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恐龍有哪些種類啊
恐龍的種類有:
1、霸王龍:
翼龍又名翼手龍,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共有近100多個品種。希臘文意思為「有翼蜥蜴」,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生存於晚三疊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⑵ 恐龍有哪些
恐龍有馬門溪龍、雷龍、霸王龍、甲龍、三角龍等。
1、馬門溪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屬蜥腳類亞馬目。其頸部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
2、雷龍:雷龍屬於梁龍科,梁龍科是群體型巨大的四足動物,具有極長的頸部與尾巴。
3、霸王龍: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亦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
4、甲龍:甲龍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甲龍身體上部覆蓋著厚厚的鱗片,背上有兩排刺,頭頂有一對角。四隻腿和脖子較短,腦袋較寬。
5、三角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的角和頸盾。
⑶ 恐龍有哪些種類和名字
恐龍種類有非鳥恐龍和鳥型恐龍,具體的名字如下所示:
1、劍龍(非鳥恐龍)
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⑷ 世界上都有哪些恐龍
世界上的恐龍有:
1、霸王龍:
四川龍是一屬中華盜龍科恐龍。它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亞洲。它的外表有點像小型的異特龍,體重約100-150公斤,身長約8米。
⑸ 恐龍有哪些種類
恐龍種類有:肉食龍鍾敏類、虛骨龍次亞目、原蜥腳次亞目、蜥腳次亞目、鳥腳亞目、劍龍亞目、甲龍亞目、角龍類、腫頭龍亞目等等。
1、肉食龍鍾敏類
肉食龍類一名最早是指各種各樣大型的獸腳類恐龍,它們具有巨大的頭及巨大的牙齒而不同於個體較小且骨骼輕盈的虛骨龍類(Coelurosauria)。體型最大的肉食龍類是異特龍超科鯊齒龍科鯊齒龍亞科的馬普龍,體重最重可達到12噸。
2、虛骨龍次亞目
虛骨龍次亞目(Coelurosauria),具輕盈靈活的軀體,早期代表可能是食肉類型 ,後期代表發 展成雜食性 ,有的則是以蛋 為其主食(無牙的似鳥龍)。
3、原蜥腳次亞目
原蜥腳次亞目(Prosauropoda),雙足行走,雜食型。頭不大,頂面光平,眼眶大於頭部所有孔眶,淚骨纖細,眼前孔為葫蘆狀,枕髁較大。下頜關節低於齒列面,牙齒小,齒冠短,兩側面有微弱縱棱發育,其前緣見少量鋸齒構造,齒尖不銳利。頸部較長,神經棘及橫突不發育,背錐體為雙凹型,薦前椎至少23個,癒合薦椎有3個,前部尾椎較高。
4、鳥腳亞目
鳥腳亞目(Ornithopoda)是恐龍類中化石最多的一類,其內容亦很龐雜,兩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頷骨前方有單獨的前齒骨。最早被人們發現並科學認識的恐龍—禽龍(Iguanodon)即屬此類。
5、角龍類
角龍類即角龍亞目角龍類恐龍是指鳥臀目的緣頭龍類的一支這類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體長可達9米。它們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啃食植物,就像一群巨大的綿羊。
⑹ 恐龍的種類與圖片
1、霸王龍
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褶皺三角龍、究竟三角龍,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⑺ 恐龍種類名字圖片大全
恐龍的種類名稱有霸王龍、翼手龍、三角龍、隙龍、梁龍等。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動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恐龍的種類有霸王龍、翼手龍、三角龍、隙龍、梁龍等。
1、霸王龍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史上最龐大的陸地肉食性動物之一,最著名的食肉恐龍,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1.5~14.6米,最大順彎體長15.3米,平均臀部高度4.3米,最大臀膏5.2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8噸,最重14.86噸,頭部長度1.2~1.55米。
梁龍是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龍,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所發現,生活於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左右,鼻孔位於眼睛之上,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麵積的。
⑻ 恐龍分類及圖片名稱
恐龍真正分類包含了霸王龍(暴龍)、上龍、梁龍、翼龍、三角龍、棘龍、雷龍、鯊齒龍、劍龍等。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比較常見的幾種。
1、霸王龍,又名暴龍,屬暴龍科中的一種,名字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恐龍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種類之一,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⑼ 恐龍有多少種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骨、牙齒、皮膚、卵、糞便、足跡等)有2000多個,經鑒定,恐龍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
恐龍(英文名:Dinosaur) ,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9)恐龍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名稱問題
「恐龍」一詞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學家譯為「恐竜」,後來流行於中國。古希臘語蜥蜴(Saurosc),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類似蜥蜴的爬蟲。
東方譯名這種語境里的「龍」特指該希臘語蜥蜴家族,如主龍、暴龍、異齒龍、梁龍、霸王龍、翼龍、三角龍等。就像「壁虎」的虎字是轉用性質。
恐龍的發現
雖然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但直到1 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曾經有這么奇特的動物存在過。第一個發現恐龍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爾的英國醫師,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 英國古生物學家查德歐文。
⑽ 恐龍種類大全 圖解
恐龍種類大全如下:
1、異特龍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
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另外,異特龍非常聰明,會圍攻大型獵物,是一種龐大、兇猛的肉食性恐龍。
2、劍龍
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劍龍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
3、翼手龍
翼手龍侏羅紀晚期的翼龍類,短尾,頭長,中間一些種體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鷹一樣,兩翼開展可達30——70厘米,以昆蟲為食,有些可能覓食魚類,在分類上並不真正屬於恐龍。
4、三角龍
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最晚出現的植食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
5、雙冠龍
雙冠龍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恐龍,雙冠龍長達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