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地瓜能吃嗎
地瓜就是紅薯。生地瓜能吃,我以前就經常吃生紅薯,感覺很甜很好吃。但是吃的時候一定要洗干凈外面的泥。再將紅薯皮刨掉,注意衛生。,否則就會有沙子。
2. 生地瓜干怎麼做好吃
在鄉下老家父親種的地瓜已經可以收獲了,地瓜也叫紅薯,紅薯成熟之後就能收獲好多,除了用一部分來做紅薯澱粉和紅薯面條之外,也會留一部分在家裡,平時可以煮著吃,烤著吃,那還有一種吃法就是——地瓜干,地瓜干是家裡一家老小都會喜歡的,香香甜甜的還有嚼勁,小時候每家每戶都要曬很多,現在住在城市,沒有那種屋前屋後曬紅薯乾的場地,所以每次只能少做一點,但也因為做的少,每次都不會浪費,吃完了還會想吃下一次,所以製作方法也從以前的反復蒸熟晾曬變成了一次蒸煮晾曬,方法更簡單;
以前製作地瓜干會先把地瓜清洗干凈,然後「蒸煮、去皮、切塊、晾曬、二次復蒸、再晾曬、三次蒸熟、最終晾曬」,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之後才能成功,第一次蒸是為了方便去皮,避免氧化,第二次蒸可以加快水分的蒸發,讓地瓜更甜,第三次蒸可以定型,而且讓地瓜的口感不會太硬,這樣操作太難也太費時間;
今天和大家分享在家製作一次成型的地瓜干,比較適合家庭少量製作,那想要做出來的地瓜干好吃,顏色還不發黑,是有技巧的,曬紅薯乾的紅薯不能直接煮,直接煮出來的紅薯干容易發黑,從地里收回來之後先放一段時間,去去水分澱粉沉澱之後會更甜,如果是市場買的也可以買回家先放幾天,然後用鹽水浸泡來避免紅薯干發黑,鹽水的濃度和海水的鹹淡差不多就可以,然後再蒸制晾曬,兩天左右就能做出健康又美味的地瓜幹了,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原材料】紅薯、鹽水2盆;
【製作方法】
1、准備一些家裡的紅薯,沒有的就去買一些,准備好的紅薯去皮,盡量的削的干凈一些,消好一個就清洗一個,把表面清洗干凈,然後直接放在鹽水中浸泡,這樣能避免表面氧化,顏色發黑;
2、紅薯削好之後把它拿出來,也是一個一個拿,拿一個切一個,把紅薯切成條狀,和手指頭差不多粗細就可以了,切好的紅薯馬上放在另外一個鹽水盆中浸泡,這樣能去掉表面多餘的澱粉,能防止紅薯表面氧化,讓它不會變色,還能鎖住紅薯裡面的糖分,全部切好之後放在鹽水中浸泡20分鍾;
3、把浸泡好的紅薯干放在蒸屜上,建議用蒸的,這樣能最大程度的保存紅薯的營養,而且口感會更好,把紅薯條碼在蒸屜上,我沒有疊在一起蒸,這樣能更快蒸熟,取出來的時候也會更加方便,冷水上鍋蒸,水開再蒸10分鍾左右就能熟了,或者是用筷子插一下紅薯條,能輕易插透就說明熟了;
4、蒸好的紅薯條稍微晾涼,然後拿出來放在餃子墊或者竹篾製品上,這種上下兩面都能透氣,晾曬起來更快,更好,紅薯剛開始放的稍微緊湊一些也沒有關系,後面曬幹了會癟掉,間隙會變大;
5、曬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及時翻面,讓每一面都能曬太陽,一般曬2-3天就能曬幹了,曬干之後可以裝在保鮮盒或者保鮮袋中,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能保存3個月左右;
6、具體曬的軟硬程度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曬的硬一些水分比較少,能保存的時間比較久,曬得稍微軟一些,水分含量比較多,能保存的時間稍微短一些;
【烤箱版地瓜干】
如果剛好遇到沒有太陽的天氣,可以放在烤箱里烤一下,上下火120度先烤半小時,然後轉100度再烤半小時,具體的可以根據自己家的烤箱溫度和地瓜乾的粗細來調節,烤的地瓜干如果還有一些軟,可以再放在外面晾曬一下就可以了;
地瓜乾的做法總結:
1、做紅薯乾的紅薯建議挑選紅薯,白薯的味道和顏值都不如紅薯;
2、紅薯發芽之後還是可以吃的,不用扔掉;
3、如果覺得操作不好,不喜歡紅薯發黑,也可以蒸熟了再切開,只是這樣比較費時間;
3. 地瓜能生吃嗎。
可以生吃,紅薯纖維含量很高可以很好在清理腸道
但如果腸胃不好則不建議生吃,生地瓜中的澱粉,若沒經過高溫,不易消化,容易產生腹脹,嗝氣等不適
4. 地瓜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地瓜(紅薯)的身世很坎坷,它是從外國移到本土繁殖開來的。
此物原產中美洲,傳到我國是在明代萬曆年間,其間有三個人為紅薯的引進冒了極大的風險。一個人叫陳益,他在萬曆八年來到今越南一帶,當地酋長設「苕宴」款待他,他覺得紅薯味極美,於是賄賂了當地人,獲得紅薯的種子,夾帶出境,當地得知走失了「苕種」之後,就發兵追擊。
還有一個叫林懷蘭的醫生,也是到今越南一帶行醫,醫好了國王女兒的病,國王很高興,要賜最高檔的食品(煮熟的地瓜)給他吃。林懷蘭多了個心眼,要求賜食生地瓜,吃了一半,留了一半藏進懷里帶出來,過關的時候,被查出來了,關員被林懷蘭的行為感動,又擔心不好交差,於是讓林懷蘭跳水假裝沉河死去,這樣子林醫生才安然回來,將地瓜的種植遍布廣東一帶。
還有一個人叫陳振龍,他從呂宋島將地瓜引入福建,更是煞費苦心,將地瓜藤絞入汲水繩之中,矇混過關,才得以渡過茫茫大海。回到家後,先在家中種植,然後大面積推廣。
地瓜的生長習性
番薯喜溫、怕冷、不耐寒,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2-30℃,溫度低於15℃時停止生長。不同生長期對溫度要求也有不同,芽期溫度宜在18-22℃,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出芽率。
苗期溫度宜在22-25℃,莖葉期宜在22-30℃,莖葉期溫度不宜低於16℃,否則會阻礙其生長,甚至停長;若是低於8℃,則會造成植株經霜枯萎死亡。根塊期溫度宜在22-25℃。適宜的溫度可以促進植株各生長期長勢良好,確保根塊數量及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