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70年南京大樓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看女人的圖片不全 2025-09-23 07:31:16
ps文字和圖片怎麼排版 2025-09-23 07:20:26
偷了別人的手機圖片 2025-09-23 07:08:08

70年南京大樓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2-02 11:45:46

A. 南京2000年之後建設的著名建築有哪些比如說紫峰大廈、南京南站之類的。簡要介紹一下,謝了~

紫峰大廈是世界第七、中國第四、大陸第二高樓,也叫綠地廣場·紫峰大廈(Greenland Square Zifeng Tower)。位於中國江蘇省省會南京市綠地廣場,發展商是上海綠地集團及南京國資集團。南京綠地廣場·紫峰大廈選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鼓樓廣場,東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路。鼓樓周邊區域有玄武湖、北極閣、鼓樓、明城牆等歷史文物古跡;該地段是南京城區的中心點及城市的制高點,周邊遠景盡收眼底:東可眺望紫金山、西可望長江、南有雨花台、北有幕府山。2010年12月18日,正式落戶南京鼓樓廣場。
南京南站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單家樓,是上海鐵路局轄下的鐵路車站。2008年1月10日開工,2011年6月28日啟用,為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客運專線、寧安城際鐵路的客運樞紐站,並成為京滬高速鐵路五大始發站之一。總建築面積約45.8萬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積達28.15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鐵路車站。
參考:網路

B. 南京有名的建築介紹

南京有名的建築哪些代表性建築呢?南京有名的建築有南京海軍總司令部、交通銀行南京分部舊址、南京頤和公館、南京國民大會堂等南京民國建築。

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舊址
海軍總司令部佔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9155平方米,共有房屋72幢461間。大門造型獨特,頗引人注目。大門坐北朝南,為磚混結構的牌樓形式,建於19世紀末,平面呈圓弧形,圓弧狀的立面均勻分布著10根裝飾門柱。在牌樓正中頂部設有斜向兩側的層層退台,共有五層,其上裝飾有具有動感的曲線旋渦花紋,這在西方建築史上稱作"巴洛克風格"。牌樓正中辟有一個拱形門,門上刻有「海軍部」三字。

交通銀行南京分部舊址
交通銀行成立於1908年,是我國創設較早的商業金融機構,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最初總行設在北京,1928年遷至我國的金融經濟中心上海。交通銀行以協助發展全國實業為目標,主要經營工礦交通和公共事業貸款,當時在國內外都設有分支機構。1910年,交通銀行在南京成立了第一個分行,1935年遷入位於新街口的這幢大樓,當時稱為京行。

南京頤和公館
南京頤和公館位於中國最美的街道---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頤和路公館區第十二片區),由26幢風格各異的民國時期別墅組成,定位為超五星級精品酒店,其中部分建築曾為民國重要歷史人物的住處與外國使領館所在地。頤和公館在青磚青瓦,素粉外牆的別墅在梧桐樹的掩映下,散發著濃郁的民國氣息。在名人舊居包圍之中,您可以體驗到非凡的民國氛圍以及設計元素,四處可見的原創藝術品和擺件,帶領您在現代與過去中來回穿梭。

南京國民大會堂
南京國民大會堂位於南京長江路264號,原名國立戲劇音樂院,現為南京人民大會堂。建於1936年,這座會堂從開建到完工,用時僅6個月。它是民國時期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先進的會堂。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C. 南京總統府的主要建築

簡介圖片門樓南京總統府門樓是擁有83年歷史的民國標志性建築,原址是清兩江總督署頭門,太平天國時建天朝宮殿「真神榮光門」,又稱「皇天門」或「鳳門」。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後將此門拆毀,重建兩江總督署大門。國民政府成立後,於1929年新建了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西方古典門廊式建築。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在大門前舉行了入城式,並在門側懸掛第十六師團部木牌。繼而為「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汪偽政府監察院等機構的大門。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仍為國民政府大門。1948年5月「行憲國大」召開,主席改稱「總統」,即將「國民政府」換嵌總統府三字。直至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將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門樓。 朝房東朝房為清代建築,為兩江總督署吏、戶、禮科房。太平天國時期為官員等候天王接見的地方。後為總統府警衛團兵舍。
西朝房為清代建築,為兩江總督署兵、刑、工科房。太平天國時為官員等候天王接見的地方。後為總統府交通科和警衛團兵舍。 大堂總統府大堂為中式建築,抱廈五間面闊七間,硬山頂單層雙檐,與二堂及穿堂相連,呈「工」型殿。原為太平天國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相傳洪秀全病逝後即葬於此。清兵攻佔天京後,大殿被毀,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兩江總督署大堂。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典禮,就在大堂後的西暖閣舉行。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作為國民政府的大堂。1929年國民政府部分改建時,將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匾額掛於大堂正中橫樑上。之後,大堂先後被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二堂二堂又稱中堂,清代晚期建築,原為太平天國的內宮建築。兩江總督署時期為二堂。民國年間,為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如外國使節向中國政府首腦遞交國書,舉行各種儀式等。舉行會談前也在這里先進行禮節性晤面。民國時期曾多次改建,內部保持了中式風格,北牆門外卻是西式門廊。 總統府會客室總統府會客室是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時期,在舉行正式儀式前,蔣介石、林森或李宗仁等在此短暫休息的地方,同時也兼作內賓接待室。內有一套間作為蔣介石的臨時辦公室,有時蔣介石不到總統辦公樓而在此辦公。1946年國共談判也曾在這里舉行。1949年2月27日,「代總統」李宗仁曾在此會見由北平歸來的「上海和平代表團」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等一行。 麒麟門麒麟門為長方形大紅漆面的雙扉木門,將中軸線分為兩段。為顯示主席和總統的威嚴,平時緊閉,只有蔣介石到來時才開啟,其他人只能從門兩側繞行。門前「蹲」著兩只石麒麟,故名「麒麟門」。該門已於1950年代初拆除,地上還留有明顯的鑿痕。 政務局大樓政務局大樓是仿歐式兩層建築,外廊七間,紅瓦歇山頂。建於1920年代中期。為江蘇督軍孫傳芳的督軍公署辦公樓,1930年代為國民政府文官處辦公樓。1946年以後曾是國民政府文書局及總統府政務局辦公樓。政務局主要負責重要文稿擬撰、機要文件的查鑒及轉遞等黨政方面的事務,蔣介石的高級幕僚陳布雷等人也曾在此辦公。 子超樓子超樓位於總統府中軸線北端,是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且任國民政府主席時間最長,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子超樓」。子超樓是中國新民族建築,又稱現代建築,是典型的民國公共行政建築。由南京魯創營造廠承建,耗資106952元(銀元),設計者虞炳烈。
子超樓主體五層,局部六層。第一層,先為國民政府文官處,後成為總統府文書局的辦公室。第二層是總統、副總統辦公室。朝南的這間是蔣介石的辦公室,朝北的這間是副總統李宗仁的辦公室。第三層是國民政府會議室。樓前兩棵雪松,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樹苗從印度進口,價格昂貴,以寸計金。右側的那顆已於2011年枯死。
子超樓1934年開工興建,至1935年底完工,1936年初正式啟用。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此樓被日軍中島部隊和十六師團佔用。1938年3月成為偽維新政府行政院辦公樓。1940年3月汪偽政府成立後,為偽立法院、監察院等辦公機構辦公場所。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由重慶「還都」南京,此樓先後作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辦公樓。內設林森的主席辦公室、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李宗仁的副總統辦公室、秘書長辦公室,以及國務會議廳等。 總統辦公室總統辦公室位於總統辦公樓(子超樓)二層的東南角,是一個由三個房間組成的套房,曾是蔣介石的辦公室。中間的一間為辦公室,臨窗有一巨形寫字台,寫字台上有一本台歷,台歷的日期仍然是1949年4月23日,這天是南京的解放日,歷史在這里定格。一張特製的皮轉椅,會客用的沙發上方懸掛著蔣介石身穿戎裝的巨幅照片,四周的牆壁上則是嵌入牆體的文件櫃,屋頂上懸掛著從法國里昂進口的磨砂玻璃吊燈。辦公室東間為休息室,配有衛生間。西間為書房和接待室。 簡介圖片煦園熙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與總統府連為一體,至今還保留有諸多著名的遺址景點,如石舫、夕佳樓、忘飛閣、漪瀾閣、印心石屋等。明朝初年為漢王府花園,以漢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清朝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建天朝宮殿時予以擴建,因花園位於宮殿西側,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清軍破城時被毀,曾國藩予以重建。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園內。以後,又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都督府、督軍署等機構的辦公處。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委會,以及總統府軍務局等機構,都曾在園內設有辦公處。 方勝亭方勝亭,俗稱鴛鴦亭,是民國前江南惟一的方勝亭。方勝,又稱雙菱,指兩菱形相疊。亭基方勝,上為雙頂、遠觀似雙亭並立,近看卻一亭獨佇,小巧玲瓏,頗為別致。飛檐翹角,如欲飛的鴛鴦。樑柱間有很大的彩繪雀替木,這是清代建築的特徵之一。因其少用斗拱,為出挑檐,只得加大這種斜角支撐物。亭里可見一些龍鳳獅虎等動物形狀的刻繪。 石舫石舫又叫不系舟,不系舟建在一個青石平台之上,用10層巨型青石一一壘砌。平日太平湖水滿時,人們只能看到船舷以下三四層的部位,而現在湖水放干後,常年潛於水下的6層青石也全部現形。它們有3米高,邊緣被仔細地打磨成弧形,呈現出木船外廓的優美弧度。最為出彩的是不系舟的尾部,用一整塊青石刻成的尾舵拖在中央,舵桿伸出水面,連固定尾舵的舵環都被清晰地刻劃出來。 臨時大總統辦公室清朝兩江總督端方曾赴歐洲訪問,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1909年,在總督任上開始建造這一座仿法國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未及竣工,即奉清廷之命赴四川鎮壓革命黨。該建築落成於1910年,即新續任總督(也是末任總督)張人駿任上。因位於總督署西側的西花園,又稱「西花廳」。整幢建築坐北朝南,七開間。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即以此為大總統辦公室。1月2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次內閣會議也在這里舉行。以後,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部、江蘇都督府、督軍署、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北伐軍總司令部)、國民政府軍委會、參謀本部(軍令部)等機構的辦公處。 孫中山起居室孫中山起居室建於1909年,小青瓦木結構硬山頂,兩層中式建築。原為清朝兩江總督署高級幕僚的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期間即在此居住。樓上是卧室和辦公室,樓下是會客室和餐廳,另有侍衛室和廚房。長子孫科、孫中山夫人盧慕貞攜女孫娫、孫婉來到南京時,也在這里與孫中山共同生活。3月25日盧夫人離開南京,兩女托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照看。直至4月3日孫中山離任。院內一對漢白玉金魚缸,為海外華僑贈給孫中山的。 簡介圖片復園復園在清朝時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時期在這里建東花園。當年有石舫、湖泊、假山及樓台亭閣等建築。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時被毀。國民政府時期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2002年根據史料復建了原東花園的一部分。 行政院行政院辦公廳建於1934年6月。樓內設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政務處長辦公室,以及會議室、總辦公廳、稽核室等。行政院是國民政府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8年10月25日,掌理內政、外交、財政、經濟、軍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務。院下轄各部會,分掌各項行政職權。1937年11月,行政院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日偽統治時期,淪為鐵道部、交通部。1946年5月「還都」南京後,行政院遷至原鐵道部辦公,此處作為國民政府社會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辦公處,直至1949年4月行政院遷廣州。 馬廄這里先是清兩江總督署和太平天國時期的馬廄,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時期,曾作為庫房和總務局交通隊、軍樂隊、警衛隊、清潔隊等機構的營房。此為當年馬廄的復原。 起義百年紀念碑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用漢白玉精製而成,碑身是「萬」字回紋。碑陰刻有碑記,由著名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撰文,共322個字。在1951年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之際,南京「百年紀念籌備會」決定勒石立碑,建議中共中央主要導人為紀念碑寫碑文。毛澤東提議由時任政務院副院長的郭沫若書丹,郭欣然命筆,11字一氣呵成。該碑於1952年1月1日豎在總統府大門南面大照壁的花壇前。2002年8月31日,因長江路拓寬,碑從總統府大門前移走。2006年12月在東苑內重豎。

D. 南京哪些大樓外形像數字

豎著的大樓就是數字『1』
橫著的大樓就是漢字『一』

E. 紫峰大廈多高

南京紫峰大廈位於南京市鼓樓區,高度450米,是南京的第一高樓,也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築物。

南京紫峰大廈(Nanjing Zifeng Tower),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1號,地處鼓樓中央商務區,東可眺望玄武湖和紫金山、西可望長江和江北新區、南有雨花台和新街口、北有幕府山,是世界第一座完全中國投資、中國建設的超級摩天大樓。

南京紫峰大廈佔地面積1872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1075平方米,其中主樓地下4層,地上89層,高度450米。辦公副樓24層,裙房7層。南京紫峰大廈1-6層為商場,8-9層為健身中心,10-41層為辦公區,42-71層為酒店,72層為觀光廳,76-79層為餐廳,80-81層為總統套房,82層為綠地MOUNT俱樂部。

2011年,南京紫峰大廈獲得第七屆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結構設計獎一等獎。2012年,南京紫峰大廈獲得該年度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暖通空調)二等獎。2020年9月,南京紫峰大廈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F. 南京在明國時的建築有哪些

南京民國建築
南京民國建築即民國時期在首都南京地區興建的包括官方和民間私人各類建築的總稱,是中國近代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建築風格有折衷主義、古典主義、傳統中國宮殿式、新民族形式、傳統民族形式及現代派及六種。
南京地處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並蓄,其建築樣式既有北方端莊渾厚,又有南方靈巧細膩。比較上海、天津、廣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國建築可謂參酌古今,兼容中外,融會南北,堪稱西風東漸時期中外建築藝術的縮影。
南京民國建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其規格之高、類型之全,是國內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築無法比擬的,也是20世紀上半葉國家首都規劃和建設的智慧結晶,構成南京大都會的物質元素和城市標志,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優秀近代建築及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等。
中文名稱
南京民國建築
地理位置
南京市
著名景點
美齡宮、浦口火車站、梅園新村等
時間范圍
1912年—1949年
文物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
導航
發展歷程建築風格類別劃分其他類型保護規劃
產生背景
1912年1月1日,隨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截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前後38年的時間里,在中國的首都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武漢三鎮、陪都重慶、廣州、廈門、青島、煙台、沈陽、大連、台北等大中城市,相繼涌現出一大批民國建築,種類多樣,風格各異,體現各個城市的獨特風貌。其中南京的民國建築一枝獨秀,無與倫比,富有典型性、獨創性和代表性,堪稱是民國建築的大本營。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的民國建築是中國近代建築(1840-1949)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歷程經歷了產生、轉型、鼎盛、停滯、恢復五個時期,主要建築風格有折衷主義、古典主義、近代中國宮殿式、新民族形式、現代派以及中國傳統民族形式六種,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民國建築經歷了由照搬照抄到洋為中用的發展軌跡。南京民國建築,有人民大會堂、南京大學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個近現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南京民國建築,其設計、構造、風格,既體現了近代以來西方建築風格對中國的影響,又保持了中國民族傳統的建築特色。中西方建築技術、風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國建築中表現最為明顯。它全面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向現代建築的演變,它在建築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

G. 南京民國建築的公共建築類

馬林醫院(鼓樓醫院)、中山東路上的中央醫院(現為南京軍區總醫院)、中央博物院(現為南京博物院)、中央飯店、中山南路上的大華電影院(原大華大戲院)、中央體育場(現為南京體育學院)、下關的江蘇郵政管理局等。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公共建築揚子飯店舊址(現為下關區公安分局所在地)中央廣播電台舊址(現為江蘇音像出版社所在地)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現為江蘇省美術館)國際聯歡社舊址(現為南京飯店)聖心兒童院舊址(現為南京市兒童醫院行政樓)大華大戲院舊址(現為大華電影院)安樂酒店(現已拆除)建康路郵政支局(現為南京市建康路郵電支局)江蘇郵政管理局舊址(為南京市郵政器材公司、郵政局人力資源中心和郵政招待所)中央醫院舊址(現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探視接待處)陵園郵局舊址(現為民國郵政博物館)中央體育場舊址(現為現為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場)首都飯店舊址(現為南京華江飯店)馬林醫院舊址(現為南京鼓樓醫院)福昌飯店(現仍為福昌飯店)中央飯店舊址(現仍為中央飯店)公餘聯歡社舊址(現為江蘇省歌舞劇院)華僑招待所舊址(現為南京江蘇議事園酒店)南京電信局舊址(現為南京市電信局大樓)中央博物院舊址(現為南京博物院)

H. 南京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每個大學的地標性建築都是非常有限的,南大也不例外。我看了一下,其他的回答已經基本都包含到啦。然後正好明天是校慶,我就在校園里實拍了一波,還貼心地准備了內部圖景,下面請欣賞(嘲笑)我的靈魂拍攝:

首先,猜猜這是哪個地標性建築:


I. 南京鼓樓廣場詳細資料

南京鼓樓廣場是南京市的主要城市廣場之一,1959年開辟北京東西路的同時修建,有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以上三條幹道開辟於民國年間)、北京東路和北京西路五條幹道在此交匯,形成南京市的交通樞紐。曾經作為南京市大型集會和活動的場所,其名稱來源於其西側的南京鼓樓。
主要建築
電信大樓、郵政大樓、中信銀行大樓,鼓樓醫院大樓、南京消防大樓、南京大學校舍、東南大學校舍、宋子文公館、鼓樓、大鍾亭。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中心的鼓樓崗。建於海拔40米的高崗上,佔地面積91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建築分兩層,下層為台座,磚石砌築,城闕狀,東西長44.4米,南北寬22.60米,高8.9米。南北兩面各有拱門貫穿前後,中門券高6.5米,寬6.35米;左右二門各券高5.28米,寬4.70米。兩邊拱門內又各有二藏兵洞,能駐百人,當時御鼓官率兵居此鎮守。東西兩端各築青石台梯40級,直達檯面,梯孔之上建歇山頂梯宇一座,以防雨水下注台梯,台座橫向正中和偏前各開漏窗兩口,以供巷道、台梯通風採光。上層為樓,與台座等大,分為中殿與東西兩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登樓遠眺,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原殿內設大鼓2面、小鼓24面、雲板1面、牙杖4根、點鍾1隻、銅壺滴漏1架、三眼畫角24板等,用於晝夜報時用,後又為迎王選妃送詔書之用,後均散失。清初,此樓坍塌,殘存台座。康熙二十四年(1685),於台座上建樓、立碑,改稱"碑樓"或"暢觀樓"。晚清時維修改建,改建的樓中為大殿,周邊有柱礎迴廊。大殿為二層,屋頂為歇山頂重檐四落水木結構。重檐翹角下雕有鳳立於花叢山石上、雙獅戲球等吉祥物和套疊彩繪圖案。1933年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佔地3萬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