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鼓浪嶼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貼吧腕錶品牌搞笑圖片 2025-08-24 23:34:29
小畫家軟體怎麼p圖片 2025-08-24 23:31:03

鼓浪嶼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08 11:26:06

A. 廈門旅遊景點

廈門的景點充滿了很濃的閩南地方人文風趣,很值得你游記一番,下面八景供你選擇...祝你玩得開心!

1、千年古剎---南普陀:

位於廈門市層巒疊翠的鷺島名山五老峰南麓,坐北朝南,依山面海,風景秀麗。因寺院位於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之南方向,故名為「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中軸線上的主殿高低俯仰相從,參差錯落有致,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奇妙的是南普陀寺寺後的五老峰有東西兩座山峰,有鍾鼓兩山,鍾山上有一石頭,懸在峰頂,狀如古鍾,旁邊有一石頭,似鍾錘橫架;在鼓山上,旁邊有兩塊大石頭如鼓槌並懸,作擊鼓之狀。鍾鼓山和鍾鼓樓,兩兩相對,奇趣天成,是廈門人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應成趣、和諧統一的傑作,成為南普陀寺的天然標志。

2、廈門華僑博物院:

博物院是以華僑歷史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為中國唯一的僑辦博物館。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峰巢山西側,由已故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於1956年9月倡辦。該院佔地5萬平方米,是一座用優質潔白花崗石砌成的宮殿式大樓,分3個陳列館。博物院有歷代的銅器、陶瓷器、雕刻和書畫藏品;有關華僑史的實物、圖片、資料,獸類、鳥類、水產、岩石和礦物標本;還有日本、歐美各國的銅器、陶瓷器、書畫、工藝品及東南亞等國的文物。

3、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城堡為半地堡式,面積1.3萬平方米。附屬設施有東西護炮炮座、暗道、彈葯庫、兵房、官廳、山頂瞭望廳等。具有歐洲風格,又有中國明清時期建築風格。被稱為「炮王」的大炮從德國購進,是世界上現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炮身長13.13米,重50噸,可360度旋轉,有效射程16000米。還有一門世界上最小的火炮,長僅11厘米,重0.22公斤,口徑0.8厘米,與世界上最大的大炮「克虜伯大炮」相映成趣。炮台前沿建有「望歸台」、「盼歸台」,遊客可通過望遠鏡瞭望金門所轄的大擔島和小擔島。榮光寶藏博物院設在胡里山炮台原兵營,博物院分「世界奇石陳列館」、「世界古代戰炮陳列館」、「世界古代寶劍陳列館」、「世界古代火槍陳列館」、「古樹化石展示」五個部分。其中鎮院之寶「黃河之水天上來」,來自緬甸,重2.5噸,畫面上有一條自東北到西南的節理紋脈,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4、萬石植物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俗稱「萬石植物園」,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廈門大學,緊鄰中山路商圈,是一座圍繞萬石岩水庫精心設計的秀麗多姿、四季飄香的游覽園林,位於廈門市區東南獅山北面。萬石植物園萃集了廈門大小八景的「天界曉鍾」、「高讀琴洞」、「萬石鎖雲」、「中岩玉笏」、「太平石笑」諸景點,且有百十餘處摩岩石刻。萬石岩位於萬石水庫以南,山上奇峰怪石遍布,林木繁茂,文物薈萃。在萬石岩當中,有一精巧的殿堂,名為萬石蓮寺。天界寺在萬石岩西側的醉仙岩,昔日寺僧晨間撞鍾108下,聲聞遐邇因而有「天界曉鍾」之稱,為廈門小八景之一。

5、廈門環島路:

全程31公里,路寬44~60米,為雙向6車道,綠化帶80~100米,是廈門市環海風景旅遊主幹道之一。環島路依坡就勢,有的凌海架橋,有的穿石鑽洞,通過綠化、小品等充分體現了亞熱帶風光和廈門特色,形成了一條集旅遊觀光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濱海走廊,是一條原始與現代,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生態路。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藍天、大海、沙灘、綠地和四季花開不斷的美好圖畫。被評定為廈門新二十名景之一。其中從廈門大學到前埔的9公裏海岸被稱為黃金海岸線。

6、集美學村:

學村是風景薈萃的游覽區,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始由陳嘉庚先生創辦,耗資一億多元,總建築面積達十萬多平方米,在校師生一萬餘人,譽滿東南亞。學村包括有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師范專科學校,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等高校以及中專、中小學和幼兒園、托兒所。除校舍之外有大禮堂、游泳池、體育館、電影院、醫院、航海俱樂部等。規模之宏大,設備之完美,在國內尚屬罕見。學村的建築熔中西風格於一爐,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飛,建築很富有個性,成為集美的一個象徵。在集美中學道南樓前,長800米、寬300米的龍舟池,七座式樣各異的亭台水榭,屹立在龍舟池畔,龍脊鳳檐,雕梁畫棟,朱繞翠環,稱為「七星墜地」。池中央有兩座水榭,凌波展翼,名為「孤星伴月」,這是陳嘉庚先生親自設計修造的。每年端午節,這里金鼓齊鳴,南曲悠揚,波光水影,人聲鼎沸,七彩龍舟,劈波斬浪,別有一股豪情。這里還舉行過多次國際性龍舟競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學村裡有著名三景:

①、嘉庚紀念館:華僑領袖、愛國老人陳嘉庚先生被毛澤東主席贊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紀念堂"落成後,便成為海外華僑、內地歸僑、港澳同胞、青年一代緬懷和學習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興學的光輝業績的場所。

②、南熏樓:是集美中學雄偉壯觀的15層高樓。它是陳嘉庚先生所建的具有典型嘉庚風格的代表性建築之一,結合了中國獨特的古典建築,以飛檐式的屋頂為樓的頂端。南薰樓現在是集美以及廈門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③、龍舟池:陳嘉庚先生於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端午節舉辦龍舟賽,這里金鼓齊鳴,波光色影,人聲沸騰。岸上喝彩,水上聲嘶,競渡場面,十分熱烈。

7、"鋼琴之島"---鼓浪嶼:

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里,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一條環島路,全長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橋組成,以電瓶車代步。裡面的著名景觀有:

①、日光岩是一塊直徑40多米的巨石,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為鼓浪嶼的最高峰,是廈門的象徵。岩頂築有圓台,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蓮花庵」「古避暑洞」「龍頭山遺址」「水操台」「鄭成功紀念館」「寂庄花園」等建築,石洞、古城和歷代摩崖石刻隱約可見。俗話說「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日光岩景點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

②、鄭成功紀念館坐落在鼓浪嶼日光岩北麓。建立於1962年2月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紀念日之際。是鄭成功屯兵抗清與驅荷復台的基地,至今遺址處處。至今仍存有水操台、寨門、古梁洞等遺址和大量名人紀念題刻。鄭成功紀念館還是海內外規模最大的鄭成功文物、文獻收藏中心和研究基地。

③、毓園這座恬靜美麗的園林景觀是為紀念卓越的人民醫學家、著名的婦產科大夫林巧稚教授,於1984年而建的。建築布局自然,園中屹立著林巧稚大夫的漢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跡展覽室」,鄧穎超同志親手在園中種植的兩珠南洋杉,象徵著林大夫秀逸高潔的品格。

④、鋼琴博物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家鋼琴博物館,位於菽庄花園的「聽濤軒「,分上下兩層,陳列了原籍鼓浪嶼的旅澳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提供珍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琴等。展現世界鋼琴發展史,突現鼓浪嶼鋼琴之鄉的形象。碧海環抱的鼓浪嶼有個很藝術的雅稱叫「琴島」,是"音樂家搖籃",小小鼓浪嶼有鋼琴600台,其密度居全國之冠。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環境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鼓浪嶼有許多鋼琴世家、鋼琴家、聲樂家、和著名指揮。

⑤、建築博覽館:鼓浪嶼有「萬國建築博覽館」的美稱,現存有2000多棟別墅,有208棟被鑒定為保護的歷史風貌建築。許多建築有濃烈的歐陸風格,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等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真是千姿百態,爭奇斗勝,各具風姿,美不勝收,使遊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⑥、菽庄花園:菽庄花園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五十年代起獻給政府辟為公園。林爾嘉對花園精心設計,力求再現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采,利用不大的一灣坡地,創造出無限的空間,把四周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納入花園懷抱。園內設有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10景,並把台北板橋別墅里的小板橋也搬了來,小巧別致,獨具一格。四十四橋上的渡月亭,是菽庄觀海賞景的最佳點。

8、文曾路:

是一條梅花綻放,竹影婆娑,流水潺潺,小橋靜卧的南北走向的公路。兩側邊坡竹籬環繞,草木蔥蘢,綠意盎然,山花爛漫,儼然一個世外桃源。「怪坡」處於文屏山莊往南約1公里處,那裡一塊鬼斧神工的石頭上已經鐫刻上「怪坡」二字,另一塊石頭上則刻著「非常道」三個字。道路兩旁的岩壁也用心修飾,儼然天成。原有的怪石、奇木、異花等一一留存,已被命名為「花溪」,是初具規模的文化藝術長廊,整條公路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觀光公園。

B. 史上最全鼓浪嶼介紹!看了這篇不用再做攻略!

1.98億年前,當鼓浪嶼還是一片燕山晚期形成的中粒花崗岩時,它絕對想不到日後的盛名帶來的幸福與煩惱。人類的野心帶來了幾百年的全球化運動,最終在中國閩南海域的這個小島留下了一片秘密花園。

7月8日, 「鼓浪嶼國際 歷史 社區」正式通過了世界遺產大會的終審,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已名列世界第一。

和所有的寒門逆襲一樣,鼓浪嶼如今名滿天下,人山人海,不知是否更懷念自己曾經作為一個「圓洲仔」的小確幸時光。

宋朝 諢名「圓洲仔」

所有的熱鬧都是從一片寂寥開始的。

在宋朝以前,鼓浪嶼不過就是一個大海中與寂寞為伴的荒涼小島,直到一位李姓漁民的到來,拯救了它的孤獨。

本來住在對岸蒿嶼的小李同學,在 出海打漁的 一天,忽遇狂風暴雨,船隻被吹到一個荒涼的小島上。

小李為了暫時躲避風浪,無奈在島上住了下來……誰知,過了一段時間,嵩嶼、東嶼上 出海打漁 ,被風雨逼迫過來躲避的漁民越來越多……人多好辦事,人們便在鼓浪嶼西部雞母山向北的一條小河河畔,修建房屋,定居下來漸漸就形成了「李厝澳」聚居區,也就是如今「內厝澳」街區。

「圓沙洲」彷彿小李們的桃花源,「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只是有一個問題比較煩惱,每到漲潮,西南海邊都有如擂鼓般震天的聲響,很是吵鬧。

人們後來發現在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岩石,由於長年累月被海潮拍擊,中間被沖刷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岩洞,便會隆隆作響,因此人們稱這塊石頭為「鼓浪石」。

明萬曆年間,泉州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題刻「鼓浪洞天」。

這個小島,也因此有了一個新名字——「鼓浪嶼」。

名字起的好,人生便成功了一半。 要不「起名館」的生意那麼火。

隔海相望的台灣兄弟,已經被荷蘭人霸佔了38年。此時出現了一個猛人叫鄭成功。他收拾父親的舊部,招兵買馬,很快便招募了數千人,一支軍隊便組織起來了。

1647年,鄭成功移師廈門,乘船來到了鼓浪嶼。

在鼓浪嶼日光岩的附近,(沒錯,就是按個題有「鼓浪洞天」的地方,)有個石砌的寨門,鄭成功就在寨旁設立了一個水操台。水操台的前面,就是現今龍頭街至永春路一帶,當年是一片銀色的海灘。

當海水漲潮時,戰船可從大海中直接駛進來。鄭成功就佇立在水操台上,發號施令,指揮著操練著他的水兵。如今,鼓浪嶼仍保存著當時的水操台和石寨門。

睹物思懷,要知道,他收復台灣,是為了作為抗清的基地,實現光復中原的夢想啊。光復中原,當時也叫反清復明,這個大家都知道,夢想最終沒有照進現實。

不過大清王朝也終將走向它的末路,如一做著繁華錦夢的籠中之鳥,1840年,鴉片戰爭的炮火來了。

1841年8月,英軍借鴉片戰爭之際強行佔領鼓浪嶼,這一來便賴著不走了,直到1845年才正式撤軍。期間,1843年,鼓浪嶼被開辟為通商口岸。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把台灣佔領之後,更是對隔海相望的廈門覬覦不已,清朝政府只得尋求「國際保護」,請各列強幫忙「兼護廈門」。各個帝國主義便一起聯合策劃了所謂的「鼓浪嶼萬國公地」。

好么,為了防一隻狼,引來一群狼。

到1902年,鼓浪嶼正式淪為了公共租界,成了各國列強的游樂場。德國、美國、法國、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傳教士來了,他們創辦福音小學(鼓浪嶼最早的西式學校)、「懷德幼稚園」(中國第一所幼兒園)。

國內最早的女子學校——毓德女子學校也被建了起來。這里曾經培養了中國第一位女性牧師何恩及、中國現代婦產科學奠基人林巧稚。

出生於鼓浪嶼的林巧稚,留學回國後,是中國第一位北京協和婦產科主任的女醫生。

林大夫一生接生了5萬多嬰兒,自己卻終身未婚,沒有子嗣。

1898年,英國傳教士在鼓浪嶼創辦英華書院,創辦不久,即成立了英華足球隊。

它深得英倫足球之精髓,因而也經常在「番仔球埔」(今鼓浪嶼人民 體育 場)與島上洋人組成的球隊比賽,島上居民時常圍聚觀看,稱之為「腳球」比賽。

之後球隊還曾遠征台灣及東南亞,屢戰不敗,威風八面。這堪稱中國現代足球的萌芽啊。

如今,以老鼓浪嶼人為班底的英華校友足球俱樂部仍經常組織球隊與香港、台灣、菲律賓各地球友進行切磋互訪、樂此不疲。

在鼓浪嶼,還有一個傳奇。被毛主席譽為「新中國最 健康 的人」的馬約翰就出生在這個島。「動是 健康 的泉源」便出自他口。他從小便是運動方面的天才,還曾作為國家田徑隊主教練待隊出征奧運會。

後來,他在清華大學任教長達52年,怪不得現在的清華學子都號稱「要為祖國 健康 工作50年」,有榜樣啊。

現在鼓浪嶼上還建有馬約翰廣場, 旅遊 的小夥伴們上去跑兩圈吧。

從1913年,第一架鋼琴進入鼓浪嶼後,這里便成了鋼琴的天堂。當時在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僅一萬多人的小島上,就曾有500架以上的鋼琴,果然是名副其實的「琴島」啊。

島上出了很多優秀的音樂家,比如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全美榮譽金鑰匙獎獲得者李嘉祿,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和許斐平等等。

它的建造者黃奕住來頭不小。他原籍泉州南安,自小下南洋闖盪,從剃頭匠到貨郎,行商到坐賈,開商行到搞國際貿易,直到成為印尼的四大糖王之一。在上海創辦的中南銀行還曾獲鈔票發行權。

據悉到1935年取消私人銀行鈔票發行權時,這位仁兄開動「印鈔機」發行的鈔票額僅次於中國銀行,其財力堪稱「富可敵國」。

它的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檐斗拱、飛檐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又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窗飾雖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面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

這種建築風格在洋派建築比比皆是的鼓浪嶼不多見。

海天堂構的建造者是晉江籍菲律賓華僑黃秀悢及其同鄉好友。黃秀悢出生於中國傳統的耕讀世家,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頗深。在1921年建造海天堂構之前,他可是已在海外奮鬥了20年之久啊。

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完全是當時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中,代表性的清水紅磚牆及哥特式尖券拱窗。

因其院門頂部和窗戶大量採用了貓頭鷹紋飾,故鼓浪嶼人稱其「貓頭鷹樓」。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家實體書店,是登島後文藝青年的必去之地。

鼓浪嶼上除了人文建築,當然還有讓人垂涎欲滴的 美食 與充滿小資情調的精緻小店。

這是一家靜靜守護了琴島兩個世紀的老字型大小,老師傅按照古法鑽研調配的綠豆餡餅,試吃一個,用心研磨的綠豆甜而不膩,清香可口。

潘小蓮酸奶店名字是以老闆的小女命名,主要經營各種酸奶和少量椰子餅。

潘小蓮的裝修風格在島上可謂獨樹一幟,店裡所有的畫都非印刷品,店鋪門臉設計很大膽,拱形的門和拱形的外賣窗口,鑲嵌了美麗的玻璃,門口的綠色植物更是蔥郁。

現如今的林記木擔魚丸,是鼓浪嶼上最具特色的魚丸店,屬鼓浪嶼四大小吃之一,譽稱廈門第一純手工打制的鯊魚丸。

從1941年林玉森老人創下第一碗開始,便嚴格堅持傳統純手工打制,經過三代人的打拚與傳承,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特色小吃了。

「黃勝記」算是廈門最具知名度的中華老字型大小,至今已有166年的 歷史 。創始人黃知江,從祖籍漳州許縣東山出發,提著竹籃,內裝自家創制的肉鬆肉乾,乘坐斗篷小船,來到鼓浪嶼沿街叫賣。

眼見都市繁榮,生意興隆,便萌生留居鼓浪嶼開店的念頭。我們也因此能夠吃到這燦若黃金,味道香鮮,無與倫比「黃金香肉鬆」。

這個小店的霸氣之處,在於它是島上唯一可以佔道經營的小攤。麻糍全是老闆「手工製作」的。

「用金屬小刀把糯米團撐開成口袋狀」,再塞進「好多砂糖和花生碎」,「隨手捏成丸」,最後「在芝麻里滾一下」,「熟練」的技術看得人「眼花繚亂」。再一嘗,味道滿口香糯!

這個189號海蠣煎可是上過很多電視、雜志、報紙的明星 美食 。海蠣煎本來是台灣農民在吃不飽糧食時發明的一種 美食 。

做法簡單來說,是在加水後的番薯粉里拌入海蠣、蛋、蔥等材料煎制而成。入口微腥,細品味道鮮美無比。

如今,申遺成功的鼓浪嶼,將吸引更多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小島保護的責任更重啦。

-END

-文章| 地道風物

-圖片|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