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書法作品欣賞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雪夜相伴唯美的圖片 2025-05-16 00:11:01
親子游戲的圖片素材 2025-05-16 00:00:55

書法作品欣賞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7 07:46:52

『壹』 田英章書法作品

田英章著有《田英章系列書法字帖》、《田英章作品精選》、《田英章最新書法專業教程》、《田英章書法專業教學錄像帶、VCD光碟》等150餘部書法教材。

田英章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終身書法家。他曾在中央電視台、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林業大學、日本國藝書道院等單位教授硬筆書法、毛筆書法。

(1)書法作品欣賞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田英章是我國優秀的書法家,他的書法的魅力在於狂放不羈,氣度磅礴,在於翻江倒海的革命激情和力量,以及直承「顛張狂素」的草書精髓。瘦勁有力,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超塵脫俗。橫之長者瘦挺舒展,橫之短者粗壯有力。

他的筆法雄渾蒼勁、剛柔拙巧、圓渾流暢、筋骨俱備、自成天趣、差錯有致、收放有度、秀麗疏朗、緊密險峻、瀟灑俊逸、挺拔剛勁、剛勁有力、蒼勁有力、結構緊密、龍飛鳳舞、風格秀媚、筆走龍蛇、筆力勁挺、筆力險勁。

『貳』 你欣賞哪些人的書法作品

楷書的代表作有哪些 古代楷書四大家是:
唐朝歐陽詢(歐體) :
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唐朝顏真卿(顏體) :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
唐朝柳公權(柳體) :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元朝趙孟頫(趙體) :
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楷書最出名的書法家及代表作品。
唐朝歐陽詢(歐體) :
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唐朝顏真卿(顏體) :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
唐朝柳公權(柳體) :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元朝趙孟頫(趙體) :
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楷書對聯書法作品欣賞6篇 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1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2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3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4楷書的獨特魅力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特徵,令任何一個門類的藝術很難與此相提並論。
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也是一種抒情的過程。
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過程,而不應滿足於表層的視覺感受,而必須是一種包括文辭內容、文化含量的內在的深層文化信息的全面體驗過程。
可以說,「文化是書法的核心」,書法就其技法層面,如間架結構、章法布局、筆墨技巧等而言,已在幾百年前就走過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高度完善、程式化極強的認知體系;對後來者而言,王羲之、顏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無法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已終結,只剩下「書以載道」了。
這個「道」的延續和張揚,就是文化的延續和張揚。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它與當代文化相互交織,以其自身悠久的傳統、豐富的內涵,在縱向、橫向上對其他類別的藝術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它如同一顆明珠,使中國傳統文化散發出魅力與靈光。
對聯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1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2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3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4楷書的獨特魅力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特徵,令任何一個門類的藝術很難與此相提並論。
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也是一種抒情的過程。
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過程,而不應滿足於表層的視覺感受,而必須是一種包括文辭內容、文化含量的內在的深層文化信息的全面體驗過程。
可以說,「文化是書法的核心」,書法就其技法層面,如間架結構、章法布局、筆墨技巧等而言,已在幾百年前就走過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高度完善、程式化極強的認知體系;對後來者而言,王羲之、顏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無法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已終結,只剩下「書以載道」了。
這個「道」的延續和張揚,就是文化的延續和張揚。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它與當代文化相互交織,以其自身悠久的傳統、豐富的內涵,在縱向、橫向上對其他類別的藝術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它如同一顆明珠,使中國傳統文化散發出魅力與靈光。
書法本身負載著歷史沉澱下來的深厚文化內涵。
書法之所以在中國的藝術和文化中獨領風騷、永葆青春,不是在於它的表層藝術,而是在於它內部蘊涵著的深邃的文化。
對書法的審美必須把它放到中國哲學觀的層面。
可以說,書法是一個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概念。
書法應該是藝術而不是技術,這無論從它的產生、發展,還是從它所承載的內涵來講,都是毋庸置疑的。
書法與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是不可分的,傳統文化與書法有著一種無法拆解的因緣,所以說書法因文化而具有了靈魂。
反過來,書法又以其形式美讓文化放射出光彩。
因此可以說,只有當文化作為書法的內涵時,書法才能夠感人。
比如說《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傳頌,不是簡單地因為顏真卿的筆墨技巧打動人心,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其背後的愛國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
可以說,書法是以文化精神打動人心,又以書法的形式美令人賞心悅目。
古代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是大文學家、大政治家、大文人或者大學者。
古代的文人可以不是大書法家,但是從歷史上看,如果不是一個大學問家,絕對也成不了大書法家。
楷書,代表作品(舉例三種)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
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
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
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
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
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
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
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
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
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
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
「《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
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
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
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
」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響。
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
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
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
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
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
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
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
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
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
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
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
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
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
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
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
「《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
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
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
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
」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響。
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
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
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
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
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叄』 四字成語書法作品圖片

四字成語書法有哪些:

游雲驚龍,入木三分,顏筋柳骨,矯若驚龍,鸞飄鳳泊,龍蛇飛動,力透紙背,鐵畫銀鉤,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龍飛鳳舞。

1、筆走龍蛇[ bǐ zǒu lóng shé ] 基本解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2、蠶頭燕尾[ cán tóu yàn wěi ] 基本解釋: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3、豐筋多力[ fēng jīn ō lì ] 基本解釋:豐:豐滿,豐實;筋: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多:多餘。

書法有筋骨,筆力雄健。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餘。

4、矯若驚龍[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基本解釋: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5、力透紙背[ lì tòu zhǐ bèi ] 基本解釋:透:穿過。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

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6、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 基本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7、鐵畫銀鉤[ tiě huà yín gōu ] 基本解釋:畫:筆畫;鉤:勾勒。 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四字成語書法欣賞 弘揚傳統藝術

四字成語書法《志存高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欲成大事者必志存高遠。 志存高遠的意思為追求遠大的理想及對事業上的抱負、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境。如,北洋水師中航速最快的一艘戰艦就被命名為「致遠」號,特指乘風破浪、勢不可擋,奔向遠方的意思。

四字成語書法《寧靜致遠》: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志士都崇奉「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這句名言,表現出一種儒家的風范。這一句話可以奠定一個人一生對世間萬物的基本看法,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只有淡泊寧靜,才能洞察凡塵,只有清心內斂,才能高瞻遠矚。

四字成語適合書法作品

源遠流長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多用於歷史事物的來歷、由來等。一般作為謂語、定語。

【正音】長;不能讀作「zhǎnɡ」。

【辨形】源;不能寫作「原」。

【近義詞】源源不絕、源源不斷、源源而來。

【反義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例句】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可謂。

行書書法欣賞四字詞語:

龍飛鳳舞:

【近義】揮灑自如、無拘無束。

【釋義】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用例】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出色驚人。(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筆走龍蛇。

【近義】龍飛鳳舞、字走龍蛇。

【釋義】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用例】秀才肖王賓胸藏錦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形容書法作品的四字成語

你好,關於書法作品的四字成語,我給你寫了幾個,你去看看好了。

【橫掃千軍】 形容詩文、書法等氣勢宏偉、氣魄很大。

【筆走龍蛇】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蠶頭燕尾】 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豐筋多力】 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餘。

【矯若驚龍】 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紙背】 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鐵畫銀鉤】 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書法秀逸圓潤。

『肆』 對聯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對聯作品欣賞圖片4


楷書的獨特魅力

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特徵,令任何一個門類的藝術很難與此相提並論。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也是一種抒情的過程。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過程,而不應滿足於表層的視覺感受,而必須是一種包括文辭內容、文化含量的內在的深層文化信息的全面體驗過程。可以說,「文化是書法的核心」,書法就其技法層面,如間架結構、章法布局、筆墨技巧等而言,已在幾百年前就走過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高度完善、程式化極強的認知體系;對後來者而言,王羲之、顏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無法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已終結,只剩下「書以載道」了。這個「道」的延續和張揚,就是文化的延續和張揚。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它與當代文化相互交織,以其自身悠久的傳統、豐富的內涵,在縱向、橫向上對其他類別的藝術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它如同一顆明珠,使中國傳統文化散發出魅力與靈光。

書法本身負載著歷史沉澱下來的深厚文化內涵。書法之所以在中國的藝術和文化中獨領風騷、永葆青春,不是在於它的表層藝術,而是在於它內部蘊涵著的深邃的文化。對書法的審美必須把它放到中國哲學觀的層面。可以說,書法是一個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概念。書法應該是藝術而不是技術,這無論從它的產生、發展,還是從它所承載的內涵來講,都是毋庸置疑的。書法與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是不可分的,傳統文化與書法有著一種無法拆解的因緣,所以說書法因文化而具有了靈魂。反過來,書法又以其形式美讓文化放射出光彩。因此可以說,只有當文化作為書法的內涵時,書法才能夠感人。比如說《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傳頌,不是簡單地因為顏真卿的筆墨技巧打動人心,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其背後的愛國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可以說,書法是以文化精神打動人心,又以書法的形式美令人賞心悅目。古代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是大文學家、大政治家、大文人或者大學者。古代的文人可以不是大書法家,但是從歷史上看,如果不是一個大學問家,絕對也成不了大書法家。

『伍』 天道酬勤的書法作品圖片

不同書法家寫天道酬勤的筆法也存在差別,比如在「易從」上面欣賞了幾幅天道酬勤,如書法家李傳波寫的啟功體,書法家觀山的行書,李成連的草書、於國光和魯人石開的隸書、孔德文的楷書等。

『陸』 七言七句古詩硬筆書法作品

七言古詩是我國古代詩作的一種表現風格,它對我國文學的影響甚大。現如今,七言古詩的硬筆書法作品得到人們大量的欣賞與關注,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與價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硬筆書法七言古詩作品圖片。

硬筆書法七言古詩作品欣賞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詩代表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丹青引贈曹霸將軍》等。七言古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硬筆書法優秀的七言古詩圖片
它起源於民謠。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西漢時期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外,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韻文。

七言古詩的主要特徵
其次,就體式的主要特徵而言,七古要求與七言律詩(包括七律、七排)劃清界限。清王士禛《古詩平仄論》有雲:「七言古自有平仄。若平韻到底者,斷不可雜以律句。」七言古詩則有句腳多用三平調、句中不避孤平之類的講究,這些都是對格律詩的反動。至於七言歌行,雖然初期部分作品在體式格調上頗與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過程中律化的現象卻愈來愈嚴重。據王力《漢語詩律學》的統計,白居易《琵琶行》88句中律句與似律句共計53句,而《長恨歌》120句中律句與似律句佔到百句之多。這種律化趨勢的形成並非偶然,它是歌行體詩要求適宜歌唱而著意追求聲韻和諧的結果。

『柒』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大全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大全如下:

晏幾道經典名篇《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一生給很多歌女寫過詞,有的詞作甚至成為文學經典,「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這么美的詞句也是寫給酒宴上偶遇的歌女,這首《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也是如此。

早期草書特點

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

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

『捌』 中國書法字體分類及圖片欣賞

最好看的時鍾字體

燕體、瘦金體、楷書 行草、行楷、仿宋體、 草書、 宋體、魏體、隸書。

1、燕體,也叫燕書、燕書體,是中國書法的一種新書體,是當代書法家馬永安所創。

2、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瘦金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

3、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4、行草,介於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和書法風格,可以說是行書的草化或草書的行化。

5、行楷,也稱「漢字行楷手寫體字形」,是偏重於楷書書寫筆法(法則),比楷書行筆自由,又比行草規正的行書字體。

6、仿宋體,一種採用宋體結構、楷書筆畫的較為清秀挺拔的字體,筆畫橫豎粗細均勻,常用於排印副標題、詩詞短文、批註、引文等。

7、草書,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8、宋體,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

9、魏體行書,即魏體行書化。不失用筆或方或圓、結字謹嚴方朴等魏碑之基本面目,同時寫得放縱雄肆、精神飛動,使之兼有行書特徵。乍看起來,似乎很是矛盾,不太可能,但我們的先人卻用他們的卓越實踐,給予了完美的解決。

10、隸書,秦隸、漢隸,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玖』 著名的書法作品有哪些

1、蘭亭序——王羲之

2、中秋帖——王獻之

3、顏真卿書法——《多寶塔碑》

4、「三絕」之書——張旭

5、鄭板橋書——《滿江紅》

6、《落花詩帖》——唐伯虎

7、《穠芳詩》——宋徽宗

8、秦石刻——李斯

9、雁塔聖教序碑——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