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威廉指标的同类指标
超买并不一定意味着出货时间,而超卖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入市的时间。在没有搞清指标的本质之前,要小心使用指标。有些指标之间的分析思想是相同的,只是有很微小的差别,可看成是同类指标。 ADX线一般在20以下40以上,40以上可以判断为上升趋势展开。配合MA效用更好,能把握住一波好行情;如果ADX下跌或盘整,可加以RSfsfI来配合应用。
找顶和底是好多人的愿望及想法。这个指标或许可以指引,当金价上升一段时间后,当+DI线高于-DI线,且两线差距较大,同时ADX线fsf破这两条线,有回落迹象的话,这个可以视作可靠的见顶信号。
当-DI高于+DI线,距离又大,且ADX在此两线之上有回落迹象,这个可以视作可靠的见底信号。
第一节RSI指标的原理和计算f方法词条不够完善,容易出现虚假信号!但是将可以为当日冲销交易的交易者提供讯号。
当虚假的信号出现时,可以通过终端系统EXPUCE来解决。 W&R主要可辅助RSI,确认强转弱或弱转强是否可靠;RSI向上穿越5阴阳分界时,要看W%R是否也向上空越50,如果同步,则可靠。相反,向下穿越af0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比较两者是否同步时,其设定的参数必须是相对的比例,大致上W&R5日、10日、20日对应RSI6日、12日、24日,但是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测试结果,要自行调整其最佳对应比例。
W&R表示超买或超卖时,应立即寻求MACD讯号支援。当W&R表示超买时,是作为一种预警作用的效果。
Ⅱ 相对指标的区分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间相对指标”,就是将同—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也称为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减1或100%为增长速度指标,计算结果大于100%为增长多少百分数或百分点,小于100%为下降多少百分数或百分点。
Ⅲ 相对指标有哪些类型
1、结构相对指标
又称结构相对数。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结构相对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的结构和分布状况等。实际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恩格尔系数、贡献率、城市化程度、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消费率、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数。
2、比较相对指标
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可以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等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工作优劣。
3、比例相对指标
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4、强度相对指标
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5、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间相对指标”,就是将同—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也称为发展速度。
Ⅳ 什么是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就是将不同地区、单位或企业之间的同类指标数值作静态对比而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差异程度或相对状态。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4)同类指标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比较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概括如下:
比较相对数指标=[甲地区(单位或企业)某类指标数值÷乙地区(单位或企业)同类指标数值]×100%
例:两个类型相同的工业企业,甲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542元/人·年,乙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560元/人·年,则两个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相对数为:
(18542÷21560)×100%=86%
用来对比的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不一定仅限于绝对数,也可以是其他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比较相对数,例如用各种质量指标在企业之间、车间或班组之间进行对比,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条件对比,与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或世界先进水平对比,借以找差距,挖潜力,定措施,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计算比较相对数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此外,比较基数的选择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及研究目的而定。如上例是以乙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比较标准,计算结果说明甲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86%;
如以甲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比较标准,则表明乙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甲企业的116.28%。这两种计算方法的角度不同,但都能说明问题,具体以哪个指标作为比较的基础,应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哪种方法能更确切地说明问题的实质而定。
Ⅳ 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您好!
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
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又称结构相对数。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是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动态相对指标 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相对指标。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之比。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数。以计为比较标准,将实际完成数与计划规定数相比较,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编辑本段]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相对指标,可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情况,利用相对指标可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相对指标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用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异程度。所以,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是计算结果能否正确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条件。
分子分母指标的可比性主要包括:指标内容是否相适应;总体范围是否一致;计算方法是否相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
[编辑本段]相对指标的计算
(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如:甲地职工男职工人数占职工人数的70%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如:甲地职工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2倍
(3)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
(4)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其他相对指标根本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一种复名数。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指标/面积总量指标
人均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
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计划年度计划(产值、产量、成本、价格)=上年实际(产值、产量、成本、价格)×(100%-本年计划下降率或增长率)
计划年度实际(产值、产量、成本、价格)=上年实际(产值、产量、成本、价格)×(100%-本年实际下降率或增长率)
增长率=(实际—计划)/计划数
此指标根据下达计划任务时期的长短和计划任务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而有多种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需注意区别。公式中分子减分母的差额表示计划执行的绝对效果。
相对指标的新计算理念及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电视频道和栏目的评价指标中,大多数为相对指标,如收视比例(又称收看比例、观众规模)、期待度(又称满意比例、喜爱度)以及频道评价的指标,如频道包装形象、频道权威感、频道创新、大型活动、品牌栏目、节目品味格调、贴近性、广告可信度、广告实力感等等,它们的相对指标均剔出了覆盖入户的影响。从一个角度来说,不能收看这个频道的样本,自然无法评价这个频道和栏目的这些方面,剔出了覆盖入户的影响,对于不同入户率的频道之间的对比起到公平的作用,因此这样做大体是对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个相对指标去说明这个频道因此而拥有的水平和地位,是否可用这样的指标来说明其在全国的情况以及排序等?通过下面的分析可看出,其答案是否定的。
以下均以相对收视比例这个指标为例来进行说明。首先举一个相对极端而便于读者理解的例子。一个局限在比较窄或本地区域的卫视频道,其相对收视比例会很高,如果要排名,往往会在许多覆盖入户较大的频道之前。这就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个局限在比较窄或本地区域的卫视频道,如果其覆盖扩展到更大范围,或者在其他区域的入户率提高时,它的相对收视比例会还保持这样吗?显然不可能。以下我们用数据对此进行证明。
一个频道原来主要在本地落地,因为是一个地域特色很强的频道,在自己本区域的相对收视比例可以很大,比如下表1所示的50%;但因为内容不符合外地人的口味,其收视比例在其他区域可能就很低,如下表1所示的5%。现在假设该卫视加强了在外地的落地入户,总体入户率由9.23%上升到69.23%,但其总体相对收视比例的比例因其在外地基本保持不变,如认为还是5%,因而相对收视比例则不会同步上升,反而会很低,如下面两表中的42.5%对10%。显然,若用初始本区域相对收视比例外推到更大范围或全国,并用来与其他频道的相对收视比例做对比和排序,就会产生重大误解。
再用数据举一个在多个区域内都有入户,也更加有普遍意义的例子。参见下表所示,第一张表显示一个较低入户条件下的状态;第二张表则假设覆盖工作加强,入户规模增加,但由于频道定位或节目基本保持不变(比如一个北方频道还是具有北方的特色),则相对于入户的收视比例应不变,这样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虽然入户率由总的30.77%提高到68.46%,但相对收视比例却同上述一样也是下降的,由21%下降到16.42%。由此可见,不能用低入户下的频道相对收视比例去与其他频道的该数字做比较和排序。
因此我们说,过去计算的频道或栏目相对收视比例,在不同入户条件下的频道或栏目之间的对比和排序是不公平的。比如同样节目内容和定位的两个北方频道,一个做了很大的覆盖,而另一个主要限于本省,就会导致后者的相对收视比例要好得多。
二、解决的思路
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根据各卫视频道在全国分区覆盖入户和收视调查数据,计算一个假定各地或各区域入户率都为100%时,也即所有电视人口都可以看到的加权收视比例。具体为,在抽样可推及的区域条件下(或分本地和外地取得数据,或分大区取得数据,但最好能按省来做,因为即使一个大区内相邻的两个省的收视也是有差别的,不过目前的抽样限于经费尚不能进行分省的推总),分开计算其各区域的相对收视比例,按相对收视比例基本不变的原则,计算100%入户下的绝对收视比例,再计算加权后的绝对观众比例和相对观众比例,事实上,这时这两个数字是相等的。我们用上面的数据,按上述原则计算出以下数据。参见下表:
将同样原始数据的三组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分本地和外地两个域,或分6个大区(其中一个区为调查卫视所在区)时,绝对收视比例,均会随着入户率的提高而提高,而相对收视比例则下降,到入户率等于100%时,绝对收视比例和相对收视比例相等。因此,以这样的标准计算,相对而言可以做到所有频道在相对公平条件下的收视比例对比和做排序。
进一步,我们导出一般的公式:
相对收视比例(100%入户率下)=(∑分区电视人口×绝对观众比例/入户率)/全部电视人口×100%=(∑分区电视人口权重值×绝对观众比例/入户率)×100%
由于在调查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分区的入户率(%)、绝对收视比例(%)以及电视人口数(或者是100%入户条件下的观众数量),则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在此100%入户率假设条件下的相对收视比例(同时也是这一条件下的绝对收视比例)。
三、数据的模拟演示
以下是根据实际结果并做适当转换处理后的数据,但依然保持了原有数据之间的差值和位次。由此可以看到,过去处理的结果普遍偏大,这应当与其本省所占的观众规模权重较大有关,以此简单除整体入户率,会夸大相对收视比例,而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相应结果,则考虑了分区的收看因素,因此结果相对可靠。进一步分析可见,其位次上也有一定的变化,最大的被低估了8位或高估了6位。参见下表:
从上面的计算演示过程可以看出,这一计算不仅仅对于频道、栏目的相对收视比例这样的指标可以使用,对于频道或栏目的期待度、满意比例、频道包装形象、频道权威感、频道创新、大型活动、品牌栏目、节目品味格调、贴近性、广告可信度、广告实力感等等需要用入户率调整的指标都可以如此计算和使用这样计算的数据结果来横向比较和做排序。
Ⅵ 相对指标有哪些种类,如何计算和应用
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又称结构相对数。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结构相对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的结构和分布状况等。实际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恩格尔系数、贡献率、城市化程度、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消费率、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可以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等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工作优劣。
比例相对指标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间相对指标”,就是将同—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也称为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减1或100%为增长速度指标,计算结果大于100%为增长多少百分数或百分点,小于100%为下降多少百分数或百分点。
其计算公式如下: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通常,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称为基期,与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报告期。例如,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533亿元,2000年为89404亿元,如果2000年选作基期,亦即将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作为100,则2001的国内生产总值与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得出动态相对数为106.9%,它说明在2000年基础上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数。以计为比较标准,将实际完成数与计划规定数相比较,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Ⅶ 股票图解中的W&R指标是什么意思,怎么看
威廉指标
这个指标是由LarryWilliams于1973年首创的,WMS表示的是市场处于超买还是超卖状态。WMS的计算公式是:n日WMS=(Hn-Ct)/(Hn-Ln)×100。Ct为当天的收盘价;Hn和Ln是最近n日内(包括当天)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WMS指标表示的涵义是当天的收盘价在过去的一段日子的全部价格范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如果WMS的值比较大,则当天的价格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要注意反弹;如果WMS的值比较小,则当天的价格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要注意回落;WMS取值居中,在50左右,则价格上下的可能性都有。
有两个常用威廉指标,W&R威廉指标(William’s %R)和LWR威廉指标,它们与KD指标的分析思想相同。KD是相对价位指标,其数学表达式是“当前价位与分析区域中的最低价之差除以分析区域中的波动幅度”。而威廉指标的数学表达式是“分析区域中的最高价与当前价位之差除以分析区域中的波动幅度”。两个指标的不同点在数学公式的分子上。威廉指标与KD指标的数学关系如下:
威廉指标=1-KD指标
由于KD与威廉指标都是用百分比表示的,因此在波形上,威廉指标与KD指标的波形完全对称、上下颠倒。
一、WMS%R原理及计算
计算公式:
H-C
N日WMS%R=———×100%
H-L
式中:H——N日内的最高价;
L——N日内的最低价;
C——最后的收盘价。
从算式可看到两点:
①它是以N日内市场空方的力道(H - c)与多空总力道(H - L)之比率,以此研判市势。
②它是一个随机性很强的波动指标,本质上与KDJ理论中的未成熟随机指标RSV无异。
二、WMS%R的应用
1、0≤WMS%R≤100.由于WMS%R以研究空方力道为主,这与其它相似的振荡性指标以研究多方力道为主恰好相反,因此,WMS%R 80以上为超卖区,20以下为超买区。通常,为适应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在图表的区间坐标上,将向下的方向处理为数值增大的方向。
2.由于其随机性强的缘故,若其进入超买区时,并不表示价格会马上回落,只要仍在其间波动,则仍为强势。当高出超买线(WMS%R=20)时,才发出卖出信号。
3.同上理,当低过超卖线(WMS%R=80)时,才发出买入信号。
4.WMS%R=50是多空平衡线,升破或跌破此线,是稳健投资者的买卖信号。
5.公式中N的取值通常有6、12、26、等,分别对应短期、中短期、中期的分析。
一、W&R威廉指标(William’s %R)
N:14
(HHV(HIGH,N)-CLOSE)/(HHV(HIGH,N)-LLV(LOW,N))*100
请对照一下《道升随笔:股票炒作手法与选股策略十六》文中的KD指标中的RSV,RSV的数学公式为:
N:9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除了分析周期N的大小不同外,它们之间数学表达有如下关系:
W&R威廉指标=1-“KD指标中的RSV”
请做个小实验,在W&R威廉指标中添加KD中的RSV表达式: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那么修改后的W&R威廉指标中就有两条完全上下对称的曲线。
在《道升随笔:股票炒作手法与选股策略十六》中说过“如果9日内收盘价创新高,则RSV将变成100%,如果创新低将变成0。若直接使用RSV来描述相对位置,RSV很容易钝化。RSV曲线从低位到高位(或者从高位到低位)花时较短,花在钝化区的时间反而较长,并且曲线上有许多钝化的盲区。”正是由于9日的分析周期太短,威廉指标中才采取了较大的分析周期14。利用RSV曲线容易在100%和0%钝化的事实,可从中提前发现市场超买和超卖的特征。
超买状态:在分析周期中,如果股价创新高,进入了较高的风险区,股价随时可能回落,RSV曲线高位钝化,可看成进入了超买风险区,这时应该谨慎买入。
超卖状态:在分析周期中,如果股价创新低,进入了较低的风险区,股价随时可能反弹,RSV曲线低位钝化,可看成进入了超卖风险区,这时应该谨慎卖出。
W&R威廉指标主要用来说明超买和超卖状态。与KDJ相反,W&R威廉指标曲线超过80%说明是超卖,反之跌破20%是超买。
二、LWR威廉指标
数学表达式:
N:9
M1:3
M2:3
RSV:=(HHV(HIGH,N)-CLOSE)/(HHV(HIGH,N)-LLV(LOW,N))*100;
LWR1:SMA(RSV,M1,1);
LWR2:SMA(LWR1,M2,1);
请比较下列的KD随机指标数学表达式:
N:9
M1:3
M2:3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比较结果:LWR威廉指标与KD指标的中数学模型是一样的,只是两公式中的RSV的分子不同。在分析软件中把这两个指标都显示出来,曲线完全对称,上下颠倒。
三、小结
1、 W&R威廉指标(William’s %R)主要用于提前观察超买和超卖现象,它的超买和超卖区域刚好与KDJ的超买和超卖区域相反。如果使用中感觉曲线反应太快,可增大分析周期。
2、 LWR威廉指标与KD指标的曲线完全对称,上下颠倒。可使用比较熟习的KDJ曲线或者KD曲线就行了。
在没有搞清指标的本质之前,要小心使用指标。有些指标之间的分析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微小的差别,可看成是同类指标。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如果都采用同类指标来分析和判断市场,可能会太偏颇。只有采取不同类型的指标才能保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威廉指标又称为威廉超买超卖指数,其作用在于从研究价位波幅出发,通过一段时间内的高低价位与收盘价之间的关系,反映市场的强弱和买卖气势。精髓在于通过研究价位变化中的波峰波谷,然后决定买卖时机。
威廉指标的计算公式为:R%=100-100(C-Ln)/(Hn-Ln)
其中:C(当日收盘价)、Ln(n日内最低价)、Hn(n日内最高价)
1、威廉指标是一个动态的动能指标,具有动能指标的摆动性能,它由一个极端摆动“超买点”到另外一个极端“超卖点”。从单摆的原理看,当单摆接近极端前,都有一个停顿,然后沿着原有趋势惯性向前,才会改变原有趋势。
2、从威廉指标的计算公式看,基期n值的数值选择非常关键。n值确立后,代表了研究周期的选定,n值越小,威廉指标波动频率越快,把握价格变化的灵敏度就越高,但据此操作投资者易陷入频繁操作的误圈,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加大投资者对现有市场的判断出错;n值越大,威廉指标波动频率越慢,价格变化的灵敏度降低,偶然因素对价格趋势的影响降低。笔者对威廉指标作了5年的长期跟踪并结合时间之窗对价格趋势的影响,浅显认为威廉指标可按短、中、长选取参数,短期n值选10为宜,中期选20,长期选89。这样威廉指标在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图上均表现为3条威廉指标线,分别代表了短、中、长的摆动趋势。
3、从威廉指标的计算公式看,在选定的基期n值范围内,当日收盘价与n日内最低价相等时,威廉指标达到100即“超卖点”极端,注意这时还不到买卖时机,它只代表买卖时机即将来临,这时还要考虑摆动惯性,在大幅下跌中,市场的收盘价可以连续创出收盘价新低,只有威廉指标的数值变化时才是最佳的“超卖点”极端买入时机,因此,当威廉指标达到或接近100即“超卖点”极端时,还要看下一个点的变化。在选定的基期n值范围内,当日收盘价与n日内最高价相等时,威廉指标达到0即“超买点”极端,注意这时还不到买卖时机,它只代表买卖时机即将来临,这时还要考虑摆动惯性,还要看下一个点的变化。日线看下一日,周线看下一周,依次类推。上述要点既包含了“涨时无顶、跌时无底”的股市常理,也包含了“逢低买入、逢高卖出”的思维方式。
4、威廉指标的数值位于0到100间,通常50为分隔的中界线,80-100为超卖线,20-0为超买线。从短、中、长3条威廉指标线看,当3条指标线重合并达到或接近100即“超卖点”极端或威廉指标达到或接近0即“超买点”极端时,其下一个威廉指标的数值变化时是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买卖时机。
举例:在上证指数的周线图上,威廉指标短期10周、中期20周、长期89周3条指标线重合并接近100时,其数值发出摆动的下一周清晰地对应了2002年、2003年市场的底部,其后大盘开始了大幅反弹,试想这样的点每年会有几次?一年才一次。
Ⅷ 同类指标动态对比得到的比值叫什么相对数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动态比率法的概念。动态比率法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方法。
Ⅸ 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有哪两种简答题
随着统计分析目的的不同,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可以采取不同的比较标准(即对比的基础),而对比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相对指标。相对指标一般有六种形式,即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基本计算公式为:
2、结构相对指标
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时,不仅要掌握其总量,而且要揭示总体内部的组成数量表现,亦即要对总体内部的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这就需要计算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就是在分组的基础上,以各组(或部分)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或以各组(或部分)的标志总量与总体的标志总量对比求得的比重,借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综合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成数或系数表示,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概括地说,结构相对数就是部分与全体对比得出的比重或比率。由于对比的基础是同一总体的总数值,所以各部分(或组)所占比重之和应当等于100%或1。
3、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内部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态。它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静态对比的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100%
比例相对指标计算结果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还有以比较基数单位为
1
、100
、1000
时被比较单位数是多少的形式来表示。
4、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就是将不同地区、单位或企业之间的同类指标数值作静态对比而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差异程度或相对状态。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百分数、倍数和系数表示。计算公式可以概括如下:
比较相对数指标=[甲地区(单位或企业)某类指标数值÷乙地区(单位或企业)同类指标数值]×100%
5、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就是在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不同而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出的相对数,是用来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值
6、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就是将同—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也称为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Ⅹ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有何区别
动态指数(时间性指数)是反映现象数量方面的时间上的变动程度。并且动态指数中有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分。现实中,动态指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按对比场合不同,将统计指数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也称为时间性指数和区域性指数。在指数数列中,若所有各期指数均使用同一基期计算的,称为定基指数;若所有各期指数均以上一个时期为基期计算的,称为环比指数。
静态指数(区域性指数)是反映同类现象的数量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地区和单位等)的差异程度。
静态指数包括空间指数(地域指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指数两种。空间指数是将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如不同单位、地区、国家等)的同类现象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反映现象在空间上的差异程度。计划完成情况指数则是将某种现象的实际水平与计划目标对比,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或完成与未完成的程度。
应答时间:2020-12-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