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護理風險的特點包括幾點
(一)護理風險特點
護理風險有四大特點:第一,與護理行為的伴隨性。第二,難以預測性。第三,難以防範性。第四,後果的嚴重性。
1. 與護理行為的伴隨性 首先表現在醫療護理行為如一把雙刃劍,它給飽受病痛困擾的患者帶來健康恢復希望和獲得新生的同時,對正常人體也具有一定的侵害性。如葯物本身就有毒性作用,在殺滅病菌和有害細胞的同時,也可能會對患者正常的組織細胞造成損害,損害相應器官的功能,從而損害身體健康。
2.難以預測性 難以預測性即護理風險的發生帶來極大的偶然性、突然性和個體差異。難以預測不等於不能預測,只要通過努力,仍然可以預測,或預測到發生的可能概率。但部分護理風險,在目前醫療水平和條件下,是難以預測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最終人的認知能力是可以逐步的揭開醫療科學中的未知領域。所以我們應當將護理風險分為預測的護理風險和目前不能預測的護理風險,在工作當中可能通過經驗把風險降到最低。
3.難以防範性 難以防範不等於不能防範,有的風險可以防範,而有的風險經過努力不能防範和避免。因此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行為之前,應當就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盡可能的做好准備,制定一些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以免風險真正發生時手足無措,不能妥善處理,導致醫療不良事件發生
4.後果的嚴重性 不良事件的侵害結果往往加重病情,造成一種新的損害。所以護理風險一旦發生,對病人的傷害非常大,所以我們要盡量的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把風險降到最低。
( 二 ) 護理風險發生的環節
有研究對護理風險發生的環節、人群、時段、意識等進行了調查,其結果表明:
治療、搶救危重患者、交接班、醫護耦合性環節是高危環節;
操作不規范的護士、實習護士、年輕護士、知識老化的護士、責任心不強、業務能力較差的護士是高危人群;
工作繁忙、交接班前後、中午和夜班、節假日時間是高危時段;
主觀意識過強、安全意識淡薄、法制觀念不強是高危意識;
上述要素極易導致護理風險的發生,管理者應該有預警計劃,及時識別風險,防範護理風險的發生。
(三)護理風險的分類
1. 護理差錯 護理差錯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因責任心不強、工作粗疏、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或違反技術操作規程等原因,給患者造成了精神及肉體的痛苦,或影響了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和構成事故者。
2. 護理事故 護理事故是指在護理工作中,由於護理人員的過失,直接造成患者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
3. 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的發生常常是由於無法抗拒的因素,導致患者出現難以預料和防範的不良後果,比如葯物注射所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有些葯物雖然按操作規程進行皮膚過敏試驗,但是還有個別過敏試驗結果為陰性者仍會發生過敏反應。另外包括患者跌傷、燙傷、自殺也屬意外事件的范疇。
4. 護理糾紛 護理糾紛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患雙方出現的爭執。臨床上,患者就診、住院、直至痊癒出院,護理人員與之接觸最多,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護患關系處理不好就會發生糾紛。如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態度、工作責任心、技術操作的不滿意而引發投訴。
5. 並發症 並發症是指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患者發生了現代醫學事件能夠預見、卻不能避免和防範的不良後果。如難免性的壓瘡、產婦分娩出現的羊水栓塞等,由於並發症能夠預見,所以醫護人員需要事先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讓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備。當並發症發生時,患者和家屬通常會主動配合醫護人員採取適當措施,盡最大努力減輕患者所遭受的不良後果。 除了上述幾類護理風險外,護理病案記錄的不完善或錯誤,儀器故障也是較常見的護理風險。
⑵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01.注意表現外在美,用你的微笑親近患者
儀容、儀表、服飾、精神狀態這些外在形象,對於護士來說非常重要,憑借外在美的良好第一印象,可以建立護患之間愉快溝通的橋梁,如果再加上溫馨甜美的微笑,會對呼喚溝通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外在形象和情緒感染非常重要。
人們常說「微笑是最好的語言」,微笑是人際交往中解決生疏、緩解緊張的重要方法。護士在與患者溝通的時候,保持善意、溫馨、甜美、關愛的微笑,有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態度,會得到更多患者的信賴與友善。
02.需要具有同理心,用你的真誠感染患者
呼喚溝通是護士與患者之間交流信息和增進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在溝通中,護士應該具有同理心,理解患者煩躁、郁悶、著急、擔憂的各種心情,用真誠與患者交流,才能獲得患者的理解和尊敬,這是溝通的先決條件。
例如,患者對葯物劑量或療效產生疑問時,會表現出不滿情緒或過激的語言,這時候護士要用真誠、清晰、流暢的話語為患者耐心解釋,對用葯目的、葯物作用、不良反應等進行健康指導,並給患者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存在的擔心,輔助病人調整好治療狀態。
03.巧用語言和肢體,用你的言行聯通患者
護士稱呼病人要因人而異,力求准確恰當,盡量避免直呼其床號、姓名,交談中尊重病人的隱私及拒絕回答的權力,避免使用刺探、說教、輕視、批評等阻礙有效交談的語言,過分表示自己的意見、連珠炮式的提問、答非所問等影響溝通的不當方式,都會以免引起病人反感。
非語言的溝通技巧也是護士需要掌握的技巧。面部表情、眼神、身體姿勢等非語言性溝通形式可以起到關鍵的輔助作用,掌握握手、撫摸、沉默與傾聽的技巧能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幫助他們消除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讓下一步溝通得以更好地繼續。
04.學會因人而不同,用你的應變幫助患者
患者的病症、情緒、性格等不盡相同,與患者溝通也要學會因人而異,才能獲得更好的溝通效果。與憤怒的患者溝通要感受與憤怒的原因,與悲哀抑鬱的患者溝通要多鼓勵多關心,與病情嚴重的患者溝通時盡量簡短並觀察其反應,與感知有障礙的患者溝通可通過面部表情、手勢、觸摸等溝通技巧,或應用書面語言、圖片等特殊手段,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關心與理解。
護士還要根據患者病情及個性需求,運用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系統的專業知識,頭腦清晰、果斷靈活地去處理各種事情。發現患者有異常狀況後,一定迅速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掌握患者發生狀況的具體原因,及時發現病情病情變化,採取緊急應對措施或迅速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
⑶ 如何提升自己臨床溝通技能
1、耐心和耐性
醫學生要提高自己的醫患溝通能力,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心和耐性。臨床上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患者,每一位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力都有著區別,同一句話對不同的患者講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患者你講一遍就會理解了,而有的患者會反復的來問你剛剛交代的是什麼,所以醫學生在與患者溝通的時候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心和耐性。
⑷ 形容抗疫英雄的四字詞語
奮不顧身、臨危不懼、一馬當先、赴湯蹈火、無所畏懼、心懷家國、不懼生死、捨身取義、
⑸ 36淺談護患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
韋曉燕廣西都安縣婦幼保健院
【摘要】兒科護理因其對象的特殊性,容易發生護患沖突,兒科護理必須掌握護患溝通的技巧與方法,對家長和患兒要用心溝通、用微笑溝通、用情意和技 術來溝通。
【關鍵詞】護患;溝通;語言和非語言;熟練技術
護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關系,是護士與病人在相互交往中 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①。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可見護理工作在救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醫患關系較為緊 張,特別是兒科病,兒科因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容易發生護患 沖突,護患矛盾較別的科室更為突出。溝通能力差,向家長解釋不 到位,穿刺技術不過硬是護患沖突的主要原因。那麼怎樣溝通才能 博得患兒和家屬的信任,本人結合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淺談以下幾 點:
1、有良好的衣著和端莊的姿態
首先護士要衣帽整齊,精神飽滿,體態輕盈地邁入病,這是 一種無聲的信息溝通。特別在首次接觸中,良好的衣著形象會給病 人留下「三秒鍾美好印象」,為以後更好開展護理工作奠定基礎。護 士與患兒溝通時,應下蹲或坐下,與患兒的視線成一水平,講話時 音調柔和、聲音平靜而不急促,輕聲細語會使患兒感到親切②。溝 通時適時給予適當反應,如「是」或點頭,表示你已接受他們所訴 內容,並希望繼續說下去;在交談中,護士應成為有效的聆聽者, 消除護患之間的陌生感,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
2、保持一顆童心
兒童嬰兒由於具備很強的探索性,像一朵花、一個小玩具往往 能緊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兒科護士能保有一顆童心是很有必要的。 在對兒童、嬰兒進行護理時無疑能促進護理工作的進行,當他們的 注意力被佩戴在胸前的絲巾、漂亮的發卡、工作牌上的卡通畫牢牢 吸引時就能減少他們的抗拒感,也讓他們能喜歡上這位正在為他們 健康努力工作著的「白衣天使」。
3、保持微笑
微笑是最好的語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際交往中解決生疏緊張的 第一要素。護士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以使患者增強戰 勝疾病的信心。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能帶著笑臉工作將使病不再 是「病」,而是小病患康復的小港灣。一張燦爛的笑臉將拉近護士 和嬰兒、家長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使溝通順利進行。在兒科,微 笑溝通處處可用。如首診患者護士可用輕輕地、和藹的微笑表示熱 情;對遇到受到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患者,護士可流露溫馨、真 誠的微笑表示同情關愛;在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時,護士可以展現 出自信、堅定的微笑鼓勵患兒在疾病痛苦面前堅強起來,並且積極 配合;在患兒及家屬能主動積極配合檢查治療,疾病也迅速康復時, 護士可給予贊許、鼓勵的微笑表示賞識;在護理過程出現了某些小 失誤,不要忘記表示歉意,請求寬容與諒解的微笑以獲得相互理解 ③。
5、賦予充滿愛心的語言和非語言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患者到了,接觸最多、最密切的就是 護士。從護士接診的那一刻起,護士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患者的心 理及情緒。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如果護士的語言親切、和藹並富有同情心,通過溝通疏 導可以讓患者心情愉快,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在溝通過程中 主要採用尊重家長、同情患兒、耐心解釋、愛心溫暖的原則,主動 與他們交流。對於懂事的患兒,可通過講故事、詢問學習、生活方 面的需求,並多多鼓勵他們,幫助患兒盡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 增強患兒對護士的信任後操作會很順利。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 可以用觸摸的方式,觸摸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 方式④。它能起到有聲語言所達不到的溝通效果,當病人憂傷、恐懼、悲哀等特別需要溫暖及關懷的時候,需要醫者的觸摸以感受到 醫者的關心、體貼,這種關心可以體現在一個小小的動作中,例如: 當術後患者痛苦時,護士可以輕輕地撫摩他們的手或額頭,在寒冷 的冬天幫他們掖一下被角等,一個細微的動作,均可以體現護士對 病人的關懷,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對於家長,兒科護士應該對家 長耐心解釋,讓家長對孩子的病情有一個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當 家長對孩子病情有更好的了解後就能合理的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而 不是為護理過程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失望和憤怒。
6、營造一個新奇溫馨的世界
不同於其它病需要的安靜,兒科病還應該考慮到孩子們所 擁有的童心,他們不同於一般成年病人,兒童們喜歡一個新奇的世 界。為此我們對病進行了一些改革,在兒科病保持安靜的同時, 在病室中增添了圖書,玩具,錄音機,並准備了兒童CD;在走廊上、 病的窗戶、病床張帖卡通畫,紙折星星能讓病充滿童趣和溫馨 的物件。這樣當患兒被送進病後,護士可以用與患兒相適應的語 言介紹病區環境,可以和患兒一起唱講故事,與患兒一起做游戲 看動畫片,溝通感情,使患兒見到護士後不再具有強烈的恐懼心理, 輸液的哭叫行為明顯減少。
7.加強學習鍛煉,提高自身素質,用熟練技術來溝通
熟練的注射技術是溝通效果的重要體現。「一針見血」效果就顯 得及其重要,容易贏得患兒和家長的信賴⑤。因此作為兒科護士, 只有在平時工作中多看、多練,使自己的注射技術嫻熟、准確,盡 量做到鎮靜自如、有條不紊、一針見血,才能使患兒和家長從心理 上接受。如果穿刺失敗,患者不滿時,護士不能推脫責任,說些抱 怨的話,這樣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主動說「對不起,請原諒。」找另 一個經驗豐富的護士扎針,並通過兩人配合順利完成高難度的靜脈 穿刺,令家屬滿意。此外,熱愛護理事業,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 提高業務水平,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謙虛謹慎,光明磊落; 加強責任心,勤巡視病,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治療提供第一手 臨床資料。
綜上所述,多年來我們科室通過上述溝通的探索與實踐,增強 了護患間的親和力,取得患兒和家屬信任,達到護患間的有效溝通。 進一步完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提高護理質量。一個合格的 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精湛的護理技術,良好的 自身素質,還要具備與病人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才能達到新時期 對護理的要求,發揮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職責。
②溝通技巧在門診學齡前兒童患者中的應用《浙江中醫葯大學 學報》 年第02 期作者:陳芳芳;
④非語言溝通在兒童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職業衛生與病傷》 年第04 期作者:段小玲;李開芬;周春明;⑤兒科輸液時的護患溝通技巧《基層醫學》 年第24 期 作者:孫啟雲;肖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