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肱骨下段在哪个位置图片
扩展阅读
站在阳光底下图片唯美 2025-07-24 11:58:19
难过委屈唯美的图片 2025-07-24 11:43:48
手机ps图片换头 2025-07-24 11:11:36

肱骨下段在哪个位置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05 06:44:53

Ⅰ 肱骨远端指的是肱骨上段还是肱骨下段

你好,肱骨远端指的是肱骨下段,这个也就是肘关节处这一端的,不是肩关节处的。

Ⅱ 肱骨下端的主要骨性标志

内上髁和外上髁是肱骨下端的主要骨性标志,这个非常好找。人身上的骨性标志很多的

Ⅲ 肱骨中下1/3和肱骨下1/3是一个意思吗 懂医学的来!

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肱骨的中下三分之一,指的是肱骨的下三分之一和中三分之一的分界点。肱骨下申论之一指的是肱骨,三分之一的下一段。

Ⅳ 肱骨是哪个部位

肱骨是上臂的骨,位于肩和肘之间。也就是胳膊上段的骨。

Ⅳ 肱骨下端是指哪部分它的解剖特点是什么

您好: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为膨大的半圆形肱骨头,参与肩关节的构成。下端有肱骨小头和滑车,参与肘关节的构成。肱骨干后方有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肱骨下端内上方后面.是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肱骨主要结构可归纳为两头、两颈、两沟。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骨头外下缩细称解剖颈,肱骨上端与干交汇处为外科颈,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给您提供参考意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Ⅵ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是哪(有图)

一、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为上臂肌肉之一,位置在上臂前侧,有长短二头。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6)肱骨下段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一样,同属上臂肌肉还有肱肌。

肱肌为上臂肌群深层的屈肌,肱肌止点大部分位于尺骨鹰嘴尖一冠突尖连线的内侧,小部分位于外侧,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作用是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即屈肘、旋后功能,由肌皮神经、桡神经双重神经支配。

Ⅶ 人体图形及各部位名称是什么

人体图形及各部位名称是: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

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体表标志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

锁骨:全长。

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

桡骨:桡骨头、茎突。

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

膑骨:前面。

胫骨:胫骨前缘。

腓骨:腓骨头和外踝。

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Ⅷ 肱骨是哪里

肱骨位于上臂,肱骨是上臂的骨质,近端有肱骨头,与肩胛骨部位的关节盂共同组成肩关节。远端与前臂部位的尺桡骨共同组成肘关节,并且肱骨部位是上臂唯一的骨性结构,前侧有肱二头肌、肱肌,后侧有肱三头肌,起到维持上臂部位平衡的作用。

肱骨上端由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组成。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分隔肱骨头与大、小结节之间的稍细部分,称为肱骨解剖颈。

(8)肱骨下段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肱骨的特征

肱骨下端宽,有锐利的内侧和外侧髁上嵴形成,然后在远端终于其内侧,尤其明显的是向外侧延伸的上髁,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肱骨的远端,包括上髁、滑车、肱骨小头、鹰嘴窝、冠突窝和桡骨窝构成肱骨髁。

此髁有两个关节面:外侧的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内侧的滑车,与尺骨近端(滑车切迹)相关节。滑车上方,前面是冠突窝,完全屈肘时容纳尺骨的冠突,后面是鹰嘴窝,完全伸肘时尺骨的鹰嘴嵌入。小头上方前面有一浅的桡窝,当前臂完全屈曲时,桡骨头的前缘与此窝相接。

Ⅸ 肱骨是什么

肱骨(humerus)是上肢最粗壮的骨。

其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桡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上端由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组成。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分隔肱骨头与大、小结节之间的稍细部分,称为肱骨解剖颈。
肱骨上端由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组成。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分隔肱骨头与大、小结节之间的稍细部分,称为肱骨解剖颈。头、颈与肱骨体的结合部是大、小结节(粗隆),为一些肩胛肱骨肌提供附着点和杠杆。大结节位于肱骨外侧,而小结节位于肱骨前方。结节间沟(肱二头肌沟)分隔大、小结节。肱骨外科颈是大、小结节远侧稍细的部分,从两结节下行为大、小结节嵴,侧面与结节间沟相接,外科颈是肱骨的常见骨折部位。

2特征与辅助结构编辑
肱骨体有两个显着特征:

1、三角肌粗隆,位于外侧,为三角肌的附着点;斜行的桡神经沟,位于后面,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肱深动脉先穿过肱三头肌的内侧头和长头之间,继而穿过肱三头肌的外侧头。

2、肱骨下端宽,有锐利的内侧和外侧髁上嵴形成,然后在远端终于其内侧,尤其明显的是向外侧延伸的上髁,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肱骨的远端,包括上髁、滑车、肱骨小头、鹰嘴窝、冠突窝和桡骨窝构成肱骨髁。此髁有两个关节面:外侧的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内侧的滑车,与尺骨近端(滑车切迹)相关节。滑车上方,前面是冠突窝,完全屈肘时容纳尺骨的冠突,后面是鹰嘴窝,完全伸肘时尺骨的鹰嘴嵌入。小头上方前面有一浅的桡窝,当前臂完全屈曲时,桡骨头的前缘与此窝相接。

Ⅹ 人体肱骨易发生骨折是什么位置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网络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0635zxhm 2009-05-06 09:30:47 221.2.200.*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网络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