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海湖有什麼鳥
一,斑頭雁
中型雁類,體長62-85厘米,體重2-3千克。通體大都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頭頂有二道黑色帶斑,在白色頭上極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
二,漁鷗
是形體較大的背灰色鷗。頭黑而嘴近黃,上下眼瞼白色,看似巨型的紅嘴鷗,但嘴厚重且色彩有異。飛行時翼下全白,僅翼尖有小塊黑色並具翼鏡。第一冬的鳥頭白,頭及上背具灰色雜斑,嘴黃而端黑,尾端黑色。
三,鸕鶿
大型水鳥。體長72-87厘米,體重大於2千克。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後下方白色,繁殖期間臉部有紅色斑,頭頸有白色絲狀羽,下脅具白斑。
四,棕頭鷗
中型水鳥,體長41-46厘米。嘴、腳深紅色。夏羽頭淡褐色,在靠頸部具黑色羽緣,形成黑色領圈。肩、背淡灰色,腰、尾和下體白色。外側兩枚初級飛羽黑色,末端具顯著的白色翼鏡斑。
五,小濱鷸
體長約14厘米,嘴短而粗,腿深灰,下體白色,上胸側沾灰,暗色過眼紋模糊,眉紋白。甚似斑胸濱鷸,但腿和嘴略長且嘴端較鈍。
Ⅱ 青海省的青海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海鳥
青海湖中有這么多海鳥,是因為青海湖剛好位於亞洲和歐洲候鳥遷徙的主要路線上,有大量的鳥類經過這里,加上青海湖水域廣闊食物豐富,所以很多鳥類會停下來在這里覓食和休息,也有的海鳥留下來在這里繁育。特別是青海湖中的鳥島上聚集了幾十萬海鳥,它們之所以願意在鳥島上安家落戶營巢繁殖,是因為鳥島周圍有廣闊的海域作為天然屏障,阻斷了人類和其它動物對鳥類的威脅,使它們能在鳥島上安心生活不被打擾。
青海湖每年還有1500多隻大天鵝在這里過冬,喜歡看天鵝的不妨來這里玩一下。湖中棲息停留的野生鳥類共有221種,其中猛禽類的鳥有22種,而且這些猛禽全部都是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鳥類,比如金雕、玉帶海雕等;喜歡唱歌鳴叫的鳥類有96種,比如鳳頭百靈鳥、白腰雪雀等;水鳥則有92種,其中有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9種是國家二級的保護鳥類。
Ⅲ 青海湖鳥島被譽為「鳥的王國",這里有哪些名貴的鳥類
青海湖鳥島有黑頸鶴、斑頭雁、棕頭鷗、紅嘴鷗、鸕鶿、魚鷗、天鵝等名貴鳥類。據統計,青海湖有一百八十多種鳥類,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氣溫回升,大量的鳥類從四面八方遷徙到青海湖,最高峰時島上鳥類數量達到十多萬只,因此青海湖鳥島也被稱為”鳥的王國“。
值得慶幸的是青海湖的生態環境沒有達到不可恢復的境地,當地的人們仍然在努力的保護著青海湖,保護著那些重新回到湖區的鳥類,我們終究不能失去它們。
Ⅳ 青海湖鳥島上的鳥是什麼鳥啊
青海湖鳥島上的鳥有斑頭雁、魚鷗、棕頸鷗。鳥島,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它們真實的名字,西邊小島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島;東邊的大島叫海西皮。海西山地形似駝峰,這里是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地。
每年春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一起來到這里,在島上各佔一方,築巢壘窩,全島布滿鳥巢。到了產卵季節,島上的鳥蛋一窩連一窩,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所以,人們又把這里也稱為蛋島,平時所說的鳥島也主要是指這里。
(4)青海省有多少種鳥類圖片擴展閱讀
斑頭雁棲息環境: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
高原鳥類,生活在高原濕地湖泊亦見於耕地,遷徙和繁殖時結成小群,可見與棕頭鷗混群繁殖,亦見與黑頸鶴、赤麻鴨等鳥類混群,常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拉薩市郊,該物種常結群活動於當地居民的房前屋後,甚至與人們飼養的家禽混群活動。
斑頭雁是非常適應高原生活的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飛越珠峰,為此它可以承受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氣濃度,這主要是因為與其他鳥類相比,他們體內的紅血球與氧結合的速度要快。
據研究,它們的血紅蛋白的α亞基發生變異,導致他們的血紅蛋白可以迅速地與氧結合,這是對高原生活地一種適應。
Ⅳ 高原上都有哪些動物和鳥類
1.藏羚羊
藏羚羊(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體長135厘米,肩高80厘米,體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鼻部寬闊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長角。
棲息於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早晚覓食,善奔跑。可結成上萬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由於常年處於低於零度的環境,通體被厚密絨毛,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於中國以羌塘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見於印度拉達克地區。
2.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 或 Uncia uncia,英語:Snow leopard),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技能。
對氧化變化很敏感。紅血球直徑很小——5.5μm(4.73~6.15μm),紅血蛋白高度集中(16.4g%)。血球比容計指標(即紅血球的出較量為47%)跟血液中的大量紅血球(14.1~16.8百萬/平方毫米)相符。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
2016年9月,新龍縣環林局與貓盟CFCA共同啟動了新階段野外貓科動物調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調查並確認甘孜州新龍縣分布有雪豹。
3.黑頸鶴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
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棱、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飛過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可達10000米。
4.赤麻鴨
赤麻鴨(學名:Tadorna ferruginea)體型較大,體長51-68厘米,體重約1.5kg,比家鴨稍大。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雄鳥有一黑色頸環。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棲息於開闊草原、湖泊、農田等環境中,以各種穀物、昆蟲、甲殼動物、蛙、蝦、水生植物為食。
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營巢,每窩產卵6~15枚,卵橢圓形,淡黃色,雌鳥負責孵卵。主要繁殖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亞洲中部和東部,越冬在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印度、緬甸、泰國和非洲尼羅河流域等地。
(5)青海省有多少種鳥類圖片擴展閱讀:
低等動物方面,僅西藏有水生原生動物458種,輪蟲208種,甲殼動物的鰓足類59種;昆蟲20目、173科、1160屬、2340種。脊椎動物方面,在整個青藏高原有魚類3目、5科、45屬、152種;陸棲脊椎動物共有3生3屬、1047種,佔中國該類動物總數的43.7%。在己列出的中國瀕危及受威脅的1009種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種以上,高原上瀕危及受威脅的陸棲脊椎動物已知有95種(中國現列出301種)。
青藏高原有維管束植物1500屬、12000種以上,約佔中國維管束植物總屬數的50%以上、總種數的34.3%。
青藏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區,全區天然草地類型歸結為高山草甸草地類、高山灌叢草甸草地類、亞高山疏林灌木草甸草地類、高山草原草地類、高山山地荒漠草地類、高寒沼澤草地類、山地灌叢草地類和高山稀疏及墊狀草地類八類。高山高寒草地是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草地類型。
參考資料網路-青藏高原
Ⅵ 每年五月青海湖都會來一大批鳥是什麼鳥
鸕鶿
Ⅶ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是為保護哪些鳥類及其生存環境建立的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是為保護斑頭雁、棕頭鷗及其生存環境而建立的。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是位於青海東部的濕地,青海湖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封閉特大微鹹水湖,保護區是湖中幾個島嶼(海心山、三塊石、海西皮島、沙島和蛋島)組成,環湖分布著沼澤地和大片濕地草甸。
主要保護對象為斑頭雁、魚鷗、棕頭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等10餘種鳥,其中繁殖鳥類最大的種群有:棕頭鷗、魚鷗、斑頭雁和鸕鶿。
(7)青海省有多少種鳥類圖片擴展閱讀
保護措施
為保護鳥類生息繁衍的樂土,中國於1997年底成立了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且確定了鳥島、泉灣等幾個核心保護區。
鳥島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青藏高原第一個以水禽為保護對象的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加入《水禽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保護區之一。
保護區管理人員常年環湖巡查巡護,向環湖地區群眾宣傳保護法規和動物保護方面的知識。他們還在鳥島周圍架設專門的圍欄、修築水泥槽,阻止狼、狐狸、獾等野獸侵害鳥類的營巢、產卵和繁殖,以使鳥島真正成為鳥兒的樂園。
Ⅷ 我國在青海省建立的鳥島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的動物是
我國在青海省建立的鳥島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的動物是斑頭雁、鸕鶿、棕頭鷗、魚歐、普通秋沙鴨、鳳頭潛鴨、赤麻鴨、燕鷗、黑頸鶴、玉帶海雕、大天鵝等。
青海鳥島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海拔3200米,面積53600公頃。青海湖及環湖地區的鳥類有162種,其中以水禽為主,主要的4種大型水鳥魚鷗約9000多隻,鸕鶿近5000隻,斑頭雁12100餘只、棕頭鷗21300多隻。此外,遷徙途徑此區停歇的水禽有近20種,數量達7萬多隻。
該區是黑頸鶴的棲息、繁殖區,春季約有20多隻在此棲居,少數參加繁殖。冬季有大天鵝在此越冬,數量最多時達1540多隻。此外,該區還有大量鷸類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種群。國際重要濕地編號552。
鳥島自然保護區的鳥類資源:
1975年建立自然保護區,包括鳥島周圍地區面積共5.36萬公頃。每年春夏約有10萬只鳥飛來度夏,主要有斑頭雁、魚鷗、棕頭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等10餘種鳥,其中前4種最常見,約占島鳥群數的70%。
除斑頭雁主要以植物為食外,其他3種均以魚類為食。湖濱水草豐美,湖中盛產湟魚,鳥島附近的布哈河口是湟魚產卵的場所,為鳥類提供食物。每年5、6月間,成群的鳥來此繁殖、育雛,鳥島上布滿鳥巢、鳥蛋。深秋時節,各種鳥的家族離島飛往南方越冬。
中國鳥類專家和科學工作者已對斑頭雁、魚鷗等的遷徙規律、鳥的數量變動及主要鳥類的生態生物習性進行綜合研究,為中國鳥類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Ⅸ 青海湖有什麼鳥
青海湖的鳥類有: 一、斑頭雁,二、漁鷗,三、棕頭鷗,四、鸕鶿 。其中鸕鶿的腳有四個腳趾,之間有蹼。這種大型的食魚游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干後才能飛翔。
一、斑頭雁
斑頭雁是青海湖回歸最早斑頭雁每年遷徙走的是堪稱世界上最艱難的一條路線。為了回到青海湖,它從每年冬季的覓食之地印度、尼泊爾的低地出發,飛越喜馬拉雅山山脈,到達夏天的生育繁殖之地,秋季再返回。
二、漁鷗
魚鷗,鷗形目,鷗科,海鷗的一種;桔紅色嘴巴,嘴尖端稍彎,上下點綴黑斑。成鳥頭戴「黑帽」,背呈灰白色,腹及翼下白色;白眼圈,黑尾黑翅。
三、棕頭鷗
棕頭鷗夏羽頭淡褐色,在與白色頸的接合處顏色較深,具黑色羽尖;形成一黑色領圈,尤以後頸和喉部明顯;眼後緣具窄的白邊。背、肩、內側翅上覆羽和內側飛羽珠灰色,外側翅上覆羽白色。

Ⅹ 青海湖在什麼位置,五月份大批的鳥飛來是什麼鳥類
青海湖又名「庫庫淖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它長105公里,寬63公里,周長360公里,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里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鳥島 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群,熱鬧非凡,聲揚數里,此時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余只;7~8月間,秋高氣爽,群鳥翱翔藍天,游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為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省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