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鳥食罐圖片大全欣賞
擴展閱讀
王祖藍圖片高清 2025-07-23 12:57:15
生日圖片唯美和祝福語 2025-07-23 12:56:59

鳥食罐圖片大全欣賞

發布時間: 2022-07-13 13:51:51

㈠ 求這個籠子的清晰圖片

烏籠要說玩鳥,北京城的紈絝子弟提一方鳥籠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天津則以鳥籠製作出名,制籠子的名家很多都在本地,這種風氣一直延續至今。鳥籠文化是諸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域的鳥籠不僅僅止於工藝上的區別,它更像是口音的差異,反映的是一個地區人文與習俗的變遷。中國的鳥籠主要分為:北籠、南籠、川籠、廣籠等款,其中敦實大氣的北籠製作名家主要聚集在天津。中國鳥籠講究「南方北圓」,北籠以圓形為主,落落大方。方籠一般是小鳥籠子,文革後期在北方也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當時養鳥這種享樂主義是不被允許的,看見就砸,實在愛鳥怎麼辦呢?買方的小鳥籠,上面蓋條手巾,方便放在書包里遛。鳥籠文化興於清康乾盛世,由滿清貴族豢養鷹犬的舊俗演變而來。養鳥催生了鳥籠的生產和加工,其中不乏有製作精絕者。當時,清宮造辦處組織全國能工巧匠,專門為宮中製作鳥籠。在皇家影響下,民間的富貴階層也紛紛仿效,養鳥玩籠之風愈演愈烈。在老北京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見穿著長袍馬褂,戴著瓜皮帽,手裡拎著鳥籠子的各位爺。他們每天清晨,無冬歷夏,都得去城根兒、河沿兒去遛鳥。遛完鳥直奔茶館,把鳥籠子往橫樑上一掛,沏上一壺茶,邊品邊聊。清末的時候時局動盪,茶館的柱子上也都會貼個紙條,上寫四個大字「莫談國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還是養鳥、說鳥,更合時宜。北籠以天津、北京為中心,京津兩地幾乎不分家,做籠腔子和鉤子的,天津名家最多,做蓋板的名家大多在北京,而鳥食罐基本都是名家拿老罐子去景德鎮仿製,稱做「定燒」。韓春是北籠的祖師爺,天津的制籠名家都要尊韓春為一聲師傅。韓春制籠起初是在北京學手藝,到了日委時期回到天津在南市開門市制籠。他在天津時也收有一名徒弟姓索,天津鳥友都愛叫他小索。老一輩中,韓春制籠腔子最有名,老鉤子則以老小張、小趙、郭子口碑最佳。隨著制籠工藝以及工具的不斷改進,制籠這門手藝發展到今天,工藝更加精細,也有更多名家脫穎而出。天津籠的精品如劉樂民的全合竹蝦米須小鳥籠,「泥鰍背」、「圓肩膀」,細條窄圈,細細籠條竟然是兩根帶有竹皮的竹條粘合而成,大大彌補了因條細而削弱的韌勁和張力。將籠上圈用手擰一角度,鬆手後,只聽砰砰作響,籠腔回歸原位,讓人嘆為觀止。另如河東王勝利的鳥籠,竹節淺刻,層次分明,立體感極強,更有鑲嵌工藝,牙雕籠、玳瑁鑲嵌籠、刻青籠為主,其鑲嵌工藝以精湛扎實,結實耐用聞名遐邇,自成一派。其兄王同義善做鉤、仿製古罐,是天津做鉤子手藝最好的,可惜過早辭世,當今以小褚做鉤子名氣最大。引用

㈡ 王步的個人經歷

王步:男,中國陶瓷美術大師,陶瓷美術家。字仁元,號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國畫常署「陶青老人」。江西豐城市人。其父名秀青,系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優秀青花畫手。在父親的熏陶下,王步從小喜愛繪畫,9歲時在景德鎮拜青花藝人許友生為師,1912年出師。
因工場倒閉,流浪街頭,靠畫鳥食罐為生。後受聘於陶瓷名家吳靄生製作仿古瓷,朝夕臨摹明、清官窯名品,為日後創新打下了基礎。吳病逝後,他擺脫仿古瓷的製作,採用水墨畫的技法繪制青花,創造性地運用「鐵線描」的筆法,創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畫的陳規陋習,在當時的陶瓷藝術界開啟了一種嶄新的風氣。
抗戰以後,瓷業蕭條,他只得舍青花而從事釉上彩裝飾。解放後,在黨的關懷下,王步得以重新從事青花技藝,新的作品陸續出現。在傳統技法上,他吸取國畫潑墨方式,並發明了一種畫上去會流動也會頓住的色料,使作品色澤鮮潤發光,畫面格外活潑而自然流暢。此外,他的青花鬥彩、青花堆花等裝飾技巧也同樣引人注目。
年表
王步於一八九八年出生於景德鎮。其父名秀春,為清朝同治、光緒間優秀青花畫手。在父親的薰陶下,從小喜愛繪事,但至父親逝世,只得隨寡母返回豐城長湖老家並上私塾三年。
一九零七年,王時年九歲,在親友的幫助下隻身來到景德鎮拜青花藝人許友生為師,從許學徒五年。至一九一二年徒滿出師對所在工場倒閉,王只得靠畫鳥食罐為生。鳥食罐雖為蕞爾小物,但王酷愛藝術、刻意求精,很得顧主賞識,不久,陶瓷名家吳靄生便發現了他的藝術才能,於一九一九年聘王入瓷業美術社擔任仿古瓷的製作,朝夕臨摹明、清官窯名品,為日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九二六年吳靄生病逝,王始擺脫仿古瓷的製作,採用水墨畫的若干技法繪制青花,製作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畫的繁瑣陋習,在當時的陶瓷藝術界開啟了一種嶄新的風氣。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直至解放前夕,瓷業蕭條,青花瓷器產量尤少,王只得終止探索,改弦易轍,舍青花而從事釉上粉彩裝飾,這一期間的彩繪多作人物、山水、叢菊。
建國後,景德鎮瓷業得以恢復發展,在黨的關懷與鼓勵下,一九五三年,他又振作精神從事闊別已久的青花藝術。一九五四年入陶研所。
從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八年逝世以前,是他的藝術成熟期,在這一期間,為中德、中保等國際技術合作,提供了有關釉下彩繪的文字資料和實物資料。他有巨型作品如高2·06米的萬件瓶、三尺瓷板,亦有小巧精緻的日用茶杯與碗盤。這些作品有人民大會堂的陳設瓷,亦有勞動人民喜愛的渣胎碗。其畫意渾厚、茂朴、清新、遒勁,既有新的時代氣息,又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獲得國內外的一致好評。有的在日本與蘇聯印成精美的圖片,有的為上海等博物館以及西德、日本的鑒賞家所珍藏。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錶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㈢ 看看這對鳥食罐

這是個粉彩人物故事蓋罐造型、可用在茶具方面使用。

㈣ 鳥食罐乾隆年大家幫忙看看值多少

底款乾隆年制,釉色較新兩雞相鬥用的是簡化字,不符合時代特徵,是一件近代工藝品。沒有收藏價值。

㈤ 請各位瓷器大師給我看看

先說你的筆洗,不好意思了,我個人認為是個仿品,而且是個年代不太遠的仿品,因為畫片是印上去的,見附圖

鳥食罐圖片模糊,看不清

碎瓷片有幾片是明代的民窯瓷,市場價格5-40一片

㈥ 請問這是景德鎮的鳥食罐嗎大概是什麼年代的 謝謝

您的問題,這個不是景德鎮的鳥食罐,是典型的潮州瓷仿款,是80年代以後的;市場上常見不法商人,拿著這樣的,冒充真正的景德鎮老的,高價銷售,千萬要注意!

㈦ 清朝鳥食罐是什麼價值

有的,不過要看是真是假

㈧ 鳥食罐怎麼區分年代

鳥食罐主要通過造型來區別年代:

1、南宋鳥食罐:

南宋鳥食罐鼓腹尖底,腹部一側有一小系,作懸掛之用,其釉色翠青,如雨後碧空,晶瑩潔靜。因其採用覆燒法,故口沿一圈無釉露出胎骨。

鳥食罐的歷史

乾隆、嘉慶時,鳥食罐的生產有所革新。其明顯的特點是,質地瑩潔潤透,器形雋秀典雅,工藝精細巧麗。品種以青花為主,也不乏粉彩等其它彩瓷。器型除仿製宣德時形式外,還出現了月牙形、淺圓形等新的款式。

道光、咸豐時,由於養鳥娛樂活動日益盛行,鳥食罐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隨著人們審美情趣和欣賞水平的提高,在器物的造型上又出現了方形、圓形、花口形、六棱形等多種形式。

在彩、釉品種上也有一些新的突破,如常見的白釉、青釉、藍釉、綠釉、黃釉及青花、粉彩及鬥彩等。此時製做的鳥食罐精品,大多造型靈巧,具有胎壁薄、釉質潤、圖案精美的特點,耐人賞玩。

㈨ 這是什麼年代的鳥食灌

大概是80年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