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一億目標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女人內陰圖片 2025-09-22 21:54:05
2升有多少圖片 2025-09-22 21:49:00
高清男人戴口罩圖片 2025-09-22 21:44:26

一億目標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5-09-22 19:39:40

㈠ 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學課件:《1億有多大》

【 #課件# 導語】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求知慾,然而多媒體教學的格式化、定義化、程序化的特點,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學課件:《1億有多大》,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內容:第33頁~34頁的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信息、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活動重點:

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從而能主動總結研究方法。

活動難點:

形成1億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活動准備:

紙張、書、大米、黃豆等。

活動過程:

包括四個階段:設計方案──動手實際──獲得結論──表達交流

階段一:確立問題設計方案

1.明確活動目的、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創設現實情境,結合具體素材描述。

一億的大小,從中體會一億的大小。

2.確立研究的問題。

例:一億粒大米有多少

一億個學生在一起佔用多大面積?

口算一億道口算題需要多少時間?

一億個硬幣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車、飛機行駛)一億米需要多少時間?

幾滴血中有一億個紅細胞?

一億滴水有多少?

一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樹?

3.制定活動方案。

(1)活動步驟。

(2)活動准備和分工安排。

並把活動步驟、活動准備和分工安排填寫在活動記錄表中。

階段二:動手實踐

各小組依據方案開展活動,並將獲得的數據、推算過程補充記錄在記錄表中。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

階段三:獲得結論

學生根據對信息、數據的分析,結合具體情境描述出一億的大小。

階段四:表達交流

1.各小組陳述整個活動過程。

2.活動小結。

A進一步想像一億有多大。

B對小組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課後隨記。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於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能用倍比法或歸一法幫助解答有關1億的問題,能藉助計算器處理較復雜的數據。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猜想、討論、計算等過程,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願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發展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數感。

教學難點:如何藉助小數估計大數

教學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學生:計算器、書本、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

(多媒體演示):古時候,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下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尊敬的陛下,就請您在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後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國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麼一點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陛下,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請允許我把它們帶回家。」同學們,你們猜猜看,第28格大約有多少米粒呢?

2、學生猜測

3、驗證猜測師:誰說的更接近實際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棋盤格數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單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

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

師:原來第28格的米粒有這么多,你們猜對了嗎?

師:我們就把這些米四捨五入到億位,看成1億粒。

二、實際操作、初步感知

1、猜測1億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億粒米帶回家。可是1億粒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書:1億粒米有多少)

學生猜想(可能的情況):一(幾)包大米、可以堆滿一(幾)個教室、可以裝一(幾)卡車、1萬千克……

2、設計方案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1億粒米究竟相當於多少?你們能證明自己的猜測嗎?想一想,可以怎麼證明呢?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引導:通常我們都用什麼來表示大米的多少?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來計算一下1億粒米的質量呢?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的情況:把1億粒大米稱一下先稱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後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關系算)先稱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數,最後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師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案計算出1億粒大米的質量,請寫出計算過程以方便後面的匯報,可以用計算器來幫助計算。

4、學生分組計算

5、各組匯報結果,教師板書,感受1億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師:剛才我們知道了1億粒米重2噸(多媒體出示問題)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個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每天就能節約__________粒米,相當於_________噸。學生口答,師:每人每天只要節約一粒米,全國就能省下那麼多米,我們以後可要愛惜糧食啊!

7、小結方法:師:剛才我們研究1億粒米有多重,誰能說說看我們是怎麼研究的?學生說教師小結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體會

1、剛才我們研究了一億粒米,你們還想研究哪些有關1億的問題呢?

2、學生大膽想像,提出問題。可能的情況:1億張紙的厚度、1億個一元硬幣的厚度、1億個人的質量、1億秒有多長……教師板書

3、學生活動:4人為一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任意確定一個問題進行探究。

4、各組匯報研究結果,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課件欣賞

1億米有多長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66.449千米,1億米相當於繞地球兩圈半。如果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1億米要連續行駛1429個小時左右,大約需要2個月。飛機每小時可以飛行800千米,1億米大約要連續飛行125小時,只要5天多。宇宙飛船每小時可以飛行50000千米,1億米宇宙飛船僅需要2小時。?1億張賀卡有多少浙江省總人口約5000萬,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費2張賀卡,就需要1億張賀卡,相當於砍伐25000棵大樹!這些大樹所佔的森林面積相當於我們10個校園那麼大呢!身體里的「1億」一個正常人平均每分鍾心跳75下,1億次心臟跳動是一個正常人大約926天(2年半左右)心臟跳動的次數。據統計,1個10歲左右的兒童皮膚表面大約有1億個微生物,尤其以皮膚褶皺處及指尖上為多。一個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萬個紅細胞,20毫升血液(約重20克)里就有1億個紅細胞。

五、小結歸納

1、現在在你心目中1億有多大?

2、誰能給今天這堂課取個題目?(板書課題)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通過思考後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出本節課的所思所感(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以恰當的評價。

如學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過學習知道了1億是一個很大的數」等等都可以)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像1億這樣的大數還有許許多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

六、布置作業三題中任選一題:

(1)收集比1億還大的數及相關資料。

(2)收集比1億還大的數,並設計出自己的方案,與同伴比一比,看看誰的方案更能讓人深切感受到這個數有多大。

(3)寫一篇《1億到底有多大》的數學小日記。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學生在讀、寫大數時常常出現錯誤,這往往與數的概念不清楚、數的感受不豐富有關。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後,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

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學生思考,在範例研究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合作實驗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對於大數的感受。

(1)創設情境,發展數感。

大數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教學以故事《錫塔應得多少麥粒》引入,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出麥粒由少到多的變化,直觀反映出學生對數的認識由小到大的過程的變化。開放性問題「你能猜測一下1億粒麥粒大約有多少嗎?」則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學習活動。

(2)聯系生活,培養數感。

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小學生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根據這個特點,聯系小學生生活中的事物,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則可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課件中,從身邊的數據、長度資料、面積資料、時間資料、重量資料等五個方面,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樣一些具體、與學生密切聯系的材料,使學生對數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並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時,在頭腦中出現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同時這些又是綜合知識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等教育的滲透。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既培養了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又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3)小組合作,加強交流,數感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具有強烈的選擇性,它與學生的個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同一數學情境中,有的學生反應敏捷,有的學生則不得要領。這些表現都直接指向於個人的數學氣質。議一議、做一做、寫一寫、評一評……「智慧出在手指尖上」、「靈感產生於思維碰撞中」、動作交流、語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啟發,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