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曲藝的種類有哪些
曲藝的種類有如下:
1、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只說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
2、相聲類
相聲是從中國民間說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松、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群眾的知識,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說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
3、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敘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干板垛字,節奏較快。
4、鼓曲類
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
5、彈詞
彈詞盛行於我國南方。一般是由兩個人彈唱,一人彈三弦,一人彈琵琶,有說有唱,稱為雙擋。也有一個人自彈自唱的。
6、大鼓
大鼓流行於華北、東北等地區。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員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樂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黃河流域的產物,盛行於清末,是從民歌小調發展變化來的。
7、說唱書類
大書就是中、長篇書。表演時連說帶唱,說說唱唱。這類曲種如北方的西河大鼓、南方的評彈,很受農民歡迎。
㈡ 吹拉彈吹拉彈唱是什麼意思
指吹奏、拉弦和彈撥樂器以及歌唱等技藝。形容這個人,吹拉彈唱都會,多才多藝。
出處:《作品與爭鳴》1983年第11期:「她同時也非常喜歡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彈唱,樣樣在行;會裝電燈,會開拖拉機,還會給報紙上寫文章哩!」
吹指的是竹笛、簫、蘆笙、嗩吶等吹奏的管樂器。拉指的是京胡、二胡、板胡、四胡等拉的弦樂器。彈指的是三弦、月琴、琵琶、古琴、古箏等彈撥的弦樂器。唱是唱的戲曲、詩詞歌賦或坊間流行的俚語小調。
(2)三弦彈唱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多才多藝
解釋: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出處:《尚書·金訑》:「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
譯文:周公旦的任意像祖父,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2、文武雙全
釋義: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出處:《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譯文:蘊孫、吳之略、是能文能武的人才。
㈢ 民族樂器按什麼分為吹拉彈唱
演奏方式。
常用樂器如下:
吹管樂組:笛、簫、笙、嗩吶、管等。
彈撥樂組: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揚琴、箏、三弦等。
拉弦樂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擊樂組:定音鼓、鑼、鼓、鈸、碰鈴、木魚、雲鑼等。
音樂特徵:
按照中國傳統民族器樂曲的表現功能,可分為三類樂曲:
1、具有強烈實用性的樂曲。多數和民間的民俗活動相聯系,如歡慶年節、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宗教活動等;有的則來自戲曲場景或民間歌舞。這類樂曲往往以其單一而概括的情緒來烘托、渲染某種氣氛。如《中花六板》、《夜深沉》、《慶豐收》等。
2、以寫實為主的樂曲。通過描繪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場景、事件來抒發人的感受。如《百鳥朝鳳》、《賽龍奪錦》、《流水》等。
3、以寫意、寫情為主的樂曲。有的直接抒發人物感情,如《二泉映月》、《江河水》等。有的借物言志、借景生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猶如中國古代的詩歌、繪畫一樣,講究意境、神韻,抒發感情的方式內在含蓄。如《漁舟唱晚》、《梅花三弄》等。
㈣ 彈吉他時彈三弦三品和四弦三品怎麼按
F大調的屬七和弦
七和弦的構成是由四個音按三度疊置而成的一種和弦,其顯著特點是根音(最低音)與冠音(最高音)音相距為七度,故名七和弦,七和弦共有七類,其不協和性及緊張度來自七音。
大小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礎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寫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TI,RE,FA和弦用G7表示,LA,升DOL,MI,SOL用A7表示。因為在和聲大小調、自然大調旋律小調中常常以屬音作為根音,因此它也稱為屬七和弦。
(4)三弦彈唱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吉他右手拍弦技巧
將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攏;同時,食、中、無名指略微彎曲;然後,手腕順勢帶動右手掌將弦拍擊在音孔的正中央,使其發出「啪」一聲的短促音。
右手拍弦要領如下
右手手指並緊,拇指放在食指上側,其他四指指尖形成一個平面。
拍弦時注意用手腕瞬間發力,不可僵硬。
注意右手與琴弦的接觸點為四指指尖外側和手掌內側。
由於拍弦的效果是由琴弦撞擊琴品產生的聲音,所以右手應稍靠近指板。
㈤ 吉他譜上有和弦有數字怎麼彈,有圖片
和弦是需要按著的, 在譜子中打x號的,就是需要按著和弦來彈,後面的數字, 就不需要按著和弦了, 直接按著品位就好比如1弦的三品滑到五品 。
吉他譜中一般都是用1、2、3、4分別代表左手的四個手指 ,大拇指除外。比如FM和弦的四品 4、5弦上的三四分別用無名指和小指按住。
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古典音樂的領域里,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內樂和管弦樂中,吉他扮演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5)三弦彈唱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吉他和弦練習訣竅:
1、彈奏任何和弦,必須按照正確的姿勢、正確的指法去練習,這是一條最基本的原則,也是一條顯而易見而又容易被忽視的訣竅。
2、練和弦之前應先練音階和琶音。音階琶音是和弦的基礎,練和弦應該從基礎開始,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要完全放棄音階琶音徑直練和弦。
3、練和弦一定要聯系相關的琶音。音階琶音和弦三者有天然聯系,可以分開練習,但不能把它們完全分割開來。
4、善於將和弦按原位、第一轉位、第二轉位、第三轉位等依次彈奏,以便認清與記牢某個具體和弦。
㈥ 什麼是彈唱和指彈似乎是不同的
1、指彈是一種演奏方式,又稱作鋼弦木吉他演奏,英文為Fingerstyle guitar,是一種吉它加花的奏法,在音樂界非常新興的項目,而這些手法大多來自民間的繼承,結合了弗拉門戈,夏威夷,西班牙等吉他演奏法與打板技巧並不斷的創新。
2、彈唱是主要作伴奏用,配合人聲唱歌,一般以吉他、鋼琴等為主。在中國也有以民間樂器三弦、琵琶等。
(6)三弦彈唱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彈唱是一宗歷史悠久的說唱藝術。起源可上溯至宋代。流行在山西省離石、柳林、方山、中陽一帶,相傳形成於清代中葉。在清代修撰的《永寧州志》中,有關於「審錄·喚妹子」、「放牛·貼對子」的記載,這就是「彈唱」較流行的曲目。
在民間有「東秧歌、西道情,小曲出在離石城」的傳說,這小曲即指的「彈唱」。《離石縣志》又載:「彈唱這種說唱藝術,經宋、明、清各代流傳下來,民國年間,縣城周圍村莊、北川西屬巴一帶甚為流行。
練習方法
有些人唱到半句的時候沒有聲了;有的明知道唱的音不太准,可是嗓子就是不聽話;有的唱起來忽強忽弱,氣流不勻;有的唱到高音時力度不夠等等,這些現象都與氣息有關系,看氣息不足和不會控制氣息是兩個突出的問題。
解決唱歌氣息不足的主要辦法是進行跑步,清晨或上午最好,當然下午和晚上也可以,每天最好進行一次中長跑,一千米到三千米都可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跑步可以增大肺呼量,肺呼量增加了,氣息也就深了。經常堅持跑步,氣息無疑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另外,沒事的時候,經常做一做深呼吸,然後慢慢將氣吐出,也能增大肺呼量。解決氣息控制不穩的主要辦法是多唱、多練,因為只有多練唱,才能取得氣息控制的經驗。
練多了、唱久了,氣息控制也會逐漸穩定下來,這里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及時的換氣。有些同學換氣少,當然氣不夠用,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控制氣息,一般拿來一首歌,應事先把換氣的地方定下來,用筆標好,以免練習時忘掉。
指彈吉他一般使用民謠吉他(也有說法說類似古典吉他的造型),用鋼絲弦,音色明亮清晰。右手彈奏常留長指甲,聲音明快;也有採用撥片和手指同時演奏手法,如Tommy Emmanuel就常常使用這種演奏方式。
它的定弦往往把吉他的第六弦音定為E,即6~1弦音依次為「362573」,這是演奏風格的需要。它可彈奏旋律,撥奏和弦,還可掃弦,其氣勢不差於弗拉門科吉他,是把民謠、古典、弗拉門科三種吉他的優點,融合在一把琴上,因此深受世界各國吉他演奏家的喜愛。
西班牙吉他大師塞戈維亞,對指彈吉他曾有過高度的評價,並將各種吉他演奏風格,用符號的差異和不同給予說明。
指彈吉他的形成,是經過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它是「美國早期(原始)吉他」的延伸,是鄉村的布魯斯吉他和民間的「拉格泰姆」音樂的融合,逐漸發展而成。
早在十七世紀,上百萬非洲奴隸被販運到美洲大陸,他們帶去的是傳統的非洲音樂,後來和白人主子的歐洲音樂融合在一起,產生了節奏布魯斯。樂手在吉他演奏上用滑音和掃弦,演唱者用減唱和滑音來表現喜、怒、哀、樂,這就是美國早期吉他的革新。
十九世紀末葉,美國又流行用吉他伴奏「方當果舞曲」、「加洛普舞曲」等,從而又產生了一系列獨特的伴奏手法,民間的拉格泰姆(Rag-time)音樂和布魯斯音樂結合了,終於在1920年出現了指彈吉他。
至今指彈吉他在歐美等國廣泛流傳,我國尚處在起步階段,相信不久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更多指彈吉他唱片、音帶、錄像資料會傳入我國,指彈吉他一定能深受我國吉他界、音樂界,以及音樂愛好者的歡迎。
㈦ 曲藝類中包括哪些劇種啊
全國曲藝種類繁多,有說的,有韻誦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說半唱的,還有連唱帶舞的,各不相同。根據腳本特點、演出形式和音樂曲式,大體上可以歸納成評書、相聲、快板、鼓曲、說唱大書等五大類。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只說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做到老書新說,舊書新評,愛聽眾之昕愛,恨聽眾之所恨。一個演員,一塊醒木,一把扇子,就產生了"全憑一張口,滿台風雷吼"的藝術魅力。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相聲類
相聲是從民間說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松、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群眾的知識,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說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獨角戲(滑稽)、四川的相書都屬於這一類。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敘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干板垛字,節奏較快。增添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後,發展成快板書。山東快書則是從竹快板書演變成的。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鼓曲類
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可分成七種:
(一)彈詞彈詞盛行於我國南方。一般是由兩個人彈唱,一人彈三弦,一人彈琵琶,有說有唱,稱為雙擋。也有一個人自彈自唱的。蘇州彈詞和揚州彈詞,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講究"說噱彈唱"。開書前所唱的"書帽兒"叫"開篇"。蘇州彈詞在創腔上流派紛呈,各有特色。
(二)大鼓大鼓流行於華北、東北等地區。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員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樂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黃河流域的產物,盛行於清末,是從民歌小調發展變化來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種是犁鏵大鼓(即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調唱腔是從魯北農村中一種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民歌發展成的,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健康的鄉土氣息。
(三)漁鼓和道情
漁鼓用漁鼓和簡板為伴奏樂器,共同特點是以唱為主,以說為輔,有的只唱不說。表演時,用右手手指敲擊漁鼓。漁鼓是用八節竹筒,在頂端蒙上羊皮或豬護心皮製成的。傳統節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宣揚道教的出世思想,所以又名"唱道情的"。湖南、湖北、廣西、江西、四川等地區都有這個曲種。獨唱的較多,也有對唱的。流行在華北地區的河南墜子也是由"道情"與河南民歌融合後,添上墜琴伴奏而發展起來的。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四)牌子曲
凡採集民歌小調或其他曲牌連綴起來演唱的,都屬於牌子曲。這種聯-曲體都是前邊有曲頭,後邊有曲尾,中間加上許多曲牌,創作時按曲牌規格填詞。牌子曲在京、津兩地也有叫單弦的。河南的大調曲子,甘肅的蘭州鼓子,青海的賦子腔,山東的八角鼓,以及四川清音、上海說唱等;都屬於這一類。這類曲種音樂性較強,長於抒情和敘事。
(五)琴書
琴書由於主要伴奏樂器是揚琴而得名。揚琴是波斯樂器,流入我國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說琴書是一種"洋為中用"的形式。琴書一般是兩個人演唱,演唱兼伴奏,一人打揚琴,一人拉墜琴。也有加上古箏或配上軟弓子小胡琴的,還有以三弦代替古箏的。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大體相同。常德絲弦、四川揚琴、北京琴書等也屬此類。
(六)雜曲
雜曲是從民間小調、勞動號子、貨聲等發展起來的各種小調小曲。如天津時調,湖北小曲,關中曲子,四川盤子,工鼓鑼,小熱昏,大廣弦等,品種很多。曲調優美動聽。有些地區曾把某些小曲引入音樂范疇。
(七)走唱
走唱邊舞邊唱,音樂性和動作性都較強。如二人轉由一男一女扮作一旦一丑,雖然化妝,卻仍以演唱者的身份敘述故事,摹擬角色。演唱時,一人耍扇子,一人耍手絹,邊耍邊舞邊唱。二人轉最初是農民的"莊稼耍",包頭的擦粉戴花,穿花衣服拿扇子、手絹兒;扮丑的手持霸王鞭,在平地邊扭邊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