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猪支原体是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龙形图片素材 2025-05-12 17:47:52
动漫唯美手机高清图片 2025-05-12 17:26:09
图片有多少种变形 2025-05-12 16:53:28

猪支原体是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17 01:03:57

A. 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理

3.1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着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3.2感染肺部组织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粘膜固有层。大约经过二十天后,在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每次呼吸时,有效的气体交换就减少,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即使当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资料表明: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反应;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之一。另外还证实从被支原体感染的猪身上取出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着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强。事实上,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猪肺炎支原体毒性致病因素
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症状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对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目前已证实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支原体会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通过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受损;接着支原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粘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目前还不了解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粘连结构的实质,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的感染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B. 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治疗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防治措施

1、药物控制

脉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阻止感染发生,且一旦停止用药,疾病很快就会复发。

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会出现瓶颈现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类似药物效果就不好。

发生喘气病后,再想彻底杀灭病原体,是十分困难的,对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如此,因为抗生素很难渗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发挥作用;同时抗生素治疗也无法修复已造成的病变损伤。如果停止治疗,病原又会逸出、种种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弊病还包括肉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持续用药会有药物残留),而且人工费和成本费也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2、综合防治措施

因此应针对该病应考虑使用综合防治措施:许多国家曾大力推进根除猪肺炎支原体的计划,丹麦、英国和美国都有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SPF猪群;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很难彼此隔离阻断;所以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这类SPF猪群最先感染的病原。

对于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群来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很大,如距离感染猪群较近、猪群过大、当地生物饲养密度过大、离生猪贩运的主干道太近,这些都极易导致支原体传播与感染。

采取根除MPS措施时,会发现要启动并维护无支原体感染状态的花费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为还必须对进入猪场的猪进行限制,控制它们携带的病原)。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是靠空气传播的,这也给保护未感染猪群带来难度。

在猪密度过高的地区,问题犹为棘手,未感染猪群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反复的感染。以上几种措施,无论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抗生素、还是采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气病的理想方案,它们都无法给猪整个生长周期的提供全程保护,使猪免受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有条件的猪场应尽可能实施多点隔离式生产(SEW)技术,也可考虑利用康复母猪基本不带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使病猪康复,然后将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人工授精,使用药物培育健康群。

使用药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脉冲用药,可选用1000m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另外根据猪群背景要求加强对HC、AR、PR、链球菌、弓形体的免疫与控制。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MPS危害的关键。



发病特点

本病我国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最早可能发生于2~3周龄(地方品种有9日龄的)的仔猪,但一般传播缓慢,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许多猪直到3~6月龄 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猪气喘病、网络-猪支原体性肺炎

C. 没生过猪仔母猪和生过猪仔的能分辨出来来

能。

下崽猪与没下过崽猪的区别,下个崽的猪是母猪,没有下个崽的猪是养来吃肉的,下崽的猪是母猪,专门养来下崽猪的,下崽猪与没有下崽的猪区别一般都看猪的乳房和猪肚,如果猪乳房大和猪肚大(掉起)就是下个崽的猪,身体不健康的人最好不吃母猪肉,吃了会翻病。如果是猪乳头小,肚子小的就是没有下过崽猪。


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病理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于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D. 怎样防治猪支原体病

猪支原体病又名猪地方性肺炎,主要临床特征是咳嗽和气喘。

(1)症状 急性严重者,病猪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鼻流沫,发出喘鸣声,似拉风箱样,数米之外就可听见。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体温升高及食欲减少。慢性病猪常于清晨、晚间、运动后及进食后发生咳嗽,由轻到重,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直到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

(2)防治 防治本病,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努力做到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从外面传入,必须从外地购入种猪时,应作1~2次X光透视检查,并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时,并入健康猪群。②猪舍要冬暖夏凉,注意通风和防止拥挤,猪舍要定期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④治疗时,可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2万~4万单位,肌肉注射,3~5天为一个疗程。也可用土霉素碱油剂注射液,土霉素碱25克,花生油100毫升,充分摇匀,即可应用。一般小猪1~2毫升,中猪3~5毫升,大猪5~8毫升,颈部两侧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间隔3天注射一次,连用5次为一疗程。重病猪可进行2~3个疗程,一般收到较好的效果。

E. 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病猪的什么器官

  •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器官内,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形成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人,经呼吸道传染。

  • 本病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新发病猪群常为暴发,取急性经过;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继发感染是引起病势加剧和病猪死亡的

  • 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沙门氏杆菌、嗜血杆菌、各种化脓性细菌等。

  • 本病只能使猪患病,其他种家畜、动物和人都不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高,患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肥猪发病较少。我国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多。

  • 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呼吸器官内,存在于病猪肺的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和纤毛,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飞沫排出体外。病猪与健康猪同圈、同运动场或同地放牧直接接触时,经呼吸道感染发病。因此,在通风不良和比较拥挤或密集饲养的猪舍中,容易互相传染,成为集约化饲养的常见呼吸道病。给健康猪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用胃管投入病原体均不能使猪发病。但经喷雾、滴鼻和气管内注入等方法,可以引起感染发病。

  •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特别是隐|生带菌病猪是最大的祸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猪场由于购买种猪或互相买卖,将隐性病猪引入后,造成本病的流行。隐l生病猪无明显临诊症状,外表与健康猪无异,不易识别。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思想麻痹,对有咳嗽病猪根本不当成病,其危害更大。病母猪常使吃奶小猪受到传染,母子传递可长期存在;在产仔季节,几窝小猪互相串群,或断奶后混群育肥相互传染,使本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加之病猪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在病状消失后半年或1年以上,体内仍带有本病,还可排出病原体。因此,一个猪场一旦传人本病后,如不狠下决心,采取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难净化。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在气候多变、阴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严重,症状明显。这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以慢性经过为主,在新发病的养猪场或农户的猪群,常呈急性暴发,病势强烈,发病和死亡较多,随后渐渐缓和,在老疫区呈隐性经过,发病猪数少,大多是仔猪发病,如此绵延不断地传染下去。由于传染源仍然存在,一旦调入新的健康猪只和大量新生仔猪出生时,病势再度转剧,以后又渐缓和,如此规律地流行不止,危害甚大。

  • 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的另一主要因素,如饲料质量差或不足,缺乏维生素或突然更换饲料,圈舍阴暗潮湿、寒冷,拥挤和通风不良,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都可促进病情加重,且为继发细菌(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猪鼻支原体等)感染创造条件,促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引起死亡。

  • 猪支原体肺炎 - 临床症状

  • 患病猪

  • 患病猪图册

  • 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

  •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类型。

  • 急性型:常见于新发本病的猪群,尤以怀孕母猪、仔猪多见。病猪体温正常(伴有继发感染时可升至40℃以上),精神不振,很少走动。呼吸增数,张口喘气,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

  •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早、晚吃食后或运动时发生咳嗽,严重的连续痉挛性咳嗽。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直至咳出分泌物咽下为止。随着病程的发展,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表现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体温一般仍属正常,体态消瘦,发育迟缓。

  • 隐性型:偶见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肺炎病灶。

  • 本病的潜伏期依受感染时气候、饲养管理和猪只个体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平均在4~10天,有的更长,可达1个月以上。

  • 本病大多呈慢性经过,主要的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体温、食欲和精神都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主要症状表现明显和严重,因此,作者认为不宜将本病在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病型,这些病型常可随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而互相转变,加重或减轻,很难截然划分。

  • 病的早期,病猪特别是小猪,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在吃食、剧烈跑动、早晨出圈、夜间和天气骤变时,发生最多,大多为单声干咳。病猪体温、精神、食欲都无明显变化,此时常常被人们忽视。

  • 病的中期,出现喘气症状,腹部随呼吸动作而有节奏的扇动,呈明显的腹式呼吸,特别是在站立不动或静卧时明显,呼吸次数每分钟为40~70次,甚至达到100次左右,小猪为多。一般情况下,病猪的精神、食欲和体温也无多大变化。

  • 病的后期,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多。重病猪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或将嘴支于地面而喘息,表情十分痛苦,咳嗽次数少而沉弱,似有分泌物堵塞,难以咳出。听诊肺部有干性或湿性啰音,呼吸音似拉风箱样。这时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体温可能超过40.5℃,被毛粗乱,结膜发绀,怕冷,行走无力,最后可因衰竭窒息而死亡。

  • 有其他继发病时,病猪体温升高、不食、腹泻,全身情况恶化,并有继发病的相应症状。

  • 在初发病猪群,常病情急剧,1~2周左右死亡,但大多数是慢性经过,病程延续很长,2~3个月或半年,甚至1~2年以上。所以,在一个猪场中,病母猪、公猪和肥猪,除了不明显的咳嗽和气喘症状外,呼吸、体温、食欲和精神等全身状况都无明显的变化。公猪照常配种,母猪仍然正常发情、受孕和产仔,肥猪仍可肥育增重,只不过生长速度略受影响,我们曾见到病状已消失的肥猪,在屠宰时肺部仍有典型气喘病病变。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或饲料骤然更换时,病猪可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增数、气喘明显、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增高、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能及时改进饲养管理,或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可使病猪临诊症状暂时消退,似已恢复健康。仔猪则有所不同,一般是发病急、病情加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断奶前后,15kg以内的小猪。病期较长的小猪,被毛粗乱,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常成为“侏儒猪”(俗称小老头猪)。在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仔猪体重如能超过20kg以上,常可逐渐健康成长而育肥。

F. 猪原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会不会传染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营养要求比细菌高。支原体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涉及人、动物、植物及昆虫等多个领域,给人类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从人体分离的16种支原体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人型支原体(M.homins)、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及发酵支原体(M.fermentans)。 从动物体内分离并鉴定出了几十种支原体,仅少部分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四种,即: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鸡毒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支原体广泛分布于植物与昆虫中,引起植物和昆虫病害的支原体有植原体和螺原体两大类。 支原体感染 致病支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起肺炎,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支原体脑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新生儿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细胞培养支原体感染 细胞培养(特别是传代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是个世界性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95%以上是以下四种支原体:口腔支原体(M.orale)、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和莱氏无胆甾原体(A.laidlawii),为牛源性。以上是最常见的污染细胞培养的支原体菌群,但能够污染细胞的支原体种类是很多的,国外调查证明,大约有二十多种支原体能污染细胞,有的细胞株可以同时污染两种以上的支原体。 支原体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作环境的污染、操作者本身的污染(一些支原体在人体是正常菌群)、培养基的污染、污染支原体的细胞造成的交叉污染、实验器材带来的污染和用来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污染。 组织细胞培养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支原体的污染:控制环境污染;严格实验操作;细胞培养基和器材要保证无菌;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支原体污染细胞后,特别是重要的细胞株,有必要清除支原体,常用方法有抗生素处理、抗血清处理、抗生素加抗血清和补体联合处理。支原体最突出的结构特征是没有细胞壁,一般来讲,对作用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完全不敏感;对多粘菌素(polymycin)、利福平、磺胺药物普遍耐药。对支原体最有抑制活性及常用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抗生素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一些氟喹诺酮;其他类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对支原体有较小抑制作用,所以常不用来作为支原体感染的化学治疗剂。InvivoGen公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支原体抗生素M-Plasmocin能有效地杀灭支原体,不影响细胞本身的代谢,并且用M-Plasmocin处理过的培养细胞,不会重新感染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一些动物与人类。到目前已从人体内分离出几种支原体,与生殖道有关,能引起生殖道疾病患的主要是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28%,两种支原体同时阳性者为22%。成年女性宫颈或阴道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40%-80%,人型支原体为21%-53%。 人体感染支原体后,它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部分病人可无症状,约50%的病人表现为尿道有刺痒感受伴有或轻或重及排尿不畅的感觉。女性患者症状更轻,无明显尿痛或有轻微尿痛,仅可出现少量的分泌物,有时宫颈也有炎症或糜烂,男性表现为晨起尿道口痂膜或污染内裤,有时病人有症状有无分泌物,也可无症状有分泌物。感染支原体后的确可以引起不育。首先,它可以在寄居的部位引起炎症,如男性的附睾炎或前列腺炎,女性的宫颈炎、宫颈糜烂、前庭大腺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等。慢性炎症的后果有可能导致输精管首和输卵管道的阻塞。还可通过局部的炎性细胞对精子造成间接损伤,通过分解尿素产生碱性环境,直接损伤输卵管上皮细胞,其次,支原体可以在精子的体部,影响其活动力,导致不育。此外,在感染了支原体的不育夫妇的血液和男方的精液中,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

G. 猪支原体肺炎怎么预防用什么疫苗好啊

猪支原体肺炎用活疫苗预防比较好,目前市面的有168株、Z株和RM48猪。这三种综合考虑下来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168株比较好,免疫效果好且免疫力稳固,而且是肺内注射,有效快速的直达靶器官。Z株是胸腔注射,是离肺最近的注射方式,不如肺内注射来的直接有效;RM48株是喷鼻法,喷鼻只能到达上呼吸道,无法到达下呼吸道,而猪支原体肺炎病变部位是肺尖叶,无法到达肺部的疫苗、、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会觉得使用灭活苗预防支原体肺炎就可以了,实际上灭活苗产生的是血清抗体,也有国外研究表明,灭活苗的血清抗体跟保护没有关系。国外的灭活苗还比较贵,保护率低,免疫时间短。所以,要支持国产啊、、、

H. 猪支原体肺炎的介绍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其病原最早由Mare、Switzer(1965)和Goodwin等(1965)从患肺炎猪的肺组织中分离出,并试验复制出本病,报导后该病原被命名为M.hyopneumoni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