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骆驼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沙漠中的骆驼如何生存
骆驼本身就储藏着很多能量和水,驼奶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抵御风沙的能力特别强,能快速补水。骆驼非常耐旱,能在沙漠中独立行走。
骆驼抵御风沙的能力特别强,沙漠里面的风沙特别大,很容易迷眼睛,骆驼却不会迷眼睛。因为骆驼有特殊的眼睑,还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粒和灰尘。骆驼长得非常特别,它的鼻孔能遮挡灰尘,骆驼的嘴唇也非常厚,可以吃一些带刺的食物。越是恶劣的环境下,骆驼的生存能力越强,这就是大自然赋予骆驼的特殊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什么其他动物不能在大沙漠里生存,偏偏只有骆驼能生存?就是因为骆驼能抵御风沙,具备特殊能力。
骆驼还有一个特殊能力,就是能在沙漠中迅速补水。很多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就跟着骆驼走,因为骆驼,总是能准确的找到水源。骆驼也能在第一时间补充给养,就是骆驼的神奇。即使生活在大沙漠中,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骆驼也能通过自己的嗅觉找到神秘的水源。即使没有水源,骆驼也能神奇地存活下来,因为它储存了能量包。
⑵ 罕见景象!骆驼在撒哈拉沙漠雪中漫步,大自然有多大威力
大自然的威力是无穷的。
比如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称霸地球几亿年的恐龙就此灭绝,那次撞击使地球三个月接收不到太阳光,缺少了万物之源的阳光,即使是不可一世的霸主恐龙,也不得不向大自然低下骄傲的头 。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就是自然的威力。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
⑶ 骆驼在撒哈拉沙漠雪中漫步,这种罕见是景象会是一个好兆头吗
我们想象中的沙漠都是干旱的代名词,如今却下起了雪,竟然还有骆驼在雪中漫步,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但是却不见得是个好兆头。
《每日邮报》当地时间2021年1月17日发消息称撒哈拉沙漠下了一场不小的雪,没见过雪的骆驼在其间漫步,景象罕见。也许很多人和我一眼看到这条消息时都会感到惊奇,能够看到沙漠里下大雪,简直是太让人吃惊了。但是,更让人吃惊的应该是这样的天气在近四十年里已经出现过三次了,只不过前两次的雪景都没有这次这么壮观,竟然还有骆驼在雪中漫步。不过,这一切看似祥和,背后却是发人深思的气候环境问题。
撒哈拉大沙漠出现罕见的骆驼在雪中漫步的场景,让很多人情不自禁兴奋的想要飞过去看看,但是,欣赏这样的“美景奇观”的同时,希望成熟的我们能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对世界大环境的考虑,多一些为环境所要做的点点滴滴,保护环境,关注气候问题,从我们开始。
⑷ 沙漠骆驼是什么
骆驼,沙漠像海洋,而骆驼就是海里人人需要的船 。沙漠骆驼是指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⑸ 骆驼是如何在沙漠里生存的
骆驼是属于体型比较大的动物,我们都知道骆驼是生活在沙漠里面的,沙漠的环境荒凉,那么它们为什么能生存在那种地方呢?沙漠里面几乎没有植被,骆驼是吃什么维持生存的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骆驼也很聪明,因为沙漠中的植物比较稀少,骆驼觅食不会把找到的植物都吃完,会吃一部分然后留下一部分,这样植物也会有继续生长的空间,也利用骆驼之后的进食。沙漠的温度很高,那么地面的温度也很好,骆驼的脚垫也比较厚,所以它们才能在沙漠中远行并一直生存。
⑹ 在沙漠中能驼人的大多是公骆驼,为什么不用母骆驼呢你知道原因吗
在沙漠中能驼人的大多是公骆驼,为什么不用母骆驼呢?你知道原因吗?
现在人们很多都会在闲下来的时间去旅游,然而现如今有着许多城市的旅游景点是非常棒的,最受人喜欢的还是沙漠,沙漠不仅可以自驾游,还能骑骆驼,在我们城市是很少见到的,只有在沙漠会比较多,不过那些人牵的骆驼都是公的,那母骆驼去哪了呢?
大家放假的时候可以去沙漠走一趟,感受一下沙漠的环境,还有坐在骆驼身上那才是最好的,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不仅如此沙漠上的人民那可是非常的热情,晚上说不定还能看见沙漠的节目呢,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可以评论说说看。
⑺ 骆驼在撒哈拉沙漠雪中行走,这是什么情况
骆驼生活在哪里,我们都知道,它生活在戈壁荒漠地带!也是沙漠中的救命稻草!可以指引我们走出沙漠!它性情温和,反应灵敏,而且当沙漠来领之际,它很机警顽强,所以它就是沙漠中人类的导师!它的奔跑速度相对较快,而且耐力和持久性强!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下,能耐饥渴及冷热,所以有“沙漠之舟”的称号。
最近由于气温骤降的原因,被誉为“沙漠之门”的艾因塞夫拉小镇,也就是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门户!突然下起了漂泊大雪。也有幸被一位摄影师拍到了这样罕见的场面!“沙中雪”实属罕见之景!有摄影师在沙特阿拉伯还拍摄到了骆驼站在雪地中,还有摄影师拍摄到了站在了有羊站在了零下3度的沙雪中!不过羊在雪中站的情景我们在自己本地还是可以看到的!
对于此景有网友直呼表示,此等景色真是太神奇了!
⑻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什么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游是突尼斯旅游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而且近年来行情看涨。南部的托泽尔和杜兹是沙漠游的中心。这两个小城相距近百里,都坐落在沙漠绿洲上,近百万棵高大的椰枣树是它们绿色的屏障,也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食品。以两个城市命名的撒哈拉联欢节每年一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在阿特拉斯山同苏丹平原、大西洋同红海之间,宽1300~2200千米,长4800千米,面积达770万平方公里。
撒哈拉地表起伏平缓,一般海拔在250~500之间,地面只要是戈壁、流沙或沙丘,沙漠中还分布着一些间歇性河谷。整个环境异常干热,植物贫乏,动物也很稀少。主要有三芒草、金合欢等灌丛,主要动物有鸵鸟、羚羊、单峰骆驼等。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着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爾尔成为着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1万年前,在如今成为世界最大沙漠的撒哈拉曾经遍地生长着野草和矮灌木林。但是后来,夏季的气温升高,几乎没有了降雨。这种气候变化使很多古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并迫使那些活下来的物种向其他地区迁徙。
研究人员说,撒哈拉沙漠另一次程度不太剧烈的气候变化发生在6700至5000年前。
据波茨坦气象研究所的这些科学家说,撒哈拉地区的沙漠化是1.1万年以来最剧烈的气候变化之一。这一气象模型表明,人类使用土地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一大沙漠。它亘埃4及、苏丹、利比亚等几个国家面积有800多万平方公里。这里气候化多端,温度异常,有的地区有时接连年都不落一滴雨,一年之内的最高温有时达58℃,最低可为零下15℃。它往连绵数千里不见一户人家,很难看一棵小草。更令人惊异的是:目前,这大沙漠正以每月平均0.8公里的速度向南移动着,有的地区向南移动的速度,甚至每月达3.2公里。
撒哈拉沙漠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可怕吗?它原来有没有人居住?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怎样变成现在这副可恶的样子的?这许许问题,曾经引起许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从很早开始,就不许我科学家相继努力想彻底探明它的真像。
1850年,德国青年探险家巴尔斯,跟随一个游牧部落,去到撒哈拉沙漠的恩承哲尔大山脉探险。他在这块生活费拔为1000米的大山区考察期间,先后在岩壁上发现了一些雕刻逼真的水牛、鸵鸟和人物像,但却始终没有看到大沙漠中最常见的动物一骆驼的雕刻图你。巴尔斯发现的图像,实际上是古代撒哈拉情况的真实反映。它对于弄表撒哈拉沙漠的来龙去脉,是有着很向的科学价值的。可以设想,如果巴尔斯当时能够足够地重视自己的发现,并细心地去分析研究一下自己的发现,那他就可能明白:自己的岩壁上没有发现骆驼图像,这表明在很早以前,撒哈拉古代是很少有骆驼活动的。有大沙漠就少不了要有骆驼。撒哈拉古代缺乏骆驼活动,它可以很有力地告诉人们,撒哈拉原来可能并不是一个荒凉的大沙漠;在沙漠里的岩壁上发现了人、水牛等雕刻图案,这点说明撒哈拉原来是有水、有草原的,它也许原先就是一个大草原呢!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巴尔斯压根儿就没有理解到自己发现的价值,根本不重视自己的大沙漠中的考察成果。更有甚者,他对于上述本来就应该想到的一切,竟然连想都没有想过。
1933年,法国的布莱昂少尉也来到撒哈拉沙漠的恩阿哲尔地区进行考察。布莱昂比起巴尔斯,有着很大的进步。在恩承哲尔山脉一带探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幅几公里长的壁画。这幅巨画由一幅幅小型壁画组合而成,五颜六色,溢金流彩。记载着史前期非洲民族的家庭生活、狩猎情景和宗教仪式。有一幅小型壁画上,画着一个手执长矛、圆盾的战士,他正站在飞驰的战车上冲锋陷阵。看起来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布莱昂少尉反复研究了壁画之后,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发现了撒哈拉沙漠的老底,他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世,一下子引起了轰动。当然,布莱昂的发现并没有像他自己评估那么有价值,它只是使世人部分地看到了撒哈拉沙漠的真像,要彻底搞清撒哈拉沙漠的真实面目,这还不待后来人作进一步努力!
1956年,科学家亨利?罗特率领法国探险队,再一次长途跋涉来到撒哈拉考察。他们一行人在撒哈拉沙漠腹地东寻西找,先后挖出了约1万件壁画。一年后,罗特和他的探险队在巴黎展出了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又次轰动了世界。
继罗特和法国探险队考察撒哈拉之后,许多科学家在深入研究分析大量出土文物的基础上,也纷纷前往撒哈拉进行实地勘测,他们在恩阿哲尔地区又发现了大量克前制造的石质工具和数以千计的碎陶片,发现了100多个新石器时代的石建村落;在其它地区还发现了一些古人类放牧水牛的彩色图案。虽然,在连二连三地考古发掘中,科学家们也现了过一些骆驼的雕刻图像,但经考证骆驼图像都在撒哈拉沙漠成形以后的作品。
终于到了拿出最后结论的时候了!
近来来,科学家们在几代人接连研究的基础上,终于拿出结论:非洲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是后寒武记的潮湿期,那时的撒哈拉是个大草原,当地居民在草原上捕猎水牛、大象和羚羊。到了公元前4000年,当地人民开始饲养牲畜,比这更晚一些时期,人信开始制造盾、矛、战车,那个时期的撒哈拉曾经昌盛一时,后来,由于人类滥伐树木,毫无节制地放牧牲畜,乱垦草地,外加上气候变化,风沙侵袭、雨量锐减,结果使得撒哈拉水土大量流失、土地龟裂。就这样,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昔日的撒哈拉大草原,最后终于就成了一片罕见的大沙漠。
科学家们的结论,得到了大多数世人的公认。