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北朝时期的墓砖有什么特点
南北朝时期尤以南朝和东晋时代的砖建墓室,从近年出土的资料看,是颇为盛行的。甚至可以说,风行于东汉时代的石建墓室,到南北朝则改用砖建,这种改变的原因,是否与制陶手工业的发展有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墓砖,其制作方式与秦、汉砖瓦雕塑类似,即沿袭了商、周青铜器纹饰的雕铸手法。首先是雕刻成阴模,再把它打印在砖坯上,使成为阳纹的浮雕实即线刻画然后再入窑烧制。但在东晋和南朝某些墓室中,出现了用多数墓砖接成为一幅图像的砖壁形式。如1961年南京郊区出土的一座南朝墓,墓壁上用几百块不同的阳纹线刻的砖面(砖的体积与普通砖的相类)合成一幅壁画式的“竹林七贤”图,布满了整个墓壁。又在后来出土的同类墓室中,也有以青龙,白虎为题材的壁雕图像,其制作方式与竹林七贤图同样是由多数墓砖拼砌而成的。据后人研究,制作这种壁砖的手续相当复杂,首先,要按照所设计的图像,画在一块大木板上,刻成阴线画,而后按照砖面的严格尺寸,从木板上按砖的大小遂一界出,再把刚模成的砖坯,按木板界格逐个打印成各不相同的阳纹线砖块,并按照上下左右顺序的砖遂一编号后,再入窑烧制方成。在垒砌墓壁时,即按原砖号编排使用,这样,砖雕的人物图像即自然组成。但这是一项精巧细致的工作,非有熟练的技术知识是难以成功的。
㈡ 这砖是哪个朝代的
六朝的。南京多见
㈢ 求教,这砖是那个朝代的
不是秦砖汉瓦吗!可能是汉朝时期的
㈣ 请问这是什么朝代的砖
无图无真相。没有实物图片显示,不好判断。一般而言,明代的砖比较多一些,烧制的官窑也多,产量多,流传下来的也多。在这之前朝代的很少,时间久远破损掉了,有,也是那种很小的。
㈤ 长79公分正方形砖一头方眼一头圆眼古代砖是什么朝代
你好
长79公分正方形砖一头方眼一头圆眼古代砖可能是明朝的
如满意请采纳
㈥ 丙安以前是哪个朝代
丙安古称“丙滩”,处于 赤水 中河流湍急乱石丛生一带,因此在以水路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古代,此地商业流通不便,商船路过此处必须靠人工卸下货物,再由纤夫将空船沿纤道拉上丙滩。此次我们得以经由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纤道进入古镇,实属幸运。漫步在这条古纤道上,仔细体味这座古镇的前世,感慨它与土城古镇相似的命运。
㈦ 这是什么朝代的砖
带有榫卯的砖,真是不多见。
素有秦砖汉瓦之称的“秦砖”也不过如此。好好保存千万不要受潮,再次受潮,就会一点一点的掉去砖表面的花式造型,那些砖的花纹很珍贵。
要是真是秦砖,可真是难得的拥有机遇啊。
㈧ 12厘米的城砖是哪个朝代的
12厘米你指的是长还是宽还是高?有具体的尺寸吗?好帮你参考年代?
西安长城砖 砖是明代修建长城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长城砖均为青灰色,沙泥质。由于各窑口土质不同,个别砖含杂质量较大。长城砖按其形制和用途可分为长砖、方砖、垛口砖、望孔砖、射孔砖、旗杆砖以及城墙上截断流水使其排出墙体的流水砖槽,而在长砖和方砖中又有带砖和无砖两类。下面一一介绍。 长砖:这类砖是城墙及其附属建筑中使用为普遍的。泥质,青灰色,质地坚硬,个别砖内含大粒粗砂。正面较光滑,反面粗糙。尺寸绝大多数为长37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在迁西县大岭寨砖窑内发现的烧好未用的长砖,尺寸为长41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在迁安县白羊峪的一座谎城,其城门砖也属长砖,尺寸为长47厘米、宽21厘米,厚12厘米。 方砖:泥质,青灰色,质地坚硬,正面较光滑,反面粗糙,长宽37厘米,厚9厘米。方砖大多用于城墙顶部的水漫铺地,有些敌台内部基座表。
㈨ 都是哪个朝代 有绳纹砖
绳纹砖,中国古时建筑使用的一种长方体石料(俗称砖头),因其表面类似绳子的装饰纹样而得名。1999年4月15日,京市文物研究所与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的相关人员在明孝陵区域以及紫金山南坡一带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处建筑遗址,其占地面积达万余平方米。遗址上有清代房址、少量六朝时代的绳纹砖等。一般的说法:
六朝,历史上指的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以南京为国都的朝代。
㈩ 公母槽砖是什么朝代的
你好,你在哪里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