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梨園人物背景圖片大全大圖
擴展閱讀
女人標準的屁股圖片大全 2025-10-20 08:52:50
心煩卡通圖片 2025-10-20 08:52:00
ps如何圖片拉高 2025-10-20 08:42:59

梨園人物背景圖片大全大圖

發布時間: 2025-08-18 23:20:09

1. 京劇為何被稱為國粹

京劇本身的成熟和對中國文化的審美的代表性,稱為國粹毫不意外。 實際上,國粹這個詞是在和世界接觸的過程中才出現的,它要求能對本民族的文化具有代表性,國粹是對外而非對內的一個詞, 因此,廣東聽粵劇,江浙聽越劇,河南聽豫劇,京劇的國粹身份,並不妨礙地方戲曲的發展,反而,京劇和地方戲曲的交流很多,所以,京劇是國粹沒有問題,但國粹並不是全部,它只是一個切片,具有代表性而已。
首先,京劇不只是代表北京的劇。北京真正的地方戲叫「曲劇」唱腔念白藝術表現手法與京劇是有差異的。京劇的名稱也不是亘古就有,而是民國時候誕生的,也叫過平劇。以西皮二黃為主要唱腔,吸收了各大劇種的表現手法。就其傳播的廣度而言,非但在北京受眾廣大,全國各地都有成規模的京劇擁躉,京劇為舞台娛樂時代中國人最主要演出形式。才被成為「國粹」。因而不存在北京本土的戲就是國粹的說法,京戲不是北京的戲,而是戲中的北京。
其次,談國粹。粹者精華也。我們民族自從有戲以來,就在不斷的把自己藝術的精華,把所有好看的好聽的好玩的貼上去。繁縟的點翠頭面,不惜工本。不斷磨合,日漸完善的音樂,令人如痴如醉。具有表現力的舞蹈、身段。以及豐富的文學創作,精彩紛呈的故事。無一不是戲曲的重要載體。因而此粹代表了我們民族最精彩,最漂亮,最用過心思的東西。凡是有這些東西的,都可以謂粹。因而我覺得,地方的戲也可以謂之粹。
最後,要看對國粹的定義。
一、由中華民族孕育而生。
從這個角度講,地方戲是國粹,無論是一聲吼動八百里秦川的秦腔,還說江南溫婉纏綿悱惻的落地唱書越劇。地方戲受一方水土浸潤,而無論是秦、是越、南腔北調,都是地方的觀眾與藝術家共同創造、完善、欣賞的,地方也是中國,是在我們民族的審美需求下孕育下誕生的,福建土樓、高坡窯洞、平遙古城、徽派建築無一不是屬於我們民族自己的精神財富。
二、代表中國藝術精華。
從這個角度講,地方戲又只能算「地方粹」不能算「國粹」。地方戲代表的是地方,受眾會因為方言比如越劇,或是藝術風格比如秦腔受到限制。我們可以通過地方戲感受地方的魅力,了解地方的文化。但是京劇受眾面之廣,跨社會階層之大,是地方戲花雅部都難以比擬的。因而從這個角度講,福建土樓、高坡窯洞、平遙古城、徽派建築都不如萬里長城更能象徵整個中華民族。從這個角度講,京劇是真正的「國粹」。

2. 閭山派:田公元帥

閭山派中的田公元帥

田公元帥,又稱風火院三田都元帥、雷海青,是閭山派中的重要神祇。以下是對田公元帥的詳細介紹:

一、人物背景

田公元帥,本名雷海青,是唐代著名的宮廷樂師。他精通各種樂器,尤其擅長琵琶,其樂技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因此深得唐明皇的賞識。雷海青不僅技藝高超,更有著堅定的忠君愛國思想。

二、忠義事跡

在安祿山叛亂期間,雷海青被叛軍俘虜至洛陽。在叛軍的慶功會上,雷海青故意在額上畫了一隻大螃蟹,寓意「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當奏樂開始時,他毅然將樂器摔在地上,大聲痛哭並痛罵安祿山是亂臣賊子,鼓動眾人反抗。這一英勇舉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也激怒了安祿山。最終,雷海青被安祿山肢解示眾,以身殉國。

雷海青死後,他的忠義事跡廣為流傳。唐玄宗聽到後十分感動,封其為「天下梨園都總管」。同時,他的忠魂也得到了玉帝的嘉賞,被御封為「九天糾察使、提點昭烈侯」,掌管玉府風火院。

三、神職與信仰

在道教信仰中,田公元帥被視為掌管風火院的神祇,具有糾察世間善惡、賞罰分明的權力。他不僅在道教中受到尊崇,還在民間信仰中占據重要地位。許多地方都建有田公元帥的廟宇,供奉其神像,祈求其保佑平安、驅邪避災。

此外,田公元帥還與戲曲藝術有著深厚的淵源。由於他生前精通音律,死後被尊為戲曲界的保護神。許多戲曲團體在演出前都會祭拜田公元帥,以求演出順利、技藝精進。

四、形象與象徵

田公元帥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身著戰袍、手持琵琶的威武將軍。他的額上常繪有螃蟹圖案,象徵其冷眼觀世、不畏強權的品質。同時,琵琶作為他的標志性樂器,也寓意著他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五、閭山派與田公元帥

閭山派作為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對田公元帥有著深厚的信仰和崇拜。在閭山派的法事活動中,田公元帥常被作為重要的神祇進行祭拜和祈求。同時,閭山派也通過傳承和弘揚田公元帥的忠義精神,來教育和引導信徒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六、文化傳承

作為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閭山派道教文化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和弘揚。田公元帥作為閭山派中的重要神祇,其忠義事跡和信仰精神更是我們傳承和弘揚的重點。通過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我們可以凝聚更多道教文化愛好者的力量,共同推動閭山派道教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註:以上圖片展示了閭山派道教文化傳承的場景,體現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廣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