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教神像圖片
信什麼道教啊,現在還這么迷信,你還怎麼活
2. 道教的仙家人物
道教的仙家人物如下
史上十大崇道皇帝
(2)道教人物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道教稱謂
在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
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
3. 速求道教人物圖象如三清,和道教經文如太上九幽拔罪寶懺
這里有三清的圖片http://www.09dt.com/sqd.asp
4. 道教人物
道教先賢
黃帝
中華民族之共同始祖
老子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關尹
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莊子
道家著名代表人物
列子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張道陵
可稱道教實際創始人
張角
「太平道」創始人
魏伯陽
道教丹鼎派著名理論家
葛玄
葛仙翁
葛洪
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
許遜
後世尊為凈明道派祖師
魏華存
上清派第一代宗師
寇謙之
北天師道的代表人物
陸修靜 他清整後的道教稱「南天師道」
陶弘景
煉丹家、醫葯家、文學家、學者
岐暉
樓觀道著名道士
王遠知
隋唐著名道士 唐名道,
孫思邈
醫葯學家,「葯王」
王玄覽
唐代高道
成玄英
重玄哲學流派代表之一
建議你看看http://www.zaixian.net/jiaoxianxian.htm
或者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jiao.html
目 錄
引 言
第一章 道教學術思想的文化淵源
第一節 道教立教的過程
第二節 道教學術思想的淵源
一、黃帝先後時期學術思想的初步規模
二、三代(堯、舜、禹)時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規模
三、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演變
四、周穆王西征與神仙故事的起源
第三節 道教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神仙方士
一、秦漢時期的道家與神仙
二、漢初內用黃老的文景之治
三、漢武帝與神仙方士
四、東漢重視圖讖開啟道教的先聲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第一節 漢末三國時期的道教
一、諸山道士時期
二、張道陵的創教時期
三、魏伯陽的弘揚神仙學術
四、黃巾張角的旁門左道
五、漢末著名的道士
第二節 魏晉時期的道家
一、許旌陽的豐功偉績
二、抱朴子的富貴丹砂
三、魏晉玄學與道家思想
四、道佛思想的沖突與調和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長
第一節 北魏時代道教的定型與道佛之爭
崔浩的弘揚道教與排佛
第二節南朝的道教與陶弘景
陶弘景調和道佛的主張
第四章 道教的擴張
第一節 唐初開國與道教
一、唐高祖的尊奉道教
二、唐太宗與道佛兩教
第二節 新興道教的呂純陽
第五章 道教的演變
第一節 宋初儒道歸元的華山隱士陳希夷
第二節 宋代的皇帝與道教
一、宋真宗神道設教的動機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第三節 正統道教南宗的崛起
一、張紫陽的丹道
二、白玉蟾與朱熹
第六章 宋元時期新興的道教
第一節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一、創始全真道的祖師王重陽的事跡
二、丘長春與成吉思汗的因緣
三、丘長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第二節 元代敕封天師道與其他
普及民間道教觀念的兩部書
第七章 明清時期的道教
第一節 明太祖與周顛
第二節 明成祖與武當山的張三豐
第三節 明世宗與陶仲文的前因後果
第四節 明末清初道家派別的分支
第五節 康熙雍正與道教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道教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道教的衰落
第二節 當代學人研究道教學術的活動
一、影印《道藏》的發起
二、《道藏精華錄》的編輯
第三節 研究道教學術的人士
一、劉師培的《讀道藏記》
二、陳櫻寧的實驗丹道
附錄:海內外道教士之統計
5. 道教的代表性人物
道母九天玄女三清玉帝各派祖師等等很多.
6. 道教和佛教的建築物上的壁畫都有那些常見人物誰有這方面的圖片資料 謝謝
佛教中通常是四大天王和佛陀的十大弟子,或者500羅漢
http://tp.zgfj.cn/ 這個網站是專門的佛教圖片
http://www.fjdh.com/Photo/Index.html 這里的圖片也很全
中國道教
http://www.chinataoism.org/ 這里也有圖片
7. 道教的七十二位全神圖片誰有啊
8. 道教掌門人圖片
元始天尊!那個沒有。
9. 道教都有哪些著名人物
道教比較出名的人物有:
袁天罡,唐代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在隋朝時曾出任鹽官令。著有《五行相書》、《Tui背圖》等著作。
李淳風: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陝西岐山人。公元602年生,670年卒。 其與袁天罡合著《推Bei圖》以其預言的准確而著稱於世。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 王重陽
名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大魏村人。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出生於山東省登州棲霞。
張道陵:張陵,道教稱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八世祖為「漢初三傑」之一的留侯張良。
張三豐:張三豐[1],元、明(一說金)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詳,傳說生辰時間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個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亦作「君寶」),號玄玄子,是太極拳的創史人,經考證得字子沖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生於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鎮;另有記載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於遼東懿州望平縣(今黑 山縣姜屯鎮)在蓮花湖畔亦有張真人故居。明成祖永樂年間大修武當山,專門為張三豐修建了「遇真宮」。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封其為「通微顯化真人」。
葛洪 :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另外還有葛玄、魏存華、陶弘景、陸修靜、陳摶、孫思邈、許遜、薩守堅、呂洞賓、左慈、劉海蟾、葉法善、張伯端、李白、華彥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