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松山湖莞中和莞中哪个值得去
摘要 松山湖大概4人一间宿舍,新校,环境非常好,住宿封闭式。
❷ 一些关于东莞市学校缩写的全名【例如:莞中(莞城中学)】
全名:东莞市第一中学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东莞市光明中学 莞城中学
❸ 求分析东莞市莞中、一中、高级、松山湖、实验。
建议你报一下莞中择校。莞中是一所很优秀的学校,成为莞中学子是每个东莞人的愿望。莞中的高一可以体现到现有教育体制下最好的素质教育。活动很多!对以后进社会有很大帮助。还有就是莞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放学时间自由出入,给学生很大的空间。生活很方便。
一中早些年是人们的次选,但现在逐渐被高级超越(个人看法),社团活动相对较多。但学校给的活动时间不足。
高级近年上升势头较猛,但社团活动很少,学校管得很严,老师对活动不大支持,休息时间短,来自老师的压力较大。
松山湖是莞中噶子校,山清水秀,环境好。生源也比较优越。师资条件一流。活动也比较多。
实验相对较逊色,学校硬件设备叫落后,教室比较小,校区比较旧,升学率一般。
❹ 东莞中学(莞中)新宿舍投入使用了吗给高三人群用还是怎么样
先给高三吧,暂时还没定
然后饭堂真的很一般般,如果你是莞初的话,就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作息时间很好,莞中真的很松,所以需要自觉
军训在学校,不累
宿舍的东西都是自己带就可以
学姐学长不错的,想当时搬东西上宿舍是学长帮忙搬上去,八楼
总之,莞中很松,需要自觉,
如果你自觉可以学的很好,但如果你做不到就可能会比较差
特别注意的地方没什么?
你是新生对吧?
我今年升高二
❺ 东华中学和莞中中学谁较好点
东华中学的综合实力要好一些,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对比和分析:
一、师资力量
1、东华中学:教职工741人,其中专任教师148人,均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坛精英,他们都经过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学历达标率为100%,拥有一批国家级或省级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2、莞中中学:现有专任教师219人,其中高级职称85人,中级职称102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有东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
二、硬件设施
1、东华中学: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科学实验楼、教育资讯楼、学生公寓等主体建筑新颖别致,富有现代气息;塑胶运动场、室内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教育教学设备高起点、高标准配置,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数字化音乐室、美术室,现代化的演播厅。
2、莞中中学:有宽敞的运动生活区和幽静的办公教学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电话通讯系统、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宽带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实现了教学与办公的现代化,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办学规模
1、东华中学:学校现有大约2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接近18000人。
2、莞中中学: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12人。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00亩,现有建筑面积70680平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广东省东莞中学(莞中)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东华初级中学
❻ 广东省东莞中学的莞中史略
广东省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由邑侯(霖按:古人称县令为邑侯)刘德恒(子占)先生所创办,最初名为东莞县学堂,所有学费,概由邑明伦堂支付,间亦有出于捐募者。协办人则为邑人尹庆举(翔墀)、张其淦(豫泉)、徐虁飏(莞珊)三先生。徐先生当时称监督,另设校长二人,即以尹、张两先生充之。监督住校任事,校长系名誉职。全校学生约百人,分甲乙两班,多邑中世家子。校址原为考棚(前清童生考县试场所)。今则全无当年迹象矣。后曾改名为东莞初级师范学堂、东莞中学堂、县立东莞中学校,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至今。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一百年来,东莞中学为国家为社会造就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曾在莞中就读。 光绪二十八年,邑侯刘德恒先生创办东莞县学堂,徐虁飏先生充监督,尹、张两先生充校长。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一九〇六年)改名东莞县立初级师范学堂。当时功课,最重要者为国文一科。任教者多邑中知名之士。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〇八年),第一届毕业生计得十二名。旋改名东莞中学堂,学制分师范部及中学部。师范为五年制,中学为六年制,预科二年,本科四年。宣统三年六月,师范部结束,以后悉办中学部。 民国元年十一月,学制改为四年,分春秋两季始业。民国五年后,始悉改为秋季。当时功课纷繁,多至卅七、八小时;而英语一科,特别注重,每周约七、八小时;除普通科目外,尚有修身一科,多以五经为教材。
民国十年,黎越廷先生来长该校,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同校,本邑女同胞得入该校肄业自此始。
民国十二年,卢颂芳先生再长该校,始推行新学制,初中肄业三年毕业。
民国十五年冬,校长袁昌善先生,以校舍湫隘,乃归并右邻宝安书院(霖按:《东莞宝安书院碑记》尚存,原立于 今东莞中学传达室后壁处)另绘图测,改建校舍,未完成而清党事起(民国十六年),学校遂陷于纷乱状态中,断瓦颓垣,蓬蒿没胫,无复学校形容。
民国十七年,罗汝荣先生继长该校,增招高中师范班一班(唯毕业时,仅得学生十名),对校舍之增修,亦有所努力。当时邑明伦堂拨款九万元补建校舍。后以经费支绌,无以为继,仅完成现有之三舍土校舍三座,计教室十二间。
民国十八年校长罗宗伟先生颇有建设,然终以非邑人,未得竟其志而去。
民国十九年秋,叶校长国璋,增办附设小学五六年级各一班,以为根本之图。然因地方不敷,且格于功令,仅办四 期而已。
民国二十年春,黎汝璇先生继任校长,于秋增招乡村师范班一班,后以本县有简易师范之设立,故仅办一届耳。是年冬十一月,黎校长去任,罗友蘧先生继之。罗氏莅任以来,对于图书、仪器、班额校舍、校具之添置、增建,均不遗余力。又得邑人徐赓陶先生捐赠大批图书--《万有文库》、《四序丛刊》(霖按:序字误,当作部)。故各种设备,至民国二十六年几臻完善,而班额初中增至八班,高中增至三班,全校人数达六百余人。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卢彭铿先生接任校长,所谓奉命于危难之间,救国与读书,应付殊不易。是年秋,因校产收入增加,隧增招初中十班,高中三班,全校人数达七百余。
民国二十七,双十节过后,华南形势,突告紧张,由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城中居民,纷纷逃避乡村,十室九空,学校亦陷于停顿状态。不久广州竟告失守。莞邑以接近虎门,且为广九路必经之地,亦不幸相继沦于敌手。十数年惨淡经营之学校,顿成兽穴蛇窠,仪器图书,以不能他迁故,悉遭摧残劫掠,靡有孑遗。 莞城沦陷后,卢校长与同事十余人,义不帝秦,辗转逃亡,后达香港。鉴于在港莞邑学生失学者众,遂谋复校。因邑明伦堂收入无着,不果。后几经奔走,终得徐赓陶先生之鼎力,始于二十八年春,与石龙中学及私立明生中学合办东莞县临时联合中学。计办高中一班,初中六班。经费为国币一千五百元,校址借用香港知行中学、九龙德明中学教室,于夜间开课。设备简陋,而生活辛苦,不难想象。
办学以来,校舍屡更,如流浪之氓,栖无定所。后几经撙节,始获得固定校舍于九龙长沙湾道即后来私立明生中学校址。校址既定,邑中子弟来学者日众,几达三百人。
是年冬,旋奉令迁回内地办理,故卢校长结束联中一学年学业后,即遄返祖国,仆仆于平山、龙冈、平湖、清溪、官仓、石马、塘厦、樟木头之间,以求一安全地域为学生藏修之所。几经波折,由合而分,终得常平屋厦乡各绅耆热心赞助,于二十九年春借用桥梓小学校舍,并四出张罗校具、教具,招生复校。当时经费为国币二千五百元。办高中三班、初中六班,全校人数达三百八十二人。
复校以来,各沦陷区学生,纷纷复学,人数日增,教室渐感不敷使用,后由乡长周校南及绅耆周允初、周崇谋等先生筹建两座,复得李县长鹤龄之捐助,增筑大礼堂一座、教室一间,而冈梓周绍光先生及支队长徐东来先生复捐赠台椅六十余套,故难题迎刃而解,而收容学生数多至四百九十二人。
民国三十年,敌人登陆香港,该校经费来源遂告断绝(至三十二年三月间,经费始继续支发),以后几年,赖以苟延残喘,维持微命者,唯苦难相随之同学输收学米耳。
学校所在地接近寮步,而寮步常为敌骑常至之区,风声鹤唳时感不安,又因常平接近广九路,为游击区最繁盛之地,且与我县府所在地石马距离不远,故每年必有一度逃避敌人之骚扰,或一夕数惊,或黑夜登山,深更涉水,遭遇颇不平凡。但各同学尚能于四面楚歌中,次第完成其学业,未损毫发,诚邀天之幸也。
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敌人实行打通广九路,常平遂非我有,该校几年来艰苦经营之校具、教具,以无法迁移,大部又落人之手。但卢校长并不灰心,倘有寸土,仍可为学校恢复之地。所谓一旅可兴夏也。
民国三十三年元旦日,卢校长与弟兄及同事多人,凌晨偷越铁路,取道桥头,上黎村,与当地人士商借新群小学校址继续上课。黎村为邑东边地,与惠阳、博罗交界,倘惠阳一失,则进退两难。然东莞县立中学,应教育东莞青年。倘他迁别县,莞籍学生不能远道相随,有何意义?故无论若何艰险,学校应设县地,以争取邑中青年,免为敌伪奸利用。当时远在后方邑中爱护学校人士,均主张学校迁河源,以为长治久安之计,对于卢校长之苦心,尚有未尽了解也。
在黎村办理仅一年,计有高中三班,初中六班,人数初为二百九十五人,后增之三百八十二人。经费每月初为国币二千五百元,后与东莞县立石龙中学合办,改名东莞县立联合中学,始增至四万元。但以学校地处绝境,屹立防军前线,杯弓蛇影,时或有之,然皆患难久经,怡然处之矣。
民国三十四年正月十四日上午六时,敌人悄然进占惠州,黎村遂如瓮中之鳖。学校对敌人此次企图,早得情报,为应付万一,不得不于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宣布疏散,故各学生均得安然无恙遄返家园。
全县既陷,迁校他县力所不能,即能之,学生不能相随,终属徒然。且当时敌骑四出扰掠,广东各属,几无幸免,亦终无地可迁。后卢校长经多方考虑,又鉴于敌人已逢再衰三竭之境,卒从友人之劝告与赞助,将学校改名光中学塾,在附城博厦乡借祠宇收容学生二百零七人。办理当中,曾有无数谣言,多方恐吓,然卢校长此时置身家性命于度外,不为所动也。
办理仅一学期,属子弹威力,终使暴日屈服,胜利属于吾人矣。九月十四日,卢校长奉命接收苦别七年之母校,荒凉一片,迥异当年,收拾澄清,费时数日,于二十四日始能正式上课。每月经费为国币五千三百四十五元,六十倍支发。当时班数高中五班,初中八班,学生六百一十一人。
三十五年秋,增招初中两班。现当前计有高中五班,初中十班,人数共六百三十八人。经费每月为干谷二万五千二百斤司码。三十六年度拟增招初中二班,高中一班,以实现初中每级四班,高中每级二班之计划。
总括复员以来,得邑明伦堂屡拨巨款修缮校舍,增置校具教具,规模渐具雏形。今后拟分两期完成中等学校之完善设备。
东莞中学校史拾零
❼ 怎样努力才考得上莞中
既然想拼,拿出毅力来,上学时每天把应该用的用上,提高效率,文科的东西多背,多积累;理科要善于精做题,举一反三。至于补习,要是问题大部分自己能懂,就别补了,
❽ 东莞市高级中学和东莞市第一中学
我是高级的毕业生,高级中学跟一中实力差不多,莞中是肯定第一的了,第二名不是高级就是一中,差不多是轮着来的。要上哪所学校就看个人适合怎样的学习环境了。高级的管理制度比一中严格,基本没有什么自由安排的时间的,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给学生安排好了哪个时间段该干嘛,该复习哪科。对于没什么自制力跟学习自觉性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根本不用担心时间太多不知怎么安排的问题。教学方面来说就是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各科任老师自由发挥,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开会讨论本周该教什么内容。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没有莞中那样有个性的,就等于统一化生产。对于尖子生、聪明的学生来说就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是不太好的,而对一般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三年内迅速提高成绩,但也进不了尖子生的行列,就是说本科线较有保障。而一中没有莞中自由,但也比高级自由多了,假期也比高级多。管理方面是不怎么管学生的,等于高级跟莞中的中间地带那样,不会很放松,也不会是严格。我觉得适合那些有一定学习自主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当然,要看实际成绩,这两所学校能进哪件都比镇区学校好。
一本的话,其实两个学校差不了多少的,要上清华北大复旦这些,莞中更多,或者东华公办班,高级跟一中的话,那些顶尖学校是出不了几个的。一届能出三五个复旦就很好了!除了莞中,四大校其他三间都是以本科率为目标的,是本科率!
ps:高级中学的管理制度是不会因为校长换人而改变的,这是高级的传统。而且,建校以来都换了好几个校长了,不见得有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没哟以前严格了,现在比之前的几届都轻松。
❾ 东莞中学与松山湖中学比,哪间好(高中)
论住宿环境、学校环境、学校设施和伙食来说当然新建的松山湖莞中的要好。但从师资和升学率、学风当然是东莞中学要好很多,毕竟松山湖的中学才刚办不久,东莞中学是百年名校,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学府,不过要去东莞中学的话成绩要非常好,那里招收的都是尖子生,如果是喜欢放松还有不喜欢死读书的话我建议去松山湖吧
❿ 东莞全部高中排名
1、东莞市常平中学 1397 东莞市省级示范高中
2、东莞中学 1360 东莞市省级示范高中
3、东莞市厚街中学 1356 东莞市省级示范高中
4、东莞高级中学 1351 东莞市省级示范高中
5、东莞实验中学 1335 东莞市省级示范高中
6东莞市第一中学 1249 东莞市省级示范高中
更多详细的学校排名和简介,可以参考:2019广东省东莞市重点高中排名 东莞最好的高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