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叉神經疼痛部位主要在哪呢
三叉神經痛的疼痛部位,可以說是分支,不同的疼痛部位對應著不同的分支,你可以仔細看下面的,判斷自己是哪一隻
第一支:眼支介紹
眼神經在三叉神經分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眼神經向前進入海綿竇外側壁,經眶上裂入眶,分布於額頂部、上瞼和鼻背皮膚,以及眼球、淚腺、結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淚腺神經:細小,沿眶外側壁、外直肌上緣前行至淚腺分布於淚腺和上瞼的皮膚。
(2)額神經:較粗大,位於上瞼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經較大,經眶上切跡,分支分布於額頂部皮膚。
(3)鼻睫神經:在上直肌的深面,越過視神經上方達眶內側壁。此神經分出許多分支,分別分布於眼球、蝶竇、篩竇、下瞼、淚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膚。
第二支:上頜神經
上頜神經也是一般軀體感覺神經,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立即進入海綿竇外側壁,之後經圓孔出顱,進入翼齶窩,再經眶下裂入眶,續為眶下神經。上頜神經分支分布於上頜各牙、牙齦、上頜竇、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瞼裂間的面部皮膚。
(1)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終支,通過眶下溝、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為數支分布於下瞼、鼻翼和上唇的皮膚。
(2)顴神經:在翼齶窩內發出,經眶下裂入眶,穿眶外側壁至面部,分支分布於顴、顳部皮膚。顴神經在行程中發出由副交感節後神經纖維組成的小支與淚腺神經吻合,此支進入淚腺,控制淚腺分泌。
第三支:下頜神經
下頜神經為混合神經,是三條三叉神經分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經卵圓孔出顱腔達顳下窩,立即分為許多支。其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下頜各牙、牙齦、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顳區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
B. 三叉神經到底指什麼地方
概述
三叉神經(n.trigminus)為混合神經,是第5對腦神經,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含有一般軀體感覺和特殊內臟運動兩種纖維。支配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三叉神經由眼支(第一支)、上頜支(第二支)和下頜支(第三支)匯合而成,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收縮。
位置
三叉神經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它的運動部分從腦橋與腦橋臂交界處出腦,再並入下頜神經,一同經卵圓孔穿出顱部。而它的感覺部分的胞體組成位於顳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經節。
形態
三叉神經含有一般軀體感覺和特殊內臟運動兩種纖維
病症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短暫的、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痛,又稱痛性抽搐。三叉神經痛從病因學的角度可分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和症狀性三叉神經痛兩類。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成年及老年人,發病率1.8‰,70-80%病例發生於40歲以上,高峰年齡為50歲組,女性略多於男性,大多為單側,右側多於左側,5%以下為雙側。疼痛多由一側上頜支或下頜支開始,逐漸擴散到兩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三叉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上損傷時:可出現患側頭面部皮膚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覺喪失;角膜反射消失;患側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下受損時:可出現各單支損傷表現,眼神經受損時,出現患側瞼裂以上皮膚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上頜神經損傷時可至患側下瞼及上唇皮膚、上頜牙齒、牙齦及硬齶粘膜的感覺障礙;下頜神經受損時可致患側下頜牙齒、牙齦及舌前2/3和下頜皮膚的一般感覺障礙,並有患側咀嚼肌的運動障礙。
希望能幫到你~~~~
C. 三叉神經痛導致的疼痛一般都在什麼部位
三叉神經痛的疼痛一般發生在一側頭面部,根據三叉神經疼痛發生的部位,輻射區域,主要是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
三叉神經痛疼痛的分布范圍及其特點:
1、疼痛多沿神經分支的走行分布,如第一支的疼痛的部位往往在眼的表淺或深處、上瞼及前額。
2、第二支疼痛部位在頰部、上唇和齒齦,而硬齶疼痛者很少見。
3、第三支的疼痛部位在下唇、齒齦,涉及舌部者較少。
4、第二和第三支的疼痛可沿其分支向顳部放射,比較有規律性。
5、疼痛也可較長時間局限於一支分布區域。
6、疼痛的擴散不呈跳躍式,如第三支痛不會越過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
7、疼痛亦不越過中線,即使雙側患者,一側發作時也不越過對側。
D. 三叉神經在人體的確切位置
三叉神經痛是指發生在面部一側或雙側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痛如放電、刀割樣的疼痛症狀、常人難以忍受的神經性疾病。發病率高,年齡多在40歲以後,女多於男。說話、刷牙或微風拂面時都會導致陣痛,陣發性時的劇烈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鍾,疼痛呈周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三叉神經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臉、進食,甚至連口水也不敢下咽,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又稱痛性抽搐。
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周期性發作,陣發性劇烈疼痛為特徵的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是支配頜面部感覺與運動功能的第V對腦神經,在面部有三個分支,即三叉神經眼支(第一支)、上頜支(第二支)和下頜支(第三支),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運動。
E. 三叉神經的具體位置在哪
三叉神經主要有三大分支:
1、第一支的位置分布在眼角以上的額頭眉眼的區域。
2、第二支的位置分布在眼角和嘴角之間的區域。
3、第三支分布的區域位於嘴角以下,主要支配的是嘴角以下的運動和感覺。
頭痛病因繁多,神經痛、顱內感染、顱內佔位病變、腦血管疾病、顱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
三叉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上損傷時:可出現患側頭面部皮膚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覺喪失;角膜反射消失;患側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下受損時:可出現各單支損傷表現,眼神經受損時,出現患側瞼裂以上皮膚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
上頜神經損傷時可至患側下瞼及上唇皮膚、上頜牙齒、牙齦及硬齶粘膜的感覺障礙;下頜神經受損時可致患側下頜牙齒、牙齦及舌前2/3和下頜皮膚的一般感覺障礙,並有患側咀嚼肌的運動障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叉神經
F. 三叉神經具體在什麼部位
三叉神經系第五隊腦神經,是顱內一對最粗大的腦神經,為混合神經。
三叉神經的中樞在腦干及上頸髓內,從腦橋發出後分運動根和感覺根。
三叉神經節由單極感覺神經元的胞體組成,其中樞支構成感覺根。周圍支於三叉神經節的前緣合成三大分支:第一支為眼神經;第二支為上頜神經;第三支為下頜神經。
G. 三叉神經痛常見的疼痛部位有哪些
疼痛:常局限於三叉神分布區表現為以面頰上下頜及舌部明顯的劇烈電擊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持續數秒或1~2分鍾,突發突止,間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頰部或舌部為敏感區,輕觸可誘發,稱為扳機點或觸發點。病程呈周期性,發作可為數日、數周或數月不等,緩解期如常人。隨著病程遷延,發作次數逐漸增多,發作時間延長,間歇期縮短,甚至為持續性發作,很少自愈。
三叉神經區域圖
三叉神經痛,疼痛一般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下面是詳細介紹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又稱痛性抽搐)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之一,是以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無徵兆突發突止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疼痛多分布在下巴、牙齒、牙齦、嘴唇等周圍,多發病與中年之後,女性略多於男性,常見單側多與雙側,右側多與左側,Ⅱ、Ⅲ支常見,單純Ⅰ支痛者少見;臨床通常需要與牙痛、副鼻竇炎、偏頭痛、舌咽神經痛等相鑒別。能夠誘發三叉神經痛的病因較多,但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分類
1、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原因不明,可能與神經受壓或異常放電有關。
2、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疼痛為持續性,伴患側面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等,常合並其他腦神經損害症狀,常見於多發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原發性或轉移性顱底腫瘤等。
病因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推測發病機制根據病變的部分和原因有兩種學說,分別是周圍學說和中樞學說。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由大腦內外的器質性病變引起,如鄰近部位橋小腦角的腫瘤、炎症、外傷、血管畸形壓迫等。
主要病因
1、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周圍學說認為病變位於半月神經節到腦橋間的部分,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壓迫所致。中樞學說認為三叉神經痛為一種感覺性癲癇樣發作,異常放電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經脊束核或腦干。
2、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如橋小腦角部位腫瘤、顱底鼻咽癌、炎症、外傷、血管畸形壓迫了三叉神經,也會引起三叉神經痛。
典型症狀
疼痛:常局限於三叉神分布區表現為以面頰上下頜及舌部明顯的劇烈電擊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持續數秒或1~2分鍾,突發突止,間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頰部或舌部為敏感區,輕觸可誘發,稱為扳機點或觸發點。病程呈周期性,發作可為數日、數周或數月不等,緩解期如常人。隨著病程遷延,發作次數逐漸增多,發作時間延長,間歇期縮短,甚至為持續性發作,很少自愈。
其他症狀
患者主要表現因恐懼疼痛不敢洗臉、刷牙、進食,面部、口腔衛生差、面色憔悴、情緒低落。嚴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現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患側,即痛性抽搐。
並發症
發作頻繁的三叉神經痛,可以並發同側的面肌痙攣。
引用《三叉神經痛》
H. 三叉神經痛在什麼位置
三叉神經痛的位置較為明確,三叉神經主要支配面部、額部的感覺,部分咀嚼功能也通過三叉神經來支配。三叉神經引起的疼痛從它支配區可以看出,可能是面部包括口角、唇角、眼角等部位,下頜角受到刺激後也可引起非常劇烈的疼痛,這樣一些反應可診斷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疼痛的部位主要發生在面部,並且疼痛非常劇烈,大部分人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