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宇宙中至少有20萬億億顆恆星,夜空為何還是這么黑暗
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我們所看到的星星其實大都是恆星,它們像太陽一樣自身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而發光。只是這些恆星比太陽離地球遠得多,所以它們的星光到達地球時已經變得很微弱。
在觀測條件好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兩千多顆恆星,而全球整個天空可以看到七千顆恆星。不過,這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我們所看到的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大都不超過1000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至少可達10萬光年。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的存在時間是有限的,起源時間是在138億年前。宇宙的大小也很可能是有限的,最初的宇宙是沒有空間的奇點,後來空間膨脹之後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宇宙。
在有限時間和有限大小的宇宙中,恆星數量是有限的。並且遙遠星系在超光速退行,很多星光都還沒有時間傳播到地球上。另外,空間膨脹還會導致星光紅移,波長被拉長到肉眼不可見的微波。所以地球上所接收到的星光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把地球夜空照亮。因此,我們的夜空是黑暗的,只有一些星光點綴其中。
⑵ 宇宙中有多少顆星星(要數字)
我來回答你!
滿天繁星知多少
大約3後面23個零
美國耶魯大學天文學家彼得。范。多昆和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查理。康羅伊對來自星系的光強度作出分析後得出結論,星系紅矮星的數量遠遠超出先前的想像。
先前,天文學家估計各星系恆星數量約為1000億的一萬億倍。
范。多昆及其團隊在夏威夷藉助電子天文望遠鏡對遙遠星系展開觀測後發現,這些遙遠星系的星體比先前認為的要多數倍甚至數十倍,多大3後面23個零。為形象描繪,康羅伊說,每個人的人體細胞大約50萬億個,地球上大約60億人,二者的乘積剛好是3後面23個零。換句話說,天上的星星與地上人體細胞總數相當。
你可以看看下面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http://..com/question/299648293.htm
⑶ 浩瀚的銀河繫到底有多少星星
直徑大概是13萬光年,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是兩萬七千光年。
那麼現代生活里頭,我們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已經很少能夠欣賞到銀河的美景了,因為城市裡頭,實際上看到的是燈河而不是星河。現在看星河必須到郊區去、或者到一些山區去,那麼就看得非常好了。那麼我現在給大家看一張圖,這張圖就是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圖,那麼這條「河」是什麼「河」呢?這條「河」就是銀河。只要有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存在,那麼就是有銀河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到在夏季的星空里頭,在天空有一道很亮的光帶。那麼對於這樣一條銀河,它究竟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呢?什麼時候才揭開這個謎呢?這是要等到1610年的時候,就是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他用他的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的時候,他就把它指向了銀河。我們在看到這條銀河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說是我能把它想像成什麼?確實不是很容易,你得好好想一想。說怎麼就會形成這么一條銀河呢?那麼英國有一個天文學家叫萊特,他想像這個宇宙是一個球,在球上這個星風是不均勻的。就是在球上的一條帶上,恆星比較聚集,而球的中間,就是我們地球。那麼這樣大家可以想像,從地球看上去,你看到球上面就有一條星帶,所以在不同季節你都可以看到這條銀河,這樣的話他構造出這么一個宇宙來,這是在1750年他發表了這么一篇論文。
但是5年以後有一個哲學家叫康德,康德他不同意萊特這個觀點。他認為銀河系應該是像一個鐵餅的形狀。那麼赫歇耳就要來分析這樣說是不是正確的。赫歇耳做的工作是用望遠鏡來數星星,大家知道在望遠鏡里頭看到的星星太多太多,那麼赫歇耳數了多少呢?17萬多顆星,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他做了很多年,怎麼做呢?他把天空劃分為三百多個區,他在這三百多個區里頭,每一個區他來數這個區有多少星。這個區是被四周圍圍著,就是四個方向都有,各個方向都有。那麼這樣計算出來以後他就可以構建一個銀河系的模型,這個時候經過這么辛勤的工作,那麼赫歇耳構造出銀河系的模型。也就是到了1785年這樣一個時候,真正是從銀河,就是從河流這個概念變成了一個系,就是恆星所組成的一個系統。那麼這個系統呢,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銀河系其實認識的過程是挺不容易的,我們從想像一個美麗的傳說到真正變成一個恆星的系統,中間幾乎經過兩千多年,我們才走到這一步。
(全文)
那麼現代生活里頭,我們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已經很少能夠欣賞到銀河的美景了,因為城市裡頭,實際上看到的是燈河而不是星河。現在看星河必須到郊區去、或者到一些山區去,那麼就看得非常好了。那麼我現在給大家看一張圖,這張圖就是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圖,那麼這條「河」是什麼「河」呢?這條「河」就是銀河。只要有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存在,那麼就是有銀河的認識。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要提一個問題,說究竟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在中國它發生在什麼時代呢?什麼時候我們中國人就已經知道天上有這么一條河,或者明確地表達出來說這是一條銀河呢?
我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也就是三千多年以前吧。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在《詩經》里頭有一首詩叫《大東》,它是這么講的:「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我用現代漢語把這首詩表達出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天上的織女每天需要差不多14個小時在天空中運行。就是說我們如果是從織女星開始出來,一直到它落下地平線大概需要14個小時。那麼過去我們叫七個時辰。在這么長的時間內,織女在天上運行,但是她沒有織成一匹布。這首詩產生的時代是在西周時代,而且說河對岸的那個牛郎給她拿著箱子,但是箱子里頭是空的。為什麼呢?因為織女沒有織出布來。在不同民族的國家裡頭,對銀河都有一些不同的想像,比方說在西方,銀河叫milk way,什麼意思?就是奶路,就是由奶鋪成的路。我們看到銀河是一條發白顏色的這么一個光帶,那麼這個光帶呢,被想像成奶流出來的一條路。但是milk way叫銀河,這是希臘神話里頭,就是它的主神宙斯的妻子赫拉,她的孩子把她的乳房抓破了,所以這個奶就流到天上去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想像,但是中國人的想像最浪漫,最有詩情畫意。我們牛郎織女隔著一條河,而且每年在七月初七的時候,牛郎織女要通過鵲橋來相會。
但實際上從天文學上來講的話,他們倆相聚要16光年,實際上講相聚還是很困難的。那麼關於牛郎織女這個星空呢,我們可以看到在夏季的星空里頭,在天空有一道很亮的光帶。在這個光帶里頭,這兒有一個織女星,在河的對岸有一個牛郎星。這就是他們隔著河,但是這條河在夏季看得非常明顯。那麼對於這樣一條銀河,它究竟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呢?什麼時候才揭開這個謎呢?這是要等到1610年的時候,就是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他用他的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的時候,他就把它指向了銀河。這條銀河大家已經想像很多年了,那麼現在伽利略把望遠鏡指向它的時候,發現這條「奶路」原來是星河,就是非常密集的恆星所組成的這么一條河。所以第一次揭開銀河之謎的呢?應該講是用望遠鏡揭開的,是伽利略所做的工作。這個工作距離我們剛才說牛郎織女這個傳說已經過了兩千年了。但是伽利略發現了這個星河以後,就此停步了。伽利略以後真正關心這個銀河系的人應該是赫歇耳,赫歇耳本來是一個音樂家,他是一個合唱團的指揮,同時也還作曲,但是他的業余愛好是天文學。實際上後來的發展變成什麼?他主要的工作是天文學,音樂成了他的業余愛好。赫歇耳在1785年左右,他要關注一下,伽利略所看到的這個銀河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那麼他把它作為一個研究的目標。那麼在赫歇耳之前,也還有一些別的人想過,這個銀河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我們現在這些人,我們在看到這條銀河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說是我能把它想像成什麼?確實不是很容易,你得好好想一想。說怎麼就會形成這么一條銀河呢?那麼在此之前英國有一個天文學家叫賴特,他想了一下,他想像這個宇宙是一個球,在球上這個星風是不均勻的。就是在球上的一條帶上,恆星比較聚集,而球的中間,就是我們地球。那麼這樣大家可以想像,從地球看上去,你看到球上面就有一條星帶,所以在不同季節你都可以看到這條銀河,這樣的話他構造出這么一個宇宙來,這是在1750年他發表了這么一篇論文。
但是5年以後有一個哲學家叫康德,康德他不同意賴特這個觀點。他另外有一個想法,他說如果這個行星組成這么一個系統,就好像咱們現在扔的鐵餅形狀,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我們處在鐵餅中心的話,你向著鐵餅盤面的方向看,那麼這個上面的恆星就應該很密集。如果你向著鐵餅餅面的上方和下方看的話,那麼星就應該少,這個是可以想出來的。所以康德他不同意銀河系是一個圓球狀分布的一個帶,而是像鐵餅形狀這么一個帶。但是他畢竟是一個哲學家的思考,哲學家思考他是要靠推理的,這個推理非常有道理。那麼赫歇耳他就要來分析他們誰說得對,那麼赫歇耳的工作,他跟哲學家做的工作不一樣。哲學家靠推理,天文學家要靠觀測,而且這個觀測做得非常笨。什麼意思呢?他得在天上數星星,我們知道城市裡頭燈光這么多,我們看不見幾顆星,大家如果數星星的話,我能數得見。如果說你到了一個很黑暗的地方,那個星星你就數不清了。為什麼?太多了!那麼赫歇耳的工作是用望遠鏡來數星星,大家知道在望遠鏡里頭看到的星星太多太多,那麼赫歇耳數了多少呢?17萬多顆星,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他做了很多年,怎麼做呢?他把天空劃分為三百多個區,他在這三百多個區里頭,每一個區他來數這個區有多少星。這個區是被四周圍圍著,就是四個方向都有,各個方向都有。那麼這樣計算出來以後他就可以構建一個銀河系的模型,這個時候經過這么辛勤的工作,那麼赫歇耳構造出銀河系的模型,這個銀河系的模型,就是高度跟寬度的比,應該是四比一這么一個比例。也就是說長的方向是四的話,厚度的方向就是一,四比一這么一個銀河系。在這個銀河系的太陽,是在銀河系中心的附近。到了1785年這樣一個時候,真正是從銀河,就是從河流這個概念變成了一個系,就是恆星所組成的一個系統。那麼這個系統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銀河系其實認識的過程是挺不容易的,我們從想像一個美麗的傳說到真正變成一個恆星的系統,中間幾乎經過兩千多年,我們才走到這一步。
我們認識銀河系其實是比較困難的,為什麼呢?我用了一句話借用蘇軾的詩,我們「難識銀河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河中。」因為我們自己在銀河系裡頭,我們來認識這個銀河系是很困難的。我打一個比方,比方說我們自己是一個智能的紅細胞,我們在身體里頭可以隨著血液去循環,我們這個智能的紅細胞,我們可以認識自己的器官。但是你要問它,說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它說不出來,因為它在人的身體里頭。我們現在認識銀河系的困難也在這兒,我們自己在里頭,我們不知道它什麼形狀?那麼現在這張圖就是我們看到的河外星系,其他的星系。它是一個漩渦狀的,那麼我們就可以來反推自己的銀河系是一個漩渦狀的星系。這個旋渦狀星系它有多大呢?直徑大概是13萬光年,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是兩萬七千光年。那麼銀河系呢,它的主要結構就是說有一個核心,叫做銀心。那麼這個核球以外有一個銀盤,也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這個盤面的結構,這個銀盤有13萬光年直徑。然後,外圍是叫銀暈。
那麼銀河系它是有旋臂的,什麼叫旋臂?銀河系的核心,這個盤的結構不是像鐵餅那麼一個板塊,而是什麼呢?就是里頭是漩渦的,這種漩渦結構,大家可以想到如果我們自己在銀河系裡頭你要想看到旋臂的話,那是非常困難的,大家現在晚上看到銀河,你要想把看到的這個銀河想像成一個恆星的系統這已經是比較困難了。如果你還想在這個里頭找到旋臂的話,那就更困難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銀河系裡頭還有暗的物質,看不見。它擋住你的光,所以你看不見。你看不見的話,這時候你要想認識後面的星,就很困難。但是難不住天文學家,還是有很多很聰明的天文學家,他們怎麼辦呢?他們在別的星系裡頭,就是離開我們銀河系,我們看到了別的星系。在別的星系裡頭也有這樣的漩渦星系,那麼這個漩渦星系它這個旋臂上是一些什麼星呢?是一些藍顏色的很熱的星,而這些星只能在旋臂上出現。這些天文學家就受到啟發,我觀測這個銀河系裡頭這些溫度特別高的星,就是發藍顏色、發白顏色的星。觀測的結果呢,找到了旋臂。這是一個美國天文學家叫摩根,找到這個旋臂已經要到1951年以後了。所以我們認識銀河系其實是在20世紀才有比較大的進展,就是我們認識到這個旋臂的存在。
在20世紀50年代還有一個進展,我們要值得提一下,就是我們的射電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就是用無線電望遠鏡,來接收來自天體的無線電波。那麼接受無線電波,我們就可以來分析這個天體的情況了。而在這個銀河系的旋臂上,它發射一種特別的無線電波,這個波長是21厘米。如果說你能夠有一個射電望遠鏡,你能觀測21厘米的這么一個波段的觀測的話,那麼你就能解開銀河系旋臂之謎。那麼經過了天文學家的觀測,證實光學的觀測是對的。於是我們認識到了銀河系其實跟別的漩渦星系一樣有旋臂。在20世紀20年代,還觀測了很多漩渦星系。那麼這個時候就提出兩個問題來,一個問題是什麼呢?說這些漩渦星系是在銀河系裡頭,還是在銀河系之外?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說我們觀測到的這些漩渦星系,它基本上都不在銀河附近,是離開銀河比較遠的地方。那麼這是為什麼?天文學家沙普利的解釋,說這些星雲其實都在銀河系裡頭。但是,美國天文學家柯蒂斯他不是這么認為,他認為這些漩渦星系一定是離開銀河系比較遠的。於是呢,就重點觀測了一個星系叫仙女座星雲,那麼仙女座星雲當時柯蒂斯估計它有五十萬光年這么遠。五十萬光年這么遠的話,銀河系大小是十萬光年左右,那麼五十萬光年肯定在銀河系之外了。但是沙普利不同意,所以這一場辯論,在天文學上叫做偉大的辯論。為什麼叫偉大的辯論呢?我們來想,我們剛才講了,太陽現在已經不在銀河系的中心了,現在進一步發現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銀河系在眾多的星系裡頭,也是一個很普通的漩渦星系。就是我們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漩渦星系。所以這樣一個結果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說不但太陽不在銀河系的中心,而且銀河系也絕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間存在著很多很多類似於我們銀河系的這樣一個星系。所以這樣講的話,大家就明白了,就是說我們生存在一個很大的恆星系統里頭,這個恆星系統叫做銀河系。但是這個銀河系其實在宇宙中間還是一個很普通的星系。
那麼這個漩渦星系它為什麼會有旋臂,那麼就是有一種理論認為在銀河系裡頭它有一個密度波。而這個旋臂就生存在密度波密集的時候,就是這個密集的這個波在傳到旋臂這個地方的時候,就形成了恆星密集的旋臂。實際上我們現在,太陽,有時候就在旋臂里頭,有時候就出去了。那麼有沒有觀測證據呢?我們有觀測證據,什麼樣的觀測證據呢?我們知道太陽系中間,有九大行星,那麼九大行星中間的空隙里頭是什麼呢?我們過去講,說是行星際物質,就是行星際有一些物質。當太陽在銀河系的旋臂里頭穿梭的時候,我們知道銀河系旋臂里頭那些物質它就會進入到太陽系。因此我們在太陽系裡頭,實際上就發現了很多不是太陽系的物質,而是行星際的物質在太陽系裡頭。而現在就是說,太陽在旋臂里頭有時候就是穿進去,有時候穿出來,這個就叫做密度波理論。
有了這個密度波,它可以給我們很好地回答一下為什麼會形成這個旋臂?但是這個旋臂,還有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旋臂是銀河系裡頭新的恆星誕生的搖籃,就是說我們每年銀河系都會有新的恆星生成。好像它也是不斷地在有新的生成、有老的死去。那麼死去的這些老化的星呢,每一百年至少會有一顆星老化,但是新生的星每年大約會有十顆左右在新生。那麼這樣一些新生的星出現在什麼地方呢?就出現在銀河的旋臂上,因為什麼呢?因為旋臂剛才我們講了在密度波走到這樣的時候,它壓縮這些星系的物質,使得恆星的形成成為可能。我們現在呢就是講到了銀河的旋臂,那麼銀河還有一個要講的是什麼呢?這個銀河剛才講的,說太陽在銀河系裡頭有運動。那麼銀河系本身自己有沒有運動呢?我們天文學家說話需要靠觀測,我們需要靠觀測事實來說話。
當我們觀測恆星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就是說觀測了很多星,我們測量這個星,它的運動。它在天空橫的方向上這種運動我們叫做自行。還有一種運動,是在我們視線方向上的運動。大家可以想,如果一輛汽車跟你的視線方向是一致的,它在運行的時候其實你很難估計它離你多遠,或者說它走得多快,你看不出來。就是汽車迎面而來,或者說背向你去的時候,你看不出它走得多快。但是這個縱的方向,就是向著我們視線方向的運行,我們也有辦法來觀測。什麼辦法呢?我們常常在外頭旅行的人們你有沒有這樣一個經驗,當你坐火車的時候,那麼在火車運行的過程中,如果說前方有一列火車跟你迎面而來的時候。大家聽到這個聲音就是越來越尖銳,就是這個火車的聲音越來越尖銳。當這個車互相離開的時候,你聽到聲音是越來越鈍,也就說在運動的兩列車互相聽起聲音來它的頻率會變化。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觀測一顆恆星的光的時候,我們把這個光分解成光譜。我們在觀測它的光譜的時候發現,這個譜線會有一種運動。它的運動就會表示出來這個光的頻率的變化,當這顆星接近我們的時候,它應該是比較尖銳。那麼也就是說,它會發藍顏色,就是更向藍走一點。如果說它背向我們去的時候,它會鈍一點,向紅的方向走一點。所以這種速度我們叫做視向速度,就是眼睛看出去的視向速度,當我們分析天體運行的各種速度的時候,經過了多少年分析以後,我們發現其實銀河系是在轉動的。我們太陽附近的這個銀河系轉動的速度有多快呢?每秒鍾220公里,這是一個很高的速度。大家想一想,我們發一個人造衛星,只要每秒8公里,它就可以圍著地球轉了,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8公里的速度它就可以出去了。但是我們太陽在銀河系這一部分的旋轉速度,是每秒鍾220公里,是一個很高的速度。那麼這樣高速度的一個運行呢,就使得我們知道銀河系本身也是在轉動。關於轉動呢,常識告訴我們,我們認識這種現象,比方說我們地球圍著太陽轉,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在圍著太陽轉。那麼這時候在描述這些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規律,我們叫做開普勒定理。也就是說圍著它有一定的規律來運行,那麼服從這個開普勒定理的一種運行是隨著距離的不同速度不一樣。但是在銀河系裡頭呢,它既不是一個剛體的運行,就是說不像鐵餅這么旋轉,不是說大家連在一塊的,不是這種旋轉方式,又不是像太陽系裡頭行星圍繞太陽這么旋轉。它是在不同的地方運動的速度不一樣,為什麼呢?大家可以想到,我們太陽系的天體在運行的時候,你圍繞的中心是一個太陽,就這么一個天體。而銀河系裡面不但圍繞銀河系的核心,而且銀河系,比方說太陽距離銀河系的核心還有兩萬七千光年,在這兩萬七千光年的距離內還有很多的星,這些星它的質量都會匯聚到銀河系中心來計算。也就是說,如果說離開太陽更遠的星,那麼它中心的質量就會更大。因為什麼呢?我們太陽以內的這些星質量也就都算進去了,所以這個質量在不斷地變化,核心部分的質量在不斷地變化。它們互相有一個不一樣的速度,所以比較復雜。但是我們現在認識到了什麼呢?銀河系是由恆星構成的一個龐大的集團,那麼它至少有一千多億顆星。那麼這樣一些星,組成這么一個集團。它還在不斷地旋轉,而這種旋轉隨著距離銀河系核心的部分,遠近的不一樣,它旋轉的速度也不一樣。我們知道測量太陽附近這樣的速度,大概是在每秒鍾220公里這么一個速度。知道銀河系在旋轉,又知道銀河系本身是一個漩渦星系,它有很多旋臂。這個旋臂非常有意思,是我們銀河系裡頭恆星誕生的一個場所,這是我們講到了銀河系的外圍部分。
那麼我們要講到銀河系的核心部分,這個核球也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銀河系的核球非常密集,我們需要看人馬座,就是沿著人馬座方向看,需要在夏天看。夏天在銀河系的南邊,看南方天空就可以找到人馬座。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地方非常地亮,這個亮表示那個地方是銀河系的中心。那麼銀河系中心它應該是有一個比較大的黑洞,為什麼呢?黑洞大家知道,黑洞它本身的質量非常大,這個質量大到什麼程度呢?這個光只進不出,它可以把外頭的物質吸進去。但是呢,連光都從它本身,黑洞里頭跑不出來,因為它的引力太大了。那麼銀河系中心,應該有這么一個龐大的黑洞來維持著銀河系龐大的引力。那麼我們有什麼證據來證明銀河系核心呢?有可能有黑洞,而且是一個比較大的黑洞。主要的就是說在銀河系的核心部分,我們可以觀測到強烈的X射線輻射,而且紅外輻射也特別強。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物質高速旋轉接近黑洞的時候,被黑洞吞掉的時候,這個時候它由於運動的速度非常高,它會輻射X射線。而且它周圍星的運動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就是在銀河系核心部分,運動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們想,銀河系的核心那麼它應該是有一個黑洞。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銀河系在整個宇宙里頭是一個很普通的星系。是宇宙中間的一個「星島」,很普通。那麼現在我們講,說這個銀河系它是孤零零的嗎?它是不是更復雜呢?實際上我們在觀測銀河系的時候,我們發現銀河系的周圍還有一些別的星系。那麼這樣的話,我們銀河繫到底勢力范圍有多大呢?或者說我們銀河系這樣一個引力的范圍能大到多麼大呢?至少是在89萬光年,接近100萬光年。我們剛才講的,說銀河系大小是13萬光年,現在差不多一百萬光年這么范圍之內,都是銀河系的勢力范圍。也就是說,銀河系這個漩渦星系,它還有很多伴侶,它們共同構成了這么一個龐大的恆星集團。那麼銀河系將來還是會發生一些變化,也就是這些個伴侶,它會在銀河系強大的引力下,逐漸地向銀河系靠攏。
比方說像麥哲倫雲,就以每年一千公里的速度,在向著銀河系靠近。那麼也許在幾十億年以後,麥哲倫雲也會和銀河系相撞的。那麼這是我們銀河系本身,它還有一個空間的范圍,還有一些伴侶。在銀河系裡頭呢,如果說我們能夠觀測到銀河系,能夠分析出銀河系是個什麼結構來。我們剛才講了,是因為在銀河系裡頭有那麼一個太陽,而在太陽周圍有一顆行星叫做地球,這個地球上它有高級智慧生命,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能夠觀測星空,不但解開銀河系之謎,而且我們可以解開銀河系以外還有哪些星系跟我們銀河系是有關系的。那麼這么說,就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來,在銀河系裡頭還有沒有跟我們地球一樣的有高級智慧的這種生命存在呢?如果再往大了說的話,那麼在銀河系以外,其他的漩渦星系有沒有智慧生命存在呢?那麼它們之間有沒有可能進行交流呢?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我們首先說,在太陽系裡頭地球這么一個特殊的環境里頭,能夠形成人類這種高級智慧生命,其實不是很容易的。如果說你按照康德的那種哲學的一種推理方式來推理的話,你可以這么想,我們太陽在銀河系裡頭是很普通的一顆星。它就是一個中等大小的一個黃色的星,這樣的星在銀河系裡頭很多。那麼既然在太陽周圍有智慧生命,我們就可以想到,就是溫度不高也不低的那些恆星周圍也有可能有智慧生命,這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情。但是當你真正去分析我們地球上的生命跟其他行星對比的時候,大家就會想到,其實也不那麼簡單,並不是說任何一個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就一定會有智慧生命。
所以這樣的話,就是說實際上分析起來,我們對比太陽系,智慧生命並不是那麼容易產生。所以銀河系盡管有很多跟太陽相同的星,並不是說,這些星周圍就一定會有智慧生命。至於說銀河系它是怎麼生成的?應該說是在宇宙那次大爆炸過程中產生的,和其他星系一樣的一個產生過程。當然這個產生過程,現在仍然是科學研究里頭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因為現在並沒有解決,就說是到底這個星系怎麼就形成了?至少我們可以這么說,就是在大爆炸以後,在宇宙中間已經形成了原子,出現了核,由於它質量的一些不穩定性,就是在宇宙中存在著一些不穩定性,那麼它有些聚集。龐大的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地形成了這么一個星系。那麼我們現在的觀測,可以這么講,我們已經觀測到了在宇宙中間不均勻性的一些信息。比方說發射了衛星,它在觀測微波背景的時候,已經觀測到它有些不均勻的東西。那麼這種不均勻的東西,會導致早期的宇宙里頭它有些不穩定性,會導致星系的產生。應該說我們銀河系也是那個時候的一個產物,所以這個銀河系呢,我們自己在銀河系裡頭來研究銀河系的時候,就幫助我們來認識其他的星系。通過這樣一些星系我們來解開宇宙之謎,就是說宇宙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它會向哪個方向去?你要想解決這么一個最大的問題,你首先得踏踏實實把我們的銀河系認識清楚。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40427/101324.shtml
⑷ 夜晚的星空中存在著多少小星星
此外,在某些條件優異的情況下,南半球的星空中還可以裸眼看到一個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的星系,名叫三角座星系。
天上的星星雖然很美,但距離我們都十分遙遠,通過先進的天文觀測設備,人類已經能夠觀測到130億光年外的天體發出的光。
結語
綜上所述,天上的星星雖然很多,但還是數得清的,人類憑借肉眼在地球表面總共可以觀測到6000多顆星星,而且這一結果在短時間內通常不會發生改變。
⑸ 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約有多少顆
人們總是說天上的星數不清,其實,凡是用肉眼能看見的星,還是可以數得清的。天文學家把天空的星星,按區域劃分成88個星座。其中,北部天空(以天球赤道為界)有29個星座;南部天空有46個星座,跨天球赤道南北的有13個星座。只要我們有耐心,數完一個星座裡面的星星,再數下一個星座,是能數清用肉眼能看得見的星星。據天文學家計算的結果:0等星6顆;1等星14顆;2等星46顆;3等星134顆;4等星458顆;5等星1476顆;6等星4840顆……總共不超過7000顆。如果我們藉助望遠鏡,情況就不同了,哪怕用一台小型天文望遠鏡,也可以看到5萬顆以上的星星。現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能看到10億顆以上的星星。其實,天上星星的數目還遠不止這一些。宇宙是無窮無盡的,現代天文學家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宇宙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⑹ 宇宙中大概有多少顆星星
「銀河」的星雲包括一千八百萬顆星星,一顆星就是一個太陽系的中心。假如那個觀察者特別注意這一千八百萬個天體中間的一個最普通、最暗淡的四等星,特別注意一個驕做地叫做太陽的焯宓幕埃敲矗糲悼夾緯墒鋇母髦窒窒缶突嵋?個接著一個地在他眼底下出現了。的確,當時的太陽還是氣體狀態,是由無數運動的分子組成的。他會看見它正在圍著自己的軸旋轉,完成凝聚工
作。這個符合力學定律的運動,隨著體積的縮小越來越快,於是,到了某一個時刻,把分子推向中心的向心力被離心力戰勝了。
這時候,在觀察者眼底下出現了另外一個現象,赤道表面的分子脫離了太陽,象投石器的繩子突然斷了,石頭飛出去一樣,環繞著太陽形成幾個同心光環,彷彿現在的土星光環。這些環狀宇宙物質圍著它們的共同中心旋轉,隨後也輪到它們分裂後組成一團團新的雲霧狀物質,也就是說組成一個個行星。
假如觀察者這時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觀察這些行星的話,就會看見它們和太陽一樣自成系統,產生一個或者幾個環狀宇宙物質,這就是我們叫做衛星的低級天體的來源。
所以,從原子到分子,從分子到雲霧狀物質,從雲霧伏物質到星雲,從星雲到主星,然後再從主星到太陽,從太陽到行星,從行星到衛星,我們看見了宇宙太初時期的天體所經過的一系列變化。
太陽雖然彷彿迷失在無邊無際的恆星世界裡,但是根據現代的科學理論,它是和銀河這個星雲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這個太陽系的中心盡管在太空中顯得那樣渺小,可是事實上卻很龐大,因為太陽的體積等於地球的一百四十萬倍。繞著太陽旋轉的有八個行星,那是它在創世之初生下來的八個「孩子」。從最近的算起,它們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上星、天王星、海王星、此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還有許多有規則地運行著的比較小的物體,也許是一個碎裂成幾千塊的天體,現在能夠用望遠鏡看到的就有九十七個在這幾個被太陽用偉大的引力定律束縛在橢圓形軌道上的「僕人」中間,有幾個也有自己的衛星。天王星有八個,土星有八個,木星有四個,海王星大概有三個,地球育一個,
月球是太陽系中最不重要的衛星之一。
⑺ 那些黑色圖片帶有星空文字周圍還有星星點點的圖片怎麼做
打開美圖秀秀軟體新建一張黑色的畫布,並在上面輸入你喜歡的文字,文字必須是白色的。然後點擊右鍵合並材料。
用美容的去黑眼圈筆在文字的周圍塗一塗。
點擊右鍵插入一張星空圖,把這張星空圖放大,直到遮住文字部分就好。
點擊右鍵,融合星空圖。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⑻ 宇宙里有多少星星
若以地球為圓心, 劃一個以130億光年為半徑的球形空間里, 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 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到幾萬億顆. 其中有一些肉眼看得到, 有一些利用精密科技勉強看得到, 都可稱為 "星星" 吧? 但是宇宙又有多大呢?>?S3!埕&S
襤?+┩煎7
�
通常, 一個視力正常人的肉眼, 到沒有光害與空氣廴鏡陌盪? 不藉助任何的光學儀器, 在整個天球大約可看到六千顆左右的恆星。 L棭惆1Q_>
22-3-2003, 於澳洲雪梨所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大會中, 一個由英、澳天文學家所組成的天文團隊, 利用設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的塞丁泉天文台內先進的儀器, 經過長時間細密的觀測、分析, 精確估算出在目前可見的宇宙中, 總數有「70,000,000,000,000,000,000,000」, 相當於「七千萬個千兆」, 或者說「7 × 10的22次方」個恆星, 這個數字估計比地球上所有海灘和沙漠的沙粒總數還要多, 然而這還是目前望遠鏡可及范圍內所有恆星的總數, 而實際上的數字, 天文學家相信遠比這大的多, 但那已是我們目前無法觸及的范圍, 因此人類用了一個非常有效率的詞句就解決了 :"不予討論!" 謖遽?T瀃
宇宙中究竟有多少星星 數得過來嗎?
周道奇
很可能人們早已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天空中究竟有多少顆星星?在黑暗無雲的夜空可以用肉眼看到幾千顆單個的恆星,如果使用不是很高倍數的業余望遠鏡,則可以數出幾百萬顆恆星。顯然,利用高品質「專業」望遠鏡,則可以看到更多數目的恆星。
1989年,歐洲航天局曾將一個名為Hipparcos的太空望遠鏡送入近地軌道,它編制了一幅我們銀河的恆星圖,在4年時間里它計算了我們銀河中250多萬顆恆星。在歐洲航天局計劃中,到2012年准備發射一個新型Gaia太空望遠鏡,它將繼續Hipparcos太空望遠鏡的工作,科學家期望,它能將銀河中的恆星數目計算到10億顆。盡管天文學家估計,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近1000億顆恆星,而宇宙中的銀河系多達幾百萬個。
確實,現代望遠鏡不能看清其他銀河系中的單個恆星,即使是在2010年將替換「哈勃」太空望遠鏡的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太空望遠鏡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⑼ 天空中有多少星星
夜幕中的點點繁星,亮晶晶地掛在天空上,非常美麗夢幻,這些夜幕中的小精靈曾啟發了詩人和音樂家,成為了文學和詩歌創作的浪漫元素。
然而,在我們憧憬著「星辰與大海」時,另外一些人會告訴你一個「毀童年」的事情:星星發出的光需要幾百萬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到達地球,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空,是幾百萬年前宇宙的樣子。換句話說,你看到的星星可能已經死了,就像你的夢想一樣。
這無疑又是一碗不得不喝下的心靈「毒雞湯」,許多人也許會感覺到無比的絕望。那麼,我們看到的星星真的都只是幻影嗎?
?
而如果我們藉助望遠鏡,會看到更多銀河系內的星星,比如藉助雙筒望遠鏡,可以看到約9萬~20萬顆星星,當望遠鏡直徑為3英寸,可以讓我們看到超過500萬顆星,直徑擴大為15英寸,將能看到銀河系中大約3800萬顆星。這時,我們又會遇到多少個死亡星球呢?
研究者認為,在銀河系中,一般望遠鏡看到的都是距離地球大概4萬光年的星星,這些星星大概有200~400億顆,也許只有幾十萬個星星是死星,換句話說,一百萬個星星中只有一個是死星。
所以,無論是裸眼看夜空也好,藉助望遠鏡看銀河系內的星星也好,我們看到的漂亮的星星,它們基本上沒有消失,依然掛在天上,就像它們曾經陪伴人類度過的美好時光一樣,在未來,它們還將陪伴著人類走過更長的時光。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7年第1期雜志文章
⑽ 這張星空圖中右上角有一堆星星密集在一起東偏北方的星空。這是星座還是什麼
應該是星團。
背景還算滿亮的,在東偏北的方向,能這樣看到的是,我只想到金牛座的昂宿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