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池塘的荷葉上立著一隻蜻蜓這幅圖是什麼古詩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翻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㈡ 楊萬里的什麼詩寫出了,蜻蜓與荷葉相依偎的樣子
小池
[ 宋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綜上,這句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寫出了蜻蜓與荷葉相依偎的樣子
㈢ 有幾只可愛的蜻蜓在荷花上飛來飛去這句話你能想到哪句古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處】《小池》——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上頭。
㈣ 辛棄疾寫的哪首詩描繪了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應該是楊萬里的《小池》里的詩句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 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希望能幫助到您
㈤ 一隻蜻蜓正停歇在剛露出的水面的荷葉上用什麼詩句表示
小 池
作者 楊萬里
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
㈥ 從幾只可愛的蜻蜓在荷花上方飛來飛去這句話能想到哪首古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自南宋楊萬里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朴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彷彿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名句賞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㈦ 一隻蜻蜓停在一朵荷花是什麼古詩
南宋楊萬里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哪朝代誰寫的這首詩叫什麼
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小池》。
拓展資料:
1、原文: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釋義: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3、賞析: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4、詩人介紹: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政治上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當權,辭官退居,終憂憤而死,賜謚文節。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後用心於晚唐詩人,50歲後忽有所悟,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詩歌多吟詠自然景物,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節,乘興走筆,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幽默詼諧,筆調清新。
㈨ 蜻蜓和荷葉相關的唐詩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這首詩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你看:一股泉水緩緩地、小心翼翼悄無聲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陽的照射下,清晰可見。陽光透過池畔的綠樹,將樹陰投入水面,陰陽交錯明暗斑駁。好像是泉水很愛惜風和日麗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細流匯成了小池,昨日還平靜的水面上,今天就長出了尖尖的、還包卷著的嫩荷葉,並吸引著可愛的蜻蜓飛來嬉戲。《小池》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實的語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風光,一切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詩,句句如畫,自然朴實,真切感人。
一個「惜」和一個「愛」,給了泉水和綠樹以生命,擬人化的手法分別寫出了泉眼是因為珍惜涓涓細流,生怕動作大了把水滴濺出才輕輕地流淌;樹陰更是喜愛潑灑在水面上斑駁陸離的陽光。一個「露」和一個「立」生靈活現地刻畫了小池的勃勃生機,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就已經立在它的上頭了,生動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這首詩細膩地描繪了詩人對景物觀察的細致入微,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有生命感和動態感的清新景象
㈩ 夏天到了,池子里的荷花還沒盛開,蜻蜓就停在上頭讓我想起了什麼詩句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出自宋代楊萬里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裡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裡。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裡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裡。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賞析
此詩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詩。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捨不得多流一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初夏風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