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很多方向方向一個人不知道要走哪哪看看圖猜成語
說三道四
shuō sān dào sì
【解釋】形容不負責任地胡亂議論。
【出處】清·崔灝《通俗編·言笑》:「莫學他人不知朝暮,走啟蒙鄉村,說三道四。」
【結構】聯合式。
【用法】一般作謂語、狀語。用作貶義。
【正音】說;不能讀作「shuì」。
【辨形】道;不能寫作「倒」。
【近義詞】說東道西、誇誇其談
【反義詞】相對無言、默不作聲
【例句】
(1)王二嫂是個出了名的長舌婦;就愛在鄰居之間~;搬弄是非。
(2)她最怕別人在她背後~;所以不管做什麼事都很謹慎。
【英譯】make carping comments
Ⅱ 人物為蔡爺,百合香,王二嫂的電視劇是什麼名字,甘肅文化影視前幾天晚上19點半播出的
《鐵血輕奇兵》
Ⅲ 著名的紅色童謠是什麼
著名的紅色童謠《小地雷》、《害怕地雷炸》、《王二嫂》、《紅星閃閃放光芒》、《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Ⅳ 紅色童謠的著名的紅色童謠
經典流行中英文兒歌大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提取碼:1234
簡介:原創和收集高清兒歌視頻大全,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新鮮兒歌出爐,包含有兒歌串燒、兒童歌曲大全、少兒故事、經典兒歌、胎教歌曲、英文兒歌…..
Ⅳ 紅色童謠怎麼寫
一、小地雷,鐵西瓜,叔叔懷里抱著它,鬼子夢里也害怕。
早已怕,晚也怕,關住窗子睡著了,地雷就在他床底下。
線一拉,就開花,炸的鬼子回老家,哇哩哇啦直叫媽。
二、紅筆寫,藍筆畫,牆上的標語字兒大,鬼子見了心害怕。
心想颳了吧,害怕牆根地雷炸。
心想別颳了,背後鬼子官逼著他。
硬著頭皮用刀刮,轟的一聲全開花。
三、王二嫂,棗紅衫,整天劃船在河間。
敵人到,消息傳,告訴八路快下山。
敵人走,打魚蝦,打船魚蝦送上山。
四、東方紅,太陽升,祖國騰飛似巨龍。
愛祖國,愛人民,為民服務要熱情。
愛學習,多動腦,學習也要找訣竅。
小學生,會自理,長大才能有出息。
同學間,講和氣,有了困難齊出力。
要誠實,守信用,說到做到人敬重。
守紀律,守法紀,學生守則要牢記。
不鋪張,不浪費,勤儉節約報社會。
五、人之初,有華夏。
民族眾,愛國家。
講創新,要強大。
矛盾起,包容他。
厚德載,傳承發。
新北京,精神佳。
Ⅵ 紅色經典童謠
著名的紅色童謠《小地雷》、《害怕地雷炸》、《王二嫂》、《紅星閃閃放光芒》、《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紅色童謠是講述紅色革命經歷的歌謠。
《王二嫂》
王二嫂,棗紅衫,
整天劃船在河間,
敵人到,消息傳,
告訴八路快下山。
敵人走,打魚蝦,
打船魚蝦送上山。
——紅色教育課題組
童謠,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yáo。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大體說來,「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甚至於沒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謠。傳統童謠屬於民間文學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范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
Ⅶ 誰有趣味性的歷史故事
6、攻彼之短:
利用人物的愚昧、無知、貪婪、好色或某種缺陷等短處設計情節,製造噱頭。
有兩人吃醉了酒,趁著月光,沿著鐵路搖搖晃晃地往家走。其中一個說:「怪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咱們長的樓梯!」
另一個說:「誰說不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低的扶手!」
某人醉酒後乘坐的士回家,很快,就躺在後排座上沉睡不醒。到了他住的小區,司機拍醒他:「別睡了,下去吧。」其人牢騷地說:「這是我的家,我的床,為啥不讓我睡覺?」司機說:「你在我車上啊!」其人大驚:「糟糕!上來的時候我就把皮鞋脫到車門口了!」
又(手機簡訊):某人酒醉後渾身熱燥,在馬路邊等車時一件一件地脫光了衣服,最後裸體上了的士。司機盯著他上下打量,其人大怒:「你他媽的沒有見過裸體男人?」司機回罵道:「等會兒我看你他媽的從哪兒掏車錢!」
他們的短處就在於酒醉後神志不清,喪失了辨別能力。這樣的「短處」是人為的,也許是自己,也可能是他人。人可為,作者亦可為。我們要善於給這類噱頭的產生創造條件。
再如:某鄉下老漢進城,上了的士,司機幫他繫上了安全帶,老漢大怒:「瞧不起鄉下人怎麼的?還怕我沒錢給你,用得著把我捆起來?」老漢繼而來到賓館,一進電梯就大叫:「掏100多塊住這樣的房子?沒有電視、空調,怎麼連個床也沒有?」
這個「短處」是他的身份、閱歷決定的。還有利用自然條件或人物的某中殘疾製造噱頭的。我在《小村的笑聲》里有一個喜劇人物,因為年輕時開山炸石頭震聾了他的耳朵,打雷都聽不見,村裡年輕小夥子就藉此逗樂。最後有這樣一段:
「 ……我拉上田主任就湊了上去。果然,有幾個年輕小伙兒在圍著老頭兒尋開心。老頭兒今天穿了一雙新嶄嶄的圓口棉布鞋,興許是非常合腳,穿著舒服,把腿伸得長長的,正向人們炫耀。其中一個小夥子不懷好意地向同伴擠擠眼睛,故意用手指著他腳上的布鞋問道:「昨天晚上和誰睡覺?」老頭兒以為問他鞋子是誰做的,胸脯一挺,朗聲答道:「還能有誰?兒媳婦嘛……」
由於這種方法有歧視殘疾人之嫌,所以用時一定要掌握分寸,慎之又慎。
7、偷天換日:
從前講到采風的話題時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清代著名文人紀曉嵐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一次,他正有煩心事呢,一個太監非要他講個故事聽聽不可。
紀曉嵐被糾纏不過,只得講了:「從前,有一個太監。」就說這一句,便不開口了。
那太監催促道:「講啊!」
紀曉嵐說:「完了。」
「太監『下面』呢?」
紀曉嵐兩手一攤:「太監『下面』……,嘿嘿,什麼也沒有了。」
一個書生騎著馬在郊外游春,因貪看風景迷了路。恰巧迎面走來一個老農。他連馬也沒下,就問:「喂!進城怎麼走?」
老人不客氣地說:「我急著到前村看個希奇事兒,沒有工夫回答你。」
書生不耐煩地又說:「操,前村有什麼希奇事?」
老農說:「一匹母馬下了個牛犢,你說希奇不希奇?」
書生說:「怪了,它怎麼不『下馬』呢?」
老農沒好氣地回答:「誰知道那個畜生為啥不『下馬』!」
在以上的兩個小故事裡,「下面」和「下馬」都出現了兩次,音同字也同。然而,此「下面」決非彼「下面」,此「下馬」也非彼「下馬」。這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換掉概念,反唇相譏製造噱頭的方式,我們不妨稱其為「偷天換日」。
傳統相聲《歪批三國》也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技巧。區別於以上兩個故事的,這里是音同字不同。在這個優秀文藝節目的前半部分,有點數字游戲的味道:
甲:你知道三國為什麼叫三國嗎?就是因為其中的「三」多。從開始的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到後面的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擒孟獲……
乙:等等,不是七擒孟獲嗎?
甲:有七擒必有三擒!還有什麼三出祁山、三伐中原……
乙:是六齣祁山,九伐中原啊!
甲: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甲:《三國演義》里還有三個怪人。一個有名沒姓(貂禪),一個有姓沒名(喬國老),一個沒名沒姓(督郵)……《三國演義》里還有三個做小買賣出身的。劉備賣草鞋,關公賣豆腐,還有一個趙雲,是賣年糕的!
乙:趙雲賣年糕?沒有聽說過。
甲:很多人都聽說過啊!有出京劇是怎麼唱的?諸葛亮他老人家的唱段:「至如今五虎將盡都喪了,單撇下趙子龍老邁(賣)年高(糕)!」
年深月久,原詞已經記不準了,大致就這個意思。
再舉一個人所共知的傳統小故事為例:某縣官因修理房舍,讓衙役去買一些竹竿回來。衙役誤聽為「豬肝」。在鹵肉店裡買了豬肝後,還剩了些銅錢,便又買了個豬耳朵揣在懷里,打算自己悄悄下酒。回到衙門後,縣官見他竟買的是豬肝,點著他的腦袋申斥:「你還有耳朵沒有?」衙役大驚,忙從懷里掏了出來:「有耳朵啊,在這里呢!」
某人到某家應聘做家庭教師,雙方講定,每年工資四串銅錢。但是,每教錯一個字,就扣除一串銅錢。可嘆這個老師才疏學淺,一年中,曾經把「糖炒栗子」讀成「糖炒票子」,把和尚的「化齋」讀成「化齊」,把王二叟讀成「王二嫂」,把蘇東坡讀成「蘇東皮」!結果,四串銅錢被扣得一干二凈。痛定思痛,其人做詩一首曰:
票子栗子兩相異,和尚不該去化齊,一串送給王二嫂,一串送給蘇東皮。
8、一報一還:
《晏子春秋》:「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這是晏子智斗楚王的前提。楚王本來打算羞辱一下這個遠道而來的齊國的使者,結果落個自討苦吃。首先,守城的衛兵根據楚王的指令,要身材矮小的晏子從狗洞里爬進城去,晏子說:「如果我到狗國出使,就從這里爬過去。」
見面後楚王說:「看來齊國沒有人才,怎麼讓你這樣的人作使者?」晏子說:「那些有才華的都被派到大國去了,我這最不濟的就被派到了這里。」
楚王讓把一個人綁縛著從殿前走過,說是齊國的盜賊。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為什麼會這樣呢?水土的差異啊,是不是楚國的水土使齊國的百姓善於偷盜了?」
在故事的藝術手法中,也有一報一還式,比如復仇故事,大規模的一報一還。如果作為噱頭處理,一報一還一般是一問一答,而後者總比前者精彩,有力。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
蘇東坡笑問佛印和尚:「禿驢何在?」
佛印答:「東坡吃草。」
9、陰錯陽差:
這是由錯位產生的噱頭。
10多年前我在《傳奇故事》曾經發表一組幽默,其中一則講的是,某縣分管文物的文化局副局長,年近半百色心不退,總想打兒媳婦的主意。兒媳婦告訴了婆婆。婆婆悄悄潛入兒媳房中,滅燈以待。完事之後,局長連連呼「爽!」婆婆掀開被子,拉亮電燈,指著他的額頭說:「這么老的東西都分辨不出來,還是研究文物的呢!」
還可以舉《小村的笑聲》為例:
「老頭兒有個一兩歲的孫子叫小鐵蛋兒,剛會走,還沒斷奶。麥忙天村裡專門抽了兩名婦女,把全村的小孩兒集中在一處照看,中午領回家,飯後再送去。翁媳兩個割了半天麥子,一進門秀雲就忙著做飯,老頭兒去領小鐵蛋兒回來。小傢伙又調皮又貪玩,路上看見公雞叨架就是不肯走,怎麼哄也不挪腳。老頭兒靈機一動,忙拍著手催他:『快快快,回家吃奶呀!跟爺爺比比看誰跑的快,誰跑的快誰吃……」
這是一種縱向錯位。以混淆上下,前後、老幼、尊卑關系製造笑料。
還有橫向錯位,是在並列關繫上做文章的。比如《故事會》發表過的:
某人住家的東邊是一家鐵匠鋪,西邊是一家木匠鋪。每天這邊「丁丁當當」,那邊「嘭嘭啪啪」,攪的他頭昏腦漲。一天,他向兩家鄰居說,什麼時候你們搬家了,我一定請二位好好撮一頓。不久,兩家鄰居告訴他,馬上就搬家了。某人滿心歡喜把他們請進一家四星級的飯店,大吃了一頓。最後,某人問道:「請問二位準備搬到哪裡?」
答曰:「我搬到他家,他搬到我家。」
10、暗渡陳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明貶實褒,明褒實貶。話里有話,弦外有音。
請看,在某單位一次機關生活會上某人的發言:
「我們局長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觀念滯後,對待下面的合理化建議很不重視。早就說給他配一個年輕漂亮的女秘書,他就是不肯接受,這多影響全局工作啊……」
明裡是批評,實際是拍馬,傻瓜也能聽得出來的。
再舉一例:我的短篇故事《自討苦吃》里有這樣兩段話:
張成首先發言:「國家三令五申,要我們積極保護野生動物。可聽說每次你出面招待來客,餐桌上不僅出現過野兔、草狐子,還有果子狸什麼的,這是怎麼回事?」
劉歪嘴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小學校長王眼鏡接上了話頭:「說這個我不同意。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你說那些宴席,咱們誰去吃過?喝過?所以大可不必相信它。其實,我們劉主任恰恰是保護野生動物的模範。大家都知道,他家裡那條狼狗,不就是去年城裡不準養狗嚇跑到荒郊野外的嗎?沒有主兒的狗就是百分之百的野生動物!主任充滿愛心把它收養了。而且,每次公款招待酒足飯飽以後,主任總忘不了給它捎點回來,全雞、全魚、火腿,這狼狗什麼沒吃過?還有,上次東庄的那小子路過主任家門口,那狼狗不過在他腿上咬了一下,他張口就罵,主任上去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這難道不是對野生動物最大的愛護?」
又有人批評主任不關心群眾疾苦。
話沒說完,王眼鏡又攔住了話頭:「劉主任最關心普通群眾的冷暖了!春上那天,山根兒幾個村在小學操場看夜戲,正唱哩起了一陣風,鄰村那個婦女主任剛說有點冷,咱主任馬上把她緊緊摟在懷里!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去年冬天下大雪,我親眼看到,有好幾次咱主任深更半夜去敲村西小寡婦翠花的門,那不是去『送溫暖』是干什麼?」
王眼鏡忽然閉上了嘴,原來,劉歪嘴已經暈過去了。
含沙射影,指桑罵槐,這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所以也就成了諸多作者喜愛採用的方式。
方法問題就暫且說這么多吧。其實,生活中的笑聲和幽默是無處不在的,遠遠不是這區區10個類型能夠概括的。大家只要平時留點心,還會發現和總結出來很多花樣的。接下來換一個話題,聊聊如何增強自身的幽默細胞。
一是讀書,向傳統學習:二是磨練,向傳統挑戰。
先說讀書。讀書要有選擇地讀。例如晏嬰的故事,公冶長的傳說,以及解縉、紀曉嵐、劉羅鍋等這些歷史上著名的機智人物、滑稽人物的傳記、傳奇等有關文獻。另外,建議大家多讀一些傳統曲藝作品,尤其是相聲。這種講究說、學、逗、唱的語言藝術,「笑」就是它的生命。前輩藝術家們留下來的《關公戰秦瓊》、《歪批三國》、《借火兒》、《賣布頭》、《吃餃子》、《讀祭文》、《扒馬褂》、《兩畝地》等,最好都能找來原文認真讀讀。
另外就是多看漫畫。很多漫畫本身就是一個幽默故事,它是生活中的幽默高度集中的生動形象的反映。比如有一幅漫畫的標題是《老鼠的廣告——人吃貓肉好處多》,大家雖然沒有見到這幅畫,憑這幾個字就能產生豐富的聯想,就知道它的藝術效果了。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卜勞恩的系列《父與子》,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學生意》,其他如華君武、方成、鍾靈、張正宇、畢克官、劉小青等的作品也都很喜歡。關於幽默的話題,漫畫家方成還寫過專門的論述,在《曲藝》雜志連載,可見造詣之深。
再者就是多看笑話。作為作者來說,不要排斥「黃段子」。前天豐老師還讓我在這里和大家專門聊聊『黃段子』,膽小,不敢造次。但是,我們對「黃段子」要有客觀的、公正的評價。所謂黃,就是指的其中的性意識、性行為、性感受的露骨的描寫。在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工作中,這一部分是作為資料本處理的。我們學習借鑒的是它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強烈的人民性。傳統的「黃段子」很大比重是諷刺打擊那些腐化墮落的貪官污吏、為富不仁的社會垃圾的。這里說的「不要排斥」,是希望大家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揚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
其次,談談為什麼要「磨練,向傳統挑戰」。
我們知道,一個幽默的人,往往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一個豁達豪爽的人,熱愛生活,樂於交遊的人,健談的人。幾年前一次編輯部的分工,有個女編輯主動要求編笑話。我說,你並不適合做這項工作。關鍵就是她為人老實,平時少言寡語,身上缺乏幽默細胞。後來,她送審的稿子就常常因為「笑不起來」而被主編否定。所以,如果不具備前面說的那些素質,要增強自身的幽默細胞,就必須敢於向自己的「傳統性格」挑戰。要看到生活是那樣美好,周圍的人們是那樣可愛,要把自己溶入他們中間去,廣交朋友,縱聲談笑,磨礪性格,磨練嘴巴,在給別人以笑聲的同時,激活自身的幽默細胞。
從時尚的眼光看,幽默,也是一個男人魅力的象徵。眼下不少女孩子和男友分手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他身上缺少幽默細胞」,和他在一起「沒意思」嗎?假若花前月下幽會的時候,你能口若懸河地給她講幾個幽默故事,送一些「秋天的菠菜」,那女孩不拱在你的懷里撒嬌,小拳頭擂著你的胸脯,連連嚷著「你真壞,你真壞」才怪呢。
最後覺得還應該說明幾點:首先,噱頭的穿插和運用,必須注意它的思想性,要求品位高雅,格調健康。切忌庸俗,下流。按照古人的說法,千萬不能『動及淫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這樣說:「最庸俗、最無聊的東西會惹人笑,最重要和最深刻的東西也會惹人笑。」我們追求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希望我們的讀者在愉悅的同時,得到健康有益的啟迪,精神的升華。
其次,噱頭的運用貴在自然,貴在不動聲色,來不得半點勉強。過去,從來沒有見過那些大師們在舞台上可憐巴巴地哀求:「來點掌聲吧。」目前有些低能的相聲演員,在要不來效果時恨不得把觀眾按在地上狠撓胳肢窩的做法實不足取;
再者,噱頭不能濫用,不能堆砌,堆砌則有賣弄、油滑之感。要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分清主賓。如同做菜,它僅僅是調料,而不是菜的本身。沒有調料不行,調料放多了則適得其反,菜就變味道了。
Ⅷ 紅色經典童謠有哪些
1、紅領巾娃娃 我是媽媽的娃娃, 紅領巾是國旗媽媽的娃娃, 我繫上紅領巾是祖國媽媽的娃娃。 花朵 , 雲彩是天空的花朵。 浪花是大海的花朵。 我們是中國的花朵。 紅領巾是我們心中最美的花朵。 《少先隊員》 少先隊員真光榮, 庄嚴宣誓記心中。 愛國愛校愛班級, 認真學習要用功。 文明禮貌品德高, 勤儉節約講傳統。
2、黨啊,黨啊,親愛的黨,跟著你中國灑滿陽光!合:為什麼小漁村高樓萬丈?為什麼大西部再不荒涼?獨:紅火火的好日子甜透心窩,富起來的老百姓笑聲爽朗。獨:開創時代的共產黨,有了你才有改革開放;黨啊,黨啊,親愛的黨,跟著你中國走向富強!合:中國的希望!中國的希望!啊 親愛的黨,你是中國的希望!獨:為什麼旗幟高高飄揚?為什麼中南海令人敬仰?回歸的喜悅飛遍五洲,復興的大業充滿希望。
3、美麗中國我來畫:十八大,喜召開,商國事,謀未來。帶領人民繪藍圖,人民走上幸福路。小朋友,心向黨,和諧家園樂成長。歌頌黨的十八大,美麗中國我來畫。
4、誇誇十八大:金色陽光灑滿地,全國人民同歡喜。喜迎黨的十八大,編首童謠把黨誇。誇黨開創新中國,誇黨創造新生活。誇誇黨的十八大,美麗中國來描畫。
5、說說十八大大:中國,喜事多,坐端正來聽我說。說說黨的十八大,說說祖國新變化。說說新時新事新思想,說說新人新班新上崗。帶領人民奔小康,帶領人民走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