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上海壹雨銅幣圖片啥樣直徑多少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上海壹雨銅幣圖片啥樣直徑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12 08:42:33

『壹』 我有一枚上海一兩試鑄幣、直徑45毫米、重量33.8克、求鑒定、謝謝

這是枚假幣,真正的上海工部局壹兩銀幣式樣不是這樣的,我上張2014年北京誠軒夏季拍賣的工部局壹兩銀幣的圖片給你看一下。

『貳』 中外通寶一兩銅幣重多少克,直徑多少

給你查了大量的資料,,,沒有發現,,,中外通寶,,這個銅錢,,,,有時間,,再給你查一查國外的資料,。

『叄』 上海一兩銀幣重量大小真假多少求圖片

上海一兩銀幣分為:有芒線和無芒線兩個版本,其錢徑為38.5---38.8毫米,厚度2.5毫米,重量36.8---37克。下面是真幣圖片:

『肆』 這個是什麼錢,

1867年上海工部局壹兩銀幣(有射線)樣幣一枚,直徑:39mm,重量:36.8克,鑄工精美。

早期中國沒有自己的銀元,因此外來通貨充斥,輸出銀元成了列強的重大收入。十九世紀中期起墨西哥銀元雖逐漸取代本洋,但尚未完全站穩腳步,覬覦此市場大餅的英國自然也想趁勢分杯羹。而香港在南京條約後割讓給英國,開埠以來並沒有專用貨幣,一直沿用中國內陸流通的各式貨幣。

1859年港督羅便臣上任後,為推廣香港貿易及取代來源不穩定的鷹洋,積極爭取在香港發行貨幣。經核准即制定條例,向英國購置機器於1866年5月7日正式開張。香港造幣廠在規劃之初,原本是想以該廠製造的銀元佔地利之便來取代墨西哥銀元,但港府錯估情勢:民眾傾向使用熟悉的貨幣。中國百姓的保守特性,對新制的香港銀元並未立即接受,這座耗資四十五萬元的造幣廠開始營運後又逢景氣低迷,月收入只有一萬元。當新任港督麥當奴了解到這座造幣廠的規模遠超出其自身需求時,就想要把產品賣到中國,並企圖壟斷市場以謀取最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幣廠刻模試制了一套樣幣,為要更易被中國政府接受,正面採用象徵中國帝王的龍形圖案。同時以上海是重要新興港埠,誤以為採用上海平法有助銷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兩」,可能錯認上海通用的規元含銀九八,將成色定含銀982;其重量則為566格令(合36.67克),系與漕平一兩同。在考慮平衡對等原則下,背面是英國皇室及嘉德勛章圖案(Royal Arms and Garter)。樣幣送了一組到北京但未被認可,此套樣幣泉界習稱「上海壹兩」。錢幣界最早對「上海壹兩」進行考證而有具體結果的是中國機制銅幣大師伍德華(Tracey Woodward)。他在1922年開始注意此幣,至1937年發表研究心得,期間費時近十五年。其結論是「上海壹兩」(Shanghai One Tael)是誤寫,應該是「壹上海兩」(One Shanghai Tael),「上海」一詞是指秤量單位,不是地名,即其本意是「漕平壹兩」,並非只要在上海行用。「關平壹兩」系列銀幣是上海壹兩樣幣推動失敗後,英國駐北京公使館漢務參贊威妥瑪(T.F.Wade)認為採用上海平法徒然劃地自限,應採用海關平為宜;此建議送交港府,而幣模由英國皇家造幣廠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間製成「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五枚一套的樣幣送香港,但因香港造幣廠以清廷對機器製造之任何形狀銀幣的提案都沒有興趣而決定關閉,最後整廠賣給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幣局,「關平壹兩」因而不了了之。如果用「漕平壹兩」及「關平壹兩」依序排列香港造幣廠這一系列為自身存續而努力所試制的樣幣,其演變即有了合理的解釋。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藏有「上海壹兩」樣幣一枚及「關平壹兩」的全套樣幣五枚、幣模及設計圖。

『伍』 上海壹兩銀幣正面龍背面有四圖和1867字樣是什麼幣價值多少如何鑒別真假

上海一兩價值非常高,市面基本都是假幣,可以看下它的直徑和重量作為參考。

『陸』 1867年上海一兩求高人看一下品質怎麼樣真品還是贗品

從圖片上看這枚錢幣的品相還可以,邊齒均勻,包漿自然,外形上沒有問題,銀元的特點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真品加之不菲,希望可以幫到你。

『柒』 我想問問 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 市場價值多少錢

關於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的市場價值,以下為你解答:
"中外通寶關平壹兩銀幣"存世量極為稀少,在2008年開始已經在拍賣上突破百萬元大關,在2012年的時候,再次出現一枚"中外通寶關平壹兩銀幣",那時候經眾多收藏家激烈爭奪,最終以193萬成交。
拓展資料:
中外通寶:又名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幣面分大小兩種銀元,大的重37.7克,小的重26.96克。
有關中外通寶銀幣的鑄造情況,錢幣學界目前存在著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中外通寶銀幣系咸豐四年(1854)上海江海關成立,當局委託外國先進造幣廠鑄造;
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外通寶銀幣是英國造幣廠代上海所鑄之專作納稅用之銀元,咸豐八年(1858)就有發現;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中外通寶銀幣是朝鮮高麗高宗21年(1884)典圓局所鑄,但不知所據。
歷史上,中外通寶有「上海」和「關平」兩個版本,中外通寶「上海壹兩」是最開始1867年香港造幣廠刻模試制的一套樣幣。
正面採用象徵中國帝王的龍形圖案,文字使用「上海壹兩」,背面是英國皇室及嘉德勛章圖案(RoyalArmsandGarter),但是樣幣送到北京後未被認可,也就沒有在市面上流通過。
中外通寶「上海壹兩」
「關平壹兩」系列銀幣是「上海壹兩」樣幣推動失敗後,由英國皇家造幣廠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間製成送至香港,此系列有壹兩_五錢_二錢_一錢_五分合計五枚一套。
但因香港造幣廠以清廷對機器製造之任何形狀銀幣的提案都沒有興趣而決定關閉,後整廠賣給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幣局。
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
所以整體來說,中外通寶發行時間非常早,發行時間跨度又十分短暫,目前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藏有「上海壹兩」樣幣一枚及「關平壹兩」的全套樣幣五枚、幣模及設計圖,國內市場中見到的大都為「關平壹兩」。
1、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實重一兩型樣幣。
銀幣直徑:43mm,重量:35.82克,
2、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實重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樣幣。
銀幣直徑:39mm,
重量:26.5克,鑄工精美,完全未使用品。
鑄工精美,完全未使用品。

『捌』 求古幣專家在線鑒定 有上海一兩一枚

1867年上海壹兩無射線版銀幣樣幣一枚,直徑39mm,重量36.8克,香港造幣廠試鑄,未正式鑄行,「無射線」版較「有射線」版存世數量更為罕少,甚為珍貴,PROOF 香港在開埠後並無專用貨幣,一直沿用中國內陸流通的各式通貨。1859年港督羅便臣上任後,為推廣香港貿易及取代來源不穩定的鷹洋,積極爭取在香港發行錢幣。經核准即制定條例,向英國購置機器於1866年5月7日正式開張。香港造幣廠在規劃之初,原本是想以港造的銀元佔地利之便來取代墨西哥銀元,但港府錯估中國人的保守特性,新制香港銀元未受歡迎,耗巨資成立的造幣廠開始營運後又逢景氣低迷,月入只有一萬元。繼任港督麥當奴了解到該廠規模遠超出需求,即想把產品賣到中國以謀取利益。 1867年香港造幣廠刻模試制了一套樣幣,為要更易被中方接受,正面採用象徵中國帝王的龍形圖案。同時以上海是重要新興港埠,誤判採用上海平法有助銷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兩」,可能錯認上海通用的規元含銀九八而將成色定為982;其重量566格令合36.67克,與漕平一兩同。在考慮平衡對等原則下,背面是英國皇室及嘉德勛章圖案。當時製成「有射線」及「無射線」兩種版式,「有射線」設計獲選為樣幣,送一組到北京但未被認可,香港造幣廠旋於1868年4月關閉,機器設備售予日本後成立大阪造幣局,成為日本機制幣之濫觴。「上海壹兩」本意是「壹上海兩」(One Shanghai Tael),即「漕平壹兩」,並非只准備在上海行用,「上海」不是地名,是指秤量單位。

如果是真的,大概要幾十萬吧,不過你這枚看起來比較假...

『玖』 我有一枚上海一兩,現在能值多少錢

300,000-400,000
1867年上海工部局壹兩銀幣(有射線)樣幣一枚,直徑:39mm,重量:36.9克,鑄工精美,自然氧化,外緣略有損傷,版底及圖案保存完好,蔣仲川先生舊藏,極美品, 「上海壹兩」與「關平壹兩」的緣由,世 華,早期中國沒有自己的銀元,因此外來通貨充斥,輸出銀元成了列強的重大收入。十九世紀中期起墨西哥銀元雖逐漸取代本洋,但尚未完全站穩腳步,覬覦此市場大餅的英國自然也想趁勢分杯羹。而香港在南京條約後割讓給英國,開埠以來並沒有專用貨幣,一直沿用中國內陸流通的各式貨幣。1859年港督羅便臣上任後,為推廣香港貿易及取代來源不穩定的鷹洋,積極爭取在香港發行貨幣。經核准即制定條例,向英國購置機器於1866年5月7日正式開張。香港造幣廠在規劃之初,原本是想以該廠製造的銀元佔地利之便來取代墨西哥銀元,但港府錯估情勢:民眾傾向使用熟悉的貨幣。中國百姓的保守特性,對新制的香港銀元並未立即接受,這座耗資四十五萬元的造幣廠開始營運後又逢景氣低迷,月收入只有一萬元。當新任港督麥當奴了解到這座造幣廠的規模遠超出其自身需求時,就想要把產品賣到中國,並企圖壟斷市場以謀取最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幣廠刻模試制了一套樣幣,為要更易被中國政府接受,正面採用象徵中國帝王的龍形圖案。同時以上海是重要新興港埠,誤以為採用上海平法有助銷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兩」,可能錯認上海通用的規元含銀九八,將成色定含銀982;其重量則為566格令(合36.67克),系與漕平一兩同。在考慮平衡對等原則下,背面是英國皇室及嘉德勛章圖案(Royal Arms and Garter)。樣幣送了一組到北京但未被認可,此套樣幣泉界習稱「上海壹兩」。錢幣界最早對「上海壹兩」進行考證而有具體結果的是中國機制銅幣大師伍德華(Tracey Woodward)。他在1922年開始注意此幣,至1937年發表研究心得,期間費時近十五年。其結論是「上海壹兩」(Shanghai One Tael)是誤寫,應該是「壹上海兩」(One Shanghai Tael),「上海」一詞是指秤量單位,不是地名,即其本意是「漕平壹兩」,並非只要在上海行用。,「關平壹兩」系列銀幣是上海壹兩樣幣推動失敗後,英國駐北京公使館漢務參贊威妥瑪(T.F.Wade)認為採用上海平法徒然劃地自限,應採用海關平為宜;此建議送交港府,而幣模由英國皇家造幣廠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間製成「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五枚一套的樣幣送香港,但因香港造幣廠以清廷對機器製造之任何形狀銀幣的提案都沒有興趣而決定關閉,最後整廠賣給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幣局,「關平壹兩」因而不了了之。如果用「漕平壹兩」及「關平壹兩」依序排列香港造幣廠這一系列為自身存續而努力所試制的樣幣,其演變即有了合理的解釋。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藏有「上海壹兩」樣幣一枚及「關平壹兩」的全套樣幣五枚、幣模及設計圖。

『拾』 上海一兩銀幣1867年造的如何鑒別真假,價值多少

1867年上海工部局壹兩銀幣(有射線)樣幣一枚,直徑:39mm,重量:36.8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藏有「上海壹兩」樣幣一枚及「關平壹兩」的全套樣幣五枚、幣模及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