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馬的繪畫,攝影,郵票,雕塑,音樂等藝術品的圖和介紹。
馬的藝術品
開始人們稱這件古代藝術品為「青銅奔馬」,也有叫「馬踏飛燕」的。後來研究發現,馬足踏的不是燕子,是龍雀。龍雀是風神,馬卻踏著他,賽過他,可謂是「天馬」了。那時才有了「天馬」一說。
以馬為題材的藝術,實在是堪稱中國的一絕。從秦始皇陵出土的挽車陶馬、漢代簡潔質朴的黑漆木馬,到造型優美的唐三彩馬;從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墓上那渾厚粗獷的馬踏匈奴石雕,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祭壇區的六匹石刻駿馬;從唐代曹霸畫馬、韓■《照夜白圖》,到現代美術大師徐悲鴻創作的《奔馬圖》、溥佐的「宮廷馬」……那一件件馬的作品,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是青銅還是陶瓷,是現實主義手法,抑或是浪漫主義創意,都把馬的神情和內在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博得中外人士的青睞和贊美。
中國馬的藝術始終不衰,以馬為題材的藝術品幾千年來代有傑作。
圖一是漢代綠釉陶馬,通高115cm,長88cm,此馬威武異常,雙耳高豎,雙頰微突,線條銳利,眼瞳呈球狀,張口露齒,昂首長嘯,披鬃縛尾,四肢剛健,整體高大矯健,神態逼真。此陶馬屬於鉛釉陶製品。鉛釉陶是我國最早的色釉,是與器物本身一起燒成的高溫釉,出現於商周時期。到了漢代,我們的祖先成功地發明了低溫鉛釉。這匹馬滿施綠釉,顏色鮮艷,光彩照人,表面呈有珍珠光澤的粉末狀,形神兼備,風格典雅,氣勢磅礴,實為漢代鉛釉陶的代表作。
圖二是漢代黑漆木馬,高71cm,長70cm。漆器工藝在我國歷史久遠,距今6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存中,曾出土了一件朱紅色漆碗。到了漢代,漆器不僅數量增加,而且種類品目繁多。這匹木馬,採用髹漆工藝,漆膜表面光亮,馬的造型挺拔生動,線條流暢。此馬四足穩踏,揚尾挺胸,張口露齒,雙目凝視前方,高豎雙耳聆聽四方,膘肥體壯,特別是臀部渾圓,使此馬頗具神韻。雖歷經千年,仍完好無損。
圖三是北魏灰陶馬,高29cm,長25cm;圖四是北魏鎏金灰陶馬,高27.5cm,長27cm,兩匹馬均具有北朝陶馬的典型特徵,即馬頭小而脖頸渾圓,體魁膘壯,四足踏地堅實有力,臀腹滾圓,尾部下垂,整體看與漢馬不同的是馬身有大量華麗的裝飾,如轡鈴、瓔珞、鞍橋、障泥、流蘇等。特別是圖四的北魏鎏金灰陶馬,在灰陶的胎質上通體鎏金使此馬更顯金光耀目,燦爛生輝。
圖五是隋代白釉馬,高26cm,長18cm。隋代,歷時雖只有37年,但在制瓷工藝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這匹白釉馬,比例勻稱,鞍轡俱全,嘴銜兩鑣,胸下一帶,四足靜立,鬃毛分梳於馬頭前額兩側,圓睜雙目,兩耳上豎,且胸肌露圓,整體造型雄健有力,神氣十足,釉色白中泛青,釉質瑩潤光潔,是隋代白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上均是退一步齋收藏的馬的藝術品、馬的文物、馬的精品。器物的主人愛馬、也愛馬的勤勞、馬的負重、馬的奔騰。在馬年的春天裡願馬給我們帶來好運,願馬給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帶來幸福。願馬的藝術永放光彩
❷ 昭陵六駿的名字是什麼
資料來嘩逗自網路:昭陵六駿是指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亂源賣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裂旁1.7米。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
❸ 關於馬的書法作品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而馬的文化在中國也非常的深遠,在我國古代出現了很多關於馬的故事。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馬的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馬的書法作品欣賞
關於馬的書法作品圖片4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
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春悉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謹森巧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時,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祥鍵,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❹ 仔細觀察「昭陵六駿」,為什麼6匹馬中間還站著一個人呢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征戰天下時騎過的6匹戰馬,名字分別為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拳毛騧和颯露紫。這6匹馬曾經隨著李世民征戰天下,戰功赫赫,因此被刻在了昭陵陵園的石壁上,成為了歷經千年滄桑的珍貴文物。
丘行恭和颯露紫
不過,令人非常可惜的是,颯露紫浮雕在民國時期被文物販子買到了國外,從此流失海外,目前它和“拳毛騧”一起,被收藏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如果我們想要近距離的觀看一下丘行恭和颯露紫的石刻,就只能去國博看一看昭陵六駿的復製品了。
❺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中的「六匹馬」,四匹留在中國,其他兩匹為何流落美國
在新中國成立時期李世民的另外兩匹馬被古董商盧芹齋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的商人,並且他將文物打碎裝箱,偷運運到美國,現在被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收藏。可惜了現在這個文物再也不能回歸祖國了。
只可惜在新中國成立時期,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被古董商盧芹齋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販賣到美國去了,為了方便運輸和躲過監控,還將寶貴的文物打碎了,現在這兩件文物被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收藏。剩餘的四個,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❻ 以畫馬著稱的畫家是誰
從古至今畫馬的畫家有很多。
其中古代以畫迅跡悔馬著稱的畫家有唐代的曹霸、韓干、張宣。
徐悲鴻.奔馬
❼ 昭陵六駿圖的昭陵六駿
所謂「昭陵六駿」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戰馬。在唐開國戰爭中,它們先後為主人乘騎出戰, 陷陣摧敵,立下了功勞,它們的名字分別是:颯露紫、捲毛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什伐赤。李世民登基後,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園,於貞觀十年下詔,將六馬的英姿琢刻於石屏之上,鑲嵌在昭陵北闕。同時親題贊辭,記載馬名、膚色、乘用時間、所負箭瘡和氣格秉賦,以示對六馬的表彰和懷念。此圖從摹畫刻石而來。其如丘行恭像、鞍轡雜佩和箭瘡位置,畫卷也都一一謄寫,標記清楚。此圖筆致勁健,敷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畫馬的雄壯風格和六馬騁馳戰場的雄姿。 黃馬白喙微黑,毛色黃里透白,故稱膘,特勒驃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贈。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史載: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剛陷澮州(在今山西境內),兵鋒甚銳,「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沖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為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時所乘。 蒼白雜色,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竇建德原系隋軍麾下將領,據說還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亂自稱夏國王。當時,唐軍扼守虎牢關,占據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飢餓疲倦之機,下令全面反攻,親率勁騎,突入敵陣,一舉擒獲竇建德。石刻中的青騅作賓士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沖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給它的贊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馬的矯捷輕快,後一句道出這一戰役的關鍵性意義。 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語「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純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稱鄭王,據洛陽,與竇建德結好。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王向竇求救,但都被李世民擊敗。石刻上的駿馬凌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面射來,可以看出是在沖鋒陷陣中受傷的。
唐太宗贊語澗末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傷亡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青旌凱歸」流露出他的興奮。 色紫燕,前胸中一箭,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駿中惟這件作品附刻人物,還有其事跡。據《新唐書丘行恭傳》記載,公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李世民的侍臣猛將丘行恭,驍勇善騎射,在取洛陽的邙山一戰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颯露紫,親自試探對方的虛實,偕同數十騎沖出陣地與敵交鋒,隨從的諸騎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從。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系,被敵人團團包圍。突然間,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颯露紫」前胸,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然後, 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御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沖殺,斬數人,突陣而歸。為此,唐太宗纔特別將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丘行恭卷須,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戰袍,頭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為馬撥箭的姿勢, 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太宗給颯露紫的贊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愚三川,威凌八陣」。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劉黑闥本來是隋末瓦崗寨李密的裨將,竇建德失敗後,他占據了夏國的舊州縣,並勾結突厥人,自稱漢東王,後來也被李世民擊潰敗走。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周一帶作戰。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斗之激烈。
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自這場戰爭後,唐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便宣告完成了。 純黑色,四蹄俱白,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時所乘.薛仁杲是唐初盤踞在今蘭州自稱秦帝的薛舉之子。薛舉曾率兵攻唐,謀取長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繼續在甘肅以東屯兵威脅唐朝,後來被李世民擊敗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軍初占關中,立足不穩。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與唐軍爭奪關中。相峙兩月之後,李世民看準戰機,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誘敵,親率主力直搗敵後,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賓士200餘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賓士之狀.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❽ 三國演義中曹操 項羽劉備呂布李世民分別是坐的什麼馬
曹操:絕影
一代奸雄曹操的坐騎,據說是「大宛良馬」。在《魏書》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馬名絕影,為仔纖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
呂布、項羽:赤兔馬
本名「赤菟」(身體大紅色,像老虎一樣兇猛的神駒。兔取菟字意思,解釋為老虎。說為相馬的兔頭實為菟頭,即虎頭。)乃是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馭。為呂布之坐騎,呂布死後,赤兔馬被曹操贈與關羽。
劉備:的盧
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歷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李世民:白蹄烏
白蹄烏,昭陵六駿之一,是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為李世民與薛仁杲作戰時的坐騎。關於「白蹄烏」的命名,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持是一匹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駿馬的說法。但葛承雍先生研究認為,作為「天可汗」唐太宗赫赫戰功的贊美之稱和坐騎專名,「白蹄烏」的命名不足以說明李世民豐功偉績的含義。他認為,「白蹄」二字來源於突厥語「bota」,意為幼馬或幼駱駝,是「少汗」之意。「白蹄烏」應是一匹冠以突厥語「少汗」之意的榮譽性專名的坐騎,「在立有戰功的黑馬名稱前帶有贊美的稱銜或加諸各種高貴的官號,其象徵意義不僅符合突厥歌頌上層領袖坐騎的習念亮仿俗,而且也鍵臘符合唐人頌揚聖皇名君的傳統作法。所以,突厥語『少汗』 (bota)應該是漢語 『白蹄』真正的原意。」
❾ 昭陵六駿圖的馬腿特別短,是不是因為畫家畫錯了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了一幅金代畫汪罩師趙霖的作品,叫做《昭陵六駿圖》,雖然畫的很好,但是很多人看到之後,都覺得十分 「別扭」,因為《昭陵六駿圖》中馬匹的腿很短,和我們印象中馬的形象有點格格不入,比如說,畫上的馬,就不如徐悲鴻畫的馬的長而有力的腿「好看」,那麼為什麼會「腿短」呢?
第三:腿短是胡馬的特點。
目前,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唐太宗李世民的這六匹戰馬,有的馬是胡人贈送的胡馬,比如說「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馬,而「拳毛騧」則是一匹突厥馬。所以腿短應該是胡馬的特點,因為這樣的性狀,使得馬匹的重心變低,因此駕馭起來會更穩,而在馬上也能輕易的做更多的動作,比如射箭,刺殺或投擲等等,所以讓駕馭者在戰場就具有了一定優勢,另外腿短的胡馬耐力也更持久。
我們也能看出,評判一幅畫作的好壞,絕不是在於畫得是否好看,而這個所謂的「好看」,也不僅僅是體現在視覺的享受上,更多的還是在於困橋鬧對畫作的主體和作者,以及時代背景的理解,若不然那就成了「外行看熱鬧」,因此,我們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爭取做到「內行看門道」。
❿ 中國頂級國寶有幾件哪幾件(附圖片)
怎麼樣才算是頂級的呢?
我翻看了《國寶檔案》,分青銅、玉器、繪畫等等,恐怕不是幾件能說清楚的……
暫且列幾個如下:
青銅器類:龍耳虎足方壺;毛公鼎(中國古代銘文字最多的青銅器);散氏盤;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玉器類:瀆山大玉海(中國最大的盛酒器皿),大禹治水玉山(中國最大的玉雕作品),漢代皇後之璽(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皇後玉璽)
瓷器類: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宋定窯孩兒枕,橋頭題詩枕,明素三彩鴨形熏爐,藍釉燈。
石刻類:滄桑石鼓(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昭陵六駿,《爭座位稿》碑
書畫類:富春山居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鬥牛圖,五牛圖(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繪作品)
我怎麼覺得只能上傳一張圖片捏~~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