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有收藏佛像类的奇石吗
着名佛像鉴定家金申先生在研究单尊石佛造像的过程中,对各地石造像铭文中反映出来的石料来源问题也有所注意,在此将零星材料连缀成小文,可补前人未曾注意之隙缺。
▌河南的荆山or金山
魏迁都洛阳后,继续开凿龙门石窟,且单尊佛像及造像碑也一时兴盛。单尊石佛雕刻体积重沉,一般应是就地取材,但讲究的石料,则取自荆山。
“金山”据《古今地名大辞典》应该位于今河南光山一带。一说为河南信阳南五十六里之地。《通鉴》载“后魏永平元年,梁将胡武城攻郢州。于州南金山之上连营”。
总之,在河南地区的造像碑发愿文中,荆山和金山的具体方位可以细考。
▌何地美石远销五台山乃至长安?
《曲阳县志》载:“城南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河北曲阳黄山盛产的汉白玉,造就了周围百十里数万乡民人人皆可以持斧凿而雕刻,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类物件生地细致,硕大的石狮一人数日可就,技艺娴熟,令人叹为观止。工匠们且四处做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石造工程,石工群中必有曲阳工匠。
早在北魏时曲阳即已雕刻石佛像,历东魏、北齐时最为盛行。一直到唐依然不衰。曲阳石佛像发愿文中往往称这里出产汉白玉为“玉像” “玉石像”。
⑵ 这是哪个朝代的石佛像
北魏石佛像,该佛像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各高6米,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两佛造型基本相同,神态宁静,身姿飘逸,高贵典雅,充分体现出北魏后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韵与风雅的艺术特征;两佛雕刻技法娴熟,衣纹细致柔和,神态栩栩如生;从保存情况看,据我国着名考古学家宿白教授鉴定,目前像此两佛一样成对出现、身形高大、保存完好无损的佛像,已十分罕见。两佛对研究北魏时期国家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石雕艺术史以及山东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⑶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哪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四川省乐山市,这座石佛像就是乐山大佛。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建造历史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建造目的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⑷ 中国十大奇石图片
中国十大奇石图片有鸡雏出壳、东坡肉、中华神鹰等。
1、鸡雏出壳
专家估价:1.3亿,天然玛瑙奇石。仿佛蛋壳破裂,一只色泽淡黄的毛茸茸小鸡伸头欲出,石质滋润、神态逼真。
2、东坡肉
▶专家估价1.2亿
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形同活物一般,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
4、岁月
▶专家估价:一亿
这块奇石神似一位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宛如真人,尤其是老妇脸上的皱纹都依稀可见。
除了以上的中国四大奇石外,中国还有以下奇石:
5、血胆金莲
▶专家估价:1.65亿港币
内包血色水胆,通体晶莹水润,鱼眼鱼鳍清晰可见。
6、人之初
▶专家估价:1亿
框内画面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还处于早期胚胎阶段的胎儿形象,眼睛已经发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显。整个形象犹如静静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婴儿。
7、中国版图
▶专家估价:9600万元
这块葡萄玛瑙紫色与白色相间,葡萄球状结晶十分完美,而且整体形状与中国版图极其相似。
8、藏羚羊
▶专家估价:8000万
这是一件大自然的瑰宝,清晰可见的羚羊犄角、眼、嘴、尾巴,如同一只奔跑在雪域高原的小精灵,非常可爱。
9、钟馗
▶价值:6500万元
“钟馗”慨然仰天,英姿勃发,其头顶官帽,身披战袍,一身疙疙瘩瘩恰似刀枪不入的铮铮铠甲,平添几分杀气。
10、中国虎
▶专家估价:5千万元
中国大化石之王的大化石“中国虎”,它形成于2.8亿年前,虎身长约一米,高约半米多,呈半蹲半卧状。虎头前伸,好像在昂首长啸,石头的颜色纹路也与虎皮相似。
⑸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哪里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是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石佛像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乐山大佛的来历: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常常毁坏农田。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为了筹集资金,他数年奔波,四处化斋。
开凿之日,万众瞩目,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
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⑹ 释迦牟尼佛像的各种释迦牟尼佛像
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铜镀金
高18.5厘米
此像全跏趺坐在双层束腰莲花座上,头饰螺发,顶有高肉髻。脸形方正,神态庄肃。大耳垂肩。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裙,衣纹写实自然。左手置脐下,右手结触地印。莲座上阴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工艺精细,为明宣德时宫廷造像的典范之作。 明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35公分,带木座,系典型的汉地佛造像形式:头部较大,宽额丰颐,面容沉静,神态安逸。顶饰螺发,肉髻饰于螺发前部。结跏趺坐,身躯健壮。左手作触地印,意为降伏群魔,右手结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边缘錾刻精美的纹饰。给人雄浑庄严之感。
该佛像用料为黄铜,脸、胸、手和足均鎏金。鎏金呈橘黄色,闪闪发光。铜壁厚,上手分量重。仔细观察,在佛像的脸、衣服等部位能看到细小的长方形“补丁”。佛身打“补丁”是晚明时期铸造工艺的特征之一。晚明时期,国力渐衰。与明早期相比,佛像铸造工艺相对粗糙,所以在砂眼上面打“补钉”,以弥补铸造工艺的缺陷。其时鎏金较厚,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层的鎏金渐渐薄了,“补丁”于是就显现了出来。这件佛像应为晚明时期的作品。 到泰国旅游没有别的看,就看佛。行走在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处处都能感受到佛的气息。这个举国信佛的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信奉小乘佛教。5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佛教寺院3万多所,佛像4000多万尊。5400多万人口中,常年有职业僧侣20多万人,因此享有“万佛之国”和“黄袍佛国”的美誉。
在芭提雅有座七珍佛山,相对高度近三百米,山上刻有巨幅释迦牟尼像。据说是为了纪念当今泰皇登基50周年由全体国民捐建。这是一个高僧为当朝九世皇找的龙脉,在整座山上剖开一面山,依山用高科技镭射技术打出释迦牟尼坐像,用4吨意大利进口的金镶嵌线条,远望处金光闪耀。在佛的心脏处,还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游客来到佛山前,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似乎慈眉善目的释迦牟尼正微笑着看着自己,内心世界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2009年6月,一尊唐代石质圆雕释迦牟尼佛像在陕西勉县张家河乡金华庙小学内被发现,这是陕西汉中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佛教造像。
该造像盘腿而坐,足心向上,为结跏趺坐佛像。雕像通高180厘米,底座高约30厘米,佛像高150厘米,厚约90厘米,头部直径约40厘米,现双耳、双手残缺,整体风化严重,面部不清,出土时佛头与佛身断落,村民用水泥进行粘结,并进行简易修复,佛像可在底座上转动。佛像还有两个残存佛头,佛身仍在地下,未挖掘出。
文物专家表示,该造像脸部浑圆,双耳垂肩,双肩宽厚,体态丰满,形体厚重坚实,与广元千佛崖、皇泽寺和观音崖唐代佛教雕像风格相同,应为唐代石佛造像,是汉中市范围内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佛教造像。 河北省故城县文物管理所2010年2月21日称,该县郑口镇周辛庄村东北方向出土一尊距今上千年、四面皆有释迦牟尼的罕见佛像和石碑。故城县文物管理所称,此次发现的石造像雕工极其精细复杂、刀工娴熟,应属唐朝前期风格。该石造像的发现对研究中国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反映了唐朝时期佛教艺术在当地繁荣景象。
⑺ 洛阳龙门石窟的石佛像是哪几位佛
1 奉先寺洞窟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2 宾阳洞洞窟
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3 万佛洞洞窟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4 古阳洞洞窟
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j就是上面的几个,分别为:卢舍那佛坐像 释迦牟尼像 菩萨佛像端
⑻ 请问这是什么佛像
各时期的佛教造像特点
东汉:多以陶、石为材质,佛像身着袈裟,头顶有肉髻,圆光,手多施说法印。
东晋十六国:出现了汉化倾向和戴逵这样的雕塑家。
北朝:造型庞大,气势古朴、粗犷,面相躯体肥胖,神态庄重含蓄。
南朝:体形较瘦、气质幽雅俊秀。
唐:面相丰满圆润,躯体浑厚,肌肉结实有张力,神情庄重大方,衣着繁复、雍容华贵。
五代:基本上沿袭了唐代风格。
宋:以写实为主,面相或方或圆不尽一致,头顶肉髻,正面习惯嵌一髻珠,出现了内着V字领的僧衣,袈裟样式也是宋代僧人着服。
辽:融合了民族特点,面部丰圆,肉髻平缓,袒胸,下着长裙,装饰简洁。
元:崇尚藏传佛教,头顶部平缓,肉髻较高,额宽且平,身躯四肢较粗宽,气势浑厚。
明清(藏传佛像):直接以西藏佛像为范,风格清晰,浮雕珠宝,注重神情刻画,面部略有汉人特征。
清(汉传佛像):颊丰颐满,眉细弯,鼻高直,肩宽腰束,衣服极具质感。
--------------------------------------------------------------------
如 果 说 每 进 入 一 个 新 时 期, 就 会 产 生 一 种 新 风 尚 的 话, 那 么 首 先 得 到 表 现 的 恐 怕 是 石 刻 的 佛 像。 河 北 曲 阳 修 德 寺 旧 址 曾 出 土 过 一 批 北 朝 至 隋 唐 的 白 石 佛 像, 其 中 有 纪 年 铭 的 东 魏 像 达 四 十 余 口 之 多, 我 们 发 现 这 些 作 品 上 承 北 魏, 下 启 北 齐, 别 具 特 色: 宽 额 丰 颐, 肩 圆 而 不 削, 身 材 略 见 低 矮, 衣 着 刻 划 简 略 自 然, 具 轻 柔 之 美。 又 如 在 山 西 境 内, 不 断 出 土 有 一 些 形 体 硕 大 的 东 魏 时 期 石 雕 佛 像, 风 格 超 于 规 范 化。 其 头 召 低 平, 面 相 方 硕, 宽 额, 细 眉 杏 眼, 大 耳 厚 唇, 表 情 端 严, 身 躯 颇 为 壮 实 魁 伟, 这 种 风 格 的 佛 像 已 与 北 魏 “秀 骨 清 像” 差 距 甚 大, 代 表 了 东 魏 佛 像 的 新 形 象。
唐 代 的 佛 像 雕 刻 在 衣 着 外 型 上 的 一 种 表 现 形 式, 就 是 所 谓 “薄 衣 贴 体”, 即 佛 衣 被 刻 划 得 轻 薄 能 显 出 肉 体 感, 犹 如 湿 水 贴 体 一 般, 后 是 对 佛 像 形 式 的 一 种 专 称。 中 国 式 佛 像 之 初, 在 接 受 印 度 秣 菟 罗 艺 术 的 基 础 上, 曾 一 度 流 行 这 种 艺 术 形 式 的 创 造, 三 国 首 不 兴 受 外 来 影 响, 创 以 “曹 样” 佛 画, 被 称 作 “曹 衣 出 水”, 这 “出 水” 的 含 意 就 是 薄 衣 贴 体。 可 见, 这 种 形 式 是 舶 来 品。
到 了 唐 代, 这 种 “舶 来 品” 再 次 登 场, 其 原 因 是, 唐 朝 高 憎 如 玄 奖 大 师 等 再 度 西 天 取 经, 请 来 优 美 的 佛 教 图 像, 这 图 像 的 一 大 特 色, 就 是 薄 衣 贴 体。 因 此, 这 时 期 出 现 的 佛 像, 丰 胸 健 体, 衣 着 轻 薄 柔 软, 褶 纹 均 衡 疏 朗 流 畅, 肉 感 透 露 明 显, 正 是 受 这 种 外 来 艺 术 潮 流 的 影 响。
而 唐 代 佛 像 在 人 体 造 型 上 的 又 一 大 特 色 就 是 以 胖 为 美, 但 这 仅 是 一 种 通 俗 的 称 法。 其 实 这 “胖”, 就 是 丰 满 有 肥 硕 感, 唐 代 陶 涌 是 如 此, 人 物 画 也 是 如 此, 佛 的 形 象 何 尚 不 是 如 此 呢? 那 种 魏 晋 南 北 朝 传 承 下 来 的 飘 逸 的 士 大 夫 情 趣, 已 不 能 适 应 这 个 时 代 的 精 神 需 要 了, 取 而 代 之 的 便 是 一 种 丰 硕 饱 满 的 美 学 模 式。 更 重 要 的 是, 不 再 追 求 前 期 那 些 神 圣 而 虚 幻 的 东 西, 转 而 开 始 肯 定 现 实, 创 造 出 反 映 现 实 真 善 美 的 形 象。 其 特 点 就 是: 雄 浑、 丰 满、 温 和, 多 以 现 实 中 高 憎 为 原 型。 如 佛 鎏 金 铜 像, 头 作 螺 旋 式 高 髻, 面 相 丰 腴, 额 宽 颐 丰, 眉 目 修 长, 向 左 右 上 挑, 眼 睑 微 开, 作 下 视 状, 鼻 挺 唇 厚, 大 耳 垂 肩, 神 态 静 穆 端 详, 体 躯 健 壮 丰 满, 着 急 表 现 佛 家 思 想 和 世 俗 追 求 相 结 合 的 形 象。
菩 萨 在 佛 教 世 界 里 充 当 “美” 的 化 身, “善” 的 代 表, 在 盛 唐 之 时 更 见 突 出。 他 不 仅 被 赋 予 女 性 的 特 征, 而 且 倍 加 美 化, 那 半 裸 的 身 躯 肌 体 丰 腴, 从 胸 部 到 腰 际 形 成 突 出 而 明 朗 的 弧 线, 并 配 合 整 个 身 躯 的 外 轮 廓, 以 及 舒 畅 的 (巾皮) 帛 曲 线, 构 成 造 型 上 委 婉 柔 丽 的 三 段 屈 曲 形 式 美, 这 种 神 情 和 动 态 相 辅 相 成, 十 分 娇 俏 动 人, 是 唐 代 菩 萨 像 在 形 体 创 造 上 的 一 大 特 色, 也 是 鉴 别 唐 代 菩 萨 像 的 重 要 标 准。
宋 代 的 佛 像 雕 刻 品, 虽 然 在 数 量 和 规 模 上 逊 于 唐 代, 但 其 饱 满 瑰 丽 的 作 风 和 洗 练 圆 熟 的 手 法 则 有 过 之 而 无 不 及。 在 题 材 内 容 和 表 现 方 式 上 更 有 新 的 转 变 和 发 展, 出 现 了 许 多 直 接 反 映 现 实 生 活 的 人 物 原 型, 有 着 深 刻 的 心 理 和 个 性 体 现。
此 时 的 菩 萨 像 如 同 现 实 中 的 贵 妇 形 象, 雍 容 大 度, 装 束 华 贵。 特 别 是 一 些 金 铜 菩 萨 像, 头 戴 花 冠, 中 嵌 宝 珠, 并 有 繁 华 之 蔓 草 纹 满 绕, 美 丽 高 贵; 造 型 端 严, 姿 态 自 然, 衣 着 装 饰 甚 为 精 致, 犹 如 贵 妇 之 华 丽 气 派。 此 时 的 菩 萨 鎏 金 铜 像, 装 束 虽 不 及 前 像, 但 依 然 表 现 出 一 派 富 贵 气 质。 这 些 都 是 宋 式 菩 萨 像 的 标 准 形 象。
在 宋 代 佛 像 雕 刻 作 品 中, 菩 萨 的 形 象 塑 造 成 就 最 高。 创 作 手 法 以 唐 代 造 像 理 想 化、 现 实 化 为 基 础, 进 行 了 个 性 化、 具 体 化 的 大 量 写 实 加 工, 技 法 细 腻 认 真, 结 构 严 谨, 比 例 适 当。 作 品 仍 以 丰 满 为 美, 但 肌 体 松 弛, 神 情 安 详、 沉 稳 和 善, 基 本 以 平 帘 人 为 创 作 原 型。
现 存 的 一 些 漆 绘 木 雕 菩 萨 像, 是 宋 代 菩 萨 像 的 代 表 作, 其 整 身 满 施 金 彩, 至 今 保 存 尚 好。 菩 萨 全 然 世 俗 的 贵 妇 形 象, 而 且 体 型 若 真 人 一 般 大, 那 丰 腴 的 面 相, 修 长 的 眉 目, 凝 视 的 双 眼, 安 详 的 神 态, 极 为 传 神 逼 真。 身 着 偏 衫, 下 穿 长 裙, 褶 襞 刻 划 简 洁, 有 轻 柔 之 感。 而 其 半 跏 半 依 的 坐 式, 是 宋 像 中 是 为 流 行 的 造 型, 自 然、 闲 适, 富 有 生 活 惰 趣。
苦心查找了一番,大概找到以上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些用。研究这些,需要从古代着装,佛教教义以及当时的审美观来考究,还需要相当的考古知识,如果能确定成象年份时代,相信其他的根据各种资料都可以确定了,包括佛的名字等。
另外还可以参考如下资料:
http://www.chinafolkart.cn/art/jssc/user/view.asp?tofile=list.asp&newsid=11
http://www.chinafolkart.cn/art/jssc/user/view.asp?tofile=list.asp&newsid=12
http://www.chinafolkart.cn/art/jssc/user/view.asp?tofile=list.asp&newsid=9
⑼ 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哪
四川乐山的乐山大佛。详细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9)石佛像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四川乐山大佛的开放时间:
旺季 (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淡季 (10月8日~3月31日):08:00~17:30
景区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