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龍舟前面那個鼓叫什麼鼓
老黎生產龍舟,也訓練龍舟隊,(買龍舟,找他,189的號,中間是3804,後面四位1413)
龍舟製作材料及用具
一、材料
1、木材:坤甸木、杉木、樟木、元木。
2、鐵釘。
3、桐油、桐油灰。
4、漆油:紅、黃、綠、白、黑、金油。
5、毛竹、竹笏、松皮。
二、主要部件用料
1、龍舟:用坤甸木、鐵釘、桐油、桐油灰造。
2、龍頭、龍尾(又稱龍一,禮樂龍舟習俗叫龍尾為「龍一」):用樟木雕刻。
3、龍篸:用杉木製造。
4、擋水板:用杉木製造。
5、龍舟橈:用元木製造。
三、輔助物
1、造龍舟工地:製造龍舟,要選擇近河邊做工地,工地長約51米,寬15.1米,總面積770.1平方米。
2、工棚(又稱龍舟廠):工棚要用毛竹、杉木仔、松皮、竹笏搭建。
四、製作器具
1、大鋸、小鋸、竹鋸。
2、斧頭。
3、錐仔。
4、手拉鑽。
5、鋸銼。
6、鑿(鏐)。
7、尺。
8、水平尺。
9、鐵窄。
10、墨斗。
11、墨線。
12、木
『貳』 龍舟鼓手動作技術有哪些練習方法
鼓手動作技術練習方法
鼓手通常站在船頭,是全隊運動員的指揮中心,鼓手指揮的好壞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鼓手要求個子較小、體輕、靈活、節奏感強,因此在選人方面要求較高。鼓手練習順序是:單手打鼓一雙手打鼓。鼓點練習順序是:40槳/分~60槳/分~80槳/分~90槳/分~120槳/分,力求練習到鼓點誤差不超過2槳/分。
常見錯誤:鼓點聲音時大時小,前臂發力過硬,抬手打鼓時高時低,腕力控制不好。
動作關鍵:打鼓時思想集中,鼓點心中有數,控制腕力,落鼓快,鼓聲不拖泥帶水,聲音清脆。
『叄』 龍舟後面敲的鼓叫什麼鼓求大神們幫忙!
助威鼓
『肆』 禮樂龍舟的龍舟各部位、部件、附件名稱、用料及功用
(一)太公砧:在船頭、船尾各有一塊面積不大的船面板,開有二個小圓孔,這塊面板叫「太公砧」,是艄公把舡時的坐板。
(二)單格:船頭3座、船尾4座是單人座位,叫「單格」,是艄公和幫艄的座位。
(三)雙夾單:全船除「單格」外,還有31個雙人座,船頭第四座、船尾第五座開始坐雙人,叫「雙夾單」,是最窄的雙人座,在站著扒時,可以前後錯開。
(四)鼓格:在龍船的中間,有一塊面積近1平方米的船面板,是放龍舟鼓的地方,叫「鼓格」,打鼓的、打鑼的都站在鼓格上。
(五)龍舟底骨:龍舟底骨又叫「龍骨」,是龍舟底部從頭到尾的一條較厚較窄的坤甸木條,一般是三段銜接,龍骨是全船的主骨。
(六)龍筋:兩個太公砧之間,有一條大小跟龍骨相仿的坤甸木條拉著各個座格橫木,在座格橫木面,這木條叫「龍筋」,龍筋和每個座格的橫木用藤條扎緊。龍筋又稱龍纜,分三段,中間有兩個活動接頭,用於調矯龍船頭尾的翹起程度。龍筋和龍骨承受了整條龍舟的主要重力。
(七)龍舟尖:就是楔子,坤甸木造,用干龍筋中間的兩個接頭,打上龍舟尖,就可以調矯龍筋松緊而改變龍船頭尾的翹起程度。龍筋和龍骨承受了整條龍舟的主要重力。
(八)大傍:船邊從上到下的第一塊木板。
(九)花傍:船邊從上到下的第二塊木板。
(十)龍頭:用樟木雕刻而咸。
(十一)坊牌:用柏木造,雕刻龍舟的坊名,坊名和牌邊塗金色,牌邊也有紅色的,底色為綠色。坊牌插在龍頭後邊。
(十二)龍尾(稱龍一):用樟木雕刻而成
(十三)龍篸:用杉木造,銜接干船頭、船尾,狀如篸,近1米長,放龍時裝上「龍篸」,防止河水從頭尾灌進船內。
(十四)閘水板:杉木造,約20厘米寬,2米來長,用於「雙夾單」附近,插在「大傍」上方,在放龍時防止河水進入龍舟,放龍後棄河中讓睇水艇執拾。
(十五)龍舟橈:用又輕又韌的元木造,橈柄不易折斷,橈板不易開裂,橈板用漆油塗上各龍舟的橈色。
(十六)龍舟鼓:龍舟鼓用雜木、牛皮製造,為龍舟專用,傳統的龍舟鼓,鼓身的製作選料非常講究,要用夠粗大的水雍樹整段樹干,挖空中心做成,這樣的鼓聲音雄渾響亮,數里外也能聽到。
(十七)鑼:銅鑼,又稱「馬鑼」。
『伍』 龍舟是長什麼樣子的
龍舟結構緊密、做工精細、用料考究、色彩豐富。一隻龍舟由龍頭、
龍尾、干船、閘水板、龍篸、舟橈等部分拼裝而成,各部分材質不同。干船多用木質堅韌、不易滲水、耐撞耐浸的優質坤甸木製作,因坤甸木忌風吹日曬,
平時干船需埋藏於河底淤泥
之中,用時才撈起;龍頭、龍尾用樟木雕制,需塗油、上漆、著色,平時存放在村祠堂或族廟里;銜接干船頭尾的龍篸和插在大傍上方的閘水板多用杉木製造,以防河水從頭、尾、邊倒灌,龍舟下水時才裝上;舟橈用的是元木,不易折斷、開裂。五邑傳統龍舟規格有大、
中、小之分,大龍舟為20-40米,橈手40-80
人不等,如江門禮樂、新會大澤、鶴山三夾、開平龍舟等,一般需要配備鑼、鼓、舵手;小龍舟長5-6米,橈手4-5
人,如江門棠下、荷塘龍舟。龍舟色彩不一,
但每隻龍舟的隊員衣衫、舟橈與龍頭、尾顏色相同,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以色彩命名龍舟,如禮樂龍舟有「桃果紅」、「花藍橈」、「黃橈」、「紅橈」、「白橈」、「黑橈」
;三夾龍舟有「紅頸」、「白頸」、「黃頸」、「金龍」、「銀龍」、『
「烏龍」等異彩紛呈。另外,龍頭造型也形態各異,「五邑鄉里看龍舟,看到龍頭便知舟」道明了五邑傳統龍舟的特點
『陸』 龍舟掛鼓是什麼數字
龍舟掛鼓是數字1,鼓手是位於龍舟的頭部位置,打一數字所以是1
『柒』 龍舟的外形是怎樣的由哪幾部分組成
外形: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正規的龍舟由龍頭、龍頸、龍尾組成。
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扒龍舟分為起龍、游龍、競賽、收龍等幾個環節。扒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是一種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現流行於中國及世界上一些國家與地區。
扒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我國傳統的悠久歷史文化繼承性和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歷史淵源
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捌』 龍舟有多少種
龍舟的種類:馬頭舟,鳥頭龍舟,獸形龍舟,巨型龍舟。
漵浦稱劃龍船為「扒龍船」。漵浦的扒龍船從五月初五一直要劃到五月十五才告結束。 漵浦龍舟自農歷五月初五下水後,一般是在河中單獨訓練,也有時和單個的龍舟進行一對一的比賽,正式比賽是五月十五這一天舉行。
通過「清橈」來重新調整力量。凡是上了龍船的人,每時每刻都不敢怠慢。如果一旦被「清橈」出來,不僅自己臉見不得人,同時還要受到親朋好友的嘲笑,做父母的也會感到臉上無關,姑娘們更會瞧不起他。
江蘇龍舟:
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清嘉錄》中記江蘇一帶賽龍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當為「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詩人邵長衡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嘆。
到清朝,蘇州端午龍舟競渡盛極一時,地點眾多,「龍船,閶、胥兩門,南、北兩濠及楓橋西路水濱皆有之。」進入二十一世紀,古城蘇州還保持著舉辦各類端午龍舟競渡的活動傳統。蘇州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喝雄黃酒、佩掛香囊、懸掛菖蒲、懸掛鍾馗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龍舟
『玖』 龍舟掛鼓對力量要求
肌肉力量。
盡可能發揮肌肉得力量,因此劃龍舟技術就是縱向與橫向結合得合理技術。這要從動力效果與動力消耗兩方面分析。
鼓手通常坐在船頭,是整艘龍舟的指揮中心,鼓手指揮的好壞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鼓手要求個子較小、體輕、靈活、節奏感強,因此在選人方面要求較高。
『拾』 龍舟掛谷 什麼意思
龍舟掛鼓, 系男方企著, 用手穿過女方滕後抱起女方, 女方用手圍著男方的頸後, 陰戶剛好對著男方陽具, 因為男方雙腳要承受男方及女方體重, 所以只腳真的很累, 所以女方是肥妹, 真系腰骨都斷, 但當開始第一下抽插後, 因為前後搖擺有一種慣性動力, 所以以後是不太用力抽插, 男方只需要站穩和抱穩女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