於毛筆書法 草書 字體作品圖片,你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欣賞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1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2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3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4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5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6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7
毛筆書法草書字體作品圖片8
近常見 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 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
「 破草」是現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如狂草書法家 杜浩平、 梅湘涵的書法作品,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 王鐸法帖中取一些, 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 草行」之說, 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於草書的 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 劉熙載《書概》雲:行書有「 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 於真,「草行」近於草書而斂於草。唐朝 張懷瓘《書議》雲: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較早,從 漢代初期,書寫 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 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 王羲之、 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
今草簡化的基本 方法 是對楷書的部首採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盡管草書出現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 標准草書》。
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 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減弱,成為一種 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在 狂草中,有「詞聯」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片語)寫成一個符號。由於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 行書寫,詞聯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頓首」「涅盤」等都有草書詞聯符號。
日語中的 平假名是以漢字的草書形式為藍本創作的。
現代人學習草書一般以 今草為起點。普遍認同的草書寫法有 於右任先生編著的 標准草書(有同名字帖)。但書法大家、北京大學教授 __敏不贊成於先生搞標准草書,依他之見,書法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應多彩多姿,不必強求劃一。品讀古今作品,也「最忌偏於一好而排斥眾美」。
猜你感興趣:
1. 漢字書法作品欣賞
2. 春字毛筆書法
3. 書法草書字體圖片大全
4.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
5. 毛筆草書書法字體賞析
6.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欣賞
7. 毛筆草書書法字體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