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石佛像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親子游戲的圖片素材 2025-05-16 00:00:55
各種專科搞笑圖片 2025-05-16 00:00:24
豎版廣告圖片素材 2025-05-16 00:00:11

石佛像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7 08:19:11

⑴ 你有收藏佛像類的奇石嗎

著名佛像鑒定家金申先生在研究單尊石佛造像的過程中,對各地石造像銘文中反映出來的石料來源問題也有所注意,在此將零星材料連綴成小文,可補前人未曾注意之隙缺。

▌河南的荊山or金山

魏遷都洛陽後,繼續開鑿龍門石窟,且單尊佛像及造像碑也一時興盛。單尊石佛雕刻體積重沉,一般應是就地取材,但講究的石料,則取自荊山。

「金山」據《古今地名大辭典》應該位於今河南光山一帶。一說為河南信陽南五十六里之地。《通鑒》載「後魏永平元年,梁將胡武城攻郢州。於州南金山之上連營」。

總之,在河南地區的造像碑發願文中,荊山和金山的具體方位可以細考。

▌何地美石遠銷五台山乃至長安?

《曲陽縣志》載:「城南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誌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河北曲陽黃山盛產的漢白玉,造就了周圍百十里數萬鄉民人人皆可以持斧鑿而雕刻,用漢白玉雕刻的各類物件生地細致,碩大的石獅一人數日可就,技藝嫻熟,令人嘆為觀止。工匠們且四處做工,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石造工程,石工群中必有曲陽工匠。

早在北魏時曲陽即已雕刻石佛像,歷東魏、北齊時最為盛行。一直到唐依然不衰。曲陽石佛像發願文中往往稱這里出產漢白玉為「玉像」 「玉石像」。

⑵ 這是哪個朝代的石佛像

北魏石佛像,該佛像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各高6米,重約30噸,俗稱"丈八佛"。兩佛造型基本相同,神態寧靜,身姿飄逸,高貴典雅,充分體現出北魏後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韻與風雅的藝術特徵;兩佛雕刻技法嫻熟,衣紋細致柔和,神態栩栩如生;從保存情況看,據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宿白教授鑒定,目前像此兩佛一樣成對出現、身形高大、保存完好無損的佛像,已十分罕見。兩佛對研究北魏時期國家的社會政治、宗教和石雕藝術史以及山東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⑶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哪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四川省樂山市,這座石佛像就是樂山大佛。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建造歷史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建造目的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⑷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有雞雛出殼、東坡肉、中華神鷹等。

1、雞雛出殼


專家估價:1.3億,天然瑪瑙奇石。彷彿蛋殼破裂,一隻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石質滋潤、神態逼真。

2、東坡肉


▶專家估價1.2億

彎彎的鷹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線條形神兼似,配上金黃色的玉質,形同活物一般,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

4、歲月

▶專家估價:一億

這塊奇石神似一位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發宛如真人,尤其是老婦臉上的皺紋都依稀可見。

除了以上的中國四大奇石外,中國還有以下奇石:

5、血膽金蓮

▶專家估價:1.65億港幣

內包血色水膽,通體晶瑩水潤,魚眼魚鰭清晰可見。

6、人之初

▶專家估價:1億

框內畫面是一個惟妙惟肖的還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胎兒形象,眼睛已經發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顯。整個形象猶如靜靜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嬰兒。

7、中國版圖

▶專家估價:9600萬元

這塊葡萄瑪瑙紫色與白色相間,葡萄球狀結晶十分完美,而且整體形狀與中國版圖極其相似。

8、藏羚羊

▶專家估價:8000萬

這是一件大自然的瑰寶,清晰可見的羚羊犄角、眼、嘴、尾巴,如同一隻奔跑在雪域高原的小精靈,非常可愛。

9、鍾馗

▶價值:6500萬元

「鍾馗」慨然仰天,英姿勃發,其頭頂官帽,身披戰袍,一身疙疙瘩瘩恰似刀槍不入的錚錚鎧甲,平添幾分殺氣。

10、中國虎

▶專家估價:5千萬元

中國大化石之王的大化石「中國虎」,它形成於2.8億年前,虎身長約一米,高約半米多,呈半蹲半卧狀。虎頭前伸,好像在昂首長嘯,石頭的顏色紋路也與虎皮相似。

⑸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哪裡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是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5)石佛像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樂山大佛的來歷: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於此匯合,水流直沖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常常毀壞農田。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立志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為了籌集資金,他數年奔波,四處化齋。

開鑿之日,萬眾矚目,但地方官吏卻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否則不讓開工。海通和尚十分氣憤,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

海通和尚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盤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嚇得趕緊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劇痛,一揮手,大佛立刻開鑿。海通和尚死後,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於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

⑹ 釋迦牟尼佛像的各種釋迦牟尼佛像

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銅鍍金
高18.5厘米
此像全跏趺坐在雙層束腰蓮花座上,頭飾螺發,頂有高肉髻。臉形方正,神態庄肅。大耳垂肩。身著袒右肩袈裟,下身著裙,衣紋寫實自然。左手置臍下,右手結觸地印。蓮座上陰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整體造型端莊,比例勻稱,工藝精細,為明宣德時宮廷造像的典範之作。 明代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高35公分,帶木座,系典型的漢地佛造像形式:頭部較大,寬額豐頤,面容沉靜,神態安逸。頂飾螺發,肉髻飾於螺發前部。結跏趺坐,身軀健壯。左手作觸地印,意為降伏群魔,右手結禪定印。身著通肩式袈裟,邊緣鏨刻精美的紋飾。給人雄渾庄嚴之感。
該佛像用料為黃銅,臉、胸、手和足均鎏金。鎏金呈橘黃色,閃閃發光。銅壁厚,上手分量重。仔細觀察,在佛像的臉、衣服等部位能看到細小的長方形「補丁」。佛身打「補丁」是晚明時期鑄造工藝的特徵之一。晚明時期,國力漸衰。與明早期相比,佛像鑄造工藝相對粗糙,所以在砂眼上面打「補釘」,以彌補鑄造工藝的缺陷。其時鎏金較厚,看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表層的鎏金漸漸薄了,「補丁」於是就顯現了出來。這件佛像應為晚明時期的作品。 到泰國旅遊沒有別的看,就看佛。行走在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處處都能感受到佛的氣息。這個舉國信佛的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民信奉小乘佛教。5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佛教寺院3萬多所,佛像4000多萬尊。5400多萬人口中,常年有職業僧侶20多萬人,因此享有「萬佛之國」和「黃袍佛國」的美譽。
在芭提雅有座七珍佛山,相對高度近三百米,山上刻有巨幅釋迦牟尼像。據說是為了紀念當今泰皇登基50周年由全體國民捐建。這是一個高僧為當朝九世皇找的龍脈,在整座山上剖開一面山,依山用高科技鐳射技術打出釋迦牟尼坐像,用4噸義大利進口的金鑲嵌線條,遠望處金光閃耀。在佛的心臟處,還藏有釋迦牟尼的舍利。遊客來到佛山前,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似乎慈眉善目的釋迦牟尼正微笑著看著自己,內心世界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2009年6月,一尊唐代石質圓雕釋迦牟尼佛像在陝西勉縣張家河鄉金華廟小學內被發現,這是陝西漢中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護最完整的佛教造像。
該造像盤腿而坐,足心向上,為結跏趺坐佛像。雕像通高180厘米,底座高約30厘米,佛像高150厘米,厚約90厘米,頭部直徑約40厘米,現雙耳、雙手殘缺,整體風化嚴重,面部不清,出土時佛頭與佛身斷落,村民用水泥進行粘結,並進行簡易修復,佛像可在底座上轉動。佛像還有兩個殘存佛頭,佛身仍在地下,未挖掘出。
文物專家表示,該造像臉部渾圓,雙耳垂肩,雙肩寬厚,體態豐滿,形體厚重堅實,與廣元千佛崖、皇澤寺和觀音崖唐代佛教雕像風格相同,應為唐代石佛造像,是漢中市范圍內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護最完整的佛教造像。 河北省故城縣文物管理所2010年2月21日稱,該縣鄭口鎮周辛庄村東北方向出土一尊距今上千年、四面皆有釋迦牟尼的罕見佛像和石碑。故城縣文物管理所稱,此次發現的石造像雕工極其精細復雜、刀工嫻熟,應屬唐朝前期風格。該石造像的發現對研究中國佛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反映了唐朝時期佛教藝術在當地繁榮景象。

⑺ 洛陽龍門石窟的石佛像是哪幾位佛

1 奉先寺洞窟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2 賓陽洞洞窟
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

3 萬佛洞洞窟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4 古陽洞洞窟
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j就是上面的幾個,分別為:盧舍那佛坐像 釋迦牟尼像 菩薩佛像端

⑻ 請問這是什麼佛像

各時期的佛教造像特點

東漢:多以陶、石為材質,佛像身著袈裟,頭頂有肉髻,圓光,手多施說法印。

東晉十六國:出現了漢化傾向和戴逵這樣的雕塑家。

北朝:造型龐大,氣勢古樸、粗獷,面相軀體肥胖,神態莊重含蓄。

南朝:體形較瘦、氣質幽雅俊秀。

唐:面相豐滿圓潤,軀體渾厚,肌肉結實有張力,神情莊重大方,衣著繁復、雍容華貴。

五代:基本上沿襲了唐代風格。

宋:以寫實為主,面相或方或圓不盡一致,頭頂肉髻,正面習慣嵌一髻珠,出現了內著V字領的僧衣,袈裟樣式也是宋代僧人著服。

遼:融合了民族特點,面部豐圓,肉髻平緩,袒胸,下著長裙,裝飾簡潔。

元:崇尚藏傳佛教,頭頂部平緩,肉髻較高,額寬且平,身軀四肢較粗寬,氣勢渾厚。

明清(藏傳佛像):直接以西藏佛像為范,風格清晰,浮雕珠寶,注重神情刻畫,面部略有漢人特徵。

清(漢傳佛像):頰豐頤滿,眉細彎,鼻高直,肩寬腰束,衣服極具質感。
--------------------------------------------------------------------
如 果 說 每 進 入 一 個 新 時 期, 就 會 產 生 一 種 新 風 尚 的 話, 那 么 首 先 得 到 表 現 的 恐 怕 是 石 刻 的 佛 像。 河 北 曲 陽 修 德 寺 舊 址 曾 出 土 過 一 批 北 朝 至 隋 唐 的 白 石 佛 像, 其 中 有 紀 年 銘 的 東 魏 像 達 四 十 余 口 之 多, 我 們 發 現 這 些 作 品 上 承 北 魏, 下 啟 北 齊, 別 具 特 色: 寬 額 豐 頤, 肩 圓 而 不 削, 身 材 略 見 低 矮, 衣 著 刻 劃 簡 略 自 然, 具 輕 柔 之 美。 又 如 在 山 西 境 內, 不 斷 出 土 有 一 些 形 體 碩 大 的 東 魏 時 期 石 雕 佛 像, 風 格 超 於 規 范 化。 其 頭 召 低 平, 面 相 方 碩, 寬 額, 細 眉 杏 眼, 大 耳 厚 唇, 表 情 端 嚴, 身 軀 頗 為 壯 實 魁 偉, 這 種 風 格 的 佛 像 已 與 北 魏 「秀 骨 清 像」 差 距 甚 大, 代 表 了 東 魏 佛 像 的 新 形 象。

唐 代 的 佛 像 雕 刻 在 衣 著 外 型 上 的 一 種 表 現 形 式, 就 是 所 謂 「薄 衣 貼 體」, 即 佛 衣 被 刻 劃 得 輕 薄 能 顯 出 肉 體 感, 猶 如 濕 水 貼 體 一 般, 後 是 對 佛 像 形 式 的 一 種 專 稱。 中 國 式 佛 像 之 初, 在 接 受 印 度 秣 菟 羅 藝 術 的 基 礎 上, 曾 一 度 流 行 這 種 藝 術 形 式 的 創 造, 三 國 首 不 興 受 外 來 影 響, 創 以 「曹 樣」 佛 畫, 被 稱 作 「曹 衣 出 水」, 這 「出 水」 的 含 意 就 是 薄 衣 貼 體。 可 見, 這 種 形 式 是 舶 來 品。

到 了 唐 代, 這 種 「舶 來 品」 再 次 登 場, 其 原 因 是, 唐 朝 高 憎 如 玄 獎 大 師 等 再 度 西 天 取 經, 請 來 優 美 的 佛 教 圖 像, 這 圖 像 的 一 大 特 色, 就 是 薄 衣 貼 體。 因 此, 這 時 期 出 現 的 佛 像, 豐 胸 健 體, 衣 著 輕 薄 柔 軟, 褶 紋 均 衡 疏 朗 流 暢, 肉 感 透 露 明 顯, 正 是 受 這 種 外 來 藝 術 潮 流 的 影 響。

而 唐 代 佛 像 在 人 體 造 型 上 的 又 一 大 特 色 就 是 以 胖 為 美, 但 這 僅 是 一 種 通 俗 的 稱 法。 其 實 這 「胖」, 就 是 豐 滿 有 肥 碩 感, 唐 代 陶 涌 是 如 此, 人 物 畫 也 是 如 此, 佛 的 形 象 何 尚 不 是 如 此 呢? 那 種 魏 晉 南 北 朝 傳 承 下 來 的 飄 逸 的 士 大 夫 情 趣, 已 不 能 適 應 這 個 時 代 的 精 神 需 要 了, 取 而 代 之 的 便 是 一 種 豐 碩 飽 滿 的 美 學 模 式。 更 重 要 的 是, 不 再 追 求 前 期 那 些 神 聖 而 虛 幻 的 東 西, 轉 而 開 始 肯 定 現 實, 創 造 出 反 映 現 實 真 善 美 的 形 象。 其 特 點 就 是: 雄 渾、 豐 滿、 溫 和, 多 以 現 實 中 高 憎 為 原 型。 如 佛 鎏 金 銅 像, 頭 作 螺 旋 式 高 髻, 面 相 豐 腴, 額 寬 頤 豐, 眉 目 修 長, 向 左 右 上 挑, 眼 瞼 微 開, 作 下 視 狀, 鼻 挺 唇 厚, 大 耳 垂 肩, 神 態 靜 穆 端 詳, 體 軀 健 壯 豐 滿, 著 急 表 現 佛 家 思 想 和 世 俗 追 求 相 結 合 的 形 象。

菩 薩 在 佛 教 世 界 里 充 當 「美」 的 化 身, 「善」 的 代 表, 在 盛 唐 之 時 更 見 突 出。 他 不 僅 被 賦 予 女 性 的 特 征, 而 且 倍 加 美 化, 那 半 裸 的 身 軀 肌 體 豐 腴, 從 胸 部 到 腰 際 形 成 突 出 而 明 朗 的 弧 線, 並 配 合 整 個 身 軀 的 外 輪 廓, 以 及 舒 暢 的 (巾皮) 帛 曲 線, 構 成 造 型 上 委 婉 柔 麗 的 三 段 屈 曲 形 式 美, 這 種 神 情 和 動 態 相 輔 相 成, 十 分 嬌 俏 動 人, 是 唐 代 菩 薩 像 在 形 體 創 造 上 的 一 大 特 色, 也 是 鑒 別 唐 代 菩 薩 像 的 重 要 標 准。
宋 代 的 佛 像 雕 刻 品, 雖 然 在 數 量 和 規 模 上 遜 於 唐 代, 但 其 飽 滿 瑰 麗 的 作 風 和 洗 練 圓 熟 的 手 法 則 有 過 之 而 無 不 及。 在 題 材 內 容 和 表 現 方 式 上 更 有 新 的 轉 變 和 發 展, 出 現 了 許 多 直 接 反 映 現 實 生 活 的 人 物 原 型, 有 著 深 刻 的 心 理 和 個 性 體 現。
此 時 的 菩 薩 像 如 同 現 實 中 的 貴 婦 形 象, 雍 容 大 度, 裝 束 華 貴。 特 別 是 一 些 金 銅 菩 薩 像, 頭 戴 花 冠, 中 嵌 寶 珠, 並 有 繁 華 之 蔓 草 紋 滿 繞, 美 麗 高 貴; 造 型 端 嚴, 姿 態 自 然, 衣 著 裝 飾 甚 為 精 致, 猶 如 貴 婦 之 華 麗 氣 派。 此 時 的 菩 薩 鎏 金 銅 像, 裝 束 雖 不 及 前 像, 但 依 然 表 現 出 一 派 富 貴 氣 質。 這 些 都 是 宋 式 菩 薩 像 的 標 准 形 象。

在 宋 代 佛 像 雕 刻 作 品 中, 菩 薩 的 形 象 塑 造 成 就 最 高。 創 作 手 法 以 唐 代 造 像 理 想 化、 現 實 化 為 基 礎, 進 行 了 個 性 化、 具 體 化 的 大 量 寫 實 加 工, 技 法 細 膩 認 真, 結 構 嚴 謹, 比 例 適 當。 作 品 仍 以 豐 滿 為 美, 但 肌 體 松 弛, 神 情 安 詳、 沉 穩 和 善, 基 本 以 平 簾 人 為 創 作 原 型。

現 存 的 一 些 漆 繪 木 雕 菩 薩 像, 是 宋 代 菩 薩 像 的 代 表 作, 其 整 身 滿 施 金 彩, 至 今 保 存 尚 好。 菩 薩 全 然 世 俗 的 貴 婦 形 象, 而 且 體 型 若 真 人 一 般 大, 那 豐 腴 的 面 相, 修 長 的 眉 目, 凝 視 的 雙 眼, 安 詳 的 神 態, 極 為 傳 神 逼 真。 身 著 偏 衫, 下 穿 長 裙, 褶 襞 刻 劃 簡 潔, 有 輕 柔 之 感。 而 其 半 跏 半 依 的 坐 式, 是 宋 像 中 是 為 流 行 的 造 型, 自 然、 閑 適, 富 有 生 活 惰 趣。

苦心查找了一番,大概找到以上的資料,希望能對你有些用。研究這些,需要從古代著裝,佛教教義以及當時的審美觀來考究,還需要相當的考古知識,如果能確定成象年份時代,相信其他的根據各種資料都可以確定了,包括佛的名字等。

另外還可以參考如下資料:
http://www.chinafolkart.cn/art/jssc/user/view.asp?tofile=list.asp&newsid=11
http://www.chinafolkart.cn/art/jssc/user/view.asp?tofile=list.asp&newsid=12
http://www.chinafolkart.cn/art/jssc/user/view.asp?tofile=list.asp&newsid=9

⑼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哪

四川樂山的樂山大佛。詳細地址: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基本面貌: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9)石佛像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四川樂山大佛的開放時間:

旺季 (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淡季 (10月8日~3月31日):08:00~17:30

景區主要景點:

樂山大佛景區包括樂山大佛、靈寶塔、凌雲禪院、海師洞、九曲—凌雲棧道、巨型睡佛、東方佛都、佛國天堂、麻浩崖墓、烏尤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