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周血血涂片是不是血常规检查!!急
不一样的。血常规是取静脉血上机检查,主要看看白细胞计数/分类、、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等。而外周血涂片多是从指间、耳垂等部位,取少量外周血在玻片上涂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人工看的,主要看看外周血中各种细胞的比例、形态以及是否出现异常的细胞等。血常规是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一般血常规出现异常后才会加做外周血涂片。临床上有时候需要结合两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
㈡ 血涂片检查镜下应该观察哪些成分
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㈢ 如何用显微镜检验血液,制作涂片
血涂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涂片法制片是生物显微制片的基本方法之一。
步骤:
可分5个步骤进行
消毒→取血→推片→染色→观察
消毒与取血
消毒
先按摩取血部位,使血流通畅;再用酒精消毒采血针和取血部位(如指尖)。
取血
待酒精干后,刺破皮肤,使血自然流出,勿挤。取干净载片,让血滴在离载片一端中4~5毫米处,注意手指持握载片的边缘,勿触及其表面。不能使载片接触取血部位的皮肤。
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片做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片的接触处。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0°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如右图所示。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然干燥。
染色
用特种玻璃铅笔在血膜两侧画两条线,防止染液外溢。再将瑞氏染液(伊红-亚甲基蓝)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没全部血膜,染半分钟。加等量蒸馏水(或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再染5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把染液冲掉,用吸水纸吸干,自然干燥后,即可观察。
观察
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㈣ 正常人的血涂片中可以见到哪种细胞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应用极广。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例如,血膜过厚细胞重叠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染色良好的血片是血液学检查主要基本技术之一。
血涂片
瑞氏染色法原理
1. 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ne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市售美蓝中部份已被氧化为天青.伊红(又名曙红c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又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份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色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蓝色或紫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紫红色称中性物质.
血涂片
实验材料
3.1实验材料: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签
3.2实验试剂:瑞氏染液、抗B血清、抗A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
3.3仪器设备:Motic光学显微镜
实验步骤
4.1ABO血型鉴定
4.1.1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4.1.2用小滴管吸A型标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标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侧
4.1.3以穿刺法自左手无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4.1.4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
4.2血涂片的制作及血细胞观察
4.2.1取末捎血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然后便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4.2.2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玻片在空气中挥动,使血膜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
4.2.3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
4.2.4用清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4.2.5白细胞分类计数。
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红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
瑞氏染液:瑞氏染料1g加甲醇(AR)600ML。将瑞氏染料放在清洁干燥乳钵中,加少量甲醇,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将已完全溶解的部分倒入棕色试剂瓶中,未溶解部分再加少量甲醇研磨,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于甲醇为止。新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和37℃下一定时间待染料成熟,主要美蓝逐渐增多为天青B后才能使用.贮存时间越久染色效果越好,因此,Deamgilliland等采用吸光度比值(rA)作为瑞氏染料的质量规格.rA测定方法如下:取瑞氏染液15-25ul(视染液浓度而定)加甲醇10ml稀释,混匀后以甲醇为空白管分别以波长650nm,525nm比色,rA=A650/A525。
因为美蓝吸收峰为波长650nm,伊红吸收峰波长为525nm,天青B吸收峰也为650nm,但吸光度A约为美蓝的一半.所以新配制染料的RA接近2,随着美蓝逐渐氧化为天青B,RA也相应下降,RA下降达1.3±0.1即可使用.瑞氏染料在贮存过程中必须塞严,以防甲醇挥发和氧化为甲酸.有人主张配方中加入30ml甘油,防止甲酸挥发,并可使细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须纯净,如甲醇中丙酮含量过多,染色偏酸,使细胞着色不良。磷酸盐缓冲液(PH6.4-6.8):磷酸二氢钾0.3g加磷酸氢二钠0.2g再加蒸馏水至1000ml,配制成磷酸盐缓冲液调整PH,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正常参考值
细胞类别成人
杆状核0.01-0.05
分叶核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0.01
淋巴细胞0.20-0.40
单核细胞0.03-0.08
附注
1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2白细胞总数超过20×109/L,应分类计数200个细胞,白细胞数明显减少的血片,可检查多张血片。
注意事项
1) 玻片的清洗: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清洗液或10%盐酸浸泡24小时,然后再彻底清洗。用过的玻片可放入适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分钟,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小时,然后擦干或烤干备用。使用玻片时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 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须化学清洁,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用水应近中性,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
3) 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片制好后最好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细胞溶解和发生退行性变。
4) 血膜未干透,细胞尚未牢固附在玻片上,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因此血膜必需充分干燥.
5) 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越淡,室温越低,细胞越多,所需染色时间越长或应适当增加染液量,因此染色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更换新染料时必须经试染,摸索最佳染色条件.
6) 染液不可过少,以防蒸发干燥染料沉着于血片上难冲洗干净.
7) 冲洗时应用流水将染液冲去.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沉着于血片上.
8) 染色过深可用甲醇或酒精适当脱色,最好不复染,必须复染时,可将染液先稀释好再复染.
9) 染色时应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不能划掉.因为体积较大细胞常在此处出现.
染色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血膜外观为粉红色,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呈肉红色;白细胞胞浆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色彩,细胞核染紫红色,染色质清楚,粗细松紧可辨。染色结果偏酸,则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染色结果偏碱,则所有细胞染成灰蓝色,颗粒深暗,嗜酸性颗粒可染成暗褐色,甚至紫黑色或蓝色。嗜中性颗粒偏粗,偏碱(紫黑色).血片原处呈绿色.
㈤ 禽类和犬类的血涂片有什么区别
血涂片检查是评估整体健康的一个基本步骤,它被纳入标准血液学检查中,作为对每个病患诊断评估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获得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方法(即对不同种类白细胞的分布进行评估,也能够测定每微升中各细胞的百分比和数量)。血涂片检查可以提供大量诊断疾病的信息。例如,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提示可能是慢性失血,暴露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毒素,脉管系统的疾病或者免疫介导性溶血。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可能是炎症的早期实验室发现,可作为诊断某些遗传病和白血病。白细胞的一些成熟程度、形态和种类的变化,只能通过显微镜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来检测(如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毒性变化和出现外周肥大细胞)。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特殊的细胞内包涵体和肿瘤细胞都可以在血涂片中观察到,可以立刻得出准确的诊断。此外,监测外周血中的变化可能有助于确定病患的治疗方案,治疗的反应以及短期和长期的预后。
每一个完整的全血细胞计数(CBC)都应该包括血涂片的检查,无论是在院内或是外部的实验室。血涂片检查提供了形态学上准确的血液学参数,保证了从自动分析仪得到的数据和无法通过自动分析仪得到的其他信息。当获得的信息与病人的病史、当前和以前的实验室结果和体检结果对应时,血涂片检查的价值就可达到最大化。血涂片制备简单便宜,很容易从足够的背景资料和常规练习中获得经验。本文描述了实用的技术和对犬猫血涂片进行分析评估,简要地介绍了血涂片检查中发现的结果和CBC中其他数据的综合评估。
㈥ 血液cba检查是查什么呢你有哪些了解
血液检查,就是通过采取人体的动脉血、静脉血或末梢血,对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及血浆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的内容:血液临床基础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血型等。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骨代谢、淀粉酶、内分泌激素等。血液免疫检查,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增殖病、肿瘤标志物等。
红细胞主要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所需的各个部位,然后排出体内的废气。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加的原因很多。比如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等。可能导致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明显增多,也可能预示癌症。
㈦ 怎么制作血涂片
血常规是医院常作的检查项目,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医院用的都是三分类的血球仪(五分类血球仪价格太高),在分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血涂片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补偿,使得三分类的血球仪也能起到五分类的效果。而且血涂片的作用还不仅于此,它还能更直观的放映细胞的形态,以及血液的一种状态。现在就血涂片的制作和应用做一个介绍。
血涂片的制作:
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很多,但需要的材料也都是一样的,载玻片和(或)盖玻片。现在介绍一种我们医院常用的涂片方法:
1、首先左手持一载玻片,将采到的血(做血常规剩下的血)滴一滴到载玻片一端:
细胞分类计数器
(细胞分类计数器)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得到白细胞下各个种类的比例,结合血常规的白细胞数目就可以得到一个五分类的项目,这对于分析动物的身体状况更加的全面和科学。如上图的结果是: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分叶:57%,杆状:13%);淋巴性细胞百分比:25%;单核细胞百分比:3%;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0。
再简单举例说一下血涂片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结合血常规的分析。如下图为一只犬的血常规结果:
从结果上看,RBC(红细胞)下降,HGB(血红蛋白)下降,HCT(红细胞压积)下降。很明显的可以判定为贫血。但是贫血也分很多种的,到底是否为再生性,又或者是否是出血或溶血造成的。然后根据血涂片可以知道:
从该血涂片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中间淡然区明显扩大,说明了这是正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就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元素,增强营养。一方面我们知道动物的具体情况,可以针对性的帮助解决问题。
当然,血涂片在临床上的作用不仅仅如此,我们不仅可以用来来计数分类白细胞,还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判断如果出现异性红细胞的原因,白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还可以看到血液寄生虫如:巴贝斯焦虫,血吸虫的微丝蚴。而且对于血常规仪器还可以起到一种验证的作用,就是说如果血常规的结果与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出入较大的时候,如果你保证你血涂片的制作和观察都没问题的话,就要怀疑机器的判读有问题了。比喻抽血过程比较慢,导致血凝的出现而使得机器读书的血小板极低,以及由于猫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体积较近而出现的判读等都可以用血涂片来纠正和验证。
㈧ 为什么要对异常血常规检测做血涂片形态学检查
因为通常的血常规检查都是机器查的各种细胞的数量、比例正否正常,但机器不能分辨出异常细胞,甚至会把异常细胞和正常细胞分为一类。
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是染色后由专业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能够准确的发现各种异常细胞及其比例。更准确的是要看骨髓细胞学形态学检查,因为血液都是骨髓造出来的。
㈨ 血涂片染色检查原虫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玻片清洁
玻片清洁。清洁的玻片无油脂,无划痕,无灰尘,玻片
上有油迹,使厚血膜容易脱落,薄血膜涂布不均匀。在用手
指持玻片时,只能夹持玻片的两侧边缘,不要接触玻片的表
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载玻片先用热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洗,然后
用软而洁净的毛巾擦干待用。
2.使用过的载玻片的清洁方法有两种:
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
将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约5%的肥皂 水,煮沸
后将玻片一张一张地平放进肥皂水内,微火煮约一刻钟,然
后灭火待肥皂水稍冷后,用清洁干毛巾擦净后待用。
②清洁液浸泡法清洁液配制如下
重铬酸钾 80g
浓硫酸 100ml
水(清净水)1000ml
配制时须先将重铬酸钾研细放入水中,慢慢加温到全部
溶解为止,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倒入有盖的
大口玻璃缸内。清洁玻片时,将待洗的玻片逐张放入清洁中
浸泡一两天后,取出清水冲洗至完全没有黄色为止。浸泡前
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镜油,清洁液颜色变为墨绿色后即失去清
洁作用,不能再用。
二、制片
1.薄血膜涂制
(1)先用75%酒精棉球将耳垂消毒,待酒精干后用采血针
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边缘处。
(2)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对的方向
将耳垂轻轻挤压出血。
(3)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将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触耳垂
上的血滴不要将玻片接触耳垂上的皮肤,使一小滴血在
玻片上。血量1-1.5mm
3
.1/4.火柴头大小。
(4)将推片臵于血溶之前与血液相接触,待血液沿推片边
缘展开后,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匀迅速将
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制成薄血膜。涂制得较好的薄血膜只有
一层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较均匀,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
状。
若取的血滴太大,则涂制的血膜太宽太厚,若推时用力
不均匀,则易成梯田状
若用力太大,则血膜两端过厚,若涂片上有油污,则血
膜成多孔状。
2.厚血膜涂制,薄血膜涂好后,再轻挤耳垂挤出约火柴
头大一血滴,将这一滴血滴在玻片的中心1/3处然后用推片
的一角由血滴中央向周围旋转涂成直径约一厘米的圆形血
膜,旋转涂制时间不宜过短,以免形成纤维蛋白束,遮盖了
疟原虫。
厚血薄涂好后,应平放待干,防苍蝇舔食血膜或灰尘落
在上面。受检者的编号可用铅笔或钢笔写在薄血膜的边缘
上,也可用蜡笔写在厚血膜一端。
三、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萨氏和瑞氏两种
(一)吉氏染色法,吉氏染剂是最可靠的血膜染剂其优
点是易于掌握很少染色过度,染好后的血膜褪色较慢
1.吉氏染剂的配制
吉氏染剂粉 0.5g
甘油,中性,25ml
甲醇,纯,分析纯,25ml
将吉氏染剂粉0.5臵于乳钵中,加少许甘油充分研磨
再加甘油研磨,直至25甘油加完为止。将充分研磨的吉氏
甘油液倒入无水,干净的棕色玻塞瓶中,然后分次加甲醇于
乳钵洗出染剂倒入瓶中,直至25甲醇将乳钵洗净并全部倒
入瓶中,塞紧,充分摇匀,放臵室内一星期,每天摇动数次
以后即可使用.
2.缓冲液的配制;
为了保证染色良好,使疟原虫的核和胞浆红兰分明,感
染的红血球上的薛氏小点清楚,在稀释染剂厚液时所用的
蒸馏水必须加缓冲液,缓冲蒸馏水。新鲜蒸馏水可能接近
中性,但贮存在一个时期后,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 而变为
酸性,因此蒸馏水中必须加缓冲液,使其达到我们需要的效
果。
缓冲液配制
磷酸氢二钠,无水 9.5g
蒸馏水 1000ml
磷酸二氢钾 9.07g
蒸馏水 1000ml
将上二液分别贮存于紧塞的玻瓶中。
稀释染剂所用的蒸馏水的ph以7.0-7.2为最适宜现
用现配可按下表配制缓冲蒸馏水的配制(ml)
ph 磷酸二氢钠液 磷酸二氢钾液 蒸馏水
6.6 37 63 900
6.8 49 51 900
7.0 63 37 900
7.2 73 27 900
㈩ 血涂片一次涂抹和来回涂抹有什么区别
血涂片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应用极广,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观看血涂片报告单,主要观看的内容包括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白细胞的分类情况,红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情况,血红蛋白的数量及浓度的变化情况,体内菌群的种类的比例情况等。正常血涂片报告单的表现为:体内菌群的种类比例正常,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为阴性。血液成分均在正常范围内。
外周血涂片没有问题,超敏C反应蛋白高,先吃一段时间抗生素看看吧,吃完一周重新复查看看有没有降低,看出来你的精神太紧张了,真的没必要这样的,放松心情,你的结果没有大问题的,或许过一阵子复查就都正常了,有时候我们医生给你们的心里安慰比吃药要有用的多,但是得必须得听医生的,你总是这样紧张的去查血,其实真的没有必要的,可以试着去锻炼一下身体,早上起来跑跑步,这个每个医院的指标都有点差别,没有事的,只要在那个指标范围内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