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立秋时节动态图片
扩展阅读
视频拼接图片软件哪个好 2025-05-16 03:00:39
红星麦田背景图片插画 2025-05-16 02:45:23

立秋时节动态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02 07:59:54

① 立秋时节,气候上会有什么变化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1)立秋时节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一、天象变化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

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二、农业活动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

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② 立秋 秋分的区别。

1、时间不同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8月8日前后。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在9月23日前后。

2、太阳位置不同

立秋,太阳到达黄经135°。秋分,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3、寓意不同

立秋,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分,指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

4、气候特点不同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5、三候不同

立秋三候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秋分三候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③ 立秋时间

立秋时间为每年8月7或8或9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于公历8月07-0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

④ 二十四节气中,秋天有六6个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还有什么

秋天6个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立秋

是农历七月的第一个节气。虽然是立秋,然而炎热的天气必须过了处暑到白露时,才会转凉,换言之,从立秋开始,还会热大约三十天左右。

2、处暑

是农历七月的中气。“处”的意思是退隐,处暑的意思是炎热即将过去。处暑以后,秋天已然来临,天地间出现了肃杀之气,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这时是出征杀伐的最佳时期,既不会妨碍农事,也配合了秋天的气氛。

3、白露

是农历八月的节气,表征天气已经转凉。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摄氏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摄氏度,两者之间的温差达十几摄氏度。

4、秋分

是农历八月的中气。秋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昼夜长短平均,气候也不冷不热,恰到好处,这一天正好是秋季九十天之半,故称之为秋分,过了这一天,夜晚就逐渐比白天长了。

5、寒露

是农历九月的节气,由于气温变冷,使水气遇冷凝结成露水,因此称之为寒露,此时已进入深秋时节,大地一片萧瑟的景象,寒气逼人,鸟不再叫,虫不再鸣,落叶满地。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6、霜降

寒露之后第十五天就是霜降,这是九月的中气,长江以北此时秋气肃杀,温度渐冷,夜晚的露水遇冷凝结为薄霜后降落,因此称之为霜降。

⑤ 立秋之后是什么节气

立秋之后的节气是处暑。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⑥ 秋分时节和立秋时节的区别有哪些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⑦ 今日立秋,这张图里藏着16个字…

清风送祝福,健康常相伴,转发好运不断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⑧ 24节气中的立秋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