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海马有多少种类图片
扩展阅读
魔幻缘分唯美图片 2025-07-16 10:18:32
油画棒星空图片大全 2025-07-16 10:14:57
国旗卡通图片黑白 2025-07-16 10:04:47

海马有多少种类图片

发布时间: 2025-07-16 03:15:47

Ⅰ 海马的种类有哪些

海马的种类有哪些?

海马的种类有54种,今天挑出了其中最受欢迎的10种,希望你喜欢他们!

NO.1管海马

分布:日本、印度洋、新加坡、菲律宾、夏威夷群岛、澳洲及非洲东部、台湾、香港以及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

大小:最大长18cm

栖息地:沿海海湾,海港,潟湖,养鱼的围栏和浅水区的海草床

生活习性:身体纤细,侧扁,被骨环包裹,体色多变,从黄色,褐色,黑色,甚至橘红色都有,但通常都是深背景色上带有浅色的斑点和杂乱的图案。常成对或松散的聚成一群在栖息地附近活动,尾部缠绕海草、珊瑚或石块上。

NO.2刺海马

分布:括日本、新加坡、红海、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

大小:最长达15cm

栖息地:安静水域和浅水区的海湾,潟湖海草床

生活习性:长长的吻,身体上有尖刺状的棘,典型特征是吻上有白色的带状图案,体色多变化,通常为黄色和淡绿色

NO.3条纹海马

分布:中西太平洋的澳洲东北部海域

大小:最长达8cm

栖息地:栖息在20-69米的海草床

生活习性:外表像斑马一样黑白分明,条纹海马的背鳍鳍条共17条,尾环38-39个,骨冠呈锥形。

NO.4膨腹海马

分布:于西南太平洋区的澳洲及新西兰海域

大小:最长达35cm

栖息地:栖息在礁石区,港口和避风的沿海海湾

生活习性:特征是肚子圆鼓,环12至13个,背鳍鳍条27-28枚;胸鳍鳍条15-17枚;无尾鳍,具有突出的圆形眼棘。体灰白色,在头部与躯干上有深色的斑点与污点;尾部有交互的深色与淡色的条纹;雄鱼有的黑色斑块比雌性多。

NO.5虎尾海马

分布:分布于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活动记录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印度(安达曼群岛)海域

大小:体长可达18.7cm

栖息地:栖息在珊瑚礁上

生活习性:最常见的样子是尾巴黄色和黑色交替。这些海马通常成对出现在珊瑚礁,海绵花园,海带或浮动的马尾藻上。

NO.6克式海马

分布:我国分布于北起浙江省披山,南至海南省三亚的东海、南海海域,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海域。

大小:最大长32.5cm

栖息:近海海藻丛或珊瑚礁丛非常繁茂的地带

生活习性:全体均呈淡黄色,体侧具有一些不规则的白色线状斑点。吻部细长,呈管状。头部及腹侧的棱棘较为发达,躯体上的各棱棘较为短而锐利,呈瘤状突起。

NO.7矛盾海马

分布:东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亚海域

大小:6.5cm

栖息:栖息在大陆棚

生活习性:全身是黄色奶油色,它覆盖着小棕色斑点,一系列类似小鳍的叶片构成了这条鱼的大部分身体。叶片开始于海马躯干的中线附近,并继续到海马尾巴的末端。

NO.8豆丁海马

分布:从日本南部到印度尼西亚的太平洋西部海域。

大小:最长达2cm。

栖息地:仅见于15米深及更深水域中的海扇群落,常在洋流多的水域活动。

生活习性:目前已发现的豆丁海马体色有红,灰,黄,白,且会随着居住的海扇软角珊瑚颜色变化而变化。它的身上有肉瘤状凸起物,一般都攀附在特殊的扇形珊瑚上。

NO.9彭式豆丁海马

分布:从一度尼西亚北部到西八布亚省的太平洋西部海域

大小:最长达1cm

栖息地:据说仅在水螅上发现过

生活习性:身体小而纤细,有一条可卷曲的尾巴。头部相对较大,约占身体大小的25%, 眼睛很突出。它有一个中等长度的鼻子,身体头部和背部呈黄色至粉红色,细红线也可以从皮肤细丝的起点从其背面延伸,尾巴也有一些红色的条纹。

NO.10丹尼斯豆丁海马

分布:西太平洋区的新喀里多尼亚海域

大小:最长可达1.2cm

栖息地:生活在海底的柳珊瑚中

生活习性:它们有多种形状和颜色,它们凸起的结节形状取决于居住的柳珊瑚的伸缩息肉的样子,光滑的豆丁海马生活在光滑的柳珊瑚上,有结节的豆丁海马生活在凹凸不平的柳珊瑚上。颜色有红色,橙色,褐色,总是和珊瑚的颜色一致。

Ⅱ 海马有几种

【种类】
[编辑本段]

▲1.克氏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 Snyd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厘米。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肛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2.刺海马 Hippocampus histrix Kaup--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

▲3.大海马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4.三斑海马 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

▲5.小海马 Hippocampus japonicum Kaup.

体形很小,略侧扁。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