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出家日、成道日、為什麼總是初八
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出家日、成道日、總是初八,生、死、涅槃為同一日,表示不生不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四月初八日是佛誕生日,臘月初八則是佛成道日。農歷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1)臘月初八佛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佛教在我國有著普遍的信仰,佛教的大佛有許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釋迦牟尼了。釋迦牟尼,佛名,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凈飯王之子,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也是「釋迦族的聖人」之意。
網路——佛祖釋迦摩尼
2. 釋迦牟尼的八大節日
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
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聖誕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慶(即南傳佛教國家的衛塞節)
臘月初八日:釋迦如來成道日
(2)臘月初八佛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3. 臘八的傳統風俗
1.喝臘八粥,慶祝豐收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最早開始於宋代,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漢族民間流傳著喝臘八粥的風俗,用以慶祝豐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2、祭祀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 此外,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泡製臘八蒜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也是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盈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4、制臘八豆腐
這是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臘八豆腐 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輔料,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的模樣,淋上麻油,拌上蔥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5、吃臘八面
在每年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臘八面是在臘八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去在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因之叫"臘八面"。
6、吃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即可食用。
4. 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什麼節日
臘月初八是佛教臘八節,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
農歷十二月(臘月)初八日釋尊成道日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粟、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我國在南北朝定夏歷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我國佛教徒認為,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成道的,謂之「臘八節」。印度人善於煮粥,尤以乳糜為上。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成道前夕。
節日飲食
1、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2、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5. 佛教臘八節的佛訊怎麼寫
佛訊:燃燈破諸暗 臘八施佛粥
農歷十二月初八,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賢劫第四尊佛,降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
為王子時目睹生老病死,即舍棄王位,夜半逾城出家,至雪山六年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麥,身形枯瘦。
後深感苦行不究竟,所以走出叢林來到尼連禪河邊,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養,恢復體力,以吉祥草敷金剛座,端坐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各人雖同食一粥,但感受不一樣,功用不一樣,或肌膚雪嫩,或面黃肌瘦,或紅光滿面,或強壯高大,身體之形象有賴於飲食之精微運化而成,而運化之方式又在於心性,怒者面紅耳赤、呼吸急促;
急者汗出如水;憂慮者日漸瘦弱;心寬者日漸體胖;是故色身之形象全在心性與飲食合和之用功,未現之前即已在心中,但無形無相為「阿」,由無量不同心性隨緣顯現不同之相為「彌陀」。既然色身由心而現,由此及彼,無有一法不是心所變現,萬法一阿,阿即萬法,萬法皆為「阿彌陀佛」。
6. 佛教所有的節日
佛教節日具體如下:
正月初一日:彌勒佛聖誕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聖誕
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
二月廿一日:普賢菩薩聖誕
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聖誕
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聖誕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慶(即南傳佛教國家的衛塞節)
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聖誕
六月初三日: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誕
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勝
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廿四日:龍樹菩薩聖誕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聖誕
八月廿二日:燃燈佛聖誕
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九月三十日:葯師琉璃光如來聖誕
十月初五日:達摩祖師聖誕
冬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
臘月初八日:釋迦如來成道日
臘月廿九日:華嚴菩薩聖誕
(6)臘月初八佛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節日簡介:
1.佛誕節。
陰歷四月初八是佛教創始人釋牟尼佛出生的日子。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時有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以民間在這一天以各種香料浸水洗浴佛像,以各種香、花供奉佛像,這一天也必定齋戒布施,以紀念這個不尋常的日子。
佛誕節也叫「浴佛節」,我國雲南的「潑水節」就是由浴佛節而來的。釋迦牟尼佛誕生人間,倡導眾生平等,揭示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之諦理。那麼每一個人都是有佛性的,他們通過佛教的修行都能最終成佛。所以,紀念佛誕節,浴佛也浴己。
2.成道節。
陰歷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禪思悟道,從此人間有了佛教,誕生了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佛教徒以百種果子煮粥供佛以示慶典,漸形成民俗,民間稱作「臘八粥節」,所以,成道節又叫「臘八粥節」,簡稱「臘八節」。
3.燈節。
陰歷正月十五是佛教徒歡慶釋迦牟尼降魔的節日。主要以各種燈、燭敬佛。燈舞龍蛇,燭花百里,通宵達旦,氣勢宏大。從唐代起定為燈節,歷經演化而形成民間的元宵燈會,又與中國道教的上元節相融合,也叫上元節、上元燈節。
4.涅磐節。
紀念釋迦牟尼佛逝世的節日。漢傳佛教定於陰歷二月十五日。「涅磐」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達摩有「涅磐者,涅而不生,磐而不死」之論,不生不死即是佛教「空」的境界。
5.盂蘭盆節。
盂蘭盆為梵語的譯音,意為救倒懸。據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連以天眼觀見其亡母在地獄中受倒懸之苦,求之於佛。佛教他於7月15日以百味果粥供養十方僧,可令七世父母及現生父母在苦厄中得以解脫。
6.佛吉祥日。
世佛聯定於公歷五月的月圓日、農歷四月十五日為「世界佛陀日」,中國佛協於1990年5月發出告:這一天為中國漢傳佛教的佛吉祥日,將在各寺廟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7.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也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缽,沿街化緣,將收集的米、栗、棗、果仁等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大家認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貧窮人家稱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一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由此在我國北方地區逐漸形成了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里流行。
8. 農歷臘月初八(十二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什麼日子
農歷臘月初八(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
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
最多隻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9. 12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什麼日子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又稱成道會、成道節,民間又叫作臘八節。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關於釋迦牟尼之成道日,各部經論說法不同。《長阿含經》、《因果經》作二月八日,《佛說灌佛經》、《方等般泥洹經》作四月八日,《大唐西域記》作三月八日或三月十五日,《俱舍論疏》、《佛祖統紀》皆取二月八日之說。
(9)臘月初八佛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宋代高僧贊寧撰《大宋僧史略》,亦主二月八日,謂臘月乃周之二月,因周歷以建子立正,其二月即夏歷十二月。自宋代起,我國即於此日舉行成道會以紀念釋尊成道。
中國佛教徒依禪宗之習,於陰歷十二月八日,以米與果物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後演變成民間習俗。《敕修百丈清規》記載:「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伸供養。」
10.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一、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們通常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吉祥。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所以很多寺廟也會在臘八節前後為老百姓派發臘八粥,祝福大家福報滿滿,過一個快樂新年。
臘八節是我國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二、臘八節的風俗
1、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里保養脾胃。
2、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4、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備用。
5、臘八飯
漢族民間節日食俗,在臘八這天有做臘八飯的習俗。相傳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古代佛寺常於臘八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供佛,名曰:臘八飯。
(10)臘月初八佛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臘八節的意義
據文獻資料顯示,先秦時期臘八節就已經存在。所以一到四的傳說很可能是附會上去的,用現在的話來說,那些都是後來人為了達到教化、紀念名人等作用,蹭了一下臘八節這個「熱點」。
特別是第四點,佛教誕生於印度,印度連臘月都沒有,自然也是沒有臘八節的。吃臘八粥紀念佛陀,只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赴會上的,這也是佛教吸取了中國本土文化的一個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