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蝴蝶翩翩飛的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仰望天空的圖片唯美 2025-05-15 20:19:41
棒球棒圖片多少錢 2025-05-15 20:16:07

蝴蝶翩翩飛的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5 15:04:43

❶ 趙佶的《芙蓉錦雞圖》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趙佶所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經典傳世名畫之一。此畫作曾是宋以後歷代皇帝珍愛的藏品,畫上的收藏印有「萬曆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顯示該畫的巨大價值。

《芙蓉錦雞圖》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為一幅絹本立軸,雙勾重彩的工筆花鳥畫。在畫中,一隻色彩絢麗的錦雞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著右上角一對翩翩飛舞的蝴蝶,顯出一種躍躍欲試的神態。芙蓉的一枝,由於錦雞的落下而微微地彎曲了,似乎給人一種顫動的感覺,更顯出花枝的柔美。

這幅畫,通過剎那間的動態,把花、鳥、蝶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設色富麗而典雅,整個畫面,充滿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機。而且,本幅畫的右上方宋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右下書款「宣和殿御制並書」,並書草押書「天下一人」。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細瘦而遒勁,被特稱為「瘦金書」,他的花鳥畫技法,又被稱為「工筆院體畫」,他的詩、書、畫,在一張作品中顯得非常和諧,獨具風格,在繪畫史上有「三絕」之譽。《芙蓉錦雞圖》是趙佶的代表作之一。

花鳥畫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蟲、鳥類、魚類、走獸等動物題材。西洋畫中畫花卉、鳥雀的繪畫稱之為靜物畫,畫家以寫實的方法對著景物寫生,甚至畫僵死的獵物。與此相對應的中國繪畫中的花鳥畫,完全是憑借記憶默畫花卉和動物,也稱之為寫生。與西方繪畫的寫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國繪畫的寫生是表現自然物象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國花鳥畫家借畫花鳥表達了許多寓意,如畫家往往以動植物的自然屬性比喻人的社會屬性。高大的松樹不畏風寒,畫家將它喻為英雄,而矮小的荊棘多刺,畫家將之喻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較耐寒,故將它們比作君子。有的花鳥畫表達了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也有的花鳥畫是表達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懷。
中國古代皇帝比較喜歡畫花鳥畫。宋徽宗趙佶畫《芙蓉錦雞圖軸》,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圖軸是很有意趣的寫意畫,看到圖中機敏可愛的老鼠,使人忘記了鼠類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將老鼠作為美好的藝術形象來描繪,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老鼠之美感的藝術家。由於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實裡面也有很多種子,因此將它們作為繁育能力最強的動物和植物。宣德二年(1427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終於得了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即後來的明代正統皇帝。朱瞻基畫此圖正是為了記錄他得子的最幸福的一年。

明末畫家徐渭沒有帝王那樣的心態,更沒有優裕的生活條件,他一生非常坎坷,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沒有一次成功。徐渭懷才不遇,發出了癲狂般的感慨和憤怒,他畫墨葡萄軸,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樣被拋在野藤里。人們說,這張畫的墨點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淚珠。比較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畫家,他們的花鳥畫透露著不同的情感,這就是中國古代繪畫內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

❷ 如何駕馭詠物抒懷

二附中 初三母題作文指導:親近自然,抒發真情
2010-01-18 12:18:03
姜堰二附中 張天川
學情分析:
很多同學都在說,寫作是他最頭疼的事情,如果碰到寫景類的題目,那就更加無從下手。但是,寫景類的、詠物抒懷的文章是我們初中生必須掌握的,親近自然是人類文學創作的永恆母題。如果想要把中考作文寫好,寫景抒情是必不可少的。親近自然,抒寫發真情是我們初中老師及學生都無法迴避的一個話題。
學情分析:
初一初二,我們在寫作指導上,對學生作文寫景有過零星指導,但這種指導是服務於學生記事寫人,而非專程指導學生進行寫景類的、詠物抒懷的文章的指導。初三有必要對此進行總結歸納,以便學生的作文創寫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教學重點:
1.明確「構思精巧」「有個性特徵」對寫作寫景類的、詠物抒懷的文章的重要性。
2.指導學生掌握寫景類的、詠物抒懷的文章的一般方法。 3.提高綜合運用表達方式的能力及想像聯想能力 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掌握寫景類的、詠物抒懷類的文章的一般方法。 2.提高綜合運用表達方式的能力及想像聯想能力。 教學流程:
1.課前導入,激發情趣 課前播放音樂,欣賞圖片。 2、學會觀察,口頭表述
過渡語:同學們,看了剛才的圖片,你一定還有自己的獨特的感悟,能試著說說你的感悟。
(提示說話的句型:最美的是……因為……) (師生交流)
過渡語:傾聽優美而深情的歌曲,欣賞熟悉而又優美的自然風光,我們找到了回家的感覺,感覺中有沖動,一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沖動,而這
時也是同學感到困擾的時候,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親近自然,抒發真情」。(出示本節課課題)3、方法指引,感悟自然
過渡語:經過同學剛才的表述來看,我們要想把這類文章寫好,還得我們來研討學習一些寫作這類文章的方法。請同學們看看下面兩個片段,看看它們在寫景上又有什麼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投影展示 片段一:
一點風也沒有時——枝條一動也懶得動;有一點涼風時——枝條微微動了兩下;風大起來時——柳條橫著飛。
片段二: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並不大的。春天的日子裡,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裡,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豐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師生交流)
師總結:文段一作者通過楊柳的動態顯示了風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對暴風雨降臨時其它景象的變化,作者作了簡略處理。這樣,抓住特徵,既形象地表現了天氣變化的過程,又避免了描寫的呆板重復,使得文字准確而精練。文段二作者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寫出了樹不同部分及有風沒風時葉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態。
這告訴我們在寫景類的、詠物抒懷的文章的創寫中,我們要注意寫出不同景物不同時間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大家的景物變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變成具有自己個性特徵的景物,也才能化一為萬,為我所用。
投影展示:
方法總結:細致觀察,運用修辭,抓景物特徵。 過渡語:
同學們,是不是抓住景物的特徵就能把寫景類的、詠物抒懷類文章寫好呢?那也不一定。請同學們看看下面的兩個片段,看看它們在寫景上又有什麼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片段二: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師生交流)
師總結:文段一作者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等多個層面描寫春風的和煦;文段二作者藉助老僧、紅磚、癩蛤蟆來寫秋雨,把秋雨給人帶來的壓抑、憂郁表現得讓人心碎。同學們其實寫景如吃飯,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
投影展示:
方法總結:調動感官,化一為萬,多角度描寫。 過渡語:
同學們,明確了我們抓住了景物的特徵,化一為萬,調動感官,化題為象,就能把景物寫活。接下來請同學們看看下面的兩個片段,看看它們在寫景上又有什麼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投影展示: 片段一:
當那遙遠的天際,微明的東方出現魚肚白時,人們就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盼望著。而當太陽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輝時,人群中就響起了一陣歡呼。這呼聲中充滿了興奮,但又帶有節制,因為大家都不願破壞這黎明前的肅穆。也許是由於大地塵埃和光線折射的物理因素吧,沖破北海雲霧,噴薄而出的太陽是暗紅色的。但是,在一剎那間,太陽好像經過了一次凈化,變成了純凈的橘黃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
片段二: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師生交流)
師總結:文段一以時間的先後順序寫出了人們觀看日出的景象,隨著時間的變化,景物也隨之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從下到上、由中間到兩邊的順序寫出了小溪及周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其實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時間順序,一種是空間順序。願同聽之用之。
投影展示:
方法總結:理清思路,把握順序,寫出層次感。 過渡語:
同學們,掌握上面三種方法,我們可以寫出一篇較好的寫景類的文章,但我總感覺還缺少點什麼。請同學們看看下面的兩個片段,看看它們在寫景上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對屋裡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化用冰心詩: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片段二:
在濃葉的掩映下,
曇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
晶瑩靈巧,
好像隨時都會振翅
向月宮飛去一般。
在月光下,
她們有如俏立在薄霧中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那樣
的飄逸、
清新。
在花朵的中心,
吐出了一束細細長長的花蕊,
淡淡的幽香從花蕊
中,
綿綿地滲透出來,
空氣中每一個分子,
似乎都沉靜在花香里,
整個夜突然變
得清香了。
由於她們生命的短促,
所以在綻放的每一分每一鈔里,
她們都試圖完
全展現她們的風姿,
盡情在散發出生命的光和熱。
這讓我想到人的一生。
人的生
命和曇花相比,
真可算是漫長的,
但我們許多人青絲變白發時,
不也還在感嘆人
生苦短,
歲月蹉跎,
一事無成嗎?其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它的長度,
而在於它的寬
度與深度,其實像曇花一樣漂亮地來,燦爛地死,比起虛度百年要好得多。

(師生交流)

師總結:
寫景的目的,
不應為寫景而寫景,
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種勇於擔當
的責任,
對萬事萬物的悲憫心,
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
對生命的敬畏虔誠。
所以
我們在寫寫景類的、
詠物抒懷的文章時,
要意在筆先,
想好我們要寫什麼,
為什
么,怎麼寫,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

投影展示:

方法總結:意在筆先,化實為虛,要情景交融。

過渡語:

同學們,
經過我們的共同學習,
明確了寫景及詠物抒懷類文章要注意的四個
方面:
1

細致觀察,運用修辭,抓住景物特徵。
2

調動感官,化一為萬,多
角度地描寫。
3
.理清思路,把握順序,寫出層次。
4
.意在筆先,
化實為虛

注意情景交融。
下面請同學們圍繞我們最先欣賞的四幅圖畫,寫一個小片斷。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

交流、評點(選取學生作品)

課堂小結

同學們,
今天我們學習了抒寫自然,
抒發真情的方法,
但其實,
老師最想跟
你們說的是:
真情是完成文章的第一要素,
人來於自然,歸於自然,
只有能親近
自然,
感悟詩情,
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純凈與透徹,
寫起文章來才會更加的清新與
靈動。

滿意望採納

❸ QQ空間主頁那些好看的動態圖片怎麼弄上的

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點擊空間右上角的主頁排版。這樣可以改變傳統的展示模式。一開始空間默認給好友展示的是社交元素的主頁。這個包含的內容是比較適合大部分人的,不過太多人用。

❹ 朱自清散文「春」閱讀欣賞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
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像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像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較之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第四個特寫鏡頭是春雨。朱自清寫南方的春雨連綿:「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耕圖了。
第五個特寫鏡頭是春境中人的活動。前四幅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這幅畫面則突出人的作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兒「趕趟兒」地開;人們為了迎春,「也趕趟兒似的」走出家門。在春天,花卉爭榮,各不相讓;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繪春的基礎上,作品最後唱起了對春的贊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里,作者用三個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何以會如此?我猜想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約為中學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青年進取向上出發,作者採用了相應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春》大概寫於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遊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為美滿夫妻,並於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產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而《春》的語言則簡朴、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力強。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採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❺ qq空間主頁的動態圖片怎麼弄大小多少合適

大小根據自身顯示器的解析度來調整即可。

添加動態圖步驟:

1.首先,點擊空間右上角的主頁排版。這樣可以改變傳統的展示模式。一開始空間默認給好友展示的是社交元素的主頁。這個包含的內容是比較適合大部分人的,不過太多人用。

❻ 秋天田野景色三年級300字

給你幾篇參考一下哈,不過作文還是要自己寫!

1 秋天的田野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秋天,雖不比百花盛開的春天那樣有生氣,卻有金色誘人的果實;秋天,美,美在朴實,美在成熟。秋天既帶來了果實,更帶來了人們的歡樂!秋天也給田野帶來了一番歡樂。
我奶奶家就住在田野邊,那裡有好大片的田野,每次去奶奶家,我都要好好欣賞一番「田野風情」。
秋天的清晨美極了,田野的霧氣籠罩著房屋、森林、莊稼------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我走出屋子,漫步在田野內,只見到一片豐收的景象:農民忙得不可開交;棉花白似雪;麥穗把麥稈壓彎了腰;顆顆高粱紅似火------我走著走著,來到郊外,那裡有一片果林,同糧食一樣,水果大得誘人:柿子如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樹上;蘋果如小姑娘的紅臉蛋;葡萄如紫色的珍珠,成群掛在葡萄藤上-------真誘人!我買了一串葡萄,我嘗了一個,「好甜!」我真想把這串葡萄帶給親朋好友,讓他們分享一下「秋天的厚禮」。我走累了,就地躺下,仰望天空,晴朗的天空,如大海一般,朵朵白雲猶如揚帆起航的小舟,悠悠的飄著,一排排大雁順著「人」字形向南方飛去。
秋天的晚上更美,我端來一把椅子,坐在田野里,望著星空。星星格外明亮,好象巧克力布丁上的奶油,格外顯眼,在田野里,青蛙在歡唱,無比美妙!一絲風拂過,我閉上眼睛,感受風,無比愜意!我看著皎潔的月亮,幽森的森林,伴著田野,像畫一般。我不禁贊嘆道:「美麗的田野!」

2 秋天的田野

秋,是天高雲淡的季節,是菊花姐妹們的樂園。秋,比春更富有欣欣向榮的景色,比春更富有絢麗的色彩。
星期六,我走進秋天的田野,欣賞秋天的美麗景色。天空像一塊無比巨大的藍寶石,太陽就像嵌在藍寶石上的一顆發著金燦燦光芒的珍珠。小路兩旁整齊地栽著紫荊樹,它們脫下了翠綠的夾雜著紫紅色的夏裝,換上了金燦燦的夾雜著綠色的秋裝,好像在迎接秋姑娘的到來。一陣秋風輕輕拂過,枯黃的葉子從樹上打著旋兒飄落下來,像一隻只黃蝴蝶在空中跳舞。紫荊樹兩旁的菊花正在迎風怒放,好像在說:「秋姑娘,謝謝你!是你把我們吹得更加燦爛。」瞧,它們紅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似霞,大的像綵球,小的似花燈,把紫荊樹裝扮得更加美麗。
田裡,金燦燦的稻穀,顆粒飽滿,沉甸甸的散發著醉人的方向。黃澄澄的穀子,壓得谷穗都直不起腰,可它還是不停地擺動,好像樂得跳起舞。遠遠望去,整個稻田像鋪上了一張金光閃閃的毛毯。
在稻田的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水歡快地向西流去,溪里的小魚正在自由自在地游泳。水面上有幾片落葉,就像幾只可愛的小船。
我喜歡秋天,更喜歡秋天的田野!

3 秋天的田野

「啊,真的嗎?要去田野找秋天?」我們圍住作文班的李老師不放。見老師笑著點點頭,個個頓時臉上樂開了一朵大花。老師給我們講了一些注意事項,大家就高高興興地坐車出發了。
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路旁一排排拖著長鬍子的榕樹,它們的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綠得發亮。榕樹下的花壇里盛開的是小小的野菊花,全都是金黃色的,星星點點的到處都是,好漂亮呀!偶爾才有幾片榕樹的小黃葉頑皮地從綠葉中鑽出來,飄呀飄呀捨不得落下,似乎想跟我們說:「秋天到了。」
車停下來了。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右邊一大片金黃的稻穀,一眼望不到邊際,秋風吹來清新的稻花香,惹人沉醉;左邊是綠色的蔬菜,有深綠的白菜、嫩綠的蔥,色彩鮮艷,賞心悅目。熱得冒汗還穿著短衣短褲的我們親眼看到那沉甸甸的稻穗,才真正覺得秋天到了海南,豐收的秋天就在我們身邊。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同學們見什麼都好奇,不斷地問這問那。居然有一位同學問老師稻子是什麼。哈哈,太好笑了。不過這也說明我們有的人只懂享受,不知道我們吃的大米就是眼前這些稻穀脫殼而成的。大家都伸手去摸摸,有的直叫扎手,有的還摘了一點准備帶回去做紀念。
在金黃的稻海里走著,我們還看到了顏色和土一樣,比我的拇指還小的小青蛙,還有一節小拇指那麼大的螃蟹。同學們大驚小怪的叫著,嚷著,笑著……平靜的田野變得熱鬧起來。遠處有幾位忙著收割的農民也被驚動了,抬起頭來注視我們。老師很想帶我們去看他們收割的樣子,可太遠了,而且稻田裡是深深的爛泥,過不去。我覺得農民真辛苦,這么熱的天站在爛泥里幹活,今後可不敢剩飯了。
後來,我們又發現了農民家養的可愛的小鴨、兇猛的大狗、好鬥的公牛……
啊,秋天的田野真想一頓豐盛的「大餐」,多想再有多一點的時間在這兒盡情的「品嘗」呀!

給你三篇喲!作文還是要你自己寫的也!學習加油嘍!

❼ 趙佶 芙蓉錦雞圖的寓意和象徵

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趙佶所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經典傳世名畫之一。此畫作曾是宋以後歷代皇帝珍愛的藏品,畫上的收藏印有「萬曆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顯示該畫的巨大價值。

《芙蓉錦雞圖》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為一幅絹本立軸,雙勾重彩的工筆花鳥畫。在畫中,一隻色彩絢麗的錦雞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著右上角一對翩翩飛舞的蝴蝶,顯出一種躍躍欲試的神態。芙蓉的一枝,由於錦雞的落下而微微地彎曲了,似乎給人一種顫動的感覺,更顯出花枝的柔美。

這幅畫,通過剎那間的動態,把花、鳥、蝶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設色富麗而典雅,整個畫面,充滿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機。而且,本幅畫的右上方宋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右下書款「宣和殿御制並書」,並書草押書「天下一人」。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細瘦而遒勁,被特稱為「瘦金書」,他的花鳥畫技法,又被稱為「工筆院體畫」,他的詩、書、畫,在一張作品中顯得非常和諧,獨具風格,在繪畫史上有「三絕」之譽。《芙蓉錦雞圖》是趙佶的代表作之一。

花鳥畫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蟲、鳥類、魚類、走獸等動物題材。西洋畫中畫花卉、鳥雀的繪畫稱之為靜物畫,畫家以寫實的方法對著景物寫生,甚至畫僵死的獵物。與此相對應的中國繪畫中的花鳥畫,完全是憑借記憶默畫花卉和動物,也稱之為寫生。與西方繪畫的寫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國繪畫的寫生是表現自然物象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國花鳥畫家借畫花鳥表達了許多寓意,如畫家往往以動植物的自然屬性比喻人的社會屬性。高大的松樹不畏風寒,畫家將它喻為英雄,而矮小的荊棘多刺,畫家將之喻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較耐寒,故將它們比作君子。有的花鳥畫表達了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也有的花鳥畫是表達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懷。
中國古代皇帝比較喜歡畫花鳥畫。宋徽宗趙佶畫《芙蓉錦雞圖軸》,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圖軸是很有意趣的寫意畫,看到圖中機敏可愛的老鼠,使人忘記了鼠類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將老鼠作為美好的藝術形象來描繪,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老鼠之美感的藝術家。由於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實裡面也有很多種子,因此將它們作為繁育能力最強的動物和植物。宣德二年(1427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終於得了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即後來的明代正統皇帝。朱瞻基畫此圖正是為了記錄他得子的最幸福的一年。

明末畫家徐渭沒有帝王那樣的心態,更沒有優裕的生活條件,他一生非常坎坷,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沒有一次成功。徐渭懷才不遇,發出了癲狂般的感慨和憤怒,他畫墨葡萄軸,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樣被拋在野藤里。人們說,這張畫的墨點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淚珠。比較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畫家,他們的花鳥畫透露著不同的情感,這就是中國古代繪畫內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

❽ 《春》朱自清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特徵,順序,語言特色,用詞 知道的馬上 積分不是問題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賞析】你有過等車或等望親人、迎親等的生活體驗嗎?在焦急的目光下,目標隱約而現,越來越近,「來了!近了!」那種喜悅之情 溢於言表。作者開篇就運用反復的「盼望著,盼望著」,然後結合人們的生活感受,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和渴望。語句短小精簡,句式整齊,舒緩自然,開篇就品味到了散文的韻律與格調。

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賞析】接下來是「繪春」部分。短短五個小句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動態十足的春天輪廓圖,貼切而美好。第一句,作者繼續採用擬人的方式寫出了春天萬物初生的形態。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萬物,春天來臨的時候,看似蕭條枯竭的萬物都迸發出新的生機,抽枝吐綠,一個「張」字寫出了萬物季節輪回復甦伊始的動態,「欣欣然」則擬人化地寫出了冬去春來重新充滿活力的欣喜之情。「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朱先生似乎是藝術的高手,不僅是語言大師,更是美術的大師,寥寥三句,就把春天的輪廓描述得形象而生動。春日的青山一改冬天的蕭索和嚴肅,江南群山青黑的主色中點綴著淡綠,「朗潤」一詞形象而貼切,換做「濕潤」是萬萬不可的;春雨多了,門前池塘、山間小溪,人們處處感受到春季雨水比冬季明顯的增多了,「漲」字既寫出了春水的動態美,同時也寫出了季節雨水的真實特點。第三句,「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擬人化的語言寫出了春陽的暖調,同時也有四季伊始時春天初來乍到的那份羞澀感……。青山、綠水,紅紅的太陽,動靜結合、色彩豐富,著筆恰到好處,誰不說這是一幅極好的春光圖呢?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草似乎是報春的使者,當我們走在似乎還有些寒風拂面的路邊,不經意看到幾絲或一小片淡綠的小草新葉的時候,心裡會升起一股暖意,還不由自主會說一句:「春天來了。」作者細描春天的開筆就從「春草」開始,——
「偷偷地」寫出了小草通常的默默無聞,也有人們不經意發現它時的驚喜之情,「鑽」字更妙,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春草旺盛和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形象地寫出了草兒沖破土層或石栗的那股鑽勁;「嫩嫩的、綠綠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貼切寫出了春草的形態,同時,連續的疊詞,不一樣的句式,讓人感覺到青草如在眼前,綿軟舒適,讀來上口;「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一幅多麼溫馨又溫暖的圖畫!寫法也很獨特,作者沒有整段寫春草,而是通過人們在草地上盡情歡快的活動側面烘托著草的繁茂,草的生機盎然。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賞析】有草必有花,春天必以花來渲染整個季節的主調。作者用了不少的筆墨來描繪「春花」。作者先寫了江南春天家戶門前熟悉的桃花、杏花、梨花熱鬧的開放。開門見春,作者用貼近生活的目光開始描繪春花的爛漫。「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擬人的手法讓人不僅想到了人們趕集時的熱鬧歡騰,同時也彷彿看到了春天花兒競相綻放的那種熱烈場面。接下來作者運用色彩描繪、味覺、虛實聯想、烘托、比喻等多種手段描寫了春花的爛漫和芬芳。從樹上寫到樹下,再寫到周圍的野花,從春花聯想到秋實,富有動感的蜜蜂和蝴蝶當然也不會缺席如此盛大和美麗的聚會,整幅畫面,富有層次,種類齊全、色彩繽紛,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繁華似錦的春天美圖。語句短小,動靜結合,作者藝術性的語言和畫面效果令人陶醉。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賞析】風是什麼?看不見,也抓不住。不少人的文字裡面通過樹葉搖動和塵土的飛揚來表現風的存在,可是,四季的風是各有特點的,「春風送暖」,這是朱自清《春》筆下「春風圖」的主調。為了描繪春天的「和風煦暖」,作者獨具匠心,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和表現手法,首先,作者引用宋代張志南和尚的古詩「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的一句,提筆就點明了春風暖和的特點,然後啟用觸覺,用一個及其貼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 撫摸著你」來比喻春風。母親纖柔而親切的手掌(指)輕輕地愛撫地觸碰著身體,多麼溫暖、多麼的舒服的感覺!我的學生在賞析課文結構時說,草的氣息,花的香,都是依靠春風吹送帶來的結果,「春風圖」很自然就緊接在「春花圖」之後,作者確乎是有這樣的思路的,看,「泥土味,青草味。花的香……」作者利用嗅覺把春風拂鼻、清新而又混合的春天味道表達得十分到位。最妙的是作者把一幅「迎風歌唱」的舞台搭得如此精巧。輕揚的楊柳,斜斜飄飛,這是「二月春風」裁剪的佳作?還是西湖湖堤的那些翠柳?這些都不重要,這里有鳥兒沖出整整一個冬天的樊籠,跳上枝頭,抖落翅膀,歡快鳴叫;這里有愜意的牧童騎在牛背,銜著柳葉,吹著短笛,「成天嘹亮地響著」,那種不知疲倦、褪去寒冷去掉厚重衣服在暖風中盡顯十足精力的畫面就在眼前。從另一個角度看,確切的說,朱先生應該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家和作曲家,一曲「風唱春」的立體交響曲讓人欣賞起來如痴如醉。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賞析】風雨相關。「春雨貴於油」,可「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連綿不斷的雨季,陰霾的天氣,泥濘的道路,心情的低迷……著實讓人有些惱意的。作者對大眾的心理琢磨很透,「可別惱」,一下子就把人們心理情緒性的話表露出來,同時提醒換種心情來看待。朱先生筆下的「春雨」多麼形象:「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 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細細柔柔,密密麻麻,臨坐窗前,不細細聆聽,似乎是感受不到雨的滴答的,但空氣的潤濕和有些凝重還略帶陰沉的天空,提示著,雨季還在。作者是散文家,同時也是詩人,散文文字筆下也帶著詩意,後面的文字,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十分精美的雨中水墨畫,沒有渲染,色彩也冷調,但每一個在江南生活過的人,(至少在我心裡)讀完朱先生的文字,總能回憶起黃昏雨中的那一幕,凝固在心裡揮之不去的寫意畫,黃昏暮後春雨中那撐傘慢走的閑散,還有農家春忙的那披蓑戴笠……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賞析】春和日暖,抖落了一冬的束縛和包袱,最高興的當然是孩子。作者首先把視線定格在半空搖曳的五彩的風箏,循著線端,是地上來回奔跑的孩子,這樣的春天充滿著蓬勃朝氣。「孩子放風箏」似乎是朱自清《春》筆下「迎春圖」盛大場面的引子。在這里,作者就像一個坐鎮的導演,指揮和創意著一幅宏大的影片場景。孩子的出場就像敞開了一扇迎春的大門,春天的惠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緊接著,所有的人,不分地域,不分年齡,不分尊卑,紛紛走出家門,畫面重重疊疊,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姿勢迎接著春天。孩子的春天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風箏飛鳶系著快樂與輕松在風里飄游;「一年之計在於春」,大人的春天是帶著希望與計劃的,行色匆匆,忙忙碌碌,臉色露著笑意。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里腳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賞析】如此美好的春光,我要歌唱春天,我要贊美春天。作者的贊揚不落俗套,而是用三個不一樣的比喻,句式整齊,彼此又互相關聯和遞進,把不同時期的春景贊美得形象而逼真。一年四季,新春伊始,萬事開始從頭越,就像初生嬰兒般,人生一切剛剛起頭;繁花似錦,百花鬧春,那份喜慶和熱鬧何不非春天莫屬?就像鄰家小姑娘那般活潑,花枝招展,惹人喜愛;萬物生長靠太陽,春天又是萬物抽枝吐綠、拔節生長的旺季,柳條飛絮,花開花落,一夜春筍……我們在蔥蘢當中看到了春天的力量。作者把春天依次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既看到了春天隨時間的推移的變化特點,同時也看到了春天萬物生長從發芽、抽枝到繁茂的生命過程,這一切都是春天賜予萬物的恩惠與生機。

❾ QQ空間主頁上的動態圖片怎麼弄

1.首先,點擊空間右上角的主頁排版。這樣可以改變傳統的展示模式。一開始空間默認給好友展示的是社交元素的主頁。這個包含的內容是比較適合大部分人的,不過太多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