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橫批 事能知足心常樂 人若無求品自高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2-06
② 知足心常樂,能忍身自安什麼意思
知道滿足的人經常很快樂,能隱忍的人內心自然安穩,大概是這樣的吧……
③ 知足心常樂 惜緣品更高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沒理解透
知足者常樂.只要你懷著一顆知足的心,凡事不強求,那麼你肯定是活在快樂中.
做人不要太多的需求.只要夠用或者剛剛好就可以了.要求需求變少了.那麼你的品德也會高尚許多.
知足是什麼意思?
在很早以前,有一位秀才叫常樂,平日里靠賣字畫為生。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常樂又拿著自己親筆書寫的字畫到集上去賣,在集上足足等了一整天,也沒賣掉一幅字畫,常樂感到非常沮喪,散集了無奈只好收起字畫往回趕。一路上常樂感到又冷又餓,原來自己整整一天滴水未進,走到半道又遇刮風,體力實在難以支撐,想找個地方休息一會,避避風寒。恰巧正來到一座大橋前,心想到橋下邊(橋洞內)暫避一時也好。他漫步來到橋下,只見橋下面還有一堆灰,伸手一摸還有點熱乎氣,常樂趕忙放下字畫,伸出雙手烤了起來,烤了會兒手,又烤了雙腳,頓時感到暖和多了。此時的常樂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和幸福,便大聲說道:知足了,知足了,這樣就可以了。由於心血來潮,還為此吟詩一首:十年寒窗苦讀書,家庭貧寒親友無。做人心中無奢侈,冷天有灰便知足。
恰巧有一員外從此路過,聽見有大聲詠詩,便停下腳步仔細聽聽,是何人在這大冷天里作詩呢?詩畢員外隨聲音走過去,便問常樂,老弟為何有如此雅興在此作詩呢?常樂見有人來趕緊起身行禮,一邊行禮一邊說:員外不知,我乃一窮秀才,名常樂,剛到集上賣畫去來----等等一五一十告訴了來人。員外聽後說到:易知足者。常樂也。看你是一個本分老實之人,字寫的不錯,那你就到我家去教書好嗎?就這樣常樂成了這個員外家的教書先生。
後來,人們把容易滿足之人,稱之為常樂,這便是後來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一詞 的來歷
④ 對聯 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 求橫批
橫批是對聯中的精華提煉
按對聯的含義知足無求,
那麼橫批就是「瀟灑人生」了
⑤ 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是啥意思
遇事,要學會知足,寵辱不驚,才能快樂。人沒有貪念,無欲則剛,品德自然就會高尚,受人尊敬。
⑥ 「不羈放縱愛自由」 跟 「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於
前者注重的是自由,自由至上。
而後者注重於
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的一種心態。
⑦ 「事到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的出處
出自清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寫給弟子的一副對聯。
意思是,做事要學會知足才能快樂,人要做到了無欲無求,品格自然高尚。
這副對聯是告誡人們要舍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對聯中的無求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說要擺脫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體現,但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雖然說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可人生的品格卻是渴望而難及的境界。
(7)知足心常樂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這幅對聯講究無欲無求,而無求無欲是為了快樂,慾望和期求帶來的是空虛和失望,是痛苦。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期求沒有永遠的順遂。如果以自己慾望的滿足為快樂,那麼永遠不會真正的快樂,因為快樂不是永恆的。
人所貪戀的總有失去的那一天,到那個時候有多少快樂就會有多少痛苦。所以放下私慾,放下執著,放下期求,內心就會平靜快樂。人果真達到了無欲無求了,其人格便會自動提高。人格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能超出了慾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因此,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這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也是一種胸懷,又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心態。
這樣的心境,需要時間的磨礪,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錘煉,更需要坦盪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態。紀昀早年入職翰林院,也曾外放知府,也曾因鹽政虧空案發配烏魯木齊,後來為編書被召回。此後中年紀昀歷任兵、禮二部侍郎及左都御史,乾隆朝末期曾長期任禮部尚書。
晚年紀昀則因為是朝中宿老,擔任過兵、吏二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長年的官場生涯練就了紀曉嵐淡泊坦盪的心態,紀曉嵐的心境也充分解釋了這幅充滿禪意的對聯。
⑧ 求各位高手有沒有想「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樣類似的句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⑨ 人能知足心常樂的下半句
人能知足心常樂,事到無求品自高。
⑩ 古人雲;凡事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是什麼意思
」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話實際意義就是知足常樂。人要懂得知足,淡泊名利,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積極地工作、清白地生活,正直地做人,一切好運自然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保持一顆平常心,凡事看淡些,生活就會更瀟灑,活得就得坦然,因為陽光就要微笑,因為生命就應無悔,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凈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10)知足心常樂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知足常樂是一種道家思想,出自《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表明了道家無欲無求的思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知足常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