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海景大桥图片高清
扩展阅读
一千米等于多少平方图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图片上写上字的软件 2025-05-18 04:10:35

海景大桥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2022-04-21 07:59:30

㈠ 我国最美的沿海公路在哪里你去过吗

要说到风景最美的公路,那么首推应该是沿海公路,因为沿海公路能够欣赏到更多更丰富的美景,包括广袤的海洋和天际、风景优美的海滩,而另一边则是大片的森林、青山,或者是一排整齐的现代化城市高楼。在旅行当中曾去过几条景色很不错的沿海公路,堪称国内最美沿海公路,包括青岛环岛路、深圳滨海大道、厦门环岛路、港珠澳大桥、台湾苏花公路。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虽然是一座超长的桥梁,但也勉强算得上是一条沿海公路,因为桥也是路,并且还能够欣赏到无敌的海景。作为世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达到了35公里的超长距离,其中包括六公里多的海底隧道,是一条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的海洋公路。在大桥的中途还有绿化很好的人工岛,设有观景平台,不管是在这里欣赏海景,还是开车飞驰在这座史诗般的大桥上,都能让人感受到非一般的写意。

㈡ 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哪座 全长多长

1.。联邦大桥(Confederation Bridge)”,桥在加拿大,是连接爱德华王子岛 (PrinceEdward Island)与新伯伦瑞克省(New Brunswick)之间的桥梁。 这座大桥在1993年动工,1997年完工通车,全长近13公里(8 miles)为两线道的 快速道路,速限80公里,使用了65个桥墩,为了让船只通过,水面与桥面的距离特别 设拉高到61公尺(200 feet),为了减少潮水和风的冲击力,还设计了3个转折弯道,因 此联邦大桥并非笔直地横跨在海上 2.。日本濑户大桥是世界最长的桥。它横跨日本濑户内海、连接本州的冈山县和四国的香川县。日本濑户大桥1978年10月10日动工,1988年4月10日通车,历时9年6个月,耗资11000多亿日元(约84.6亿美元)。 银色的濑户大桥全长37.3公里,海面部分13.1公里,由3座吊桥、2座斜缆桥和1座衍架桥组成。大桥以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在世界铁路和公路并用桥中名列第一。为了不影响船只航行和景观,桥墩基本上建在海中的5个小岛上,形成6座相连的大桥,它们是:下津井濑户大桥、柜石岛桥、岩黑岛桥、与岛桥、北备赞濑户大桥、南备赞濑户大桥。 濑户大桥的桥面为上下两层,上层通行汽车,时速设计为100公里,辟有并行4条车道,日通过能力为4.8万辆。下层为双线铁路,时速设计160公里。考虑到自然灾害和船舶碰撞等问题,根据设计,大桥可抗里氏8.5级大地震和风速为每秒60米的大风。为了防止船舶碰撞桥墩造成相互损伤,桥墩的外层选用了不软不硬和防海水腐蚀的材料。 建造濑户大桥共使用钢铁70万吨,混凝土280万立方米,钢缆线290600公里。6桥中最长的桥为南备赞濑户大桥。它的两座桥塔高194米,跨度1100米,使用的钢缆直径达1.07米,长约1780米,可承受9万吨的拉力。桥梁高出水面65米,50万吨巨轮在桥下可畅通无阻。 3.。郑西铁路渭河特大桥正式动工,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大桥 79.6公里 ■79.6公里———长度 ■38.5个月———工期 ■7-27米———西段桥梁墩高 ■62.63米———西段桥梁平均桩长 ■151872米———西段桥梁总延长 ■13000根———建设所需钻孔桩数量 ■1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额 4.。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全长36公里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将于2007年6月26日全线贯通。 FRV-R@{ I 晨曦中的大桥雄姿(图片来源:今日早报) a4Gq L( 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全面贯通 $yY9 h & 本报讯 跨越杭州湾,这是钱塘江两岸无数人几百年来的梦想。而如今,这个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9ZoaJ a- 昨天下午,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正式宣布: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全长36公里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将于2007年6月26日全线贯通。 (注:今天下午3∶30-4∶30,将举行大桥贯通仪式。届时,中国宁波网将进行现场直播。) $ b / 金建明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是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也必将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目前,已进入桥面铺装和交通工程施工阶段。 Cp+A!7I; 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中建造一座36公里长的大桥,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常人难以想象。海上建设条件不比陆地,一年之中有效工作日不足180天;大桥建设的专用施工技术规范及专项质量检验标准缺少借鉴的版本;国内施工企业缺乏海上建造大桥的经验;缺少专用运梁施工设备;工程施工船舶多、作业点多、工程战线长,管理难度相当大;自行筹措大桥建设约118亿元的资金相当困难。 Nyk h] 面对这重重困难,有关单位积极钻研。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以来,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以九大系列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攻克了在强涌潮海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目前,已有5项关键技术科技项目通过了国家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大桥建设也创造了6项世界或国内第一。 h4S Q&xu V 很多人关心,杭州湾跨海大桥如何自行筹措约118亿元巨额建设资金?金建明介绍说,大桥建设资金从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自行筹资,自担风险,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的经营机制。金建明表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资金,不管是股东的资本金,还是银行贷款,都是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足额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按时支付的需要,做到没有拖欠一分钱的工程款。” tQ6'U2w .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按双向六车道设计 ■紧急情况海陆空全方位救援 gIP / UD? j um$N VA On1 3p&: 大桥设计全景图杭州湾跨海大桥6个第一 8PS A. 1.全长3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Ba0z9g DC 2.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 =|T^5slg 3.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世界纪录。 $-~}z:8eTj 4.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 B4 zD # y 5.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l C b Q 9 6.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地理条件之首。 D(#`!$ ^

㈢ 大连的新名片,东北最长的跨海大桥,你见过吗

从远古的“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中国人民的基建能力全球第一。大连南部滨海大道跨海大桥全长约6公里,主桥820米,其中主桥主跨460米,两侧边跨各180米。是东北地区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中国首座海上地锚悬索式跨海大桥。一面城市一面海,感受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现代气息。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白色的桥体在碧海蓝天之间格外素雅庄重。那天车和人都很少,可以静下心来聆听海水与礁石和桥墩的絮语。不得不佩服桥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他们是如何将这些粗壮的桥墩矗立在海水中、每天接受着潮起潮落还坚实如初的。海湾彼岸林立的楼房,此刻看起来有点像几片镂空的装饰画低悬在天边,再加上一层云雾滤镜,虚幻的仿佛不是现实世界,有点穿越的感觉。

㈣ 美国东部的切萨皮克湾大桥,私家车司机过桥为什么需要代驾呢

人们在自驾游的时候喜欢在各种桥上开车,因为在桥上的视野是真的好,有很多人想在一条长长的大桥上行驶,例如跨海大桥就是很多自驾游爱好者的圣地,但是在全球这么多的大桥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处美国的危险大桥,这里被称之为现代的七大奇迹之一,但却无数司机闻风丧胆,一起来看看吧!


但是就算是收费,代驾公司的生意依旧火爆,甚至还得提前几天预约,将车开到指定的位置,公司派出员工服务,不然就要等到下一次了,有的时候海风吹过,激起的巨浪在桥上拍打着,人们在桥上的时候也会有摇晃感,也就更不敢过了,一些第一次过桥的人也纷纷选择代驾。那么你们想去这里看看吗?你对这里有什么看法呢?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

㈤ 中国桥梁技术领先世界,为什么海南岛还没架桥

为何广东到海南不架桥呢?20分钟到海南的愿望会实现吗?

海南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含海域)第一大省。[1]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 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省内的三沙市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且人口最少的地级区划。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成后,海南省省会海口的6小时经济圈,由此可延伸至广州、桂林、南宁,12小时经济圈可延伸至武汉、上海,运输时效性提高甚为明显。

如果建好后就会引入内地大量的人才过来我们海南发展,到时候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和贸易,现在如果在海南投资的话你觉得现在主要投资哪一方面。

如果内地大量的人过来先要解决吃住行的问题,而现在海南的房价正在属于低洼的状态,而10月份政府又出了一个新的政策靠海边的房子不批小于100平米的住宅用地了

㈥ 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是啥

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是:港珠澳大桥。

㈦ 中国最美公路系列:杭州湾跨海大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杭州湾跨海大桥

大桥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
大桥概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从而也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160亿人民币,其中大桥36公里,118亿;北岸连接线29.1公里,17亿;南岸连接线55.3公里,34亿。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确保2003年内顺利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2009年通车。
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已签订贷款协议。
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经测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8.03~10.1%,投资回收期14.2年,投资回报率15.10%(不含建设期)、12.58%(含建设期) 。

工程特点 1、工程环境特点
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2)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3)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
(4)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5)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2、工程建设难点
(1)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大桥工程全长36公里,海上段长度达32公里。全桥总计混凝土245万立方,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工程规模浩大。
(2)自然环境恶劣。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厚,部分区段浅层气富集。其中,南岸10公里滩涂区干湿交替,海上工程大部分为远岸作业,施工条件很差。受水文和气象影响,有效工作日少,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涂区约250天。
(3)制定总体设计方案难度很大。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中区引桥(18.27公里)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公里),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结构防腐问题十分突出,且无规范可遵循;大桥运行期间,桥面行车环境受大风、浓雾、暴雨及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对策是保障桥面行车安全的关键;设计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施工技术方面,面临着海上激流区高墩区大吨位箱梁的整体预制、运输及架设,宽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长距离梁上运梁及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的设计、防腐与沉桩施工等诸多施工关键技术的挑战;在测量控制方面,因桥梁长度超长,地球曲面效应引起的结构测量变形问题十分突出,受海洋环境制约,传统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施工精度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如何借助GPS技术实现快速、高效测量施工是一个制约全桥工期的核心技术问题。
(4)建设目标要求高、施工组织与运行管理难度大。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备受世人瞩目。建设之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桥工程要按照“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来实施。面对复杂的建设环境,充满挑战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好大桥工程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巨大挑战。因工程施工作业点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作业、交叉作业工序,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资金控制难度大。台风、大风、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雾及雷电等气象水文条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大桥亮点 大桥36公里的长度,使之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76.9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大桥在设计中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作为海上作业人员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测量、通信、海事监控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大桥特色
科技含量之高首先体现在施工工艺上。我们坚持尊重科学,依靠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根据专家意见提出了施工决定设计,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来设计决定施工的理念。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为长度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这种构件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为了减轻海水中氯离子对大桥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设计者专门研制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蚀的有效方案。等等这些可见大桥工程的科技含量之高。
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多学科,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管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目前,本项目已向交通部申报17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在国内桥梁界也是少见的。

大桥之最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体制创新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地方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超百亿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桥资本金38.5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了50%以上,共有17家省内民营企业凭着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进行投资入股。可以说,大桥项目的投资体制和建设模式,对拓宽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建立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有机结合的投资模式,取得政府和企业“双赢”的经营机制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技术创新 1、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建设条件十分恶劣,为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经过国内外多次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了施工决定设计的总体原则,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采用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原则。
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
大桥钢管桩基础具有桩长、大直径、数量巨大的特点。桩长达89米,桩径为1.5米和1.6米,总计5474根。通过近一年多钢管桩基础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其创新点是:超长整桩预制;内外螺旋焊接;三层熔融环氧粉未涂装;埋弧自动焊工艺;大直径不等壁厚焊接;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3、大吨位7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其创新点是:对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结构分析;真空辅助压浆技术;研制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桥面施工振动桥设备;首次采用了早期张拉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吨液压悬挂轮轨式70米箱梁纵移台车。
4、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其创新点是:结合施工方案对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关键结构进行优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实践;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试验与实践;箱梁梁上运梁和架桥机架设的综合技术。
5、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其创新点是:建立可靠的钢筋腐蚀电学参数和输出光功率变化判据;研制混凝土结构寿命的动态预报软件;制定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原体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并配合工程进度实施。这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
其创新点是:连续运行GPS参考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应用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规程和细则,弥补了中国跨海大桥这方面的空白;目前的规范没有适应几十公里长度跨海大桥投影坐标系建立的相应标准,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殊性加以了解决,为制定相应规范提供参考;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曲面拟合法,使海中GPS拟合高程的精度达到三等水准的精度;用测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拟合高程法进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创造出一种快速海中高程贯通测量的方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GIS技术研制成基于B/S模式的大型桥梁测绘资料管理系统。
7、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实体模型中涌潮的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浑水生潮系统和沙量随潮变化的加沙系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主要创新点是:确定车辆安全行驶风速标准;面向所有灾害天气类型进行研究;提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基于气象监测系统、预报系统与道路管理系统多方面系统研究;制定不同灾害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控制标准;开发低造价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开发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已取得系列中间成果,其中报告推荐的风障方案即将付诸实施。
9、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
其创新点是:对整体桥梁部位进行的结构分解,形成22949个结构构件,并将采集数据的625张表与其相关联,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化检索方式;集成统一工程通讯及网络的组建,极大降低了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实现长距离的多点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及回送。
系统已完成软件开发并投入运行一年多,在工程实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上科技创新已有5项通过交通部和交通厅的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大桥作用 杭州湾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1. 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五市的GDP占全省的70%以上,工程建设将使这些地区的发展如虎添翼,为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腾飞注入新的活力,为全省整体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大桥工程尚未全面开工,杭州湾两岸的慈溪市、余姚市、嘉兴的海盐县已涌动“大桥经济”。在对新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首期开发已呈现轰轰烈烈场面,投资商已在这里纷纷落户。
2. 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我省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新世纪新阶段,宁波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跃。就必须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走向国际化。大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浙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我省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这对于辐射我省广大腹地,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作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将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3.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大桥建设将进一步密切嘉兴、宁波、绍兴、台州等城市的联系,促进我省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对外开放扇面的形成,从而将这一区域提升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桥建设对周边县市的城市化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慈溪、海盐等地瞄准这一千载难缝的战略机遇,已有科学的规划设想,大力吸引人口、产业的集聚,促进新区新城的崛起。
4. 作为我国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的瓶颈,优化了国道主干线的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末端状况,有利于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网,大大提升了宁波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大桥建设也有利于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宁波、舟山深水良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有利于缓解杭州过境(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的压力。
奥运火炬传递有可能经过大桥
在中国,或许没有一座桥梁可以和奥运联系起来。而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了目前唯一一座和奥运搭上关系的桥梁。
根据奥组委火炬传递中心的规定,火炬进入一个省,行程为500公里一天,3天内必须走完。
之前宁波市体育局传出的消息,宁波首选火炬传递方案即走杭州湾跨海大桥。奥组委人员在看到浙江省火炬传递路线的方案后,会专门派人来浙江考察火炬传递路线是否有可行性。
“如果得到奥组委的通过,年轻的跨海大桥将被永远地载入历史。”

工程大事 1、前期工作
(1)项目论证和比较阶段
1993年开始酝酿筹建杭州湾交通通道,宁波市政府委托上海林李公司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期间,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还相继开展经济、水文、地质、气象等13项专题,并组织评审会和论证会。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作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定,明确大桥建设以宁波为主,要求抓紧上报项目建议书,争取国家支持。
(2)立项报批阶段
2000年8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第128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的立项问题。同年5月29日,国家计委正式下达立项批文。
(3)“工可”审批阶段
2000年7月,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开展本项目“工可”研究。2002年7月,浙江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本项目的“工可”报告。期间,相继开展了工程地质、浅层气、波浪力、环保、经济、气象、交通等19项专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同年8月,交通部和中咨公司对“工可”报告进行了行业审查和评估。2003年2月,国务院第151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工可”报告。同年3月,国家计委下达“工可”审批批文。
(4)初步设计阶段
2001年12月,通过招标确定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联合体承担本项目设计任务。2003年1月,省计委、交通厅联合主持对初步设计预审, 3月10日,浙江省交通厅向交通部报送要求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请示。4月9日至12日,交通部组织国内24名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2003年8月6日国家交通部对大桥初步设计作了批复。
(5)开工准备阶段
2001年10月,指挥部一手抓立项审批,一手在南岸开始通路、水、电、通讯、码头等15项“五通一平”工程。2003年2月,“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2003年4月,在南岸滩涂区进行试验段工程,为大桥工程全面开工探索并积累有益的经验。
2、主体工程开工
按照“区分不同工程作业类型,保持施工组织的完整性和工序的连贯性”的大桥总体实施计划,共划分为12个土建施工标段、7个监理标段及部分材料标。2003年7、8月先行完成水泥和部分钢板、钢筋的采购招标,2003和11月,完成了第一阶段土建7个施工标和3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2004年3月完成了第二阶段5个土建施工标、4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累计招标金额约85.7亿元。2003年11月14日,中港二航局V标将第一根长73米、直径1.5米的钢管桩打入预定位置,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04年3月16日,第二阶段土建工程招标签约,标志大桥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3、重大工程节点
2003年6月8日,大桥工程举行奠基仪式。
2003年6月8日,第一根钻孔灌注桩在南岸滩涂区开始施工,2007年3月27日,最后一根钻孔灌注在海中平台匝道桥桩完成施工。
2003年10月28日,北岸引桥工程开工,2007年5月26日完工。
2003年10月31日,全长9.78公里的南岸钢栈桥动工修建,桥宽7米,共用钢材5万吨,2005年12月24日修建完成, 2006年8月15日开始拆除。
2003年11月14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打下第一根钢管桩。2006年2月3日,主桥最后一根钢管桩沉放到位。
2003年11月28日,南岸引桥工程开工,2007年1月8日完工。
2004年7月9日,南航道桥沉放第一节钢护筒,2006年8月2日完成承台浇筑,2007年1月10日,架设第一段钢箱梁,2007年1月26日主塔封顶。2007年6月11日15时,最后一段钢箱梁架设到位,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4年8月28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开始浇筑,2006年9月30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浇筑完成。2004年10月10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安装到位,2006年10月18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安装完毕。
2004年11月17日,北航道桥主墩桩基开始施工,2006年12月27日,完成最后一根灌注桩施工, 2007年2月6日首段钢箱梁吊装到位。2007年2月7日主塔顺利封顶。2007年6月13日晚9:58,北航道桥主桥最后一段钢箱梁吊装到位,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5年6月1日,第一片70米预制梁、宽15.8米,重2200吨,由“小天鹅号”运架船架设到位。2007年5月21日,“天一号”运架船将第540片70米预制梁架设完毕。
2005年7月28日,第一片50米预制箱梁、宽15.8米,重1430吨,采用“梁上运梁”的架设工艺安装到位,2006年11月16日,完成了共404片50米预制箱梁架设。
2006年4月10日,海中平台沉放第一根钢管桩,7月25日海中平台310根钢管桩沉桩完毕。
2007年6月26日,大桥全线贯通
2008年5月1日,大桥顺利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量浩大。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80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水中区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70—89.5米,总数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相关数据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总投资约107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60亿元。建设工期五年左右。
大桥的结构为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总投资118亿元,建设期限5年。建成后,宁波杭州湾大桥将成为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万吨级轮船;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000吨级轮船。其余引桥采用30米至80米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非通航孔分北、中、南引桥3大块,其中海上部分桥梁长32公里。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设计中还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长桥卧波"最终被确定为宁波杭州湾大桥的最终桥型。根据设计方案,大桥在海面上有4个转折点,从空中鸟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湾,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立面上看,大桥也并不是一条水平线,而是上下起伏,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使大桥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所独有的海中平台堪称国内首创。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足有两个足球场面积。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作为施工平台,是海中施工的据点。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观光台。平台上有一高高的观光塔,既可俯瞰波涛汹涌的大海,饱览海上风光,也可以一览大桥雄姿。整个海中平台以匝道桥连通大桥,距离大桥约有150米左右。
另外,这座海上"长虹"还将是我国第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护的科学评价体系,把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数字化大桥"。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整座大桥上的一举一动都将在中央监视系统的"眼"中。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适时掌握之中。
据悉,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同于普通大桥的特别之处,是在设计时考虑到了两个安全因素:一是高速公路车辆通行安全因素,通常直段不能太长;二是桥下船舶航行安全因素,减少建桥对水流的影响,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这些也是桥形呈"S"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跨越杭州湾天堑的这条东方巨龙更加迷人。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4日开工,于2007年6月26日15时40分全线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

大桥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定于2008年5月1日23时58分试运营通车。
大桥通车仪式于5月1日下午在大桥海中平台附近举行。据介绍,试运营通车期间,禁止载货汽车和其他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具体禁行线路为:大桥北接线的西塘桥互通出口至大桥南接线的庵东互通出口。

㈨ 谁哪有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的照片,或者是在桥上拍海景的照片

㈩ 你见过哪种桥什么样的桥最美观又结实

一、波黑:莫斯塔尔古桥

通常,一个建筑的象征往往要比它的外观来得更为重要。莫斯塔尔古桥是莫斯塔尔最古老的桥梁,连接着东部的土耳其民族和西部的基督教徒,从而在地理上和文化上将波黑名族融为一体。古桥横跨在内雷特瓦河上,曾一度被喻为是迎接银河的彩虹。1993年,这座矗立了400多年的古桥在波斯尼亚战争中被摧毁,同时也带走了这个城市巨大的骄傲。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组织下,人们成功地重建了大桥。这座拱桥象征着人类的合作和和平,同时也让人铭记了人类的关系是如何的不堪一击。
二、新加坡滨海湾:双螺旋桥

大桥建成于2010年,是十座大桥中最为年轻的一座。这座双螺旋步行桥跨越了滨海湾,连接着新加坡市区和滨海湾金沙度假村,金沙度假村是一个豪华的俱乐部和酒店,可以俯瞰迷人的海景。就像前面提到的桥梁那样,傍晚,在落日余晖下,大桥显得格外迷人。
三、意大利威尼斯:叹息桥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石桥横跨于Rio di Palazzo运河之上,外观看似精致迷人,但其渊源却相当的黑暗。建于17世纪早期,这座由白色石灰石建成的桥连接着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密封式的通道是古代法院向监狱押送犯人的必经之地,同时通道内的小窗子也是犯人能够最后一瞥外面世界的地方,所以被称作为“叹息桥”。讽刺的是,如今,叹息桥对情人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相传在日落之时,如果情侣能够在桥下亲吻,那么将会永浴爱河。
四、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布鲁克林大桥无疑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它象征着纽约人的天赋和活力。大桥落成于1883年,横跨纽约东河,连接着布鲁克林和曼哈顿地区。该桥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落成时甚至还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后的第八大奇迹。其哥特式的尖拱、花岗岩桥塔和钢索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每年都有12万辆汽车、3100多辆单车以及4000多名行人通过大桥。
五、西班牙塞维利亚:阿拉米略桥

这座桥是由西班牙着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为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设计建造的,那次梦幻式的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这座斜拉桥高466英尺,横跨于瓜达尔基维尔河上,衔接了塞维利亚旧城区和卡图哈岛。相传,哥伦布在计划横跨大西洋时,曾经居住在该岛上。
六、伊朗伊斯法罕:郝久古桥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其全盛期时,也是最为优雅的城市之一。同样迷人的还有横卧在Zayandeh河上的郝久古桥,这座大桥是在1650年由阿拔斯大帝命令建造的,另外阿拔斯大帝还下令在伊斯法罕建了很多着名的清真寺和宫殿。大桥建在一个大坝顶上,桥上的滑动式闸门可以提升水位来灌溉农田,同时,这座拥有24个桥孔的大桥也很快成为了情侣约会的浪漫场所。大桥外观优美,就连国王也被其魅力所征服,他在桥里修建了自己的宫殿,用来接待皇室成员。
七、意大利佛罗伦萨:维琪奥桥

这座中世纪的桥梁是佛罗伦萨历史上最古老、最高的桥,建在亚诺河最窄的河段上。桥梁上商铺林立,起初,这些商铺被屠夫占有。直到16世纪,由于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的公爵抱怨商铺散发的那些难闻的气味,金匠和银匠们逐渐取代了屠夫,占据了桥上的商铺。随后,这座古老的桥梁又以“救世主”的传奇闻名于世。1944年,纳粹组织摧毁了佛罗伦萨所有的桥梁,而这座大桥却因其迷人的外表而幸存下来,纳粹组织只炸毁了桥两端古老的建筑物。
八、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1937年建成的金门大桥也许是加利福尼亚州最壮观的地标性建筑,每年吸引了1000多万游客。大桥横卧在美丽的金门海峡,最大跨度达4200英尺,桥身颜色呈“国际橘”,使得大桥在金门海峡常见的大雾中显得更为醒目。大桥常常出现在众多影片中,如《马耳他之鹰》,同时它也是无数作家笔下的宠儿。
九、英国伦敦:塔桥

一开始,这座高达272英尺的吊桥确实是一个建筑难题。19世纪,伦敦东区人口日益密集,致使这个城市急需在伦敦大桥的下游地区建造一座新桥,而同时又不能阻碍河运。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建造一座桥面可升降的桥梁。历时八年,这座塔桥终于在1894年建成,总共参考了50多个设计提案,由5个主要承建商和432名建筑工人共同完成。当时,这座桥是世界上最大、最精致的吊桥,并利能用水利机械来升降各重1100吨的桥面,的确堪称是一个建筑奇迹。同时,晚上的塔桥更为壮观,在迷人的灯光中,熠熠生辉的塔桥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十、中国三江县:程阳风雨桥

在中国广西省,侗族人民建造了传统的风雨桥,用来连接相邻的村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聚会、休息和交谈的场所。三江县的程阳风雨桥横跨林溪河,是一座木石结构的大桥,建于1916年,桥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飞檐高翘。桥上的壁柱和瓦檐上雕刻着精细复杂的绘画,富丽堂皇。程阳桥中间有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着中国着名历史学家和学者郭沫若的题字,郭沫若在游览了程阳桥之后大为叹之,并为大桥写了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