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原之舟全身宝,耐寒耐饥体质好(打一动物
“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
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地区,体形防寒保暖,体躯紧凑,颈短耳小,皮厚表面积小;汗腺机能极不发达,被毛长度、细度不等且随季节变化,体侧及下部裙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胸廓大,心胸发达,气管粗短,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食性广、耐饥渴、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也是当地畜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
㈡ “高原之舟”指什么
“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
在青藏高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牛,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它体形雄壮,四肢短小,身披长毛,尾似马,叫如猪,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长有30~40厘米长的粗毛,宛如系上了一条特制的“长毛围裙”。
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境内的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以及岷山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场上。分布的中心是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2)高原之舟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产,在青海的“牦牛沟”,聚集有许多野牦牛。它们夏季大多在海拔五六千米高的山顶荒凉地带活动,冬季则下到海拔二三千米以下的草地雪原寻找食物。青海、西藏一带的藏族牧民很早就懂得利用得天独厚的畜力。
他们将野牦牛驯养成性情温顺、勤劳肯干的伙伴,使其成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现在,如果你上青藏高原去,仍能见到牦牛背负重物自如行走的身影。不论野牦牛,还是家牦牛,它们在青藏高原上都生活得自由自在。
它们能背负重物,翻山越岭、爬坡攀岩,灵活得就像船儿在水中漂游一般,所以就有“高原之舟”之称。
㈢ 什么被人们称为高原之舟。
体形雄壮,四肢短小,身披长毛,尾似马,叫如猪,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长有30~40厘米长的粗毛,宛如系上了一条特制的“长毛围裙”,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㈣ 西藏人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牦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
导。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㈤ 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什么动物
牦牛 在青藏高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牛,它体形雄壮,四肢短小,身披长毛,尾似马,叫如猪,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长有30~40厘米长的粗毛,宛如系上了一条特制的“长毛围裙”,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目前世界上有1300多万头牦牛,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泊尔、阿富汗、蒙古、印度、不丹、巴基斯坦、锡金等亚洲国家境内。其中以我国的数量为最多。 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境内的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以及岷山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场上。分布的中心是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野牦牛体形庞大,力大无比,凶猛异常。在西藏阿里东部改则县有一段“无人区”,被称为“野牦牛的王国”。每到冬季,数百成群的野牦牛聚集在湖滨平地,一起过冬。到了夏季,它们又迁到雪线附近适合牛犊生存的地方交配生息。野公牦牛的体重达1000多公斤,相当于4头家牦牛的重量。据说,有一次一位驾驶员驾驶一辆解放牌汽车经过“野牦牛的王国”,一头胆大好斗的公牦牛直奔汽车而来,竟然把满载货物的汽车撞得七摇八晃,险些翻车。显然,像这样一种疯狂的猛兽,要把它们驯化为温顺的家畜是不容易的。 然而,据一些史学家考证,早在殷、周之际,居住在我国西部边疆的古羌人,就已把野牦牛驯养成为乳、肉、毛、役兼用的家畜了。考古发掘也证明,起码在3000年以前,居住在今青海诺木洪地区的古羌人,就已成功地把性情凶猛的野牦牛驯化成家牦牛,并纺织出用牦牛毛作原料的毛布、毛绳、毛线、毛带等,销售到中原地区。 古羌人还对牦牛进行了杂交改良,让牦牛与黄牛杂交,创造出了乳、肉、毛、役都优于牦牛的犏牛。这种牛不但性情温顺,产乳量很高,而且耕犁、驮运的能力也远胜于牦牛,只是不能自己传种。 牦牛是生长在高原上的一种特有牛种,是役、乳、肉、皮、毛兼用的家畜,经济价值很高,又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牦牛食性粗放,力气大,善爬山,耐高寒。一头用来驮运的牦牛,一般能负重40~50公斤,有的多达100公斤。每天行走20~25公里,不需休息。有时可以连续几天不吃不喝,驮运如常。牦牛的脚趾有一块坚韧的软骨,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自如。平时,马跑得比牦牛快,但在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由于空气稀薄,马反而跑不过牦牛。尤其在雪原中和冰河上,牦牛比马行进稳当,老牧民翻越雪山或横过冰河时,宁骑牦牛而不骑马。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藏族牧民往往让牦牛先行,牦牛能用蹄子和嘴扒开积雪,开辟道路,而且牦牛识途,是牧民们可靠的向导。最有趣的是,牦牛过草地沼泽,可以像船一般地拖浮着身体,贴着沼泽表面慢慢吞吞地跨越过去;如果陷得深了,它会自动停止前进,另觅新途。正因为牦牛有这么多优点,所以藏族牧民亲切地称它为“诺尔”(宝贝之意)。 牦牛的食用价值较高。它的肌肉纤维比黄牛粗,但比黄牛肉香,含蛋白质高,脂肪少。每头母牦牛的体重一般在200公斤左右,公牦牛重达250~300公斤,净肉率超过40%。 牦牛奶的营养成分较高。同世界着名牛种荷兰奶牛相比,牦牛奶产量虽不如荷兰奶牛高,但奶汁比荷兰牛奶浓,含脂量一般在7~8%,有的达到10%,比荷兰牛奶几乎高出一倍。而且,牦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发热量也大于荷兰牛奶。荷兰牛奶每公斤发热量600~700大卡,牦牛奶每公斤发热量则高达1000大卡。 牦牛的皮、毛、绒是制革和毛制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牦牛绒,可以制成高级呢绒、毛毯等毛制品。名贵的“首相呢”,就是用牦牛绒和细羊毛混合纺织制成的。 由于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牦牛至今仍处于原始牛种的状态,生产性能低,生长迟缓,晚熟,而且繁殖力低,周转慢,商品率不高。现在,国家正在组织大批科研人员研究牦牛的改良问题
㈥ 高原之舟的驯化
据一些史学家考证,早在殷、周之际,居住在我国西部边疆的古羌人,就已把野牦牛驯养成为乳、肉、毛、役兼用的家畜了。考古发掘也证明,起码在3000年以前,居住在今青海诺木洪地区的古羌人,就已成功地把性情凶猛的野牦牛驯化成家牦牛,并纺织出用牦牛毛作原料的毛布、毛绳、毛线、毛带等,销售到中原地区。
古羌人还对牦牛进行了杂交改良,让牦牛与黄牛杂交,创造出了乳、肉、毛、役都优于牦牛的犏牛。这种牛不但性情温顺,产乳量很高,而且耕犁、驮运的能力也远胜于牦牛,只是不能自己传种。
由于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牦牛至今仍处于原始牛种的状态,生产性能低,生长迟缓,晚熟,而且繁殖力低,周转慢,商品率不高。现在,国家正在组织大批科研人员研究牦牛的改良问题。
㈦ 有哪些被称为“**之舟”的动物。比如:牦牛称为“高原之舟”,骆驼称为“沙漠之舟”,谢谢!
草原之舟—勒勒车
泥土之舟、城市之舟
牦牛也称为雪山之舟
㈧ 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西北地区,②为青藏地区,③为南方地区,④为北方地区;
(1)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其主要自然特征为高寒.
(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离海远,降水稀少,其主要自然特征为干旱.西北地区被称为“火洲”的盆地是吐鲁番盆地.
故答案为:(1)②;高寒;(2)①;干旱;吐鲁番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